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职业规划现状及对策

2022-11-26 07:55李轩波
科学咨询 2022年5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高中生规划

李轩波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施恩把职业规划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人都依据自己的天资、能力、需要、态度等因素渐渐地形成自己的职业观念。在美国已经实施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中就明确地将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分为:自我认知、教育与职业调查和职业生涯规划三部分。只有让学生在毕业前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知道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以及未来想做的事,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但是由于高中的学业压力大,时间紧,就直接导致职业规划课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给学生上课。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学生以后的就业与生活。

从国内的研究来看,学者邹巍提出高中生学业生涯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学业生涯觉知与适应、学业生涯定向与规划、学业生涯发展与拓展、学业目标调整与平衡等不同的阶段,我们应根据学生面对的不同学业生涯阶段的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与教育[1]。

张瑞芹认为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该包括:生涯导向、生涯规划、职业规划、财务规划、发展策略和评估策略等方面[2]。

所以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自身优势选择喜欢的科目、填报高考志愿,合理规划自身大学学习的内容、做好自身未来职业规划、设立阶段性的目标,对于一名高中生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生职业规划方式

(一)老师指导填报志愿

就目前高中生未来发展方向来说,高考结束,就代表着高中学习生涯就此结束,同时,高中毕业也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这时就需要高中生为自己的未来学业发展或者工作就业做出抉择。但是,对于还未进入社会的高中生而言,他们由于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知识,也没有有经验的长辈进行指导,往往在选择未来大学专业的时候,都会选择听从自己信得过的老师的建议,老师会告诉学生他们所选目标院校的各个专业强弱,甚至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考试分数,进行全面分析,最终学生会听从老师的指导进行高中生高考志愿填报。学生选择的专业直接就决定了以后大学四年的知识储备,间接地就决定了高中生大学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进而影响未来的工作方向,未来的生活状态、质量,甚至影响整个人生的规划。高考填报志愿就是其中一种职业规划的途径,在没有长辈知道的情况下,多数学生会选择这种途径,就是由自己高中老师为我们进行指导。

(二)父母规划职业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每一位父母都会关注自身孩子以后的发展方向,家长的干预有时会直接决定孩子以后的专业选择、工作方向。家长普遍认为自己孩子还小,没有他们这样多年的职场经验,就会认为自己的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也完全可以帮孩子完成以后职业的规划,多数家长就会自作主张帮孩子决定了报考的大学专业,然而,家长们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各方面的能力是否均衡。从另一个角度说,家长也并未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甚至他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得也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下,家长的选择无疑是对高中生的强加,只是理所应当地为孩子选择了一个他们认为好的职业。这种指导会掺杂一些家长的主观意愿,没有全面考虑职业与自己孩子的契合度,如果真的不适合孩子的话,后续学习以及就业都会有很多的问题产生,会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

(三)学生自己规划

其实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自己选择的专业。一部分有自主意识或者平时有关注过职业规划的学生,会结合自身提前规划自己未来想做的职业。学生们自身做的职业规划也是平时得益于教师的教导,但是,学校老师并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这类教育指导,教师也只是有一个带动作用,还是需要学生自身多学习。另外,就是父母职业的影响,高中生比较了解自己父母的职业,可能会选择与他们职业相近的就业方向,高中生就会有方向感,会做出很好的职业规划。但同时也会有一部分学生得不到教师与家长的指导,教师可能没有时间,而家长因为并不懂这个方向的教育,就导致他们并没有给予高中生一些必要的指导。这就导致这类高中生都是仅凭感觉去选专业或者几个人商量而定的,他们也并没有按自己的兴趣、喜好来规划自己的专业以及以后的职业,这就致使很多学生在大学调专业或者退学二次高考,来弥补之前的错误决断。

二、学生与专业契合度不高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

由于社会在不断进步,社会需要的人才也在不断变化,高考也在为了适应社会而不断改革,学校的高考压力与日俱增。因此,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以及学生几乎把所有精力全部投入到了提高学习成绩上。虽然有的学校开设了职业规划课,但是基本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地给学生教授这门课程,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实际上并未接受过系统的职业规划培训,又或者有的学校上了这门课,但是由于授课老师专业不对口或者老师并未接受过专业的职业规划培训,就直接给学生讲授职业规划,根本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甚至有部分院校就从未开设过职业规划课,最终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对于职业规划一无所知,后面报考学校以及选择专业都会遇到很多疑问或者难题。整体主义课程观要求学校要从总体方面考虑,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正常的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渗透于教学生活的每一个方面[3]。

(二)家庭方面

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每个家庭的成员都在忙忙碌碌,对于家庭孩子的照顾可能并不是很到位,特别是高中生以后的大学专业选择、职业规划,可能大多数家长并没有参与其中。虽然家庭里面都会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就选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这些事情来看并没有给孩子太多的指导,这样一来,在家庭这一块学生就没有得到应有的职业规划基础知识普及。但也并不是所有家长都不管孩子的职业规划,有些家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家长本身就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培训,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时,也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顺应大多数家长的看法,而没有结合自己孩子的特长,孩子的能力所在,就盲目地给孩子做了决定,这种做法反而适得其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应盲目跟风。

