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 年(2011 -2020)国际元认知研究动态:回顾与展望*

2022-12-01 09:24秦利民LawrenceJunZhang
外语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元认知图谱聚类

秦利民 Lawrence Jun Zhang

(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济南 250022;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育学部,奥克兰1023)

1 引言

“元认知”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 Flavell)于1976 年在《认知发展》一书中正式提出。 近四十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围绕这一概念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目前正向深层次、多群体、多样化方面发展。 由于元认知在多种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践指导性,所以元认知理论被普遍应用于语言学及二语习得研究中,并引起语言学界和教育学界的高度重视(Zhang, Zhang 2019),推动着元认知理论继续向前发展。 如唐芳、徐锦芬(2005:22) 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二语写作元认知的研究成果,对母语和二语写作认知模式的启示、ESL 写作者元认知发展评估、EFL 写作知识分析和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构成的因子分析给予重点介绍;并指出,基于元认知的英语写作研究国内外开展得都不够广泛,希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能从元认知角度对英语写作过程进行纵深研究。

学术界对元认知研究方兴未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对元认知的研究有两个显著的弊端:第一,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调研显示,截至目前(2020 年7 月),国内已有的对元认知这一心理学重要概念的综述或总结类研究多为单一性的、思辨性分析,缺乏系统的、有深度的对元认知国内外整体发展脉络的梳理,在元认知研究领域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实证研究更是缺乏;第二,在研究范畴上,囿于学科认知的限制,多数研究往往彼此孤立,难以突破各自为营的视野局限。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者多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教育的意义,而外语学界的学者多从教育学角度探讨其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价值,故难以从多学科融合的角度呈现多样化的研究风貌。

鉴于此,本文旨在克服以往研究的局限性,本着文献时新性原则,借助CiteSpace 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对近10 年以来(2011 -2020) 国际元认知研究的核心文献进行深入挖掘,绘制出该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力图呈现国际最新元认知研究的全貌和整体发展态势,以期帮助元认知领域的研究者厘清热点课题和前沿性研究方向,发现可进一步探究的领域,促进元认知研究的深入发展。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与工具

目前,文献计量分析被视为总结历史研究成果、揭示未来研究趋势的一种重要工具。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数据挖掘和核心文献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CiteSpace 的可视化操作,绘制合作、共引、共现等科学知识图谱,对近10 年以来元认知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是一款由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其绘制的科学知识图谱能集中展现若干研究前沿领域的演进历程。 利用CiteSpace 寻找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当前的研究前沿及对应的知识基础,能很好地帮助研究者从众多的数据中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 本研究选用CiteSpace 的较新版本CiteSpace 5.6.R3。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收集的数据来自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 的网络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 WoS数据库覆盖全世界范围的引文大全,可为研究者提供最具影响力的数据信息,其核心合集收录的论文代表着国际社会科学研究的高水准成果。 元认知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研究领域,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中。 因本研究设定的目标是,专门统计、分析探究元认知与学习的关系的论文,所以将搜索范围设定在与教育学、心理学、应用语言学及语言习得密切相关且发文量较高的11 种WoS类别上,设定文献纳入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文献纳入标准

具体操作为:以metacognition 为检索词在WoS-SSCI 核心合集中进行主题检索,将文献类型限定为article,语种限定为English,时间跨度设定为从2011 年至2020 年,共检索到2,824 项相关文献,然后按照上述标准通过标题、关键词、摘要的逐一核实进行人工筛选,最终获得文献1,625篇。 文献数据以CiteSpace 支持的纯文本文件导出,数据选项包括文献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以及全部的参考文献。 在CiteSpace 的功能区内,选择数据处理起止时间为2011 -2020 年,时间区隔为1 年,选择标准为top 前50,每个时间切片排名选前20%数据,阈值设置为(2.2.20) (3. 3. 20)(3.3.20),最终研究结果以最小生成树和聚合网络剪枝运算后的知识图谱呈现。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元认知研究现状

3.11 发文量总体趋势

从时间分布上看,国际元认知领域研究的发文量呈稳定的逐年上升趋势,2011 -2019 年间的年均发文量达到176 篇(见图1)。 这说明,近10年以来学界持续保有对元认知这一核心概念的研究兴趣,围绕这一概念展开的研究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文献分析表明,元认知作为一种深层次的认知活动,在人们的认知活动中起着监控、指导和调节的作用,因此,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人的智力、思维的发展水平。 当前,随着世界竞争的加剧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必备目标,广泛运用于儿童教育、心理学发展以及语言学习等各领域中。

