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分析

2022-11-26 02:51杨虹徐文祥袁亚娜
当代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穿刺针气胸进针

杨虹,徐文祥,袁亚娜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病理科,辽宁 沈阳 110044)

肺部占位性病变是肺内常见病变,但由于病变位置具有复杂多样性,且伴有异病同影、同病异影等情况,导致纤维支气管镜或痰涂片等临床常用检查手段难以准确检出,在一定程度会增加疾病诊断难度,影响临床针对性治疗[1]。近年来,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因定位精准、创伤小、操作简便等多种优势在肺部疾病鉴别、诊断中得到临床广泛关注。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78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旨在探讨其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发症,为临床对症处理提供病理学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478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37例,女141例;年龄36~81岁,平均(58.92±6.31)岁;体重指数17.0~25.5 kg/m2,平均(21.29±2.01)kg/m2;吸烟指数159~1 200,平均(693.27±200.04);病灶直径2.6~7.3 cm,平均(4.67±1.03)cm;合并症:糖尿病45例,冠心病38例,高血压92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均经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存在明确病灶;病灶性质未明确;均存在咳嗽、咯痰等临床表现,部分可伴有胸痛或咯血现象;病灶直径≥0.5 cm。

1.2.2 排除标准 肝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凝血机制紊乱或活动性内出血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严重肺动脉高压、肺气肿、支气管性疾病或肺纤维化者;穿刺病灶周围存在肺大泡者;合并包囊虫病或动静脉畸形者;内分泌系统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存在穿刺禁忌证者;继发性或原发性认知功能障碍、失语症或精神行为异常者。

1.3 方法 术前均接受心电图、血常规、胸部CT增强扫描等常规检查,结合CT扫描结果确定穿刺路径。按照病变位置选择仰卧位或俯卧位,同时CT扫描病灶及其上下肺野(层距=5.0 mm),选取最佳中心面及其距离病灶中心较短体表位置为穿刺点,注意避开肺大泡、骨性结构及大血管等。使用光标尺测量穿刺针进针角度、深度。常规消毒、铺巾,实施局部浸润麻醉[利多卡因(2.0%)],根据确定的角度、深度将穿刺针穿过胸膜,快速刺入肺实质病灶部位,后实施CT扫描,明确穿刺针尖具体位置(在病灶内),必要时借助CT扫描适当调整进针深度、角度。根据病灶面积,拔出针芯(长度为1.0~2.0 cm),按下针芯、针柄弹簧柄,取材,结合组织具体情况适度增加穿刺次数,组织固定(以无水酒精)后送检。穿刺结束后,对穿刺点使用局部无菌纱布按压,10 min后固定,再次实施胸部CT检查明确有无出血或气胸等并发症出现。嘱患者卧床休息6 h、吸氧,若存在不适感,实施胸部CT复查。

1.4 观察指标 ①统计活检组织病理结果;②统计并发症(气胸、咯血、胸痛、发热、针道出血、咯血并胸痛、咯血并气胸)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表格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活检组织病理结果 478例活检组织明确诊断357例,占74.69%。其中良性病变61例,占17.09%,主要包括肺结核病、肺曲霉病、尘肺、慢性炎症、炎性假瘤、肺囊性病变、硬化性肺细胞瘤;恶性病变296例,占82.91%,主要包括原发性肺癌、转移癌、恶性间皮瘤,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 478例患者出现8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85/478)。85例并发症患者中,2例因术后大咯血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2.35%(2/85),其他患者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鉴别、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关键在于获取组织标本,实施病理学检查[2]。而经皮肺穿刺活检检查能明确肺部疾病性质、肿瘤类型分化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结合临床完成肿瘤分期,保障送检肺癌相关基因突变检测标本,为临床制订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提供病理依据。既往临床多采用开胸肺活检或胸腔镜活检获取组织标本,但具有创伤大、风险性高等缺陷,无法在临床广泛普及应用[3]。而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虽具有损伤小、操作方便等优势,但其特异性较低。因此,积极探索一种高效诊断方式对临床诊治具有积极作用。

与开胸肺活检或胸腔镜活检比较,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具有以下优势:①CT检查具有扫描分辨率及对比度高等优势,不仅能清晰呈现肺部病变不同密度改变、病变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计算病变部位与胸壁距离,还能精准判定穿刺针进针角度、深度,提高穿刺成功率。相关研究表明,CT检查诊断准确性高达85.00%~96.00%[4]。②取仰卧位、俯卧位,可缩短穿刺点与胸壁距离,减小因进针所致正常组织损伤;同时CT检查不受气体干扰,适用于邻近胸膜、胸壁的病灶检出。③CT增强扫描能精准显示坏死物质,检出实质性病灶,提高穿刺有效率。刘丹等[5]对204例患者实施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发现,对肺部团块状、结节状、完全实变性及磨玻璃样病灶均具有较高病理诊断率,且其穿刺成功率高达91.0%,获得病理学诊断准确性为91.7%。本研究结果显示,478例活检组织明确诊断357例(74.69%),其中良性病变61例(17.09%),恶性病变296例(82.91%),与上述观点相似。提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应用于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能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鉴别区分良恶性病变、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技术支持。另外,受结节病灶小、进针次数多、病灶与胸壁距离、穿刺针粗细、有无肺气肿等多种因素影响,气胸发生风险性明显增加,数据显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气胸发生率高达9.0%~44.0%[6]。本研究结果表明,478例患者出现8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其中气胸发生率为41.18%,与黄海等[7]研究相符。故术后嘱咐患者充分卧床休息6 h,配合吸氧治疗,必要时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有助于消除气胸症状。

此外,实施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同时应注意以下相关事项:①完善术前血常规、血小板、生化等相关检查,部分患者应进行肺功能、血型检查,以判断患者手术耐受性及风险性,预防因穿刺所致肺部大出血发生;②术前均接受胸部CT检查,以明确适合穿刺点,选取最短穿刺距离,避免损伤正常肺组织;③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运用于肺肿瘤穿刺标本检查,对于确定肺部肿瘤原发转移、判断肿瘤来源方面具有肯定价值,另外由于组织材料所限,临床应积极提倡在病理诊断中需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资料、免疫组化标记[8-9]。

综上所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准确性高、并发症少,可为临床鉴别区分肺部良恶性病变、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病理学依据。

猜你喜欢
穿刺针气胸进针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无菌棉签按压法拔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无损伤穿刺针对患者的影响分析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