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域下中日口语语体对比研究

2022-12-04 03:44欧阳雅芬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语体文化背景省略

欧阳雅芬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我国领导人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 身为一名高校外语教师,更是肩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贡献的重任。怎样更好地开展对外汉语教学、 外语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正如《新时代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取向与问题》一文中,作者李泉提到的“在汉语教学国际化的新时代,中国能为海外的汉语教学提供哪些可供借鉴的教学经验和做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学标准和资源[1]”。 该文通过不同文化背景下汉语和日语口语语体对比研究,以期更新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对日汉语教学和日语教学理念。

1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中日口语语体问题的提出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一种文化背景的人、 群体与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群体所进行的交际。其中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尤为突出。中国和日本虽然同属于汉字文化圈,但在语用、社会文化及思想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对日汉语的教学目的是提高日语母语者使用汉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习者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讨论不同的话题时,应使用不同的语体来进行自我表达。同样地,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日语习得过程中,因为不知道词语和句式适用的场合,导致出现表达不恰当、不得体,甚至常常闹出笑话。 这都源于对语体认识不清。

“语体是人们在运用全民语言进行交际时,由于交际目的、对象、内容、方式、场合等的不同,因而在选择表达方式和运用语言材料等方面形成一些各具特点的言语表达形式,即语言的功能变体[2]。”目前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因为语体问题没有被重视,以致学习者口语表达水平受限,影响了交际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因此不管是在对日汉语教学还是日语教学中语体能力的培养都尤为重要。 其重要之处有两点体现:第一,中日文语言结构形态不同,从语体角度出发能够准确掌握各场合的用语方法;第二,中日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从语体角度出发能够深入了解承载语言的文化,避免因文化认知的缺乏导致的沟通误解。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若忽视了语体的重要性,即使掌握了汉语、日语的基础知识,如词汇、句型等,恐怕也很难在特定的语体中面对不同的对象自如地使用汉语或日语,更谈不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了。

2 跨文化视域下中日口语语体对比分析

目前学术界基于不同的角度对语体做出了多种分类。 有从语言媒介的角度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有从语法功能角度分为典型语体和非典型语体;有从语用领域分为基本语体和专业语体等。 语体分类本身难度大,已提出的分类方式各有千秋也相互交叉[3]。该文按照语体的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的分类方式,着眼于口语语体的研究。跨文化视域下的口语语体应随着交际场合、交际双方的亲疏关系、身份地位、话题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亲密关系的家常语体、事务场合的社交语体、会议司仪场合的正式语体都是口语语体的具体表现,若说话者不能区分语体分类则会出现各种表达混乱。 下面将从词汇、句法、文化差异3 个方面对比分析中日口语语体的差异。

2.1 口语语体中的中日文近义词对比

词汇学习是外语学习的基础,很多外语学习者尽管有丰富的词汇量,但在口语表达中也很难做到自然到位。尤其是近义词的错误使用情况较多。原因在于学习者不能从语体的角度来进行词汇辨析。 赵艳梅在《语体近义词辨析和对外汉语教学》中明确提出词的意义包括词汇、语法、色彩3 个方面。 语体问题属于词的色彩意义。 孟详英提出“不同情感色彩、不同语体风格的词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场合[4]。 ”由此可见在外语表达中词汇的语体辨析十分重要。

如日语中表示出行方式的助词「で」在中文中可以译为“坐、搭、乘、骑、打、用”等。日语母语者在学习汉语时用以上动词和表示交通工具的名词搭配使用时,常会出现用语混淆的情况。 例如:

例1:同事问:你昨晚怎么回家的?

汉语学习者答:我昨晚用出租车回家的。

语体中汉语学习者回答的“用”改为“坐”“搭”或者“打”更符合中文语义关系,这里学习者没有弄清“用”和“坐、搭、打”的语义含义和使用条件,也未能分清这些动词的口语语体色彩,导致出现近义词使用不得体的问题。

例2:A:いってきます。 B:いってらっしゃい。

C:ちょっとトイレへいきます。

日语学学者在入门阶段学习了例2 中日语常用的寒暄表达。 A 与B 的对话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正确使用。 但是想表达“我去下卫生间”时,多出现如C:ちょっとトイレへいきます。 这样的说法。 这里“いきます”应该改为“いってきます”,意思是“我去去就来”。同样的表达方式,学习者却不能正确地使用。原因同样是对日语口语语体环境认识不清,学习者只是在学习单词“いきます”时机械记住了是“去”的意思,对语境中的日语后缀表达认识不深入。

汉语和日语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是孤立语,少形态变化和附加语素,词与词的关系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日语是黏着语,语法意义主要由加在词根的词缀来表示,词缀又分为前缀、中缀、后缀。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若单纯使用中文思维方式,字字对照记忆意思就会走进理解误区,导致日语使用不自然。

综上,不论是在对日汉语教学还是日语教学中,词汇的语体功能都应是教学工作者该关注的重点。给学习者解释清楚单词适用的语体环境比说明单词意思本身更为重要,尤其要结合语境帮助学习者辨明口语近义词的使用方法。

