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22-11-29 01:55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网络媒体爱国主义素养

赵 瑞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阳 550023)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对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必然且必要的。与此同时,在网络媒体已然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重要部分的当下,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应对网络媒体带来的挑战,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唱响网络时代爱国主义的最强音。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1]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走向成熟又并未达到完全成熟,为塑造稳定的三观,他们在不停的思考、选择和探索。此时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正确价值引领作用,能够在学生中传递正能量,帮助大学生从历史事件、爱国英雄人物及系列精神谱系中汲取力量,进而使大学生建构一个合理且正确的看待世界的视角,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自觉热爱祖国,弘扬爱国主义,抵御不良风气,促进个人成长成才,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二)发挥思政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2]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一切思政教育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集中在爱国主义精神上,如果爱国主义教育出现偏差,那么思政教育就会失去方向。”[3]高校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就要理直气壮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讲好中国故事、宣扬中国精神、树立中国形象,用爱国主义筑牢立德树人之魂,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让其自觉学习并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发自内心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祖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喜爱中华优秀文化,从而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4]在新时代,对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要使命的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让其真切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中华儿女努力奋斗,进而促使大学生主动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相统一,正确处理“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担时代重任,最终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网络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一)网络媒体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机遇

1.充实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拓宽了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空间充满着海量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平台形式,这对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供了支撑。在网络媒体环境下,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数不胜数。教师可以浏览和下载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信息,对其进行精选及整合,形成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库,并应用于爱国主义教育中,满足教师爱国主义教学储备量的要求;学生也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媒体主动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爱国主义信息,以爱国主义相关知识武装头脑,满足自己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量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与运用,大量网络平台和APP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方式、新载体。通过网络媒体,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能更加形象、立体地呈现给学生,这突破了传统教育中教师单向讲解与有限课本的限制,可以向大学生提供更多高质量、多渠道的爱国主义学习途径,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爱国主义因形式多样更加吸引学生。

2.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影响力

网络媒体实现了文字与影音的融合,符合现代大学生追求多元呈现方式的需求,能快速、有效地感染大学生。利用网络媒体的这一优势对爱国主义内容进行宣传、教育,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爱国主义知识或之前通过网络掌握的爱国主义知识与当下网络爱国主义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其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与内化,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进而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力更加持久。与此同时,由于网络媒体传播信息的及时性,教师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国家时政动态,了解最新的社会热点新闻,及时补充新鲜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与案例,把握舆论方向,营造积极氛围,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爱国认知,升华爱国情感;学生也能第一时间获得最新资讯,第一时间接收教师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最新消息。弘扬主旋律的正能量信息,能对大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带动高校学生效仿,因此,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爱国主义教教育能不断更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大大提升教育效率,有利于实现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化,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力。

3.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主体性,促进了爱国主义教育互动

网络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学生变得更加活跃,更加愿意思考问题、表达看法。这使得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里主体性得到发挥。他们可以透过网络媒体自主选择爱国主义内容,主动拓展知识面,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网络媒体的发展可以为高校师生搭建一个反馈和交流平台,使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互动,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网络媒体上阐述自我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心声与观点,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提出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学习疑问或相关教学意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网络媒体平台上针对学生疑问或建议进行分析,进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师生以网络媒体为平台进行交流互动是对单向理论灌输模式的突破,实现了师生良好的双向互动,为师生提供了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互动空间,有助于教师与学生都成为“麦克风”,在网络媒体平台上以坚定的声音和鲜明的态度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

(二)网络媒体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挑战

1.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受到冲击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输出和学生被动获取的教育模式。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具有较高的主导和权威地位,掌握压倒性优势的信息量。而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为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一个新平台、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冲击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基于此,师生借助网络媒体,自由表达与爱国主义相关的想法,彼此之间进行双向交流的同时,弱化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里“教师--学生”单向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教育者的权威。与此同时,网络媒体背景下,教师不再掌握压倒性教育信息,学生不再只被动输入教育信息,高校学生具有和教师一样甚至先于教师的获取信息、资源的机会,这减轻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挑战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同和权威。因此,网络媒体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冲击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2.学生爱国主义观念与情感受到负面影响

网络媒体时代,信息发布自由、传播快速,为大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便于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政,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但是,网络媒体平台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不少负能量信息和极端言论充斥其中。例如,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对国家社会事件进行恶意造谣、诽谤,对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观进行隐蔽性输出。这些不实、不良、不法的信息极其容易让好奇心旺盛且信息甄别能力不足、经验尚浅的大学生受到负面影响和错误引导,使他们轻易被“美好”打动,对外国尤其是西方产生超理想的认识,进而开始崇洋媚外,淡化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认同,冲击爱国主义情感,甚至扭曲爱国主义情感和认识,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了巨大挑战。

