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专业赋能乡村振兴实践与策略分析

2022-12-03 19:42郭丽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艺术专业学生

郭丽萍

(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 31510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渐渐显现。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第七篇中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包括了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全方位发展。文化振兴是乡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推; 而艺术属于民族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因此,乡村艺术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艺术振兴乡村实践类型梳理

该文根据外来建设者的社会身份类型对艺术乡建项目进行分类: 第一类是以艺术家为主导支援乡村的艺术项目及在地艺术展览; 第二类是以高校艺术专业师生为主导进行的艺术实践类型,其中包括高校艺术专业师生短期驻留乡村,支援乡村建设、写生考察等形式。

1.1 艺术家在地艺术展览

在地艺术又称为“限地性艺术”,指的是艺术家根据特定地域空间进行的艺术创作。20 世纪70年代中期,在地艺术开始在美国流行;20 世纪末开始,在地艺术逐渐在中国国内发展开来[1]。国内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在地艺术可以大致分为两种较为主流的艺术形式:第一种是以艺术家为主导的艺术项目及在地艺术展览; 第二种是以大型艺术节形式邀约艺术家参与创作的在地艺术展览,如2011年艺术家渠岩主导的“许村国际艺术节”、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等。

在地艺术大多要求艺术家根据地区特色进行艺术创作,而我国广泛的乡村地区往往拥有着不同的自然资源、文化艺术资源,因此在地艺术很难归纳出普适性的艺术形式与内容。而且大多艺术节后续便不再那么突出甚至没有延续,成为“昙花一现”,如2011年碧山计划中的“碧山丰年祭”,该艺术节首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后续却因缺乏当地支持等原因没能延续下去[2]。

1.2 高校艺术专业考察与艺术实践

高校艺术专业实践项目不同于以艺术家为主导的艺术乡建项目,其往往从教育需求的角度出发,由老师带队学生来到乡村进行写生考察,或短期驻留乡村,根据地区特点深入开展艺术实践,最终达成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的双目标[3]。国内较为典型的院校艺术专业乡建项目有很多,如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16年贵州雨补鲁村创作、 四川美术学院2012年羊蹬计划、四川美术学院于酉阳建立的“艺术与乡村研究院”等。这些高校的艺术专业运用自身优势,在乡建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乡村带来了新的变化。以四川美术学院在酉阳建立的乡村艺术研究院为例,它吸引了很多艺术人才的关注,为当地艺术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最终促进了艺术向商业的转化,使得酉阳实现了城乡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4]。

2 高校艺术专业参与乡村建设的实践价值与优势

2.1 艺术乡建可丰富高校艺术专业教育内涵

传统乡村文化、 乡村艺术的表现方式与思想内核往往较为朴实无华,与当代年轻人的思维与审美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学生不会主动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更不会关注乡村振兴这一重要战略。为引导学生对乡村问题及乡村发展产生关注,高校自身应认识到参与乡村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参与艺术乡建可以带领学生有目的性地深入乡村田野,了解朴实的乡村文化,近距离感受乡村基层人民朴素、坚韧的品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促使学生精神思想水平提高,能够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因此,高校艺术专业开展艺术乡建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乡村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作乡土情感的艺术作品,丰富当前高校的艺术思政教育形式及内涵,引导艺术专业学生关注乡村振兴、乡土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艺术素养,培养德艺双修新时代的艺术从业者。

2.2 高校艺术专业乡村考察实践具有稳定性

在地艺术展览形式的艺术乡建项目需要缜密的策划工作、大量的宣传工作、稳定的后续维护工作及艺术家邀约创作资金等,而高校艺术专业考察所需经济成本明显较低。根据课程安排,艺术专业一般都能保证每学年有教师带队本专业学生来到乡村进行考察写生。因此,高校艺术专业考察实践活动参与艺术乡建具有一定稳定性,能够以学年为周期持续参与艺术乡建。如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沿坑岭头村在2013年以前曾因人口较少、土地闲置较多,而被政府列为“空心村”。后该村利用天然风景秀丽的优势,对部分民居进行改造建设,成立了“画家村”。截至2017年该村已接待各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写生考察活动逾2 万人次,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收入高达300 万人民币[5]。沿坑岭头村的举措吸引了周边高校的艺术考察实践活动,不但发展了当地的旅游产业,考察活动也为沿坑岭头村带来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实现了乡村发展的良性循环。

3 当代艺术乡建的需求与困境

3.1 大多数乡村艺术缺乏特征

在当代艺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民俗艺术逐渐无人问津,因此乡村民俗艺术存在发展困难的问题,甚至有艺术家认为民俗艺术已不属于“艺术”的范畴[6]。大部分普通乡村既不拥有远近闻名的乡村产业,也不具备声名远扬的民间传说、历史名人、著名旅游景点等资源,这导致乡村文化缺乏特征。难以发展的民俗艺术和本身缺乏特征的乡村文化,造成了乡村的艺术底蕴看似“空白”的现状。文化艺术底蕴的缺失成了乡村旅游产业、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桎梏,这种缺失往往会让艺术乡建活动缺乏支点,难以吸引外界的注意力。

3.2 乡村艺术传承缺乏继承者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受经济收入、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壮年大量涌向城市[7]。而随着外迁人口在城市的生活逐渐稳定,其对于乡村文化的兴趣也在逐渐降低。以上情况导致乡村文化艺术受众缺失,很多乡村艺术缺乏“继承者”。从文化来说,人口流失可能造成一些问题,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当地文化艺术的传承出现断层;从经济角度来说,乡村与城市相比产业较为单一,劳动力的流失更进一步拉开了其与城市的经济差异,而经济的落后会进一步导致人才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3.3 艺术乡建者与乡民建设意愿难以协调

