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2022-12-05 13:57
山西青年 2022年22期
关键词:专创双创应用型

樊 驰

齐鲁理工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业能力,更关乎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又面临着与专业教育脱节,流于形式甚至被误解。未来高校需要什么样的“双创教育”,“双创教育”应如何进行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专创融合”,要求把创新创业精神融入专业学习中,使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本科高校中的占比超过半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虽然得到普及,但也存在意识薄弱、师资不足、“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等教育问题。推进应用型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对应用型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专创”融合的必要性、困境和可行性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专创”融合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2]。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承担应用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主要面向一线具体岗位从事技术应用、生产管理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加大“双创”人才培养,以服务国家战略。专业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各行业的专业人才,专业教育的水平也反映了高校教育的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单纯的专业素质人才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难以满足创新驱动型社会的需求。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用人单位不仅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加关注于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这就需要高校教育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提升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专创融合既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又是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专创”融合的困境

专创融合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推行过程却遇到很多困难。一方面是理念的问题。两种教育侧重点不同,专业教育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能力的培养。双创教育侧重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两种教育的理念往往是独立的。另一方面,现有专业课程独立性较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缺乏与创新创业实践的联系。而创新创业课程又单单关注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忽视了创新创业要依托于专业基础。再者,两者进行融合受制于师资力量的限制,虽然现有高校老师专业知识、教学经验都较为丰富但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不足。应用型高校教师虽然在专业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一些设计、想法在市场中的可行性并不高,创新性不足。创新创业导师虽然实践能力较强,但在对学生的引导中容易忽视学生的专业特点。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专创”融合的可行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虽然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侧重点不同,但最终目标都是为社会育才,都是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者目标的一致性为融合奠定基础。创新创业不仅需要创新创业的理念更需要专业技能的支撑,专业教育可以为双创教育奠定良好的根基,是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依托。而双创教育有利于整合专业知识、创新知识的运用,使专业知识可以活学活用。“专创”融合可以加强专业和产业之间的联系,提高教育的输出,提升对知识的变现能力。两者的相互促进作用为融合提供了驱动力。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专创”融合路径

应用型高校承担着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需要从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

(一)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双创能力培养不仅仅要作为创新创业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将双创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建立以创新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专业能力为基础,创新创业能力为引导,创新创业导师、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等共同参与的培养体系。要依据学校特点、专业特点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文科生和理科生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契合点也不同,所以在制定培养目标的时候,要有针对性,不能同质化。对培养目标进行细分,建立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

2.构建递进式双创教育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分层递进式双创教育模式,在递进中融入专业教育。在低年级教学中通过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第二层为专创融合,通过设置《专创融合》课程,激励学生在专业中寻找创新,在创新中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在专创融合中使学生既对《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理论加深理解,又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第三层次为《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综合原有《专业实践》课程和《双创实践》课程,加深对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实践中进一步贴合行业企业,进一步贴合社会需求。第四层次为创新创业竞赛,通过校内大赛及校外赛事,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推动项目的落地。

3.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各高校经过多年的课程探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特别是应用型高校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方法改革等措施有力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就业能力。但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仍显不足。为实现专创融合,需要对现有课程体系加以完善,创新意识的培养既需要《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灌溉,又需要专业课的滋润。一方面可以在现有创新创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增加具有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实践课。另一方面对现有专业课程进行改造提升,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开发专创融合专业课,打通课程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间的联合性知识的融会贯通。

4.加强实践模块建设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高校在进行专创融合时,应注重实践平台的建设,设置实践模块课程,为专创融合提供实践的平台。开展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能在对知识的运用中锻炼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所以高校应积极扩展校外、校内实践渠道。在校内对现有实验室、创业孵化基地进行改造升级,在专业课实验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培养对专业知识的创新应用。在校外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将双创人才培养从校园延伸至产业链,扩宽实践活动的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助推创新成果落地。通过实践平台,加强学生双创意识的形成,坚定学习的信心,避免学习无用论在校园里的滋生。通过校内校外实践双平台的联合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交融。

