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对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

2022-11-30 02:27刘宝国陈爱国吴修才张新刘国庆司书鹏李燕
智慧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习练帕金森病太极

刘宝国,陈爱国,吴修才,张新,刘国庆,司书鹏,李燕

(1.新泰市中医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2.新泰市爱国武术运动中心,山东 泰安 271000;3.泰安市爱国太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山东 泰安 271000)

0 引言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主要发生于中年以上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以黑质纹状体通路退变为病理特征[1]。早中期PD患者多为气滞血瘀型,症状最为典型的静止性震颤和慌张步态影响患者自身稳定性,而运动迟缓和肌强直则极大影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目前的PD临床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但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控制效果逐渐变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2-3]。太极拳是一种用意不用力,以腰胯为轴心的缠丝运动,全身肌肉放松的同时,锻炼周身稳定性。我们尝试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早中期PD患者的运动康复治疗太极拳,提高患者的肌肉适应性同时,加强患者的平衡力和防摔倒。我们以陈氏太极拳为基础框架,结合常见太极拳套路,在多位太极名家的指点下,我们将太极缠丝功和太极十三式的精华套路加以适应性修正,用于PD患者系统习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依托新泰市中医医院脑病科联合招募帕金森病患者,其中男女比例平衡,年龄50~75岁,病程3年以内,HOENH&YAHR分级在2~3级稳定者。受试者经3名高级职称神经科医师诊断,均符合原发性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3名高级职称神经科医师诊断符合原发性帕金森病诊断标准,临床确诊为原发性早中期帕金森病的患者;②患者常规服用基础用量美多巴效果稳定者;③按照帕金森病严重程度HOENH&YAHR分级在2~3级的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且以运动损害症状明显者为佳;④患者自愿接受并配合本次运动干预。

排除标准:①疾病或外因诱发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②精神类疾病或伴发精神评估异常患者;③严重的心、肝、脾、肾等脏器的器质性疾病患者;④伴有其他严重的中枢系统病变的患者;⑤在认知方面存在障碍,无法配合习练的患者;⑥骨折或其他因素导致的不能独自站立和/或行走的患者;⑦无法坚持长期习练,依从性差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基础药物治疗:在受试期间,依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遵照医嘱服用基础治疗量的美多巴,3次/d,125mg/次,部分患者未服药。

太极拳系统训练干预前:由专业太极拳教练先开始对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培训,太极缠丝功的教习,学习周期2周;再进行为期1个月的太极十三式的学习,然后进行2周的熟练。

太极拳干预研究开始共分为6个阶段:第一阶段:太极缠丝功与太极十三式间隔1d连续练习的方式,练习1个月。第二阶段:休息1个月,不进行任何康复训练。第三阶段:按照第一阶段模式,练习1个月。第四阶段:休息1个月,不进行任何康复训练。第五阶段:按照第一阶段模式,练习1个月。第六阶段:休息1个月,不进行任何康复训练。

帕金森病受试者在习练太极缠丝功时,为每日上午习练1遍,时间为1h。帕金森受试者在习练太极十三式时,为每日上午习练3遍,每次间隔休息10min,时间为1h。练习时,要求受试者全身放松,平心静气,心率控制在要求范围,依托Jungmann公式计算每位受试者心率,年龄<60岁,运动心率控制在180次/min以内;年龄>60岁,运动心率控制在170次/min以内。练习时,受试者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运动幅度和拳架高度,实时监控心率。

1.3 测试评分

我们分别在每一阶段的开始前及结束后进行练习,每一阶段紧密衔接,评分交集处评测一次即可。我们应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来检测平衡能力;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Ⅲ)来检测运动能力。整个评分过程,由3名经过专业培训的神经专科医师对受试者依托BBS和UPDRS(Ⅲ)量表进行评价。BBS测试14项,每项分值0~4分,总分56分,分值越低,显示平衡能力越差;UPDRS(Ⅲ)包含14项,总分56分,每项测试记分为0~4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重。

2 结果

因纳入患者依从性差,我们在剔除部分干扰因素后,随机挑选部分患者的BBS和UPDRS(Ⅲ)评分表进行了加权分析,大部分患者在习练太极拳之后,BBS和UPDRS(Ⅲ)评分表均有显著改善优势。与习练干预前相比较,受试PD患者在第一阶段习练太极拳后,无论在平衡性上,还是在运动功能上即可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且各训练阶段前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下降,UPDRS(Ⅲ)量表评分明显上升;与空白对照期相比,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下降,UPDRS(Ⅲ)量表评分明显上升,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即使在空白期1个月之后,较之前的空白期后,在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改善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3 讨论

PD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姿势平衡障碍和运动迟缓等典型症状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机为肝郁日久,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淤血阻络,气血运行失调,导致全身震颤。PD患者的病情即使在药物的控制下,仍呈现出进行性加重,患者出现平衡能力降低,运动功能减退,发生僵直和跌倒概率增加,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帕金森病在临床没有治愈方法,临床干预仅局限于应用药物替代手术治疗和物理康复疗法改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副作用风险和经济负担。太极拳作为一项低强度有氧运动方式,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易于接受。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辨证思想为核心,结合易经的阴阳五行变化、中医的经络学、古代的吐纳导引术形成的一项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文化,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4-6]。