图1 元认知研究近10 年出版文献数

3.12 研究区域与合作机构

我们借助于区域合作聚类图谱对元认知研究的区域分布进行聚类统计分析(Threshhold≥15),并绘制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 聚类结果显示:在区域合作网络中,节点数有62 个,连线117 条,网络整体密度为0.0619。 从网络整体密度来看,世界各国、地区之间以元认知为切入点的研究合作并不紧密,但参与研究的国家众多,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焦点,其中,以英美为代表的研究是该领域的主力军。 值得注意的是,统计显示,中国学者在元认知领域近10 年共发表核心论文38 篇,这说明中国学者的国际参与度空前提升,紧跟世界科学整体发展的步伐,元认知研究也是我国学界持续关注的一个热门课题。

图2 元认知研究机构聚类图谱

在机构分布方面,聚类结果(Threshhold≥6)如图2所示,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研究机构,在聚类网络中共有节点251 个,代表元认知研究领域的251 个研究机构。 一般来讲,学术机构的发文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机构在某一领域的科研实力,发文数量越多,该机构的影响力就越大。从网络节点布局上看,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北卡罗莱纳大学,其研究成果最多,共发表了18 篇文章,处于机构聚类知识图谱的核心位置。 从统计来看,大学研究机构仍然是国际元认知研究的主阵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者的总发文量虽然跃居世界前列,但是没有一家独立的研究机构能够进入发文量排名的前20 名(发文8 篇以上),因此,加强我国各研究机构、各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学科融合,以产出更多、更有影响力的国际成果,不失为当前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高科研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2 元认知研究的核心文献

3.21 元认知研究的高影响力文献

引文分析是衡量文献学术影响力的最关键的指标之一,统计研究具有高影响力的核心文献,可以反观学界对某一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某一时期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核心文献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研究者极为关注的课题。 我们借助于CiteSpace 的文献共被引分析,绘制出2011 年至2020 年共被引文献科学知识图谱(见图3)。 聚类统计分析(Threshhold≥12) 结果显示,该共被引文献知识图谱由452 个节点,571 条连线组成,网络整体密度为0.0056。 如图3所示,知识图谱由彩色的节点和节点间的连线组成,每个节点代表一篇被引文献,节点越大,表明被引频次越高。 每个节点又由大小相异的年轮构成,每一个年轮代表该引文的引用历史,年轮越厚,代表被引频次越高。 节点间的连线代表其共被引关系。 根据引文数据的总被引频次,图3凸显国际元认知研究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前40 篇文献。 囿于篇幅,我们重点介绍被引频次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前两项文献。

图3 元认知研究的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

从图3可见, 位于图谱正中央位置,最显著的两个节点是Efklides(2011)和Bjork(2013),由其年轮厚度来看,这是近10 年以来国际元认知研究中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影响力最大的两篇文献,分别被引45 次和34 次。 Efklides 是希腊学者,其论文发表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教育心理学家》(Educational Psychologist)上,该文发现,自我调节学习与元认知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探讨,在深入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自我调节学习的元认知和情感模型”(MASRL 模型),旨在强调元认知、动机和情感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出这种相互作用为两种自我调节模式服务,即在个体层面自上而下的自我调节和在任务层面自下而上的自我调节。 该研究为研究者提供有效的理论框架,搭建元认知与自我调节之间的桥梁,是元认知研究领域理论的创新,引领元认知研究的深入发展。

第二最具影响力的文献为美国学者Robert Bjork 与其他两位研究者合作完成,论文发表在心理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心理学年鉴》(The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上,共计被引34 次。 该研究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目标,聚焦学习者在正规课堂环境之外的自学需求,探讨学习、记忆和元认知过程的相互作用,有针对性地指出一些社会假设可能产生的反作用。 研究发现,要有效地管理一个人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需要精确地监控学习的完成程度,以使个人成为最有效的学习者。 该研究为元认知在终身学习方面的应用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22 元认知研究的转折点文献

