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XA 基因变异GM2婴儿型神经节苷脂沉积病1例诊疗分析

2022-11-26 10:23吴双凤黄琳贺兵
淮海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杂合神经节测序

吴双凤,黄琳,贺兵

神经节苷脂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细胞,而以脑组织含量最高。神经节苷脂沉积症临床分多种亚型,其中以GM1、GM2节苷脂沉积症较常见。GM2节苷脂沉积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己糖胺酶缺乏所致。该酶有两种同工酶,分别是己糖胺酶A(HexA)和己糖胺酶B(HexB)。B型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Tay-Sachs病)是HEXA基因的遗传变异导致β-己糖胺酶A(β-hexosaminidase A,HEXA )同工酶活性缺乏,从而引起GM2在神经元积累,以脑和脊髓神经细胞进行性破坏为特征,是目前最早被发现的严重溶酶体疾病之一[1]。婴儿型的Tay-Sachs病初生时均正常,4月左右出现对声音刺激特别敏感,至4~6月时呈现精神运动发育方面的衰退征象,至8~9月时,患儿可出现失明,生后第二年常有癫痫发作和脑电图异常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患儿渐呈痴呆状,常在3~5岁死亡。

1A HEXA:c.1495(exon13)C>T及 HEXA:c.927(exon8)C>G的标准序列;1B 患儿chr15:72637818存在c.1495(exo n13)C>T 的杂合突变,chr15:72641479存在c.927(exon 8)C>G杂合突变;1C 患儿之母chr15:726 37818无突变,chr15:72641479存在c.927(exon8)C>G杂合突变;图1 患儿及父母HEXA基因c.1445A>T和 c.1052T>C突变位点Sanger测序结果

1 病例资料

1.1 临床资料 患儿,女,1岁10月,因精神运动发育倒退1年,反复哭闹3天,间断抽搐3小时于2021年4月20日在湖南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患儿系为G2P2足月剖宫产出生,出生时无窒息病史,出生时体质量3.2 kg,出生10月内患儿身高、体质量基本接近正常儿童,2月会笑,3月抬头,4~6月应人反应正常,6月会坐,8月会爬,但患儿一直有阵发性肢体抖动现象,患儿10月时出现运动、精神发育倒退,渐不能独坐及抬头,不能抓握,不能成单字说话及逗笑,目光逐渐呆滞,且喂奶时易呛咳,喂养困难。1岁时就诊当地卫生院,考虑“脑瘫”,一直未予重视,康复效果欠佳,入院前3天患儿出现反复哭闹,喂养困难,大便干结,阵发性喉中鸣响,自行予以“开塞露”通便,患儿无好转,入院前3小时患儿出现间歇性抽搐、全身呈角弓反张状,喉鸣加重,神智不转清,全身肌肉间歇性痉挛强直。患儿入院体查:T38.2 ℃,持续抽搐状态,口唇无发绀,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头后仰,呼吸急促,可见吸气性三凹征,双肺可闻及较多痰鸣音,双上肢肌张力增高,屈曲状,被动活动有折刀样抵抗感,双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呈剪刀状,全身呈角弓反张状,病理征未引出。

1.2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2021年4月20日):WBC:23×109/L,N:87%,HB:120 g/L,Plt:543×109/L,经抗感染治疗5天后恢复正常;(2)脑脊液常规、生化、压力均无异常。(3)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铜蓝蛋白、电解质及CRP、降钙素原均正常;心肌酶谱:CK:687.8 U/L,CK-MB67.97 U/L,LDH:1070 U/L,血清肌钙蛋白Ⅰ测定(cTnⅠ):7.61 ng/mL。(4)乳酸:2.3 mmol/L,(5)血液酶学分析示己糖胺酶A活力低,为0.2 nmol/(mg·h) [参考值为2.8~9.5 nmol/(mg·h)]。

1.3 影像学检查 (1)头颅MRI正常。(2)24小时脑电图:基本节律欠佳:双侧各区可见稍多慢波,对称欠佳,以右侧为甚,额、颞区为著,偶可见棘波。(3)心脏彩超:卵圆孔未闭声像,三尖瓣反流声像。

1.4 基因检测分析结果 (1)线粒体DNA高敏感性测序分析:未发现线粒体DNA致病性较高的变异位点。(2)取患儿EDTA抗凝外周血行加深全外显子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发现HEXA 基因的2个变异,位于染色体位置chr15:72637818的核酸c.1495(exo n13)C>T 以及位于染色体位置chr15:72641479的核酸c.927(exon 8)C>G ,从而引起p.R499C(p.Arg499Cys)(NM_000520)氨基酸和p.S309R(p.Ser309Arg) (NM_000520) 氨基酸改变,其中c.927(exon 8)C>G来自于母亲(见图1)。根据ACMG指南(2015年),c.1495(exo n13)C>T变异可能致病,c.927(exon 8)C>G 变异不确定。很遗憾患儿家属因家庭原因(其父缺失),本次检测缺少家系成员(尤其是其父)携带信息,故无法判断遗传共分离。

