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

2022-12-02 13:04杜希夷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甜菜夜蛾芦笋

杜希夷

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广西桂林 541006

1 芦笋的概述

1.1 种植价值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隶属于百合科天门冬属,是典型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具有营养丰富、质地脆嫩、清香可口的特点,鲜食或制罐食用皆十分美味、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属于高档细菜,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芦笋含有十分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同时还含有天门冬酰胺、天门冬氨酸、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叶酸、核酸等物质,可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营养需求,是药食同源的食补佳品[1]。医学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芦笋,有利于增强机体对各类疾病的抵抗力,尤其是在防治高血压、肿瘤等疾病上具有奇效,这是由于芦笋有降低血压、疏通栓塞、软化血管、扩张血脉、降低胆固醇、抵抗病毒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缓解上火、水肿等一系列病症。总之,芦笋具有宝贵的药用、食用价值,是物美价廉的保健类食品。

1.2 产业前景

全州县种植芦笋的历史较长,在继承、发扬传统农业技术的同时,开发了一系列高新的芦笋种植技术,旨在帮助农户优化农业生产,提升芦笋种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助力特色芦笋种植的持续发展。现阶段,发展芦笋深加工产业能够为全州县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农户的专业水平不高,以及芦笋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较为粗放化,仍是阻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芦笋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展开研究,以期为广大农户提供参考。

2 芦笋种植技术

2.1 植物学特性

芦笋为多年生植物,但其地上茎叶会在冬季低温霜冻期枯死,地下根茎进入休眠状态,至翌年的3—4月气温回暖后,再拔节出新茎,即芦笋。这表明在芦笋种植期间,农户应结合芦笋的这一特性,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力求延长芦笋的采收期。首先,芦笋对生长温度有较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温度在25℃~30℃适宜芦笋种子发芽。温度位于20℃~30℃时,芦笋的长势较好,营养可得到充分的满足;温度位于15℃以下时,芦笋的生长缓慢,嫩茎少;温度达到30℃以上时,芦笋的长势易受负面影响,如外皮会呈现出“纤维化”特点,笋尖散开,品质不佳;温度位于35℃以上时,芦笋会停止生长。可见种植过程中,农户应结合芦笋的生长特性,加强温度管理。其次,光照方面,芦笋属于喜光植物,对光照有较高的要求。日照充足时,芦笋长势喜人,枝繁叶茂;连绵阴雨时,芦笋的长势会受到影响,但持续高温也会影响芦笋的产量,可见在光照充足、潮湿多雨的夏季,农户尤其应针对芦笋做好光照管理。最后,土壤方面,芦笋属于深根作物,做好培土工作,有利于促进芦笋幼茎的生长[2]。建议农户多选择土层深厚、疏松且肥沃的土壤种植芦笋,沙壤土为宜。此外,pH值介于5.8~6.5之间的土壤比较利于芦笋的生长。

2.2 种植技术

2.2.1 育苗 农户可选择有机质含量高、水分充足、土壤层次深厚且地下水水位不高的土壤进行育苗,营造良好的育苗环境,这有利于降低芦笋病虫害发生率,提升芦笋的产量和品质。通常情况下,桑园、果园、林地的地块并不适于种植芦笋,农户在选土时应充分注意。制作苗床时,应尽可能使芦笋在成苗期的生长与发育达到一个较高的标准。这一阶段内,农户应控制好对基肥的施用,这是由于芦笋对基肥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一般每667 m2苗床施用腐熟有机肥5 000 kg、过磷酸钙10 kg、氯化钾10 kg、石灰10 kg、尿素10 kg。农户可将准备好的基肥原料混合拌匀,施入土中,一次性翻耕土壤。5~7 d后,农户可施用1次三元复合肥,肥量以15~20kg为宜[3]。可使用混有肥料的苗床土作畦,畦宽1.5 m、高30 cm。在开始播种前,可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给土壤实施消毒。

