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乡村振兴与产教融合的电气类人才培养探索

2022-11-26 01:02黄沁元熊兴中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2期
关键词:产教电气人才

黄沁元,熊兴中

(四川轻化工大学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乡村振兴与产教融合是当前国家提出的发展战略和发展任务。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1]。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2]。2021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支持农业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培育科技创新人才[3]。作为可以直接支撑农村、农业、农民的能源供给、产业生产、科技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储备等方面的高校电气类专业,有必要深化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4],为产教融合与乡村振兴提供富有成效的人才培养动力。然而当前电气类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乡村振兴联系不紧密[5]、产教融合不深入[6]、结合振兴乡村发展的产教融合特色不明确的现象。因此,本研究旨在面向产教融合与乡村振兴,剖析电气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而梳理振兴乡村发展的产教融合思路,以此形成电气类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一、当前电气类人才培养在支撑乡村振兴与产教融合中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特色定位不突出

大部分高校电气类人才培养方案过于趋同,多以“双一流”高校对应专业的培养方案为蓝本进行制定,独占的专业特色及其优势的突出度不够,服务地方产业建设、支撑区域农村发展的彰显性不足。许多高校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并没有深入调研区域产业发展趋势,也没有认真思考解决“三农”问题的立足点,导致产教融合任务与乡村振兴战略难以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从人才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规划、从教学内容实施到培养结果考核,由于人才培养的诸多方面都没有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与产教融合的理念,造成目前多数高校的电气类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严重同质化、缺乏专业人才培养特点,而且不利于适配当前国家倡导的产教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以高校人才培养使命推动国家战略实施的贡献性偏小。

(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体现不全面

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落实,多数存在“口号响,内容弱”的局面。乡村振兴战略大部分只在人才培养目标中被简要描述和空洞强调,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缺乏对乡村建设所需人才的培养考虑,针对乡村农业发展的专业教学内容偏弱,实践过程缺少涉足农村和农业的计划,人才培养内容对服务于农村、农业的规划不足。电气类人才培养偏重于工业中的电气产业和行业支撑,忽略了乡村地方产业提出的电气类人才需求,忽视了农业中对于具备娴熟电气知识技能人才的需要。当前电气类人才培养不能充分体现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培养成效与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不协调匹配。

(三)产教融合任务实施效果不明显

对于产教融合任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施,普遍存在“重规划、轻执行”的情况。服务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没有充分响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及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产教融合目标制定宏大但特色定位不明,专业教学内容繁多但面向产业的技能培养的内容较少,实践教学计划制定翔实但与企业生产的吻合度不高。电气类人才培养过度专注于对电力行业的支撑,对所含专业覆盖的电子、电工、机电、自动化、信息、计算机等产业或行业的人才培养支撑度相对偏弱。目前电气类人才培养对于实施产教融合的效果尚不明显,产教的融合范围与融合深度都有较大的发掘空间。

二、乡村振兴与产教融合在电气类人才培养中的融入思路

(一)面向乡村,以专业对接产业

充分面向乡村对象,才能瞄准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以乡村为中心定位相关产业,才能聚焦产教融合的落脚点。结合高校所属地区及其区域的农村、农业、农民现状,洞悉乡村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特色,梳理出其中对专业人才的技能需求,映射出电气类人才在其中的需求量和需求特色,以此作为优化电气类专业布局、专业资源和专业发展的导向,形成电气类专业建设对接乡村产业发展的聚力,整合成为产教融合的发力点。由精准定位的乡村产业发展方向塑造正确的产教融合导向,以乡村产教融合引导人才培养内容的规划及人才培养支撑特色的建立,由人才培养效果助推乡村振兴。

(二)定向培养,以人才反哺乡村

产教融合与乡村振兴始终离不开人才,既要将专业人才输送到乡村及其产业中,也需鼓励行业专家扎根在乡村及其产业中。通过产教融合定向培养出有能力胜任产业工作且适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针对乡村发展建设定向培养有觉悟、有实力能长期在乡村从事产业技术工作的人才队伍。这其中,“从乡村来、到乡村去”的人才是生力军,能受教育感召而贡献乡村产业发展的人才是更为广泛的力量。于是,电气类人才培养既要加大适合乡村产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育,也要加强投身“三农”建设的思想教育,使培养的电气类人才从思想和技能上都同步产教融合、乡村振兴的理念,真正实现以人才教育反哺乡村及其产业发展的效果。

