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师范院校教育教学的转变与创新的几点思考

2022-11-27 00:47汪奕含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师范生教育

汪奕含

(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舟山 316000)

当前,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发展呼唤着人才素质提升,迫切需要教育改革顺应时代发展,在自身培养人才的模式方法中作出调整。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摇篮,必须顺应大势,找准症结,有的放矢,加强教育教学转变与创新,才能有效履行好师范院校所肩负的职责使命。

一、新形势下师范院校教育教学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师范院校面临着自身“教”字特色不明显、教育学的研究深度不够、专业化教育力量不强等与新形势下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院校对自身建设定位呈现波动

立足“教”字找准定位,强化自身特色学科体系建设,是师范类院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师范院校建设越来越向综合性大学对标,学科体系中师范类专业已处于弱势地位(50%以上的专业已经是非师范专业),师范生占比更是逐年缩减,甚至某些师范院校相当部分师范类理科生已陆续转修工科专业。网上有数据显示,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师范生已缩减至40%,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也不足25%,北京师范大学甚至已经缩减至20%。即使是师范专业生,所学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仅仅是多出几门专业必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多几个学分而已。

(二)院校教育学的教材体系不够完善

首先是教材体系不够科学专业。“学科不专”的问题相对明显,师范院校教材,“姓教不研教”,体系泛高校化、臃肿化。其次,教材体系不够专注。师范院校的教学重点是提升学生教育教学能力,教材的主攻方向是反映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技巧,强化学生“传道”“解惑”能力。而实际上现行的教材体系过于宽泛,重点不够突出,包含过多“非教育类”内容,致使学生不堪重负。再次,教材内容不能体现新课改与时俱进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交互式学习、创新方法手段教学的思路落实不到位,教材编写思路滞后,滚动更新不及时,导致教育学课程开设形同“鸡肋”,难以适应专业教学需求。

(三)教师对教学方法手段探究不深

受现行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重教轻研”的现象在师范类院校中根深蒂固,教师更多地关注着学生成绩,而忽略对教育教学本身的研究。教育学作为师范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重视度专业性体现不足,教师立足“从教为学”研究教材精力投入不够。尤其是如何拓展教学方法手段,研究解决新课改形势下教育学面临的矛盾问题不够深入,与提升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目标背道而驰。评价教师教学成效更多关注发表论文、学生成绩等有形的东西,忽略了授课教学艺术,空洞说教,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学生普遍对教育学课程缺乏兴趣,专业课达不到专业化教学的目的。

(四)形势变化对师范生产生较大冲击

教师资格证实行国考以后,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在培养学生成为教师这方面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非师范院校的非师范类的毕业生也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证书的国家考试,有机会成为人民教师中的一员。由于近年来经济形势不景气导致就业困难和教培行业萎缩,使师范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陡然增加。师范院校必须提升教育教学特色,培养出师范生身上更具“教”字特色的能力,才能使师范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还有些地方在落实教师待遇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致使师范生毕业后就业教育行业的意向也受到影响,相当一部分师范生最终就业到其他行业。

二、推进师范学校教育教学的转变与创新的对策建议

当前,师范院校教育教学面临许多新问题新考验,但新形势呼唤新作为,如何抢抓机遇,更新教学理念,注重科学发展,改进教学方式,显得尤其关键。

(一)更新教学理念,坚持与时俱进

教学理念不仅体现师范院校教育单一的办学思想,更体现在学校创新宗旨、办学风格,在教育教学中起着固本培基的作用。

1.要树立人才为要的思想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教育改革要迎合社会发展需求,提升人才的综合发展水平,保证人才发展和社会实际需求二者之间能够有完好衔接[1]。这就需要师范院校在教育教学中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育理念,能够在社会发展中不断革新办学理念和思想。

2.要树立专长教学思想

要挖掘好师范学校专长潜力,发扬多年教学形成的专长优势,形成教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化教育教学是师范院校区别于一般高校的鲜明特征,教师专业化是实现专业化教育的基础,更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

3.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教师不仅是教学的施施者,更是师德的传授者,其良好的为人师表是师范生学习模仿模样。强化师德师范,树好爱学习、重品德、研学问的良好形象,营造正确和积极地教育观念,从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往往能事半功倍。

4.要强化教学成果研究

定期组织展开教师教育教学论坛、职业技能大赛和教学成果展示,反思师范院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研究解决提升措施,为师范学校改革提供支持。

(二)注重科学发展,实现教育创新

改进教学理念,加强统筹兼顾,强化创新教学,夯实教育成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初衷,更是飞速发展的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所在。

1.要确立长期发展思想

要凸显学生主体性,瞄准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全面进步的改革目标。加强社会需求的调研,并掌握学生心理发展情况,强化沟通协调,研究不同施教和管理模式在教育教学中作用,更加注重个性教学,合理规划学生的未来发展。

2.要强化问题导向

师范学校不仅仅要注重教学理念改革,更要深入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学内容做出第一时间的补充与延伸,保证学生在知识内容掌握理念方面更加具有先进性[2]。

3.要坚持开拓创新

如今的教学更要彻底突破应试教育模式,倡导互动化、个性化和自主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倡探究式研学,注重提升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动手能力,拓展教学研学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开拓创新和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做好铺垫。

(三)构建科学体系,完善教育课程

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学科知识的专业化及边界化日益模糊,跨专业、综合化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要求教师的知识体系、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也不断提升,师范院校的教学课程体系必须顺应变化,与之适应。