具有“知识拐点”作用的关键节点文献代表着某一研究领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它们对该领域知识结构的形成起到不可或缺的连接和桥梁作用,其作者也同时受到其他研究者的广泛认同和关注(Chen 2004)。 在CiteSpace 分析中,可通过计算文献的“中心性”(centrality)来辨识节点在网络图谱中连接作用的大小,中心性大的节点文献往往被视为在领域知识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转折点价值的中心文献(Chen 2004)。 一般来说,文献的中介中心性越高,“越具有产生革新性影响的潜质”(Chen 2006:365)。

在绘制国际元认知研究的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图3) 的基础上,对关键节点文献进行二次索引,提取兼具高影响力和高中介中心性且位于前10 的关键文献,这些文献被视为近10 年以来国际元认知研究领域的核心文献,会聚2011 年以来国际元认知研究的重要成果,聚焦当前元认知研究的重点问题,同时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仔细分析这10 篇兼具高影响力和高中介中心性的文献及作者发现:

第一,研究性综述类论文的占比最大。 在这10 篇文献中有8 篇是研究性综述类论文,综合占比80%,这说明研究性综述类论文因其涵盖范围广,所以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更可能被其他论文引用,这与雷蕾(2019)对语言学领域的高被引论文的研究结论一致;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对于初入一个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跟踪自己研究领域最前沿的综述类研究论文,建立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独立的科研方法和技能,不失为一个最简洁、最有效的路径。

第二,在这10 篇文献中,来自美国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的John Dunlosky 教授作为第一作者有两篇文章是处于关键性节点的转折点文献,另作为第二作者有一篇文章入围,足见他在该领域的影响力。 文献回顾发现,早在2008 年,Dunlosky 教授就已出版第一本全面涵盖教育、发展、认知和应用心理学理论及实证研究方法的元认知研究著作《元认知》。 这是第一本专注于评估和控制认知过程的教科书,书中阐述的与元认知有关的核心关键问题,吸引无数研究者进入这一领域。本研究发现(见图3),Dunlosky 与Rawson(2012)合作的论文是中心性最强、最具转折性意义的文献。研究者普遍认为,元认知监控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高效和持久的学习能力,尽管监控的准确性和学习之间的联系在人们的直觉上具有可信性,而且在理论假设上也成立,但却很少有研究者对元认知监控的准确性与学习任务的长期保持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调查。 为此,Dunlosky 和Rawson 设计了两组实验,采用准实验对比研究方法,对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的本科生元认知监控的准确性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详细调查,该研究结果证实目标假设,并证明元认知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该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两位研究者创造了元认知监控理论指导下的“准确性—影响—记忆”(Accuracy-Influence-Memory, AIM)假说,该假说是对元认知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较高层面上推动元认知理论在个体高效、持久学习方面的应用,因此引起研究者广泛、持续的关注。

第三,著名学者B. Zimmerman 和D. Schunk主编的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 of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一书有两个章节位于第6 和第10 位,显示出该专著在元认知和自我调节研究领域的巨大影响力。 在这本书中,Zimmerman 和Schunk 将自我调节学习和表现分为5 个专题进行讨论:研究的基本领域、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在具体学科中的应用、研究方法的探讨以及个体的差异。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元认知和自我调节的重要研究成果,可谓该领域研究的集大成者,不仅为研究者提供有用的研究框架和方法论,而且为各个层次的教学实践者提供极有价值的教学参考。 作为高中心性文献,这两篇的入选进一步说明,由世界一流出版社组织出版的专著章节因其审稿程序严格,不亚于SSCI 期刊的审稿流程,同样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

3.3 元认知研究的核心热点主题

关键词是论文的核心与精髓,能高度概括文章的主题,高频关键词通常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研究核心论文的关键词动态变化能够揭示某个研究领域的重点主题,及时反映该学科的动态变化情况。

在关键节点文献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利用CiteSpace 的自动聚类运算,根据文献间的共被引关系对所抽取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绘制出国际元认知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4)。 图4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越大表明共现频次越高。 关键词共现图谱(Threshold≥30)的聚类结果显示:在共现网络中,节点数有391 个,连线962 条,网络整体密度为0.0126。这说明,关键词之间联系比较紧密,热点主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李杰和陈超美设计出显示聚类分析是否合理的两个重要指标: 一个是Modurility(Q 值),即网络模块化评价指标,Q 值越大(0 到1 之间),表示聚类越好; 另一个是Silhouette(S值),即网络同质性评价指标,S 值越大(0 到1 之间),表示同质性越高(李杰 陈超美2016)。 图4显示,通过LLR 算法,我们得到该聚类的Q 值(Q =0.5316)和S 值(S =0.7194),这说明聚类内节点联系比较紧密,聚类内节点的主题关联性比较强,绘制出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聚类结果有研究和评估价值(同上)。