3.对教育者的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网络媒体平台资源繁多,操作方式复杂多样,这使得网络媒体时代的教师比采用传统教育方式的教师更需要媒介素养和专业素养。具体来说,鉴于媒体平台属较新事物,加之操作复杂多样,对教师尤其是年长的教师来说,利用媒体平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此外,教师还面临着如何充分运用网络媒体,发挥其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透过媒体平台学习爱国主义知识,践行爱国主义行动。这对教师尤其是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尽可能做到先于且多于学生掌握爱国主义信息,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有针对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

三、网络媒体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双向活力

网络媒体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高校及教师要敢于、勇于创新,大胆借助网络媒体的优势作用,改变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模式,优化内容与形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双向活力。

第一,要借力网络技术,加大教育形式的吸引力。要想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就要抓住学生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引导。教师要借助网络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表达方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灵活运用网络热词、流行语,用生动有趣的话语体系讲授爱国主义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要充分运用微博、知乎等网络话题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利用平台上优质的图片、音频、短视频、话题等辅助手段,如课堂上一同观看令人骄傲自豪的阅兵式、奥运会以及重要讲话片段,浏览与爱国主义相关的动态、话题,向学生呈现生动、立体的爱国主义,让学生沉浸式地感受爱国主义精神内涵。此外,教师也要注重在自媒体平台,利用碎片化和业余时间与学生交流爱国主义心得,激发学生讨论爱国主义的热情,以接地气、聚人气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表达爱国态度,传播爱国能量,增强爱国主义活力。

第二,要占领网络阵地,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互联网是当下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爱国情感的重要阵地,要抢占网络阵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具体来说,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开展爱国主义题材的创作,如从身边的爱国故事出发进行微电影、微视频创作并投放在网络平台,让爱国主义教育因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更加入脑、走心;要立足区域、学校特色,将国家悠久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等爱国主义相关内容融入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媒体平台,积极引导学生浏览,在校园里营造网络爱国主义浓烈氛围,在学生中传播爱国主义正能量;要紧跟重要节点热点,以重大历史事件周年日、重要节庆以及热门新闻事件为契机,组织开展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组织爱国微照片展览以及爱国主义专题征文、红色经典诵读、书画比赛等,进行网络投票,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协同联动,让学生在网络爱国活动中坚定爱国信念,升华爱国情感,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落地、落实。

(二)增强教师素养水平,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综合能力

在网络媒体广泛使用的今天,教师作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需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专业素养,保证其综合能力满足爱国主义教育的需求。

第一,要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网络媒体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师掌握网络媒体运用的知识与技能是重要的前提。一方面,教师要主动提高媒介素养。在知识爆炸的网络时代,不论是出于学校教学需要还是个人素质提升,教师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媒体知识与能力。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媒体意识,自觉掌握新媒体相关的技能,如知晓利用微博、抖音等媒体平台搜索有用信息的方法或学会在新媒体平台开启话题讨论及反馈等能力,同时,积极主动顺应时代发展,将媒体技术灵活运用到爱国主义教育中。另一方面,学校要为教师提高媒介素养提供支持。教师媒介素养的提升除了需要个人主动学习,还需要外界提供机会。这要求高校要积极为教师创设提升素养的机会,如通过邀请专家开展相关讲座或外出培训等形式帮助教师正确看待网络媒体并乐于使用在爱国主义教学中,帮助教师掌握基本甚至进阶的新媒体运用技术与能力。

第二,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教师尤其是思政教师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有效的引领者,其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除了钻研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外,要主动通过网络及时增加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完善知识储备,让爱国主义知识储备既满足量的需求,也满足新的变化。与此同时,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要时刻以爱国主义行为准则要求自己,真诚地投身到爱国主义教育中,努力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以自我修养对学生开展隐形爱国主义教育。

(三)强化网络阵地监管,净化爱国主义教育网络环境

在网络媒体高度融合发展的今天,海量的信息充盈着整个网络世界,其中不乏不良的负面信息,影响着每一个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不利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但是,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底线不容践踏。因此,为净化爱国主义教育网络环境,站稳爱国主义教育网络新阵地,必须做好网络阵地监管工作。

第一,要重视网络平台管理,完善监督工作。在政府、网络平台做好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高校必须重视自身校园官方网络媒体平台的监督管理工作,从信息发布审核到舆情监督,从校园网运营到防火墙设置,要制定严格标准,建立和完善信息传播保护屏障,做好网络信息“把关人”,保护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观念不受不良侵害,从根源上解决不良信息的滋生及传播,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络氛围,打造一个纯净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络环境。

第二,要加强学生自我监督,自觉抵制错误言行。网络媒体空间的清朗离不开任何一个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网民的自觉与自律。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监督,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抵制与爱国主义相背离的错误思想,积极主动在平台发声,传播正能量,唱响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加强行为自律,理性筛选、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一旦发现不良网络信息、行为,及时反馈,自觉为营造健康向上的爱国主义氛围作出贡献,推进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更加清朗。

网络媒体发展背景下,高校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与时俱进,坚守网络阵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使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真正唱响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爱国主义素养
3~6岁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西方网络奥运会报道的特点与启示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商业新闻
试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