太极离不开阴阳,调整气血平衡,身体平衡,首先要做到身心平衡,理气活血,通络息风,身体才能达到平衡,太极拳中表现为上下、里外、大小、虚实、开合、刚柔、快慢等的运动,是人体由内而外所产生的辨证运动,是内形与外形辨证统一的结合。太极拳运动是身体的辨证运动,一方面要阴阳分开,一方面又阴中有阳,阳中又有阴,却又分不开,最终又是一个相济、渐变、幻化、互补的关系。太极拳将天地比作一个大宇宙,人体为小宇宙,人为太极之体不可不动,这种动是在意识调控下的周身协调运动,包括内脏、体表、四肢百骸,所以太极拳运动要求在动作过程中,一动俱动,全身从思想到肢体以至各个部分,尽可能多地参与运动,绝非局部动,或分开无序动,而且是高度协调的精细运动。腰胯为主宰,脊柱是节节贯串的枢纽,依托脊柱中轴,找到个体运动的中心环节,按照运动生物力学的大关节带动小关节原理,领导全身各个关节运动,做到一动百动。

人体的平衡力是机体为保持稳定的生理运动而进行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维持人体直立行走和各种自由运动的重要保障,人的平衡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衰退。肌肉是人体的一个个独立器官,PD患者的肌肉力量分布存在异常,肌张力较大,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差,上肢颤动,出现抓握能力下降,下肢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控制能力差,出现步态不稳、平衡能力差及下肢肌力下降。本次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在习练太极拳之后,BBS和UPDRS(Ⅲ)评分表均有显著改善优势。与习练干预前相比较,受试PD患者在第一阶段习练太极拳后,无论在平衡性上,还是在运动功能上即可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且各训练阶段前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下降,UPDRS(Ⅲ)量表评分明显上升;与空白对照期相比,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下降,UPDRS(Ⅲ)量表评分明显上升,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即使在空白期1个月之后,较之前的空白期后,在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改善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说明长期坚持进行太极拳的系统训练,不仅会提高早中期PD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行为,而且症状改善也可维持较长时间,如果坚持间断训练的话,可以起到延缓病情进展及改善生存质量的良好效果。根据太极拳特有的运动特点,对全身脏器也是一个非常有利的运动干预方式,部分存在脏器功能紊乱的患者在习练太极拳之后,其症状也得到部分改善,说明太极拳运动是一项全身性的干预运动,在改善PD患者的复杂症状中,亦可发挥有效作用[7-8]。

总之,依托太极缠丝功和太极十三式进行科学的系统干预治疗,对于早中期PD患者在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上,可以起到非常理想的改善效果,而且有效延缓病情的同时,降低了临床医疗干预的风险,受试PD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后期,针对这次研究显现出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我们对太极拳训练方法和训练时间周期会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细化,同时,加宽纳入患者范围和数量,延长训练和统计周期,同时考虑纳入更多的评价方法。

4 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次研究依托传统的中国太极拳拳术及理论,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总结出一套适合患病人群、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保健人群的康养功法。中国传统中医和武术文化都讲究天人合一,并且都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为依据。武源于医成于医,中国传统武术与中医有着相同的根源,易于相互间融合。太极拳作为中国的传统保健武术为广大群众习练、传播,其保健养生功效为大众所知晓,推广及实际应用比较易于被群众接受。在患者的选择上,为更好地实现客观指标评价,我们选择帕金森病作为本次的研究病种,导致了本次研究的病种单一性问题。老年患者依从性差,不可控因素干扰了研究进程的稳定性和数据的精准性,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暴露出了较多问题,我们的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本次纳入患者数量较少,大数据研究是非医疗干预方法的要点,今后我们将逐步开展大样本研究,推进合作单位的业务拓展和合作研究,以期开发更多的太极拳训练方案,与国家“体医结合”的政策方向高度契合[9-12]。

5 结语

对中医药科研及生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本项目依据太极拳运动医学原理,本着“武源于医成于医,亦用于医”的原则,总结归纳太极拳缠丝功单式,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解析,创新出“太极中医运动处方”,用于疾病的治疗与辅助治疗。而创新出的单式模块化形式亦可以依据需要排列组合,编辑出多套组合武术运动套路,可以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为单位,进行全民健身推广,长期习练不仅可以祛病强身还可使人心胸开阔、平心静气、促进全民“静”健身,在全民健身的同时,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传统中医和武术文化都讲究天人合一,并且都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为依据。武源于医成于医,中国传统武术与中医有着相同的根源,易于相互间融合。太极拳作为中国的传统保健武术为广大群众习练、传播,其保健养生功效为大众所知晓,推广及实际应用比较易于被群众接受[13-15]。因此,研究思路是以太极缠丝功为基础功法,结合现代中医理论对太极缠丝功单式进行医学解释,然后结合中西医临床需求,对单式进行系统的模块化分型,最终实现医师开具传统中医运动医学处方,为疾病的临床治疗及辅助治疗提供服务。而太极十三式和天养九式等组合练习方案,更适合于保健养生及平衡能力的训练,在抗衰老中具有非常理想的功效。

猜你喜欢
习练帕金森病太极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芝麻素酚或能预防帕金森病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