2.2.2 播种 播种前,农户可将准备好的种子放入30℃温水中浸泡48 h,在此期间,农户要及时换水,一般每天换水1~2次比较适宜。待种子吸收水分、开始膨胀后,农户可滤出种子放入盆中,为其遮盖湿布,为芦笋种子营造良好的温度环境,进行催芽,在此期间,农户应每天用清水淘洗种子至少2次,种子胚根有10%左右露白时,即可开始播种工作。此外,芦笋发芽对温度有较高要求,土壤温度位于10℃~30℃时,播种芦笋较为适宜,若超过这一温度,芦笋发芽会受到影响。农户可参照二十四节气进行播种,例如可选择在谷雨至芒种的这段时间播种。播种时,农户应在苗床上沿做好的畦挖出用于播种的沟,沟深介于3~4 cm之间较为适宜,同时农户还应控制好种子的间距,一般为6~8 cm,播完种子后,农户可轻踏播种部位,令种子尽可能深埋。然后,农户可用一层薄薄的土壤覆盖苗床,整平后再用稻草、草帘之类的物质覆盖苗床,令苗床湿润,利于芦笋生长。

2.2.3 田间管理 芦笋出苗后,农户应揭去覆盖物,待气温较高时,再为芦笋恢复遮阴,避免幼苗被高温灼伤。芦笋处于幼年期时,农户应重点做好培土除草、浇水施肥等工作,确保芦笋茎株生长饱满。通常情况下,农户应在芦笋苗株长至70 cm时进行追肥,20~30 d为1个追肥期,追2~3次即可。一般来讲,芦笋在幼年期对N、K等微量元素有较高的需求,此外对Ca、Mn、Zn、Cl等元素也有一定的需求,农户可以此为基准,调整对各类肥料的施用。例如,可为每667 m2芦笋追施尿素3~4 kg、氯化钾4 kg或三元复合肥10 kg。灌溉方面,若天气较为干旱,应确保浇水量充足,如可每隔7~10 d给芦笋透彻地浇1次水,但若雨水过多,农户应做好排水工作,避免芦笋幼苗被水淹没。大雨过后,苗床较干,应做好松土工作。农户可在芦笋周围间作矮秆豆科植物或绿肥,一方面遏制杂草生长,另一方面改善笋田。需要注意的是,芦笋间作应做到以芦笋为主体,避免其他植物与芦笋抢夺养分和光能。除此之外,农户还应在种植期间及时清理芦笋的枯黄枝、病残枝、老枝,保证芦笋能健康生长。

2.2.4 移栽 芦笋移栽应把握好基肥管理、移栽时机选择、幼苗管理、植株密度管理、施肥管理五大环节。基肥方面,建议每667 m2施用土杂肥4 000~5 000 kg,尿素10 kg、过磷酸钙30 kg、氯化钾10 kg。将以上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制为化肥与土混合层,即可完成施基肥环节[4]。移栽时机选择方面,一般来讲宜在5~6月间移栽芦笋。幼苗管理方面,农户可分起苗与分级两步完成,为确保芦笋移栽后生长整齐,农户应在起苗时切割土块,尺寸为5 cm为宜,便于进行带土移栽。定植时,农户应对幼苗做好分级,依照幼苗的大小,进行有针对性的栽植。定植苗标准如下:苗高应在0.3 m左右,有3根以上的茎及7条以上的地下贮藏根,若苗不合格应被淘汰。植株密度、施肥管理方面,农户应控制好幼苗生长的密度,一般株距处于0.3~0.4 m较为适宜,完成栽植后,农户还应做好追肥工作。