(三)深化合作,以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在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乡村产业发展是振兴乡村经济、汇聚乡村人才、整合乡村资源的重要渠道,所以深化乡村产教融合能有利于促进乡村发展。开展政校合作规划乡村产教融合方向,进行校村合作确定乡村产教融合范围,实施校企合作达成乡村产教融合程度。政、校、村、企等多方参与的联合合作是要形成文化、教育、科技、产业、人才、政策、经济等多维度的资源在乡村产业中的深度融合。高校电气类人才培养始终肩负向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输送适配“三农”发展的电力、电气、电子、控制等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由此,在电气类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有针对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考核等方面的特色体现。

三、以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为导向的电气类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面向乡村振兴和产教融合的电气类人才培养应以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为导向,重点落实教育教学与地区产业的匹配融合,由培养支撑地区产业发展特色的电气人才来服务和促进区域乡村发展进步,以电气人才带动乡村电力能源、农机设备、农副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创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速教育、人才、产业、乡村构成的关系链良性运转。为此提出的电气类人才培养改革措施如图1所示,将从课程设置、教育考评、培养体系、教学团队、实践创新共五个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产教融合任务。

(一)课程设置聚焦“三农”产业知识技能需求

高校电气类课程主要面向工业,由工业应用再投射到农业场景,这容易使学生忽略农业、农村、农民对于电气理论知识的关注面,忽视乡村产业发展对于电气实践技能的需求点。所以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应补充能直接衔接乡村产业的教学内容。在高校为主体,企业和乡村为协同的育人机制下,由课程内容定向培养乡村产业所需的电气知识技能。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积极成才的责任、振兴乡村的使命和服务产业的担当;在能力上以契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知识适配乡村产业建设和相关创新创业活动开展。

(二)教育考评针对产教融合与乡村振兴成果

基于成果导向考评人才培养质量是较为科学合理的方式,需要明确和解决为产教融合与乡村振兴培养什么样的人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因此,以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为导向的电气类人才培养应重点关注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育培养使毕业生达到乡村产业、“三农”行业所认可且所需要的人才标准要求。人才培养质量的合格性评价要建立在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的基础上,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要根据电气类毕业生在满足产业从业能力和贡献乡村振兴水平的量化成果来制定。

(三)培养体系关注产业锻炼和乡村服务

当以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为导向时,产业锻炼和乡村服务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关注和落实的内容。在深化产教融合并深入乡村振兴后,电气类人才培养体系应当更为灵活、更为实际、更富有创新点。其需要覆盖并立足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关的电气工程领域,设计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面向为“三农”产业培养电气工程人才的目标,开展单独编班、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以服务能振兴乡村的产业对象为路线,尝试“3+1”本科、“3+2”本硕、“4+4”本博等多维度的校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四)教学团队补充“三农”产业的“双师型”师资

要面向乡村、面向产业、面向振兴乡村发展的产教融合,离不开既熟悉乡村产业需求又熟练教育教学方法的教师群体。所以加强补充具有农村、农业、农民经历的教师,招募具备产业从业经历的教师,是“三农”产业“双师型”师资的组建途径;而送培教师深入乡村基层锻炼、投入乡村产业建设一线磨炼,是“三农”产业“双师型”师资的强化途径。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再结合高校人才政策的吸引力,从乡村产业涉及的电气工程领域及电气工程所能服务的农业市场中充分挖掘和培育师资力量。

(五)实践创新立足“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

服务产教融合和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强化学生的实践锻炼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这要求电气类人才培养过程要提供适配产业和乡村的实践环境。于是,搭建高校所在地区或区域的电气类乡村产业实践基地是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模式下,由政府政策促成校地、校企、校村之间的加速合作,由产业面貌决定实践锻炼的主体内容,由教学组织优化实践过程的实施效果,由科学研究丰富实践活动的创新程度,由“三农”作为用户检验学生实践锻炼成效。

结语

当前在电气类人才培养中,需从专业的特色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成效等方面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与产教融合。以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为导向,将教育、产业和乡村充分结合,形成电气专业对接乡村产业、电气人才反哺乡村发展的思路。在课程、考评、体系、师资、实践等诸多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把深化产教融合理念和协同育人机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乡村的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作为重点达成目标。通过电气人才向乡村产业的定向培养和持续输送,将振兴乡村人才和产业的实力扩大为振兴乡村文化、生态和组织的活力。

猜你喜欢
产教电气人才
八方电气
人才云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小议我国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