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北海堤除险加固工程设计研究

2022-12-05 02:54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2年11期
关键词:榕江堤顶水闸

张 龙

(韶关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汕头分公司,广东 汕头 515041)

1 项目概况

榕江发源于陆丰市凤凰山南麓,为粤东地区第二大河流,干流南河在揭阳双溪咀与支流北河汇合为榕江。流域集雨面积4408 km2,全长175 km,平均比降0.49‰,多年平均径流量31.1亿m3。榕江河道弯曲狭窄,坡降平缓,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大量采砂,河槽逐年下切。

棉北海堤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地处榕江下游感潮河段,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末,全长22.912 km,沿堤水闸26座。棉北海堤洪潮涝叠加灾害频繁,历史上多次发生灾害。2001年第4号台风“尤特”造成棉北海堤西胪段二十斗围、十六斗围防浪墙损毁,海水漫堤,堤顶土料冲毁剥离,河溪三十一斗闸两旁石篱崩裂,棉北鲑头闸闸门被水压裂。2013年第19号超强台风“天兔”与天文大潮叠加,造成棉北海堤河溪段六十一斗闸和三十一斗闸间超100 m海堤损毁,防浪墙崩塌,高度被海潮削去一半余,堤面填料剥蚀严重,现状堤面已与堤脚挡墙齐高。受地质条件约束,堤基软土压缩性大,堤身防浪墙沉降严重,近年来多处堤防沉陷,水闸失能,急需除险加固[1]。

2 水文地质

2.1 水文特性

榕江下游水文成果以上游南河东桥园站、北河赤坎站为水文控制站、出海口妈屿站为潮位控制站。主要分析洪潮涝遭遇规律。

洪潮遭遇分析:榕江南北河汇合口以下洪水以南河为主,东桥园站年最大洪峰未曾遭遇过妈屿站年最高潮位。上游发生年最大洪水时,遭遇妈屿站最高潮位1.18 m,低于妈屿站历年最高潮位均值1.30 m;妈屿站发生年最高潮位时,遭遇最大实测流量308 m3/s,小于东桥园站历年最大洪峰流量均值1760 m3/s,因此洪潮分别考虑即可。

洪涝遭遇分析:发生年最大1 d暴雨时东桥园水文站发生年最大洪水的年份占50%;最大1 d降雨量接近10年一遇的年份中,75%对应的洪水最大流量在3000 m3/s以下,考虑当涝区发生10年一遇涝水时,外江遭遇10年一遇洪水。

涝潮遭遇分析:发生年最大1 d降雨量时,遭遇妈屿站年最高潮位概率为6%;最大1 d降雨量接近10年一遇的年份中,87%对应的潮位低于1.50 m,考虑当涝区发生10年一遇涝水时,外江遭遇10年一遇潮水[2]。

2.2 地质特性

根据勘察深度范围揭露的堤基地层,按堤顶高程估算堤基影响深度内的岩土体分布与组合关系,以1.5~2.0倍堤高为估算深度进行堤基地质结构分类,可知堤基地层结构多为冲积层及海陆交互沉积层双层结构Ⅱ类,上部黏性土、下部巨厚层淤泥。根据调查现状堤岸为浆砌石挡墙,填土主要为粉质黏土、砂,滩地分布细砂,堤岸稳定较差。

淤泥地基厚度平均厚度17.10 m,具有高压缩性,现状堤围沉降量(对比2010年)达1 m以上,迎水面陡墙因沉降差大外观成明显弧形,故堤基应进行沉降及稳定校核,施工期填筑时要均匀分布填土,并控制填筑速度,防止堤基产生剪切破坏。区域淤泥普遍分布,揭露层底深度在15 m以下,存在震陷问题,初步估算震陷值为100 mm,宜采用桩基础和复合地基消除震陷[3]。

3 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3.1 工程规模和建设内容

棉北海堤防护等级为Ⅲ级,防洪(潮)标准采用50年一遇(F=2%),堤防级别2级,外江水面线采用50年一遇(F=2%)洪潮外包线,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一天排干。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重建堤防11.66 km、加固堤防10.952 km;重建水闸4座、加固1座。

3.2 堤防设计

3.2.1 水面线及堤顶高程成果

经计算,将水面线成果与2007年批复的《汕头市潮阳区榕江堤防护岸工程项目建议书》水面线成果对比,本次50年一遇水面线较2007年沿程普遍下降,下降幅度自下游向上游先增大后减小,最大降幅达0.61 m。经对比发现2007年至今榕江干流河道深泓发生大幅度下切,平均下切5 m,最大下切超10 m,是导致本次水面线成果下降的主要原因。考虑到近年来河道采砂已有效管控,未来造床运动以回淤至新平衡态为主,处于与已建工程衔接和偏安全角度考虑,水面线仍采用2007年批复的50年一遇洪潮外包线为外江设计水位。堤顶高程根据设计潮位、波浪爬高和安全超高确定,按式(1)计算:

ZP=hP+RF+A

(1)

