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教学”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2022-12-07 03:23丁文超
中文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组教学儿童教育

丁文超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00)

引言

孤独症儿童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其心理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使他们能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适当的放松和调节,从而使其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与完善。

一、研究综述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对孤独症的研究起步较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就已经出现了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我国的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针对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孤独症的成因,以及解决方法,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也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近年来, 国内许多小学校园都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团体辅导,如“走进校园合唱团” 等,这些方式的加入不仅丰富课堂,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之中,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1]。

2.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意义。通过对孤独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可以为改善孤独症儿童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策略,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去。第二,实践价值。在对“小组”的教学模式的探讨中,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如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学生参与程度低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也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出现排斥的心理状态。所以,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其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与他人的交往关系。同时,还能帮助孤独的儿童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更加健康的心态面对困难,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所在。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之一。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理论基础

1.孤独症与教学方式概述

“孤独症” 是指由于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生理、行为等原因,导致其在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是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之一。而“孤独症”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个方面,一是情感上的缺失和孤独;二是人格上的缺陷以及对他人的认知不足[2]。教学方式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为促进师生双方的沟通交流,使他们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活动或组织的过程。它包括课堂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小组的合作模式为基本,强调了组间的互助性,但缺乏对组内成员的鼓励机制,使得每个孩子的发展不均衡,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学习者心理学

在学校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相比,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由于一些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照顾,导致其身心方面的一些缺陷,如情绪波动、自卑、抑郁等。因此,教师要根据每个班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小组活动当中,使其能够积极地融入班级的集体氛围之中,从而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及热情。例如,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小组教学,首先,要让所有的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并通过分组进行讨论,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其次,老师要及时地了解每位成员的表现情况,并给予鼓励,帮助改善这种不良的习惯,使之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3.小组教学

“小组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组织形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它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其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使其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实践中去[3]。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往往只注重对成绩优异的同学予以奖励,而忽视了对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儿童加以关注。这种方式导致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也不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教师可以将“小组”的概念引入到课堂当中,通过让更多的同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的青少年加入集体的生活中,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还能使他们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从而促进团队精神的形成与提升。

4.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获得的;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必要的信息和意义建构而成的;是对客观现实的主动再现。小组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儿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学会与同伴交流,形成共同的认知结构,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进行小组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分组时,要根据不同的儿童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开展,不能一概而论,要做到因材施教,不一刀切,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训练方式,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第二,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采取同样的指导策略,但不可盲目,也不精打细算,应以利于每个人的成长为原则,避免出现“同质化”现象。第三,注重对孤独症儿童的引导作用,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中,并从中获益。

三、小组教学法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小组教学法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必要性

小组教学法是一种以团体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是在一个班级内进行的“一对多”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在同一个组中,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团队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小组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儿童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让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还能让儿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与资源,使得老师与家长的关系更为亲近,更容易获得信任,这对学校的管理有很大的好处;此外,还能增强师生的情感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以及友谊,有助于改善教育的效果及质量。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实施小组式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更好的教育目的。所以说,开展“小组化”的课堂训练,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环节。

2.小组教学法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中的可行性

小组教学法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单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共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组内成员的分工明确,组间有一定的互动性,能够充分调动起组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第二,组间的交往和合作有利于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培养儿童的人际情感。第三,团体的互助性,可以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发展,促进其身心健康。第四,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集体训练,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增进其与他人的友谊和理解。同时,也能让幼儿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爱与帮助,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小组教学法的实施对于孤独症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对孤独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孤独的孩子来说,也能更好地融入群体当中,并从中获益。

四、“小组教学”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孤独症儿童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因此,需要加强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其学会自我调适,从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第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进行,比如分组讨论、小组竞赛、游戏等,使每个同学都能够参与进来,这样不仅能激发了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还能锻炼了每一个人的沟通和表达技巧,同时也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多关注到不同的班级和个体,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来改善这种状况,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例如,对于成绩较差的班,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比赛;或者是采用“半军事化”的方式来加强管理。

2.开展小组教学活动

孤独症儿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孩子们学会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让其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去应对身边的种种压力,从而使自己的身体健康,智力正常,并且有自信地走出困境。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的教学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集体性的教育,但如果与个别化的教育相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的建设当中,同时也能增强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了成员间的沟通和理解,也能有效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冲突。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社团组织,让学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互动,让他们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关注,避免出现焦虑的情绪;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学校可以开展多个“益智阳光”实验班,针对孤独症儿童,将其组成几个综合性的大班集体,开展主题为“倾听与倾诉”的小组活动,主要内容就是:寻找朋友,谈心静气,分享快乐,懂得沟通,倾听同伴的心声以及解决困难的策略等。

3.运用小组教学,加强能力训练

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其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能力的发展为目的,将小组合作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让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更好地帮助孤独问题儿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来共同完成任务,而不是单单依靠老师的讲解与辅导,这样才能使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因此,在这种集体性的团体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小组的优势作用,通过小组间的互动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成员的潜能得以发挥,并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交往技能,为以后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另外,由于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性,所以小组的形式也应该更加多样化,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孤残儿童参与到其中,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有效地缓解其内心的焦虑情绪,同时也能激发出其他的潜力因素。第一,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团队精神。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各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肯定,让所有的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当中,并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小组讨论、汇报、总结等方式,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加以改进。第三,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合作,使家庭生活更加丰富,使家有温暖。总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进步,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4.观察项目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教学”时,要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然后根据其个性特征,设计出符合其发展水平的分组形式,让他们在小组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并通过游戏的方式让这些不同的组员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其为了更好地进行“小组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建立一个“模拟区”,这样不仅能够使孤独的儿童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而且还能激发更多的同学加入其中,使孤独的儿童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第二,利用“角色扮演”的模式,对孤独症儿童的表现情况加以记录,并将真实的情景转换为一段视频,以便于老师的观察与总结。第三,在班级中,每一位成员都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并且及时地给予指导,从而促进了彼此间的互动与沟通,同时也提高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班内的和谐气氛。

结语

孤独症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小组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归属感。因此,在进行小组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猜你喜欢
小组教学儿童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留守儿童
高中数学小组教学的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