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促进职业院校“三教”改革发展的策略与路径探索

2022-12-05 13:57任远林曹子沛
山西青年 2022年22期
关键词:产教职业院校融合

任远林 曹子沛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应用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更是明确提出要以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举措,在职业院校大力实施“三教”改革攻坚行动,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崭新的阶段。

职业院校的三大教学要素分别是教师、教材和教法,针对“三教”改革和产教融合,教育学者从多方面视角进行了专门研究,但多以理论研究为主,研究范围过于单一、宏观;相关人才培养模式文献资料较多,但把“三教”改革和产教融合结合起来,探究基于产教融合下的“三教”改革探索和实践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如何解决产教融合中的被动融合、不会融合,真正为“三教”改革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正是在产教融合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以“三教”改革的内涵和特征为出发点,关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困惑,重点探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发展的策略和实施路径。

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

(一)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

目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忽视技能重学历、忽视培养重引进等问题[1]。从师资队伍组成来看,主要来自各高校毕业生,有企业实践、技术背景的教师人员较少;同时存在着数量不足、专业技能水平偏低的现象,师资队伍的培养、管理、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整体结构化问题凸显;根源在于缺乏一支能引领课程改革、专业建设快速发展的创新师资团队,缺乏一支具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从而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从公开的相关数据来看,近年来职业院校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教师岗位素质能力快速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确实增速明显,但总体比例还是较低,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实际需要。因此,处在快速发展关键期的职业教育,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和创新教学团队就显得刻不容缓,“教师”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材”内容缺乏职业教育特色

教材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现如今有很多教材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内容上与时代脱轨,脱离实际;从技术上看与岗位要求脱节,实用性远远落后企业发展的步伐;另外,以评职称、项目课题结题为导向的教材编写较为常见,甚至存在着重复出版、忽视内容的现象,严重影响教材质量;近年来,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教育资源的相对落后、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和管理不善等问题,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强烈愿望,立体化教材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任重道远。

教材是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最终体现,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载体[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职业院校教材改革迫在眉睫,一些不合理现象要彻底摒弃,通过教材改革出版一批符合职业教育规律、能切实提升教学质量的优质教材。

(三)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

教学方法一直都是我国职业教育探索实践的改革重点,众多教育工作者也都围绕着这一主题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总体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依然过于内敛,部分学校改革步伐不够明显,存在被动改革的现象,相关成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注定使传统教学方法成为过去时,重理论、轻实践,脱离企业岗位发展实际,甚至是闭门造车的传统教育理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求,需要及时改变教育教学思路。

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以及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在我国职业院校中的大力推广,可以看到现代信息技术为教法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也使职业院校面临更高要求的挑战。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和教材改革成果得以实现,就要变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到“教法”改革中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产教融合是“三教”改革的内在驱动力

基于前面的分析,“三教”改革在职业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提出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去实施“三教”改革,原因如下:

(一)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

“职教20条”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教育类型,其地位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重要。是否将产教融合作为核心要素来发展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其融入职业教育的力度和深度也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具有价值、意义的标志。职业院校实施“三教”改革必然要以产教融合作为改革主线,才能提高其办学的职业性,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政策引领的必然结果

“职教20条”和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要求职业院校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从产教融合的角度落实“三教”改革。一是要通过产教融合,引入企业技术,打造一批理论与实践并行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健全完善教材管理制度,教材内容上引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切实体现行业发展的技术要点、工艺和规范;三是课程体系重构过程中对接岗位需求、“X”证书标准,设置符合专业标准、体现职业特色的课程,强化实践教学所占比重。上述措施真正有效实施都离不开产教融合的关键作用,是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引领的必然结果。

(三)产教融合和“三教”改革相辅相成

校企深度融合需要教师通过教材和教法体现融合效果,最终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学方法、手段的推陈出新。产教融合在深入推进过程中,如无法做到教师、教法和教材层面改革,其成效必然大打折扣。产教融合和“三教”改革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三教”改革离不开产教融合。反之亦然。这是多年发展的经验积累,职业教育真正提升离不开产教融合,这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手段,从产教融合视角分析“三教”改革的路径和方法是有政策和理论依据的。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三教”改革实施路径