(二)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

1.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支持培养目标

教学大纲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依据,是培养目标实现的主要支撑。为实现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对课程教学大纲加以完善。要明确课程对培养目标的支撑情况,与培养目标的指标点建立联系,明确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融合的切入点。可以参考课程思政的做法,在教学大纲中嵌入创新创业元素。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融入学科前沿,企业、产品等创新发展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贴合社会发展和企业实际。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创新创业能力。合理组织课堂活动,加强实践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把课程连为一体,把专业知识和双创能力培养连为一体。

2.改革教学方法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离不开教学方法的改革。在OBE理念引导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任务驱动式、探究式、案例分析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同时培养创新创业能力[3]。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强调互动式教学,将传统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法也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具体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也可以利用学习通、智慧树等平台丰富教学资源,使线上线下、课上课下有效衔接起来。

3.改革考核方式

现有专业课程考试内容一般是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忽略了通过考试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分标准上更多的是强调规范性,而没有将创新意识融入其中。这种考核内容不利于对学生双创能力的引导。所以在专业课课程考核内容命制时除了设置记忆型、理解型题目外,要更多的设置应用型和发散性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而不是仅仅靠死记硬背掌握专业知识。设置评分标准时也要将创新因素作为考量标准或者加分项。

考试形式也可以多样化,虽然传统的笔试对知识点的考核更加全面,但口试、答辩、方案设计、大型作业等更有利于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非闭卷考核方式的驱动下,也会更加注重思考和知识的运用,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

4.加强过程性考核

教学考核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期末考试容易存在“临时抱佛脚”的现场,依靠短期记忆、背诵记忆应付考试,不利于双创人才的培养。所以要在改革期末考核的基础上,突出过程性考核。一方面提高过程性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另一方面,创新过程性考核方式。突出过程性考核不是简单依靠考勤、作业,而是要提高过程性考核的创新性、灵活性、实践性,采用小组汇报、答辩、调研、方案策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行动起来。在过程性考核时,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考核项目中。

三、“专创”融合实施保障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双创教育”的开展不能仅依靠创业学院和创新创业导师,是需要全校各部门、所有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共同参与。师资是专创融合的根本保障,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对外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组建双创导师库。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导师队伍建设,尤其是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使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都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动者。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具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和意识。可以通过挂职、进修等方式提升教师科研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能够真正贴近行业企业、熟悉企业所需和面临的问题,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以上举措建立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为辅的双创导师制度。

(二)政策保障

要想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做好专创融合必须要有政策措施为保障。第一,要有组织机构保障,除了学校层面设立相应机构,各二级学院也要成立双创办公室或教研室,开展双创教学研究,尤其是结合各二级学院各专业的特点组织专创融合的研讨、讲座。第二,要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各类双创比赛,在专业课程中开展双创教育并给予一定的课时补助,并且可以在职称评聘、评优选先等方面有一定倾斜。第三,鼓励教师参与创新活动,如技术创新、发明创造,为更好开展专创融合积累素材和经验。

(三)多方合作,协同育人

“双创教育”需要多方参与,专创融合同样需要多方协同。政府是人才培养的主导,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行业企业是人才最重要的需求地[4]。因此要将多方联系起来紧密合作,建立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元共建、协同合作的育人模式,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专创融合、实践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企业进课堂”,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实际生产相关的实用性课程,使学生了解实际的企业需求,探索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创新思路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全方位的综合能力。推进“高校走出去”,鼓励老师参与企业实践,逐步积累创业引导经验。多方合作既可以提高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又可以给企业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促进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是必然而且可行的,要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需要从多个途径出发。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递进式双创教育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模块建设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并加强过程性考核,促进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以培养方案为引领,以课程融合为抓手,并实施专创融合保障措施,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既有创新创业能力又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专创双创应用型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创”融合教育改革实践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