图4 元认知研究的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图4 显示,国际元认知研究被划分为10 大聚类。 鉴于聚类1(#1 cross-sectional study 横断面研究,研究焦点为人格障碍)、聚类6(#6 interoceptive axes dissociation 内感受器的轴分离)和聚类9(#9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自闭症谱系障碍)主要涉及认知神经科学元认知治疗的内容,其聚类的形成可能由于元认知作为人类的高级心理历程在增进人类神经活动的效率、加强认知行为治疗(比如语言缺陷、人格障碍)等方面的作用,更多受到来自于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精神病学等领域学者的关注,所以引用来源面广,引用量也大。 而聚类7(#7 small group 小组)过于宽泛,本文暂不展开论述。我们结合每个聚类的标识词和包含的成员文献内容,对其它聚类进一步聚合分析发现,元认知研究的热点主题可以归结为3 个方面:一是对元认知理论主体的研究,包括元认知判断(聚类#0)和元认知组成要素(聚类#2)的研究;二是对元认知实践应用的探究,包括正念主体性训练(聚类#3)、使用复杂信息文本的能力(聚类#4)和执行功能(聚类#5)的研究;三是对元认知实践效果的分析,包括测试形式(聚类#8)和反馈特异性(聚类#10)的研究。 具体来说:首先,在国际元认知领域的前沿研究中,对元认知理论主体的研究从未停止。 文献研究发现,虽然早在1976 年美国心理学家J. Flavell 就提出元认知的概念,我国学者董奇最早将其引入国内,迅速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如吴红云(2006)、姜英杰(2007)等,但正如Zhang 和Zhang(2019) 指出的,对于元认知理论构成要素的认识,现代认知心理学界、教育学界以及应用语言学界至今没有一个逻辑严密的、表述清晰的概念,其在二语、外语学习中的应用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国际上对“元认知判断”这一最受关注的主题(#0) 以及“元认知组成要素”(#2)的不断探索正反映这一趋势。

其次,元认知自提出之日起,就不断深入各个领域,在实践中呈现出学科融合互相促进的趋势。元认知的相关高频聚类词应用研究主要包括“正念主体性训练”(聚类#3)、“使用复杂信息文本的能力”(聚类#4)和“执行功能”(聚类#5)。 正念主体性是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新兴的积极学习心理品质概念,最初由Deakin-Crick 等人于2015 年首次提出。 他们(2015)认为,正念主体的建构与学生能动地应用元认知策略密切相关,教师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同,学生发挥自身“正念主体性”以提高学习质量,目的是培养更多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聚类#4 聚焦于“使用复杂信息文本的能力”。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日益深入到教学领域,在线学习环境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如Chan(2012)从社会认知的视角,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讨协同学习模式的理论、方法和教学意义,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探讨构建协同学习模式的集体调节和社会元认知的理论本质、扩展使用跟踪数据和多重测量的方法以探讨其结构的有效性,以及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探究中开展教学实验以测试和促进协同学习的发展等。 聚类#2 聚焦于元认知的“执行功能”。 研究者在继续关注元认知在促进学习动机(Meniado 2016)、提高学业表现(如阅读能力) (Aghaie, Zhang 2012)、写 作 能 力(Negretti 2012)、增强工作记忆和表达方式(Autin, Croizet 2012)等方面的作用外,还关注学习者个体以及不同水平个体之间(如小学生) (Cornoldi et al.2015)、儿童理解监控(Metcalfe, Finn 2013)等方面的外在表现的差异。

第三,元认知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也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过去十多年,学术界对元认知的实证研究大量涌现,证明元认知在实践应用中的有效性。 通过该聚类高频词的二次文献索引以及施引文献的内容分析发现,元认知应用效果研究主要有学习者的满意度、对元认知反馈感知的个体差异性、元认知成效测试的多样性、影响因素等。 如Nett 等人(2012)对70 名11 年级学生的考前认知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随着测试日期临近,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也显著增加,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考试成绩成正相关,在被评估的3 种元认知策略中,学生的监控策略与测试成绩呈现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凸显情境学习行为的目标导向性质。