(一)建立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水平结构化师资团队

打造结构化高水平师资团队,一是要成立相应的专业教学团队。其成员由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骨干教师共同组建。校内教师岗位根据专业和教师个人情况分成以教学岗、科研岗和管理岗;企业骨干教师由具备一定理论研究和高技能的技术骨干组成。二是校企分别设立工作室。学校设在最基层的教研室,以专业教师教研活动为主、企业教师参与为辅;企业工作室设在企业现场,以企业骨干为主,教师挂职锻炼为辅。三是保障教师团队在校企之间动态流动。无论是企业人员来校指导实践教学担起育人职责,还是学校教师深入企业挂职承担一定的企业工作任务,必然会培育出相应的教育教学成果,同时为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多年的职业教育实践证明,当结构化的师资团队在校企项目合作中不断成长和提升时,标志着产教融合正稳步推进,基于产教融合的结构化师资队伍已经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二)强化工作手册式教材改革探索,建立立体化课程教材管理体系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岗位工作任务作为核心课程内容,其教材编写也应该遵循典型工作任务式的工作手册式编排结构,按照工作手册式的规范技能操作,探索构建立体化的教材管理体系。

探索工作手册式的教材编写,一是要将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改造,变成可操作、实施的教学模块[3]。企业提供岗位技能标准与操作要求,校内教师教育化的改造成工作手册式的教材框架。二是教材内容要做动态调整,依据行业新标准、新工艺更新教材内容,把有用、适用和实用的技术引入教学中来,教师发挥自身教育领域的优势、企业人员发挥自身行业领域优势,共同修订教材内容。三是教材编写要符合企业技术实际需要,激发校企深度融合的强大内在驱动力,把企业技能动态更新到教材内容中。四是把信息化教学引入教材中来,以二维码等形式把教学资料嵌入教材的相应环节,通过云平台把企业真实场景引入具体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在线的技术服务,从而实现教材内容与企业技术的同步。

(三)产教深度融合,以“课堂革命”推动教法改革

职业院校以落实产教融合为指导思想,改革传统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就要把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紧密对接,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改革,全面推进教法改革[4]。

教法改革的关键是要鼓励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大力推进“课堂革命”。一是以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个性化需要,构建真实生产场景,引入企业典型生产案例,形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新模式。二是打造智慧教学新生态环境,以教学资源库、智慧教室和信息化学习环境为手段,摆脱时间和空间等限制,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三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企业中去,校企共建厂中校;把企业搬到学校中来,校企共建校中厂,实施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双主体育人模式向纵深发展。四是在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使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发力[5],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到课堂教学全过程,培育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润物无声地将思政与专业技能培养进行有机融合。

(四)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推动“三教”改革深入发展

以“1+X”证书制度,推动“三教”改革,是党中央对职业教育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制度创新,直接导向就是把办学方式转到产教融合,评价机制也逐步向社会、企业开放,充分实施校企“双元”协同育人,增强职业院校社会影响力。

探索以“1+X”证书制度为抓手,推动“三教”改革进一步发展。一是要搭建好与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合作的平台。培训评价组织运用其牵头协调的作用,充分协调学校、企业和评价机构等“X”证书实施主体,用产教深度融合带动“三教”改革,实现产教融合与“三教”改革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6]。二是通过“X”证书调研相关岗位工作群,获取岗位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及素质要求。将“X”证书标准与岗位能力、专业技能、工作实践等要求有机融合,实现岗位、课程、“X”证书的融合互通。三是探索“学分银行”,把课程考核与“X”证书考核同步、课程成绩与“X”证书相互认定,满足国家资历框架标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能力要求,使学生毕业时可获得相应等级的“X”证书,技能水平明显提升,人才培养的含金量切实提高[7]。

四、结束语

“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深化内涵建设的重要切入点,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保障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从教师、教材和教法三个层面对我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问题根源,认为产教融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结合“X”证书的广泛推行,提出要建立高水平的结构化师资团队、立体化课程教材管理体系、用课堂革命推动教法改革,从而形成基于产教融合下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和实施方案,使教师、教材和教法三者之间相互联动,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闭环系统。

猜你喜欢
产教职业院校融合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