2.2.5 采收 在开始正式的采收工作前,农户应给予芦笋接力肥,一般在进入采收期的前4个月,需多为芦笋施用接力肥。首先农户可以开沟的方式进行土施,然后可配合灌溉工作进行冲肥。对于菜笋肥,建议农户采用穴施与条施的方式进行施肥,若施肥不足,也可随时进行补充;开始采收作业时,农户应做好培土工作,尽可能软化嫩茎。一般来讲,农户应提前半个月开始培土,在完成芦笋采收工作后,还应转茎留棵,为下一轮种植做好准备。建议农户在早晨或傍晚的时间段内采收芦笋,嫩茎高15~20 cm时,可用利刃割断距离土面1~2 cm的部分,用湿毛巾包裹,完成采收工作。

3 芦笋的病虫害防治

3.1 病虫害发生规律

分析全州县种植芦笋的现状,总结病虫害发生规律如下。

3.1.1 甜菜夜蛾虫害 现阶段看来,甜菜夜蛾是威胁芦笋种植最为严重的害虫。此类害虫具有繁殖速度快的特点,一般一只虫可产卵1 000颗,因此极易为芦笋带来大规模病害。甜菜夜蛾虫害有间歇性暴发的特征,防治较为困难。而气候是影响甜菜夜蛾虫害最为明显的因素,因此农户可从这一角度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大量研究及实践表明,甜菜夜蛾有耐高温、不耐冷的特征,虫体数量与温度往往呈正比,生命周期与温度呈反比[5]。高温环境中,甜菜夜蛾大量繁殖,在干燥少雨的环境中,甜菜夜蛾数量较大,常造成大规模虫害,但若环境较为潮湿,则虫害不易发生,如多雨环境甜菜夜蛾虫害就较少发生。

近年来,在农业种植滥用农药、化肥的背景下,寄生蜂、寄生蝇、绿僵菌、微孢子虫等寄生类天敌生物逐渐减少,为甜菜夜蛾病害的大暴发提供了契机,加之鸟类、蛙类、蜘蛛、螳螂等捕食性天敌生物也在不断减少,导致甜菜夜蛾虫害变得更为高发,给芦笋种植造成严重威胁。此外,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是导致甜菜夜蛾虫害高发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芦笋的叶片有蜡质,这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农药的药效,导致药物无法很好地作用于虫体,长此以往会导致害虫耐药性上升,农户不得不采取增大药量的方式防治甜菜夜蛾,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农业污染。

3.1.2 茎枯病 茎枯病一旦发生,危害芦笋也较为严重,此类病害更多发生于芦笋的茎秆、枝条部位。发病初期,茎秆会长出褪绿色的小斑点,然后逐渐发展为黄褐色、灰褐色、红褐色与黑色。病害严重时,病斑会深达芦笋的髓部,易导致芦笋枯死。此类病害的发生率也取决于环境因素,如病原体常潜藏于土壤中过冬,若农户采用大棚方式种植芦笋,病原体滋生速度快,发病率会上升。3.1.3 枯萎病 此病的致病菌是尖孢镰刀杆菌,会从土壤中侵害芦笋的茎基部与地下根部,在发病部位形成较为明显的斑块,最终导致整个芦笋病变,为农户造成巨大损失。该病害属于土传病害,灌溉用水、有机肥施肥、土壤黏重、排水不畅等因素易导致该病高发。

3.1.4 根腐病 芦笋是一种根系极为发达的植物,发生根腐病较为常见。芦笋发生此病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纹羽菌与镰刀菌感染,危害芦笋的基部。发病初期,芦笋的根部会变为褐色;发病严重时,根部会直接腐烂。土壤条件的好坏对该病的发生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此,为降低根腐病发生率,农户必须在种植芦笋的过程中做好土壤管理。

3.1.5 叶部病害 芦笋叶部病害以褐斑病为主,发生此病时,会有小型斑点出现于芦笋的叶面上,然后逐渐扩大,成为不规则的病斑,严重时还会发生霉变。该病害的致病菌为真菌,传播方式多为空气传播。此外,菌核病与锈病也是芦笋生长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叶部病害,若芦笋种植园通风不良,且较为潮湿,此类病害的发生率极高;蓟马等虫害也会严重威胁芦笋的叶部,导致叶片黄化、皱缩,进而影响芦笋的长势。

