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在高校育人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作用探究

2022-11-26 16:18陈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校企

陈明

(石河子大学 新疆石河子 832003)

高校有五大职责:分别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合作[1]。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责,高校毕业生能否服务国家发展需要,取决于学校的培养和自身的努力。学生完成阶段性的学制内学习,不论是直接就业还是继续升学深造,教育都是以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定则人心安定、家庭幸福、经济更加繁荣发展。而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市场经济的规模和氛围需要企业带动。经济发展需要资源、人才和技术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向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高职业素养的综合人才。为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纷纷响应并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与企业联合开展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办学[2]。

一、学生职业规划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校毕业生能够顺利毕业,取得学位,已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并且个人综合素质达到了一定的水准。通俗地讲,上学读书是为了将来能找一个好的工作。但从就业角度来看,这些能力和素质是否有利于就业,有利于应届毕业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顺利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并在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能够快速适应环境,高效地开展工作。没有人做过具体的对比试验,但从企业用人标准来看,单纯在学校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主要取决于自我就业能力的高低。例如显性的就业能力:专业成绩和各种资格证书。还有隐形的能力,如,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同时也包括积极的就业心理、抗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

为了学生在毕业离校找工作时具备良好的就业能力,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两门课程,但实际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偏离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许多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师由专业不相关的辅导员老师、管理岗位的老师或专业老师兼任,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不深入,完成的质量不高。

有些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也只在大四学年才开设,这时部分学生都在准备硕士研究生升学考试,对就业指导课程反而是抵触的,觉得其占用了复习的时间。同时,单纯的就业指导作为促进学生就业的方式比较单一,很多突击性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一些就业技巧和技能在大四阶段已经来不及培养,也不会覆盖到全体毕业生。短期的任务型的指导从就业心理到求职技巧都不能够从专业和系统的角度来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

高校学生所具有的专业能力虽说可以对其就业产生直接影响,但能否适应工作岗位并取得成功,主要还是取决于大学生自身的特质。这里提及的个人特质主要体现在高校学生在受教育阶段所形成的个性品质,而这些品质在就业能力的组成当中如同隐性财富一般,与大学生完成学校内的课程学业后是否可以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影响一名毕业生能否顺利找到一份合适工作的因素是众多的,从社会对该专业需求的冷热到学校培养质量的高低,以及可能到最后面试时的穿着和言谈。因此学校要以国家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前提,合理设置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统筹招生、培养、就业,从大学生刚入学就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系统性的职业规划课程,结合新生入学教育,邀请专业的职业规划课程指导老师进行授课。同时,邀请相关企业校园招聘负责人和人力资源负责人等高管就企业所需的一名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提前给学生预热,让同学们树立初步的就业和职业意识,制订好个人职业规划,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培养进入社会的人际交往、社会礼仪、责任感、合作交流、压力应对等个人职业素养和特质。

二、当前校企合作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加大,企业为了宣传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断推进和高校的合作,包括人才联合培养、科研项目申报和人才招聘等,高效进行产品研发,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市场竞争力[4]。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掌握实际生产情况,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积极与企业合作。校企合作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教学实习模式

学生在学校完成一定的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后,为了解专业实际生产情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到合作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工作过程和操作流程的学习。企业安排学生全过程参与相关工作,较为系统、全面地掌握岗位理论知识和工作流程。教学实习一般时间较短,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当课程结束后就会安排到企业进行课程实习,甚至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到企业实地参观,来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专业实习模式

对于大部分实践性强的专业,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大部分课程后,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及以上的专业实习[5]。企业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和技能培训培养工作,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接受企业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实习结束后,学生进行实习总结,回到学校完成剩余的课程学习,等到毕业找工作时就可以优先考虑到实习企业就业,企业也会优先招聘在其单位实习的毕业生。

