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22-11-26 16:18王自敏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改革评价过程

王自敏

(南昌理工学院人文教育学院 江西南昌 330044)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开设目的是培育更多的能够适应现阶段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人员,所以在教育实践中,需要结合实践需要做人员的培养考虑。基于人才综合性、针对性培养需要,在专业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基于不同的目标和方向设置不同的课程,比如要让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有基本认知,要让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所了解,必须要让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历史有足够的了解,这样,他们可以进一步地评估学前教育的实际价值。如此一来,其学习热情等会显著提升[1]。简单来讲,“中外学前教育史”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地位是显著的,所以需要对这门课的具体开展进行讨论与研究。

一、“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改革的目标

立足于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目的以及现代化教学要求做分析,“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改革主要有两个目标,以下是对具体目标的分析。

第一是课程改革要以提升教学效率为目标。实验证明教育教学工作不管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是对国力增强都是有重要意义的,所以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地发展教育[2]。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育专业的学前教育工作人员,这样,这部分工作人员可以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我国的教育体系会更加完备。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资源的大量浪费是不少国家不愿意看到的,而且有的时候还存在着资源浪费情况下的教学效率低下等显著问题。基于教育资源节约的目的,同时基于教学效率提升的目的,需要对现阶段的教育实践进行改革。

第二是课程改革要以现实需要为目标。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中,之所以要强调“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了解其发展过程,并总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同时掌握缺陷解决的措施。这样,现代化教育工作才能够规避大量的“弯路”,实现工作实效的提升[3]。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明确了学前教育发展历史并掌握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我们在学前教育发展实践中可以有效地规避曾经发生的问题,这对于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简言之,积极强调课程改革,明确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目标,这对于课程改革的有效性等意义显著。

二、“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改革的影响因素

结合目前的教育实践做分析可知在“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中,诸多因素会对课程改革产生显著影响,所以总结影响因素,并基于影响因素做应对措施的考虑,这于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有重要参考价值。以下是结合实践调查掌握的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

第一是课程改革的理念[4]。课程改革工作的落实属于实践范畴,其受意识领域的指导,而理念便属于意识领域。如果在课程改革工作的具体实施中,老师们的理念、学校的理念等长期得不到更新,那么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是难以获得效果的。简言之,课程改革工作能否有效开展,首先需要确定是否有与之相匹配的理念做支撑。如果没有理念做指导,那么课程改革会失去目标和方向,这种情况下的课程改革势必会越改越乱,这对于课程实践意义不大,所以在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的时候,需要对课程理念做分析与强调。

第二是课程改革的方法。在“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中,改革的方法是影响改革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践中有“方法不对,努力白费”的结论,这说明在没有合理方法支撑的情况下,改革工作的具体实施是难以获得预期效果的[5]。一般来讲,改革需要实施“循序渐进”法,在这种方法的实施中,需要强调调查工作,即通过调查获得详细的资料,并在资料基础上分析需要改变的内容和需要保留的内容,然后基于分析结果一步步地实施改革。这样,改革既不会产生混乱,也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在改革的过程中不管不顾,直接落实新的策略,很可能会出现原有体系崩塌,但是新体系难以短时间建立的情况,这种情况对改革的有效实施是非常不利的。总的来讲,方法在课程改革中的现实价值巨大,因此要对方法进行分析。

第三是课程改革的内容。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还会受到内容的影响。比如在“中外学前教育史”的教学实践中,原有的教学体系也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但是教学的效果不如预期,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要实施改革工作,需要有目标,更需要对改革的内容进行确定[6]。一方面,传统教学体系并不是一无是处,而是存在着效率低下的情况,所以改革主要强调效率。基于此,可以将对效率有影响的内容进行改革。另一方面,教学改革不仅要强调新,更要强调稳,因为只有稳步地推进改革,教学改革中的资源利用才会控制得更加有效,最终的结果也会更符合预期,否则会出现改革难以掌控的情况。总的来讲,在改革实践中对改革的内容做明确,并基于内容规划具体的改革工作,这样,改革的实际效果会更加突出。