4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2019 年,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的爆发以及在全球的流行和蔓延对各国的教育和教学秩序产生巨大冲击,为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线学习作为新的学习方式已经引起各国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教育借助在线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成为“新常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新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下,教师监管的缺乏和信息的滥觞容易使学习者迷航,在线学习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自我计划、监控和调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正是元认知学习的本质。 元认知作为人类认知活动的监控系统,对学习主体的认知过程进行自我调节,可以有效减轻在线学习者的焦虑感和孤独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者高阶层面的心理发展,这对当前的教育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近10 年以来国际元认知研究的发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可见看出,在元认知研究的理论视角、实践应用及效果分析等方面进展迅速,其贡献和启示归纳总结如下:

第一,未来研究有必要继续重视元认知理论的建构与发展。 预则为谋,理论先行。 元认知作为一种深层次的认识活动,是对“认知的认知”。不同于认知活动的感知、记忆、归纳、总结等,元认知更强调在这些认知活动基础之上的主体统摄作用,在人们的认知活动中起着监控、指导和调节作用。 对照国内对元认知的研究,近年来业已逐渐走出重思辨轻实证的桎梏,收获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如在应用语言学界,学者对元认知学习策略在语言学习的听(如常鹏云等2016)、说(如冯涟漪 龚昭2007)、读(如杨爱英2011)、写(如吴红云2006)、译(如卢信朝等2019)以及网络自主学习(如常梅 于云玲2014)等方面开展广泛的研究。 但是,从总体来看,对元认知本体理论的完善、研究视角的深入等还需要深入的探索,在研究的系统性和概念的阐释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今后的研究,可以考虑从元认知构成要素、元认知判断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该理论,在实证研究中做到有的放矢,对认知与元认知这两个研究范畴加以明确界定,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与实证研究的开展。

第二,重视拓展元认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 元认知作为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开辟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崭新的领域。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只停留在心理学领域的讨论上还远远不够。 本研究发现,国际上跨学科的相关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详见聚类分析的讨论),因此,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是未来学界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方向,尤其当前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成为“新常态”之时,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更凸显出其重要的作用。 从研究对象上看,既有研究也往往停留在大学生以上层面,对多层面、多视角的研究探讨相对较少。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从学科融合的视角出发,加强对元认知与人格、智力、情感、动机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也可以考虑扩展元认知的研究广度,对各个群体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对特殊群体的元认知干预(如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对各个学科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效果等多层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更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和更高的层次上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第三,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的常态化发展,必然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学生在线学习中的计划、执行和自我评价,精确元认知的评估方法,加强元认知学习的效果分析,由此发展出符合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元认知自我调控学习策略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深刻理解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从元认知技能评估系统的科学构建出发,加强对元认知效果分析的客观化和合理化研究,凸显研究的针对性和时代要求,这将是未来后续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5 结束语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通过对2011 年以来Web of Science-SSCI 核心数据库中1,625 篇文献数据的深度挖掘,可视化呈现出国际元认知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 综上所述,近10 年来国际元认知研究特别关注元认知主体理论探析、元认知应用探索以及元认知实践效果的分析,其中元认知实践效果的分析一直是研究热点。 另外,通过对核心文献及作者的分析发现,近10 年活跃在元认知领域的知名心理学家有A. Efklides, R.A. Bjork, J. Dunlosky 等人,他们的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教育心理学。

本研究主要使用CiteSpace 软件对国际元认知研究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CiteSpace 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软件,囿于篇幅,其他未涉及的功能有待后续研究继续探讨,比如,科学计量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科学合作能够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合作群体越大,越能增强其学术影响力(潘有能 谭健2012:83)。 未来研究可借助于CiteSpace深入分析核心作者群、作者合作网络等,呈现出元认知领域具有较强科研生产能力的作者群体及作者合作群体,促进对元认知在纵向和横向上更深、更广的研究。 二是元认知作为一个成熟的研究范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级学科中,本研究仅探讨其在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未来研究可从大学科的角度,综合分析其在精神病学、脑神经科学以及管理学等应用领域的进展,以便更好地展示元认知研究的整体风貌。尤其在国家提出“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大背景下,促进大学科建设、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成为实现我国科研产出质的突破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元认知图谱聚类
绘一张成长图谱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数学科目中元认知研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