1.5 治疗及转归 结合临床表现、酶学检查及基因分析该患儿确诊为Tay-Sachs病,入院后予以抗感染、丙戊酸、左卡尼汀治疗,并补充B族维生素,辅酶Q10治疗,患儿确诊后感染控制出院,出院带丙戊酸钠(2.5毫升/次,每天3次)口服,2021年10月25日微信追踪患儿目前仍有间歇惊厥发作,四肢呈折刀样,病情无明显好转。

2 讨论

GM2神经节苷脂病是溶酶体贮存障碍的一个亚群,由β-己糖胺酶的α和β肽链亚基因突变引起,包括Tay-Sachs病和Sandhoff病[1]。这种疾病的特点是GM2神经节苷脂在细胞内过度积累,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有研究[2]报道该病引起急性神经退变先于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扩张、巨噬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同时伴随炎症递质的产生,也有研究[3]提示GM2的积聚会导致管腔内Ca2+的耗竭,进而激活三种UPR传感器之一的PERK信号通路,促凋亡转录因子C / EBP同源蛋白( CHOP )的表达增强,神经细胞内GM2的积累诱导神经突起萎缩和凋亡。多数文献报道Tay-Sachs病( TSD )是由编码HexosaminidaseA ( HEXA )酶的HEXA基因突变引起的,而HEXA基因位于15q23.3,包含14 个外显子,其突变可造成溶酶体β氨基己糖苷酶A酶缺陷[4-5],从而引起疾病发生。

根据发病时间,Tay-Sachs病通常被分为婴儿、青少年和成人的形式[1]。婴儿型Tay-Sachs病最为常见,常于婴儿期起病,在出生时表现起来很健康,但进行性GM2的积累会导致运动功能和认知能力的丧失、发育回归、肌张力障碍、失明、癫痫发作等[2]症状。主要表现为盲、痴呆、冷漠、苍白、癫痫发作、肌张力高、全身性低张力、对惊吓反应过度、精神运动功能衰退、头部控制差、误吸等[6-8]。我院收治该病例起病年龄较小,婴儿期一直有惊跳现象,但家属未予重视,后10月起发现精神运动、语言发育倒退,但被误诊为“脑瘫”。患儿家庭不和睦,经济情况落后导致患儿就诊时间较晚,就诊时神经发育进行性倒退现象引起接诊医生的注意,从而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方确诊。该患儿确诊时已有持续性惊厥发作、吞咽及喂养困难等严重表现,以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这和相关报道的“GM1神经节苷脂沉积病既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也可有全身表现,而GM2神经节苷病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症状”[9]相一致。但检验结果与其他文献[4,10]报道的Tay-Sachs病有所不同的是,该患儿的乳酸一直增高,可能和患儿一直处于惊厥状态有关。

Tay-Sachs病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患儿基因测序提示HEXA基因的两个位点均为杂合突变,位于染色体位置chr15:72637818的核酸c.1495(exo n13)C>T 为可能致病基因,其中有一个不确定致病基因chr15:72641479的c.927(exon8)C>G杂合突变可能来自于母亲。但其母携带不止一个杂合变异,不排除呈复合杂合携带(支持AR遗传病发病机制)的可能。因本次检测缺少家系成员(尤其是其父)携带信息,故无法判断遗传共分离。患儿临床表型与Tay-Sachs病匹配,早期有阵发性肢体抖动、目光呆滞,初期有斜视,但基层医生及家庭成员均未重视该病情,有研究报道眼底检查黄斑中樱桃红点的存在有助于对Tay-Sachs病患儿的早期诊断[8-9],对有相应神经症状的患儿,医生应考虑遗传代谢性疾病可能,早期进行眼底筛查及相关底物筛查。

GM2 神经节苷脂病是一个罕见病,其发病率常与种族人群相关,其中德系犹太人、法裔加拿大人、爱尔兰人、宾夕法尼亚荷兰人、印第安人等均为高危人群[11],德系犹太人群体已开展了孕前筛查[12]。目前国内关于Tay-Sachs病的临床病例报道并不多见,近5年报道了2例,分别是2021年7月吴沪军等[13]报道的1岁3月龄的患儿和杨志刚等报道的1岁7月龄患,均是复合杂合突变,其中杨志刚等[4]报道的病例在诊断3月后因呼吸困难家中死亡。本文患儿的 c.1495(exo n13)C>T 和c.927(exon8)C>G突变位点丰富了HEXA的基因突变谱,患儿的结局正在追踪中。对于该疾病的预防、逆转都尚处于研究阶段,酶置换治疗与细胞移植、底物还原、酶增强疗法都还没有明确的临床数据[14],利用病毒为载体传递编码α和βHexA亚基基因的治疗有可能在未来作为干预措施[9,15]。

猜你喜欢
杂合神经节测序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不育系材料选育中常见的育性分离及基因型判断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中草药DNA条形码高通量基因测序一体机验收会在京召开
基因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聋人家庭及高危夫妇耳聋基因筛查分析和生育指导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浅析英语文学汉译中杂合现象的成因
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变形归类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