1.要完善教育教学课程结构

应在课程时间总量不变的框架下,尝试建立课程模块,重视教学实践锻炼,“调结构优内容”,强化教学效益。要强化专业课程和跨专业内容的融合,兼顾非专业知识的安排,达到“专兼合一、以专提能”目的,培养既通教学,又精专业,更擅心理的“复合型教育人才”。

2.要提升为师施教实践能力

要正视师范院校深耕教学,忽视学生跨学科知识和创新意识培养,综合能力相对偏弱实际,改变长期的“自娱自乐”式教学模式。要加强学术研究、科研开发、社会实践等方面精力投向,重视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探究能力培养,培养适应未来教学需求的优秀师资人才。

3.要增强教育类课程的门类学时

要加强调查研究,从提升教学技巧、强化教学指导、优化教育管理等方面入手,梳理师范生教育类课程的学科安排和学时设置,强化课程编排的科学性实效性。总体上看,要坚持需求导向,教学实践、教育心理、教学管理、专业知识类课程安排要占2/3 以上,拓展现代社会学、心理学、信息化和综合类知识的安排,夯实教学能力基础。

(四)完善教育手段,优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极大助推了时代发展,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更是当下教育区别与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提升教育成效的有力抓手。

1.要强化多媒体教学

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运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普及网络化、自主化、探究式教学,建好“课前导学、线上自学、课堂精讲、过程考核”的“学习链”。要以教材为中心,借助多媒体手段,在丰富学科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结构等方面加强探究。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班级群等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益。

2.要强化互动教学

传统教学基于“应试教育”模式,强调“师讲生听”,教师以“填鸭式”授课为主,学生以“喂食式”听讲跟随,师生间缺乏互动交流,难以形成心灵融会。新课改下,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间心灵交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要营造好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加强师生、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对策、激发潜能,提升综合素质。

3.要强化培训竞赛

要借助信息资源提升教学能力。有计划地开展好计算机应用、课件制作、多媒体操作等的培训,适时组织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提升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力。要完善过程评价,引导学生学好新知识新技能,强化动手能力。倡导学以致用,把信息资源运用能力作为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推进教学方法转变。

(五)加强实践锻炼,深化教学关联

教学见习是师范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锻炼过程,更是其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平台。

1.要科学安排节奏

见习实践作为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想要保证实践质量,可以为学生引入不同的教学实习环节。如,尝试性实习时间为4 周,自主性实习时间为5 周,研究性实习时间为6 周。

2.要坚持以练促进

要注重实习环节的“质”,学校为学生做好全方位的实习安排,同时完善精准的考核要求,如,要求 师范学生在处于实习阶段每两天为教师提供教学教案,并在实习小组中进行教学演讲,课后也要积极主动听取指导教师给出的见解,讲自己的实习反思和日记通过报告的形式进行记录[3]。

3.要强化辅导帮带

师范学生在处于实习阶段中取得的进步和指导教师有紧密关联,不仅有实习学校中教师,更要具备完善的实习带队教师,特别是针对不同科目的指导教师。保证教师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指导教师也要参与到师范学生的备课、上课和评课等不同环节,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指导,通过针对性的实践指导教学能够实现教学反思提升。

(六)尊重学生思想,凸显学生主体

只有在师生共同朝着学校改革方向发展,才能实现教学和学习观念的进一步增强,保证高质量课堂的同时培养综合性较强人才。

1.要强化交流沟通

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处于一个稳定阶段,教师针对学生的教学态度不能占据一个较高的位置,这样会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出现隔阂。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成为朋友的方式进行沟通,这样也能进一步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和生活情况,为教师的之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2.要激发学生潜能

自信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中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因素,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实现优质学生发展[4]。促使学生能够在不但探索中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能够寻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实现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教师是学生教育的引导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能运用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要注重从学生的兴趣方式入手,“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运用教学资源,改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3.要注重全面发展

学校课程不仅仅是专业课程内容教学,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些促进学生发展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在不同领域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教师要从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不同方面进行影响,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知自己的兴趣和有点,能够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弥补,实现自己朝着全方面发展,为今后教学实践夯实基础。

(七)健全配套体系,提升保障绩效

要注重师范院校资源,强化综合集成建设,推进师范院校教育教学的整体建设。

1.要健全合作体系

要着眼“传道授业”目标,强化“学生为本”思想,端正师范院校的办学指导。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将师范院校教学与中小学教育体系结合起来,建好教育实习实践基地。要深入中小学调查研究,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探究紧密结合,加强教育见习实践针对性,回归教育教书育人的本质。

2.要强化教育科研

要着眼新课改提升综合能力的要求,立足本地实际,借力师范院校,在校本课程的研究方面下功夫求实效。要发挥好师范院校教学科研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在探究教育体制机制、拓展创新思维、推进教育改革上下功夫见真章。多为一线中小学教育提供有益参考,多让师范生到一线教学中摔打磨砺,促进共赢发展。

3.要给予教师关注

要尊师重教,给予教师充分的关注,着力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确保能安心静心从事教学事业。要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树牢正确教学思想,承担起教师的自身责任。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培育优秀教育人才,完善教师激励培育机制。要邀请专家学者对教师授课进行指导,也选取优秀基层教师走进高校进行深造,建立良性互动交流机制,营造“爱岗研教”的教育氛围,激发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师范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题解教育『三问』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