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复集·医阶辨药》学术特色钩玄*

2022-11-28 09:01陈曦张立平李董男黄玉燕郑齐汤尔群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浆水分类法辨析

陈曦 张立平 李董男 黄玉燕 郑齐 汤尔群 *

(1.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2.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

《聊复集》是清代御医汪必昌的代表著作,汪必昌是清代少有的起于民间,而后供奉内廷,且有所著述的御医[1-3]。全书分为5卷,卷三题为“医阶辨药”,主要内容是对类似药物进行细致鉴别。汪氏认为,临床用药过程中,由于同类药物的功效类似,难于辨析细微差异,故对临证准确恰当选用造成影响。正如汪必昌在该书“序”中引用李中梓话云:“用药之难,非顺用之难,逆用之难也。非逆用之难,而与病情恰当为难也。”[4]又引徐之才说:“不可不辨其药之所适宜也。”[4]对药物性能熟知掌握,是医者精准用药的基础。故汪氏将药物辨析作为本卷写作的主要目的,希望后世医者能够加以研究和利用。

本文以《新安医籍丛刊(综合类1)》之《聊复集》[4]为底本,对其中“医阶辨药”卷的学术特色进行提要钩玄,希冀引起读者的关注。

1 依据“十剂”分类常用药物

中药分类方法[5],主要有三品分类法、自然属性分类法、功效分类法、脏腑经络分类法等。其中,功效分类法是依据药物功效、应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十剂分类法即是其中的一种。最早记载“十剂”作为药物分类的著作为《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中转引掌禹锡抄录的文字,其作者为陈藏器[6-7]。汪氏以“十剂”作为药物的分类框架,分为“补剂”“泄剂”“宣剂”“通剂”“润剂”“燥剂”“滑剂”“涩剂”“轻剂”“重剂”,以及“汤剂”“丸剂”等共12类,选取常用药物620余种进行比较与辨别,分析其性能差异。

对于同一类药物,汪氏又根据四气五味进行再分别,进一步分析不同药物特点。如补剂具有“去弱”的作用,此类药物又可以分为具有甘味者,包括温性者,如人参、黄芪之属;平性者,如薏苡仁、山药之属;温热者,如鹿茸、肉苁蓉之属。味甘但性涩者,如莲肉、芡实之属。具有辛味者,包括性热者,如益智仁、补骨脂之属;性温者,如川芎、当归之属。还有味酸性温者,如五味子、山茱萸之属;味苦性温者,巴戟天、远志之属。另外,从药物的阴阳属性来看,气之纯阴者,如龟版、鳖甲之属;性之纯阳者,如鹿茸、鹿胶之属。汪氏认为,上述药物具备强筋骨,长肌肉,益精气,定神志的作用,故都属于补剂范畴。

再如,泄剂具有“去实”的作用,此类药物又可以分为具有苦味者,如厚朴、枳实之属;具有苦味且性寒者,如黄芩、黄连之属;具有甘味且性寒者,如茅根、麦冬之属;具有咸味且性寒者,如玄明粉、青黛之属;具有辛味且性寒者,如石膏、连翘之属;具有酸味且性寒者,如赤芍、犀角之属。汪氏认为,此类药物具有降火清热,推气破血,导痰消食,以及杀虫的功用。对于其他8类药物,书中均做如此分析,可谓要而不繁,此不一一赘述。

2 注重考察药物同效异治

临床常用药物非常广泛,如何对这些药物准确认知与运用,是取得临床疗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功效分类法是药物分类的一种常用方法,抓住功效,就能够对药物进行大体的了解。但具有同类功效的药物数量也非常繁多,其间选用起来也常常令人困惑。故汪必昌结合切身实践体会,对具有相同功效的药物进行细致辨别,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例如,白术和苍术都具有燥湿、强脾胃和治湿痰留饮的作用[8]。但从性味上来看,白术,甘、苦、温;苍术,苦、辛,温而性燥。白术,能振劳倦,生津液,利腰脐间血,临床上适用于脾气受损的病证。苍术,能开郁气,行敛涩,散表湿,治痰血作窠囊,临床上适用于湿郁为主要病机的病证。清·张志聪曾说:“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一“损”一“郁”,可谓将二者功用差异辨析明白。

再如,茯神、酸枣仁、龙骨和朱砂,都具有安宁心神的作用,能够治疗惊悸、健忘和不寐等病[10]。其中,茯神,抱木而生,其气静而守,故用以安心神。酸枣仁味酸平,能够补益肝胆之气,肝为心之母,心虚补其母,故能够使心神安定而入睡。龙骨,体质较重,所以能够重镇安神。而朱砂甘寒,色赤入心,清心中浮动之火,以安宁心神。由此,可以看出四者虽均有安神的作用,但由于针对病机的不同,临床使用需要加以选择。

书中加以辨析的功效相类常用药物共有164组,从中可以看出汪氏对于常用治法与药物理解的深透,此经验可供临床选用药物参考。

3 辨明同种药物运用差异

同种药物,是指来源于同一药用植物的不同部位者。由于采用了植物的不同部位,在药物性能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书中列举了4组药物进行辨析,包括:白茯苓、赤茯苓、茯神和茯神木,肉桂、桂心和桂枝,藕、藕节、莲肉、莲子、荷叶和荷蒂,益母草和茺蔚子。