2021年11月,国内一档家装改造综艺节目《梦想改造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其中一期的节目内容为某设计师在甘肃白银市平川区共花费132 万元为当地一户村民进行住宅改造,改造建筑外形风格陈旧,酷似传统民居“红砖房”。中新社记者前往该村进行采访,发现本地乡民对此住宅改造成果满意度较低[8]。该节目播出后在网络上引起了诸多质疑和批评,对设计师口碑与节目评价产生了负面影响。设计师可能认为该建筑的传统红砖风格较为符合乡村环境,但乡民普遍认为建筑成本较高,改造成果的风格和价值与实际价格不匹配。由于两者的社会履历及参与角度不同,乡建参与者与乡村本地居民之间对于艺术乡建的评判标准和发展目标往往存在着分歧。种种分歧最终导致两者之间产生隔阂,无法将乡建项目推行下去。

3.4 很多艺术乡建活动缺乏可持续性

由于生存条件与经济状况方面可能存在的压力,村民对于艺术乡建的需求通常较为实际,乡建所能带来的持续性经济效益往往是其最关心的问题。而乡村文化艺术产业的繁荣难以一蹴而就,一般需要长期发展才能通过各类艺术乡建项目实现厚积薄发。很多艺术乡建项目往往起初如火如荼,但缺乏后续发展动力。如在2011年开始的许村计划中,虽然首届许村国际艺术节在2011年7月成功举办,并以艺术家、 参观者留宿等多种形式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一定收入,但是随着艺术节的结束,当地的“节日经济”便迅速回落。由此可见,很多类似于艺术节的短期艺术乡建活动,其后续发展力量不足,带来的经济收益与产业升级也缺乏可持续性。

4 高校艺术专业助推艺术乡建建设策略

4.1 高校应合理运用乡愁情结动员学生参与艺术乡建

高等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其生源地往往更加广泛,每年的招生计划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非本市和外省份生源学生。无论这些学生来自城市还是乡村,都会初尝离开家庭的滋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乡愁情结”,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对乡村、田野等自然环境的向往与亲近[9]。近些年来,描述乡村生活与美食的短视频满足了科技时代下人们对于田园诗歌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乡愁情结带来的乡村亲近感。为乡村与城市的受众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10]。因此,乡村环境对于学生群体具备着一定的吸引力,高校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号召学生参与艺术乡建,如号召学生走出课堂,将掌握的艺术理论与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倡导学生体验乡村生活,引导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避免沉迷网络。只有提高学生群体参与乡建的积极性,才能为后续艺术乡建项目顺利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高校艺术乡建应尝试与乡村实际产业结合

高校艺术专业通常会从教育需求的角度出发参与乡建活动。在艺术乡建的过程中出于教学科研的需要,项目参与者往往会主动寻求将艺术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的机会,找到合适的发力点。如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焦兴涛教授曾开展羊磴计划支援羊磴镇。该镇当地居民多以木匠为职业。该计划最初以带领学生学习木雕手艺为目的,后发现该镇农业种植作物以黄桃为主,但由于缺乏包装设计,黄桃销量一般。因此四川美术学院与相关艺术参与者于2021年组织了“羊磴木元黄桃艺术节”,对当地黄桃的产出及销售情况进行调研,与种植户签订了合作合同,并结合自身艺术技能优势,为出产的黄桃进行包装设计,同时开发了网络艺术平台“羊磴艺术合作社”作为黄桃网上销售的渠道。这些举措切实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充分体现了高校艺术专业在乡村建设与振兴方面的优势。因此,高校在参与艺术乡建的过程中应积极寻求与当地实际产业结合的机会,提升艺术乡建综合实效。

4.3 高校艺术乡建应积极开展艺术创新

前文中提到乡村自身文化艺术底蕴的缺失可能会阻碍其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羊磴镇不同,很多乡村缺乏自身特色与基础产业。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在艺术乡建的过程中应发挥艺术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艺术创新。以石节子艺术乡建为例,石节子村缺少本土文化艺术特色,也缺乏发展现代化产业经济的基础物质条件,西北师范大学教师靳勒创新式地将整个村子改建成石节子美术馆,即每户民居都形成独立的美术馆,展出艺术家与村民创作的艺术作品。截至2021年春,该村已开展了近百场各类艺术活动。随着当地创新型艺术产业的发展,石节子村逐渐吸引了大量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来学习与考察,同时显著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高校在参与艺术乡建的过程中也应积极尝试艺术创新,为乡村带来新维度上的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4.4 高校艺术乡建应注重沟通,尊重乡民发展意愿

嵌入、介入、融合是艺术乡建的三种主要路径[11]。这三种路径均要求建设方与被建设方两者进行有效互动。因此,在艺术乡村建设过程中,高校艺术专业应注重与乡民的相互沟通,尊重其想法,理解其发展需求。如四川美术学院发起的“羊磴计划”要求雕塑系研究生与羊磴镇的木匠进行一对一、平等的合作创作。由于高校学生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多可以做到礼貌交流;且年轻人思想活跃,在乡建活动中更易达成有效沟通,避免建设方与乡民之间产生分歧。因此,合理发挥高校学生的优势,同时尊重乡民自身的发展意愿,促成艺术乡建项目的多方协同建设,最终持续稳定地推进乡建活动的开展。

猜你喜欢
艺术专业学生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赶不走的学生
纸的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学生写话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