(三)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

通过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对自我的认知状况了解,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自我认知方面主要包括学生对自己特长的认识、对自己优缺点的认识以及对自己兴趣的认识。但是,由于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正处于叛逆期,同时,高中时期学生的身心快速发展,他们自己还不能更好地了解自我。所以,对于自己未来发展方面的规划,学生并没有意识去做规划,没有意识对自己的理想和比较长远的职业进行规划,特别是家庭中如果没人指导的话,他们选专业、选职业就是率性而为,没有结合自身的优势以及自身兴趣爱好,往往也就是好朋友之间的交流,就草率地选择了专业,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密切关联。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一)高中职业规划课堂保质保量

针对高中职业规划课堂,应该保质保量地给学生上课。职业规划课对学生来说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语数外这些科目,有时候不仅要学得好,还要选得好,结合自身能力以及兴趣爱好,才能把学习成绩的优势最大化。这需要一定时间的知识储备,并不是靠突击就可以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清楚的规划,因此这就需要学校能够好好地把这堂职业规划课让学生们上完、上好。

(二)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

职业的规划,学校与老师是承担了大部分责任的,体现在的不仅仅是在职业规划课堂之上,平时的学习中、课堂中都可以融入职业规划的内容。

各科教师也可以通过对高中生进行气质类型、职业倾向等心理测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适合的职业类型。高中学校不仅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培养,也要有意识地以职业为导向。对于高中课程的设计和选择也应该以学生的人生追求和出路为最终目标。职业规划的真实意义就是未雨绸缪,往前看,为未来做准备。

要做的就是让教师接受职业规划系统的培训,只有老师掌握了这些知识,把职业规划内容融合在各个学科中,这样既减轻了专门职业规划课老师的压力,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提升自身的修养。老师就能在课堂上给学生穿插进去,能够把各个专业的对应就业方向,很好地给学生普及,让他们把这些知识储备下来,对以后他们选专业、职业都是极有帮助的。

另外,教师需要进行相关的学习讨论,包括学生心理知识的学习课程,相关专业的发展前景及现状的讨论,以及未来学生从事相关职业所需要的能力等方面的讨论。这样的学习讨论活动并不仅仅需要相关的心理专业或者相关的生涯规划专业人士参加,还应该包括这一专业从业者及上下游产业的从业者参加。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教师外出交流培训,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授课方式,以及对学生的职业规划的培养。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这是最直接的方式,请各行各业的人士来跟学生进行最直接的交流,从事本行所需要的知识以及工作内容讲给学生听,此时学生就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相关信息,自己就会分辨这些知识是否是自己喜欢的,这个工作内容是否合适自己。

还有就是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去工作岗位去观察,工作环境去了解,自己以后是否喜欢从事这个行业,耳听总归为虚,眼见为实,相信学生会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四)改变父母的教养方式

父母在高中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普遍被认为是对孩子最有影响力的因素,通过研究发现,高中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在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高中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能力,促进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选择专业以及职业,故提出一些建议:研究发现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下,相对其他教养方式而言,学生在未来做职业规划和职业决策时能够做得更好,相对来说也会发展得更好。因此,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相对宽松的心理环境,在情感上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但也不是无底线地放纵孩子,也不是一味地管教孩子。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要松弛有度,严格与关心相结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提高孩子以后独立面对未来的自信心。在高中生面对未来职业选择时,这是一个过程,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选择空间,不对孩子有过多的干预,培养他们能够独立面对未知事物的信心与能力,而不是事事都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父母也可以多关注孩子最近在了解的职业,有意识地给他提供一些这方面的信息,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可以让他有效地进行比对,提高做事的效率。帮助孩子一起制定以后的计划以及近期目标,适时地给予孩子帮助与指导,使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肯定,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地评价自我,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五)培养职业规划能力

高中生职业规划能力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职业规划,因而,对高中生本人来说,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知识,还要积极地去了解去探索社会,去了解自己感兴趣行业以及岗位的具体情况,现在是信息社会,需要多多留意网络、老师以及家长说到的相关专业与就业的相关信息,自己也可积极去打探,去问年长的人,从他们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帮助自己辨别真伪与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另外,学生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规划能力,可以先从日常的小事做起,把近期目标、长远目标都规划好,提高管理自身和管理时间的能力,慢慢提高自身的科学规划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相信自己,在不断实现的小计划、小目标中建立自信,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合理、公正地评价自己,更好地为以后的职业规划做好铺垫。

(六)提高学生自我认知

要指导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的亮点在哪里?自己的突出能力是什么?甚至于家里的社会资源都有哪些?这些都是可以加入到未来职业规划里面的,一个人也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规避自己的短板。所以学生要尝试着去认清自己,了解自己,为以后的专业选择、职业选择做好计划。

国内最早对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明确规定的政府性文件是2010年出台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试行)》。该纲要的第6条关于学生生活与生涯指导方面主要列举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意识;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与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并掌握生存技能;培养学生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倾向、个性特点与生涯发展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大学专业信息与社会职业需求,合理规划升学与就业目标;促进学生掌握步入下一阶段生活、学习、工作所必需的技能;有效减少学生在生活与生涯方面的困惑”等要求。

虽然已经有了规定,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本文就职业规划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高中生职业规划现状,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以及如何规避这些雷点做了一些陈述。也确确实实见到了很多学生因为先前没有做职业规划,而走了不少弯路。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高中生规划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美国高中生如何度过暑假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