课程思政背景下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探索与思考

2022-11-26 01:14丁月霞彭金菊陈志宝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药理学兽药兽医

丁月霞,彭金菊,陈志宝,马 驿

(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1]。以课程教学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各类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德育元素与相关课程内容相融合,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目的在于实现全方位育人,在细微处引导学生,以期培养出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专业知识扎实、符合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

兽医药理学作为动物医学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主要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它既是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2],也是兽医学与药学之间的联系课程,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及实践性强的特点,在防治家畜疾病、指导临床用药、保障畜体健康、保证兽药安全生产及促进兽药开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加入课程思政可以全方位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与道德品质,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三全育人”。

1 兽医药理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3]目前,新冠疫情、非洲猪瘟、人畜共患病以及其他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更加受到社会关注,兽医工作涉及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等多个领域[4],要求兽医工作者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还要具有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

兽医药理学作为一门桥梁科学,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可以让学生切实懂得这门课的意义所在,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在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理论与思政元素结合,使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拥有优秀的科学思维和工匠品行,成为动物医学专业中有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要求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全方位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2 兽医药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夯实基础、拓展知识、培养能力为主线条,以新农科为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一步学会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最终达到可以自主学习、具有创新思维以及临床分析能力的目标。

在知识目标方面,以优秀兽医师为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兽医药理学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掌握各系统中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以及每种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等知识。

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应能正确选药、合理用药,以防治畜禽、宠物疾病。减少细菌耐药性、避免食物中动物兽药残留,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并为开发新兽药及新制剂创造条件。提升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及团队合作意识。

在素质目标方面,兽医药理学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将学生培养成乐于奉献、尊重生命、崇尚科研、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兽医人才。

3 兽医药理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3.1 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师在讲授兽医药理学绪论时,可以通过讲解实例帮助学生了解药理学的历史,导入中国著名药理学家陈克恢发明麻黄碱的事例,他是我国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创始人,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再例如,我国目前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事例:对200多种中药不断筛选,屠呦呦研究团队经过上百次的实验,获得的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疾的死亡率,展现出我国中药的重要价值。还有我们引以为傲的《本草纲目》,该书对药物进行了科学分类,并反映出丰富的临床实践。该著作包含药物1 892种,收集药方11 096个,绘制了1 160幅插图,被翻译成6种语言,在自然科学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以上实例可以让学生懂得做一件事需要坚持不懈、不断探索,向榜样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未来的工作中体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2 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教师在讲授“药理学发展简史”时导入《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的案例,激发学生勇于探索、无私奉献、实事求是和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兽医药理学实验课是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的课程,需要学生认真掌握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需细心操作。教师讲述“两弹一星”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以及我国“天眼”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新时代我们的英雄和楷模,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再例如,教师在讲授健胃中草药时,讲述中医最新的发展近况,既能让学生了解到中医的前沿知识,又可以通过讲解新冠疫情中中药有效应对病毒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中医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3.3 培养职业道德,提升专业热情

教师在讲授药物不良反应时,通过案例分析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利弊,如何在不同病例中差异给药。在临床中要严格遵守药物休药期,药店不得销售国家违禁药物等。在生产实践中,不擅自篡改或删除处方、病历及相关诊疗数据,不伪造诊断结果,不违规出具证明文件,未经动物主人同意不得将动物诊疗的相关信息或资料用于商业用途,不随意夸大动物病情或夸大治疗效果[5],培养学生客观对待事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讲授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时,可引导学生在科研和未来工作中须具备严谨认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激励学生践行“伟大长征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

3.4 树立法治观念,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教师在讲解“兽药管理”时,要引入药物与毒物的内涵关系,以及国家《兽药管理条例》中关于禁止使用违禁兽药等安全使用兽药规定[6],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严格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制原则,确保百姓餐桌安全和“舌尖上的安全”,增强法律意识。再例如,在中枢神经药理章节中,教师在讲解阿片类镇痛药时向学生引入禁毒教育,详细讲解该类药物从发现药理作用到后期进一步发展为毒品的过程,告诫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讲解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以及近年来在一线参与禁毒的人民警察的鲜活案例,培养学生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

3.5 培养尊重生命的道德观念

兽医药理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涉及家兔、小白鼠等实验动物,将动物福利融入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善待实验动物,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培养具备高素养的新时代大学生。在专业课涉及实验动物的情况下,对实验动物按要求正确操作,麻醉适当、实验操作规范、迅速。实验动物采样时充分利用样本资源,减少实验动物使用率。在生产实践中,执业医师要客观对待动物,敬畏生命,发挥仁心仁术,有效开展动物疫病治疗与预防工作。

3.6 增强环保意识,建设生态文明

教师在讲授抗生素与消毒防腐药章节时,提醒学生药物对环境的影响,涉及土壤、水源环境中的兽药残留。引入药物污染水源案例,例如2014年新闻报道的南京居民自来水检测出抗生素、珠江抗生素超标等,引导学生注意保护环境,要时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序推进,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思想教育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操守,要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的意识[7],有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4 兽医药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4.1 不断提升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对广大教师提出做一个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的要求。这表明专业教师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虚心请教,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的模范带头作用,全方位引导学生发展。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带头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身边的学生。通过课程思政提升教学效果,需要专业课教师在用心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同时,深入分析兽医药理学不同章节的知识内容,将课程内容与思政有机融合,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2 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繁多,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入课程思政案例,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并且具有吸引力。采用线上资源自学、线下翻转课堂、多元考核体系的混合模式,利用雨课堂、精品资源共享课、慕课等形式自学;采用讲授式、讨论式和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插入动画、视频等素材,变灌输教学方式为互动式、启迪式教学;采用“多元化、重过程、考能力”的课程考核方式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进而达到潜移默化的课堂教育效果。

4.3 深化课程建设,不断挖掘思政元素

专业课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多角度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深化课程建设,邀请行业专家开展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大型畜牧场,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了解行业动态,同时应优化教材内容,同时建立并完善课程网站等线上资源,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平台。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实现全方位育人。

猜你喜欢
药理学兽药兽医
金林生物以96分高分通过新版兽药GMP验收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新加消渴方保护胰岛β细胞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玄参-麦冬药对治疗焦虑症作用机制
我是兽医志愿者
兽医
药理学教学中“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初探
人工呼吸
曝光
兽医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