(三)产学研合作模式

与企业相比,高校科研实力较强,但大部分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出现,不能直接转化成产品和生产力。高校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具有强大的创新需求和人才需求、先进的技术设备,有足够的研发资金来开发产品。基于此,产学研合作是促进产业进步、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已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且将成为我国现代高等教学改革、创新和发展的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6]。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资源整合互补、协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体,对增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驱动原始创新成果产业转化、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定向”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中的“定向模式”区别于高考的“定向生”,重点在就业定向方面,多见于职业院校。指在招生录取时就确定学生毕业后就业单位、区域、行业。学生的操作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时直接进入与学校签订“定向”协议的企业就业。学生毕业后即可工作实现就业,不用再到处投递简历找工作,而且可以缩短实习期,甚至取消实习期直接成为正式员工。企业也简单高效完成用工招聘需求,不用在毕业季辗转各个学校开展招聘会,缩短新员工的培训期,从而降低招聘成本。

(五)企业高管进校园、企业报告会

学院和合作企业在实习合作的基础上,定期聘请企业高管,甚至是董事长来学校为全体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情况和就业所需的技能,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同时也达到企业在学生中扩大影响力的目的。企业也会邀请合作学校就业相关负责人参加企业的年度报告会、总结会、座谈会,让负责就业的老师通过直接参观企业总部和工厂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看望在企业工作的从本校毕业的学生,了解他们对企业的适应情况和个人工作情况,听取他们对企业的真实反馈。

三、校企合作对高校育人和就业能力提升的作用

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7]。对于大学而言,其主要目的在于主动发挥教育职能,最终为社会、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企业在高校发挥育人和促进学生就业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校企合作在高校发挥育人主题中的作用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相对于公务员、政府部门和各类事业单位,企业是学生在未毕业前就通过实习实践接触最多的就业单位。

学校的各二级学院或教学单位结合企业高管进校园,举办企业大讲堂等校企合作活动,开设明德课堂,通过企业高管讲解企业发展史和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及如何进行选择和解决困难的,进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填补了由就业指导老师和专业教师单纯理论性的说教,更能给学生们深刻的印象及在成长成才过程中起到茅塞顿开的作用。学院还可以利用合作企业的赞助,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校企合作对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作用

教育是面向市场、面向行业和面向社会的一种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知识的积累,不是让学生沉浸在自己的学术世界里无法自拔,而是培养具有不同专业知识和个人特质的毕业生。毕业生通过在学校和校企合作中培养的就业能力找到心仪的工作,在相应岗位上发挥专业特长,并在已经具备职业素养的前提下努力工作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素养

在学校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下,学生学好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必须做到的,但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的情况比比皆是。甚至学生在校内进行学习以及实践的过程与实际的工作环境有非常明显的不同,使得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才有了专业知识没用的错误认识。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前就了解企业岗位实际所需理论知识工作内容,明确行业人才的需求方向,进而引导院校不断更新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以更好满足实际生产情况需要。将企业所需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学生学习起来也更有目标感和获得感。通过理论讲解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和让学生亲自在企业实习工作,逐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毕业后更快、更好适应企业环境做好准备。

2.有助于学生尽早认清自己的就业方向

一些农牧专业的学生,首先专业是调剂的,对专业不热爱,加上对自身了解不充分,对自我定位也不够准确,导致对各类求职就业信息不太关注,不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岗位的用人标准,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或者仅凭个人浅短的认识盲目地做出求职选择,或从事完全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校企合作是企业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桥梁,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以后的就业提供更好的方向。实践性强的专业尤其能够受益于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目的并不是鼓励和督促让所有学生都去企业就业,而是让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抓住人才需求的关键点并了解行业的人才需求方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明确的就业目标,是进入相关企业、事业单位,还是继续升学深造,确定明确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应的求职能力。

3.有利于学生合理调整求职期望

学生借助在校企合作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能够了解实际工作内容,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可以结合自身学业情况找准自身定位,从而调整求职期望值,能脚踏实地,接受从基础做起,接受薪资待遇方面的差异。就业形势促使学生必须积极应对就业过程中的各种压力,有效整合可利用的资源,及时改变自身存在的不正当就业观念和心理,并通过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价值,使自己的能力和要求相匹配。

总而言之,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撑,同时随着新业态、新技术的出现也给学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要求。多数院校和企业都开展了校企合作模式,对企业发展、学生成长和就业起着积极的作用。就业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家庭幸福,学生应该明白进入学校只是一个起点,每人都应该及早确定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努力学习实践,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毕业时积极就业,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