2.2 口语语体中的中日文省略表达对比

每一门语言都有自身的结构规律,即拥有各自的语法构造。狭义上的语法是句法,从更为全面的角度来说语法应包括句法、语用和语义。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语法的学习同样离不开语体。下面以对日汉语教学中常见的省略句型为例,论述口语语体下的中日省略句差异及各自句法特征。

通常汉语的省略被概括为对话时的省略、 前承省略、蒙后省略三大类型。 赵春玉在《省略在对外汉语中的习得难度》中将汉语省略的部分归纳为主语省略、宾语省略、谓语省略、虚词等附加成分省略及替代省略[5]。日语是黏着语且具暧昧性质,往往在口语语体的表达中为体现对话双方的和谐关系多省略具有人称指向的代词,另外在敬语及自谦语的表达中,多用后缀体现尊卑关系,因而主语及动作对象也常常被省略。 再加上日语口语语体表达中助词及前缀、 后缀的含义甚广,又出现了大量谓语省略的情况。 汉日教学中常见省略表达如下。

例3:汉语:我将高老师的话铭记于心。

日语:高先生の言葉を心に刻んでおります。

例4:汉语:他没来,我走了。

日语:彼が来なかったので帰ってしまった。

例3 的汉语表达通常不能省略主语,而日语因避免过分强调自我,使用了自谦后缀的表达方式,将主语“我”的部分进行了省略。 例4 的汉语是典型的虚词省略现象,句中省略了“因为……,所以……”的关联搭配,但在日语中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必须有接续的部分。这是汉日互译过程中要注意的点。而汉语中的介词省略如“微信联系”“稍后联系”等表达方式,在日语中都会使用助词完整表达,应说成“ウイチャートで連絡する”“後で連絡する”。其中关键的助词“で”往往被日语学习者遗漏。 所以外语学习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口语语体中的省略表达。如果不能还原被省略的部分就会造成交际障碍。

2.3 口语语体中的中日文化背景对比

由于生活环境、文化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母语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如果说话者主观上意识不到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外语沟通的语境中就会出现误会。日本虽然地理位置上和中国一衣带水,并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但社会文化背景与我国有着很大的差异。盛炎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体学问题》中指出“文化因素对语体运用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得极为明显。 因而二语习得过程中,要加强语体学习。”秦兆明提出“从认知语境视域比较研究中日文化,就会进一步促进汉日习得者对汉日语言及汉日语言载体的汉日文化的相互认知,从而提高汉日教学效果”[6]。以下举例说明学习者因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而导致的用语问题。

例5:汉语:比赛胜利了,我很开心,小王也很开心。

日语:試合に勝って、私はうれしい、王さんもうれしいです。

汉语中的情绪表达不受人称的限制,母语是汉语的日语学习者从固有思维角度出发就难以理解例句中的日语表述的问题。日语中习惯采用间接或样态表达来描述别人的心情。 直接表达通常被认为是揣度他人的一种不礼貌行为。 所以例句日语部分应表述为“試合に勝って、私はうれしい。 王さんもうれしそうです”。 再如日本人在生活中多用“すみません”,收到礼物的时候也会说这句话,言下之意让别人花费时间和财力给自己送礼,有一种给对方添麻烦的心理,若不了解这样的日本社会文化背景,只翻译成“对不起”是不妥的。日本人用餐前说“いただきます”,这是动词“もらう”的自谦语,原本的意思是“我恭敬地收下了”。 这句话本身是对其他动植物牺牲生命以表达感谢,对面前这顿饭来之不易表示敬畏。 若直接记忆成“我开动了”则无法体会日语的本意。诸如此类日语中的授受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称呼等表达方式无不体现出日本社会文化背景中的“恩惠意识”“内外观念”,在语言表达中如果不加区别的直接翻译,必将出现不得体的表达,也难传达日语本身所蕴含的深意。 所以外语学习者应尊重他国语言文化背景与本国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不断转换思维方式,在适当的语体中实现语义功能最大化[7-10]。

3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汉日教学的理念更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语言文字必定脱离不了语体。 在口语交流中,语体本身包括词汇、句法及文化背景。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外语表达首先要从口语语体层面来认知词汇、句法;其次,从社会背景层面认识承载语言的文化,深入理解用语的内在意义。二者相辅相成,学习者只有将它们有效结合才能做到在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得体沟通。

实现跨文化交际视域下汉日教学模式推陈出新,第一,要求教师深谙中文词汇、语法,对中文的使用有系统科学的认识,拥有扎实的汉语专业知识。第二,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对日语及日本社会文化了解越深入就越能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第三,教师需要客观看待中日社会文化差异,敏锐捕捉两种文化的异同,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 加强与中日相关领域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及时反思问题、汇总经验、摸索规律,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

猜你喜欢
语体文化背景省略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冰雪体育发展的新出路研究
“省略”讲解与训练
新时代新闻播音主持的语体变化特点
言语交际中语体的得体性探讨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中间的省略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