三、“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

对“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改革进行分析,要全面提升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措施的采取。结合课程改革的影响因素做分析,在目前的环境下要真正的落实“中外学前教育史”,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实施改革工作。

(一)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结合现阶段的教育要求和课程改革目标做分析,要提升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可以改变教学方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就教学模式的改变来看,可以变原来的知识传授型课堂为探索性课堂。所谓的探索性课堂具体指的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问题或者是目标,由学生参与其中并获得最终答案的教学模式[7]。比如在“中外学前教育史”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开始授课的时候提出如下问题:1.国内和国外的学前教育分别产生于什么时间?2.国内和国外的学前教育发展一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产生了什么样的特点?3.国内外的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分别涌现出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老师在课堂中提出上述的问题,并让学生通过教材阅读或者是其他资料查找的方式构建“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体系,这样,学生会有更加完整的学习大纲。在学生自我构建学习大纲的基础上,老师对“中外学前教育史”中涉及的具体问题进行讲解,并通过真实的案例来让学生加深印象,这样,教学的有效性会显著提升。

简单来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的教学工作开展大多是按照教材的编排对内容进行叙述,这样的教学方式因为缺少互动,所以学生难以真正地参与其中,其自然也不会对具体的问题有深刻的思考。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引导和鼓励其对具体的问题做自主探索,这样,课堂的活跃氛围得以建立。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参与课堂的意愿会更加的强烈,而在学生主观意愿加强的情况下,其学习的有效性会提升,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自然会有所改善。

(二)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中,丰富的教学方法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结合目前的“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实践,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方法:1.问题引导法。所谓的问题引导法指的是在教育实践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直接进行内容的讲述,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预留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探索,以此来达到获取问题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8]。这种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案例探索法。所谓的案例探索法指的是在教育实践中,老师以某一个案例为教学题材,由学生立足于案例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加的全面。比如在“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实践中,老师选取了国外(法国)的学前教育案例,该案例主要讲述的是法国某个阶段的学前教育规模以及特点。在给出这个案例之后,老师提出相应的问题,比如法国所经历的学前教育发展阶段,我国是否也有经历?法国这一阶段的学前教育发展有什么特点,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特点?有案例做参考,让学生基于所学进行思考,同时思考国内以及国外其他地区的学前教育实践,这样,学生会对学前教育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当学生的认知更加全面、深刻之后,其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显著性提升。3.活动教学方式。所谓的活动教学方式指的是利用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比如在课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对学前教育进行模拟,并在模拟的过程中故意暴露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基于问题做思考。这样,学生对问题的认知会更加深刻。

总的来讲,单一的教学方法利用对教学综合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结合目前的教学改革大环境,在“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具体教学开展中可以强调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利用。比如在教学中可以实施学生参与为主导了“类比分析法”。在教育教学中,老师让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贾谊论早期教育”“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并总结这四个人在教育思想方面的异同点,在学生总结内容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如:“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核心是什么?”因为学生有了深入的分析,那么其对相应的内容理解会更加深刻。在学生掌握某一方面内容的时候继续利用类比的方法使其所学获得扩展,这样,学生的综合小学实效会获得显著提升[9]。

(三)优化教学评价,提升教学实际效果

在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学评价工作也是不可忽略的,所以通过教学评价优化的方式对教学实际效果做提升是非常必要的。对现阶段的教学评价优化工作进行分析,在教学改革中需要实施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所谓的结果评价指的是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即采用考试的方式获得学生学习的最终成绩。过程评价指的是基于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对其展开评价,并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境有积极的意义。比如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仅仅是通过评价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结果,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是不了解的。老师不了解学习过程,自然无法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难以解决,最终的教学结果无法有效提升[10]。在教学改革的实施中,强调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在两方面内容集中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判断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更加清楚地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问题把握更加全面的基础上,教育教学改革可以实施得更加全面,其针对性也会更加突出,这对于最终的教学实效提升有显著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中,明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并对影响课程改革实施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基于要素控制对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策略进行总结,这能够为现阶段的实践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以此来促进相关工作获得有效进步,进而提升教育实效。

猜你喜欢
改革评价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改革创新(二)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