3.2 病虫害防治技术

3.2.1 农业防治 种植期间,农户应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尽可能为芦笋营造一个舒适、安全、卫生的生长环境,尤其应做好中耕除草工作,还应注意合理布局芦笋种植的密度,避免病菌、虫害在园内滋生。在冬季,农户可清除田间杂草,借助寒冷天气消灭病虫害尤其是越冬虫蛹。在成虫产卵盛期至卵孵盛期,可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大量捕杀害虫,达到病虫害防控目的。在平时,农户应加强对病虫害绿色防治理念的学习,树立绿色生产意识。在种植芦笋的过程中,使用清洁水源灌溉芦笋,控制水源中的病菌含量,避免病虫害滋生、蔓延,同时还应为病虫害的天敌,如青蛙、鸟类等营造合适的生长环境,借助生物链系统防治病虫害。

3.2.2 物理防治 农户应尽可能多使用物理防治技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芦笋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成虫期,农户可使用物理防治技术大量诱杀害虫。有条件的农户可大量使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如病虫害智慧检测系统,以生物预测的方式,预估田间落卵量和幼虫的孵化情况,再有的放矢地使用各类物理防治技术,如挂灯、性诱剂等[6]。若为大棚种植,可在棚内挂设防虫网,避免蓟马等害虫进入棚内,一旦发现,应使用黏虫板等工具诱杀。对于有趋光性的害虫,可使用杀虫灯诱捕。也可借助特定的温度条件杀灭害虫,如甜菜夜蛾不耐冷,在冬天,借助低温消灭此类害虫十分有效。大规模种植园的农户可结合经济、科技条件,综合利用光源、饵料、作物取食、阻隔分离、驱赶、放射能、红外线、高频电流、激光等多种不同的物理防治技术,达到病虫害防治目的。

3.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绿色、健康、安全的特点,与芦笋病虫害防治有较高的契合性,实用性佳。农户可结合病虫害发生规律,选取病虫害天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如可依据不同的病虫害,为田间引入蛙类、鸟类、蟾蜍等捕食性天敌,以及寄生蜂、寄生蝇、寄生线虫、真菌、病毒、微孢子虫等寄生类天敌,提升其寄生率,利用其大力杀灭田间病虫害,逐步构建起病虫害天敌生物群落。针对一些常出现的害虫,农户可在特定时机向田中放入特定的天敌,如使用赤眼蜂捕杀夜盗虫,使用新小植绥螨捕杀蓟马等。

3.2.4 药物防治 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效果不佳,农户可选择化学药剂防治。农户应控制好化学药剂的种类、剂量与投放方法,尽可能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药剂。如可通过水肥滴灌方式,为田间添加化学药剂,严格控制灌水方式,同时还应做好消毒杀菌处理和科学的施肥管理,切勿为田间带来严重的伤害。农户应尽可能减少使用一些强力药物,如多菌灵,在虫害低龄期可使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可以减少田间污染。

4 结束语

芦笋具有宝贵的种植价值,合理种植可为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保障芦笋种植质量,农户应强化对各类芦笋种植技术的学习,从育苗、播种、田间管理等多阶段入手,合理使用各类种植技术,落实技术要点。此外,农户还应仔细分析芦笋病虫害发生规律,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多角度出发,综合利用多种病虫害防治技术,为芦笋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升芦笋的产量和品质,为大众提供优质产品,促进行业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甜菜夜蛾芦笋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冷藏条件对夜蛾黑卵蜂繁育的影响
甜菜种植与成本收益调查分析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忻府区: 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员培训会
辣椒甜菜,各有所爱
当食物成为艺术创作的燃料
芦笋
——防口干
甜菜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