例如,茯苓皮、白茯苓、赤茯苓、茯神和茯神木,前四者都来源于茯苓菌核[11]。但茯苓皮,外能开腠理,内能渗津液,有治水之功。赤茯苓为除去外皮之后外层呈淡红色者,故色赤,主泻降金气,利膀胱,专以渗泄为能。白茯苓为内层白色者,甘而淡,色白主补,上能降金气以生水液,下能伐肾邪以定心气,中能渗脾湿以强脾土,功在补益。茯神为中有细松根穿过者,由于其抱木而生,故能入心开心益智,亦能渗泄。而茯神木,实为松木,甘缓,能舒筋之急。汪氏进一步加以类比,认为:“五物种同而属不同。白茯苓,参、术之属也;赤茯苓,猪、泽之属也;茯神,菖、远之属也;茯苓皮,腹皮之属也;神木,木瓜之属也。”[4]通过这样的对比,读者就更加能够对上述药物的大体功用加以了解。

又如,藕、藕节、莲肉、莲子、荷叶和荷蒂,均来源于水生植物莲[12]。生藕,甘平,散留血,消风去热,蒸食具有开胃,补五脏,实下焦的作用。藕节,涩平,能够破瘀止血,解热毒。莲肉,甘,温,涩,交心肾,固精气,厚肠胃,补虚羸,安肾二火。莲子,甘,涩,清心通肾,固精气,止一切血。荷叶,生用升胃中清气,干用散留血。蒂,涩,能止血。这样就将莲的根、节、茎、叶、蒂等不同部位的药物作用,通过比较说明,辨析得较为清楚。

4 阐述不同炮制功效差异

除了上述两类辨药方法之外,汪氏还从药物炮制[13-14]的角度,辨析了药物的性能差异。书中所载有熟地、干地黄和生地;卷柏、牛膝和蒲黄;生姜、干姜和炮姜等。

例如,熟地、干地黄和生地。三者均为草本植物地黄的根,但由于炮制不同而性能各异[15]。熟地,甘、微苦、温,入肾滋真阴,补肾中真气及精血之不足。肝虚用之,补其母也。干地黄,甘平质润,入心安血退火。生地,甘、苦、寒,解诸热,平诸血出。从性味来看,三者分别为温、平、寒,故补泻功用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

又如,卷柏、牛膝和蒲黄。三药生者,均有破血消瘀的作用;熟者,均有止血补血的作用。卷柏辛平,生用破血,通经闭,消血瘕;炙用止血,治崩中、肠风。牛膝甘酸平,生用散瘀血,治血瘕、经闭、淋溺血;炙用补新血,治腰膝痿弱、失溺。蒲黄,生用破血消肿;炒黑用止血,治诸出血、诸痛。

再如,生姜、干姜和炮姜。同源于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后二者经炮制工艺而成[16]。其中生姜,味辛散气,气温和中。生姜皮可散风水,治风肿。同葱白用,能散风寒;同大枣用,可调荣和卫;半夏、南星、厚朴炮制时常以姜佐,可抵消药毒;捣肉汁用,能化痰涎;同竹沥用,可行经络、治溢饮、除风涎。通主散气,治呕逆,去胸中冷气。干姜,味辛大温,能去冷痛。炮姜,味辛苦而气热,通心助阳,治脏腑沉寒痼冷,除产后虚热,能补血。炒黑作炭用,可止气虚而脱血。三者之辨,明确精当。

5 对水的品种与效用辨析细致

书中载录作为煎煮药物的水,涉及品种也十分丰富,其效用也各具所长。包括:从水流趋势划分的顺流水、急流水、逆流水、井花水、甘澜泉;从生熟划分的冷水、百沸汤和生熟汤;从加工方式划分为地浆水、齑水和酸浆水。而关于煎煮药物用水的不同,最经典的可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17-18],汪氏之说是对仲景之学的继承与发挥。

例如,顺流水,性顺下,用于煎煮治行下体及通利三焦的药物。急流水,性急速,下达,用于煎煮烹通二便及治疗风痹的药物。逆流水,性逆而倒上,用于煎煮涌吐痰饮的药物。井花水,为地中上浮之水,用于煎煮治疗痰饮、血气、补阴的药物。甘澜水,甘温性柔,用于煎煮治疗阴虚、脾弱病的药物。

又如,冷水、百沸汤和生熟汤。由于生熟不同,功效各异。冷水,性寒,可以内外用之以劫热。百沸汤,性热,益阳气,以助药力出汗,治风寒,通经络,行饮食之冷滞。生熟汤,甘咸,和阴阳,治霍乱之不得吐泄。

再如,地浆水、齑水和酸浆水。地浆水,为黄土与水混合搅拌后,取其上清者,甘寒,纯阴,主要用于治疗中暍卒死。齑水,为黄齑菜水,酸咸,能够涌吐痰饮与宿食。酸浆水,为粟米炊熟加水发酵三五日后,味如淡酒,生白花,色类浆者,性凉善走,解烦渴,化滞食,以为一切制药之用。

综上所述,《聊复集》之“医阶辨药”卷,诸药辨析主要来自汪氏的切身体会和思考,内容清晰明确,便于临证检用,是一部指导临床用药的实用读本。

猜你喜欢
浆水分类法辨析
多因素实验与营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泡菜浆水品质分析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怎样辨析近义词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舌尖上的浆水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好吃的浆水鱼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