式中:ZP为设计频率的堤顶高程,m;hP为设计频率的高潮位,m;RF为按设计波浪计算的累计频率为F的波浪爬高值,m;A为安全加高值,不越浪2级海堤取0.8 m。水面线及堤顶高程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闸门编号如表1所示。

图1 水面线及堤顶高程计算成果

表1 水闸编号

3.2.2 堤防断面方案比选

根据本地区工程实际情况,多选用斜坡式、陡墙式和混合式三种堤防断面。其比选如表2所示[4]。

通常对地质条件较差、软弱土层普遍存在、地基处理难度大或不经济、波浪较大、堤身较高的堤段,宜选择斜坡式;对地质条件较好,或经过地基加固处理后在经济上合理,堤身较高、征地困难的堤段,宜选择陡墙式;对地基地质较差、波浪大、需设置较强消浪设施的堤段宜选择混合式。本工程堤防沿线区域发展成熟,重新征占地难度较大,考虑堤防断面需求,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基础的混合式和陡墙式结构。

表2 堤防断面比选

3.2.3 护岸形式比选

根据河道和堤防断面特点,榕江河道宽阔,现状岸坡高度达10~20 m,不考虑墙式护岸;近年来河道横断面趋于稳定,兼考虑通航需求,不考虑丁坝等护岸形式。根据本地工程实际,护脚宜采用抛石形式,护坡方案考虑以下三种。其比选如表3所示。综合考虑岸坡防护效果、材料来源、施工难度、施工速度及投资因素,抛石护脚+大块石混凝土护坡方案为推荐方案。

表3 护岸方案比选

3.2.4 堤防断面设计

经计算,沉降较大(≥0.6 m)的堤段以新建为主,采取基础桩基处理(桩径500 mm,间距1000 mm,桩长10 m),提高堤基承载力,减少堤身及其基础的沉降变形,堤防断面采用陡墙+斜坡式土堤、部分陡墙式挡洪墙结构;沉降较小(<0.6 m)的堤段以加固为主,保留原断面型式,进行迎水面钢筋混凝土护面及防浪墙加固加高建设。堤顶宽6 m,混凝土路面,背水坡草皮护坡培厚,坡比1∶2.5~1∶3.0,坡脚采用重力式混凝土挡墙。

3.3 水闸设计

3.3.1 排涝分区

根据棉北海堤围内地形及现状排涝系统,将围内划分为6个排涝分区,如表4所示。

3.3.2 洪潮组合

取涝区10年一遇(设计排涝标准)设计暴雨洪水过程线遭遇外江5年一遇潮位过程进行分析,选取妈屿站1981年9月21日的潮位过程线作为设计典型年潮位过程线,取最不利的内洪外潮峰峰相碰情况进行排涝调算,内洪外潮遭遇过程线如图2所示。

3.3.3 排涝调蓄

以最大的排涝片区5为例,涝区10年一遇暴雨洪水,自正常蓄水位0.60 m起调,其调蓄过程如图3所示。

3.3.4 水闸参数

根据平湖法排涝调算成果,涝区发生10年一遇暴雨时,片区1围内最高水位1.67 m,片区2围内最高水位1.57 m,片区3围内最高水位1.79 m,片区4围内最高水位1.56 m,片区5围内最高水位1.83 m,片区6围内最高水位1.83 m,棉北海堤围内地势普遍高于1.8 m,发生内涝的概率较低,踏勘走访结论一致。

表4 排涝分区情况

图2 各排涝片区洪潮遭遇过程线

图3 片区5排涝调蓄过程

根据围内地面高程,确定围内排涝管控水位1.8 m,常水位0.6 m,由于水闸位于感潮河段,围内降雨,当闸内水位高于外江水位时开闸排涝;洪水暴潮期,关闸挡外江潮水;日常运行控制闸内维持一定蓄水量。水闸相关参数如表5所示。

表5 水闸设计参数

4 结 语

棉北海堤地处汕头市潮阳区榕江下游右岸,主要保护关埠、西胪、河溪三镇和棉北街道,工程建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虽经多轮改建重建,但受区域洪潮涝灾害频繁和软土地基影响,堤防和水闸存在基础沉陷、结构崩裂失能等严重隐患。充分讨论了斜坡式、陡墙式及混合式堤防断面的使用条件,讨论确定了适用于本工程的堤防和护岸断面形式,并采用桩基加固的形式,有效地解决软基沉陷问题。通过对水面线成果进行复核,排涝分区,分析洪潮遭遇组合,进行排涝调蓄,得到了各水闸的设计参数和典型设计。通过对海堤除险加固设计进行研究,并通过工程的实施,区域防洪潮涝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保障。

猜你喜欢
榕江堤顶水闸
封面照片说明
云雾飘渺景如画
水利名词:子埝
堤顶防汛道路维修改造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水闸翼墙地基处理设计研究
榕江“萨玛节”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藏在深山中的蜡花
———榕江苗族蜡染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水闸数量
全省已建成水闸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