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深化“三教”改革的有效路径与实证研究*
——以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为例

2022-12-07 06:35蓝华英
云南化工 2022年7期
关键词:药物制剂产教校企

房 静,赵 晶,蓝华英,陈 克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62)

职业教育承担着服务区域经济的责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时期,“中国制造2025” “工业4.0” “互联网+”等战略的提出,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天津市构建具有天津特色的“1+3+4”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兴产业。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立足地区生物医药产业,担负着为医药行业提供具备良好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胜任药剂研发、生产、管理、质量监控和检验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2019年国务院印发“职教二十条”,提出了“三教”改革,进而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也是“双高计划”中“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首要任务[1-2]。

世界上比较典型的职业教育模式从多元化的角色演绎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长效性,其成功经验值得研究和学习[3]。产教融合在提高育人质量,促进产业快速发展中发挥着突出作用,“三教”改革必须从产教融合角度找准突破口。尤其是在“中国制造 2025”宏观战略背景之下,更要创新设计校企双方合作的路径,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4]。

在此背景下,本文依托天津市的医药产业布局优势,借助校企合作资源,对接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天津市十三五优质骨干专业——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探索深化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有效途径,提升教师的综合实力的同时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 “三教”改革背景下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存在问题

随着医药产业的不断升级,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医药行业整体发展势头迅猛,医药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和技术革新,对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相关的岗位人员技能和素质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提升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性也愈来愈高。

学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作为天津市十三五优质骨干专业,多年来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团队培养、专业内涵建设、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及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等进行了不断探索和研究。然而,对标国内高水平院校和专业,对照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差距还较为明显。校企师资尚不能达到较好的融通,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够,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来校任教的数量不多。校内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创新能力不够;实践课教学和岗位对接不紧密,缺少能准确反应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的实训教材,且思政融入不够,没有完全体现“德技并修”中“德”的培养。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不足,与岗位和1+X证书对接不够紧密,“岗课赛证”全面融通还有待进一步推进。简言之,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我们进行“三教”改革的重要课题。

2 产教融合背景下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三教”改革实施途径

2.1 校企“双向双融通”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实施了校企双方师资互兼互聘,持续引进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来校任教,通过讲座、研讨、实践等形式,提升团队中的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大培训和共建力度,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同时选派专业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校内教师受聘为企业的培训讲师,为一线员工在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方面输入稳定的培训服务,系统化的培训为企业节省了组织人员培训的人力和物力,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在校企师资“双向双融通”模式下,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团队的师资结构。目前,我们已与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中新药业、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乐威(天津)医药发展有限公司、天津汉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了上述校企师资“双向双融通”模式,通过互聘共建共育构建了一支“功能整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结构化的教学团队。另外,还聘请了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作为客座教授,通过讲座、座谈的形式,以劳模精神激励广大师生为国家医药行业做贡献,同时以劳模精神为切入点深挖劳动教育设计元素,也将本专业的劳动教育理念进一步升华到了更高的水平。

其次,我们与乐威医药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开发“1-(叔丁基)-1,3-二氢-2H-吡咯[2,3-b]吡啶-2-酮” 的项目研发,专业教师参与其中。与辽宁天亿机械有限公司校企共建产品工艺开发中心,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利用双方资源,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共同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通过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共同体,努力实现“产学双赢”,提高双方的社会美誉度。同时,将辽宁天亿机械有限公司作为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流动站,主要是教师在药剂实训过程中的设备结构和操作的相关实践教学重点。此外,还与辽宁工业大学、辽宁天亿机械有限公司、辽宁华兴机电有限公司等高校及企业签署了医药机械加工制造装备产学研联盟协议书,为环渤海地区的医药产业科技创新服务。目前,联盟技术创新成果正在培育中,将为后期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提供抓手。

教师在整个校企“双向双融通”模式下,得到很大锻炼和提升,进而再反馈到教学当中来,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水平。一段时间来,本专业教师参与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应用获奖5人次,主持局级课题结题1项,校级课题结题2项,发表论文4篇,出版教材2本,1人职称获得晋升。

2.2 持续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促研

通过开展校内各类比赛、培训、承办行业技能比武等,同时鼓励教师参加校外各类技能大赛及教学能力大赛,提升教师能力,带动教学模式改革、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教学互促。天津市科普创新大赛获三等奖2人次,获黄炎培职业教育论文三等奖2人次,天津市课程思政类比赛获奖3人次,天津市教师技能大赛获奖1人,校级技能比赛获奖4人次。

2.3 校企协作开发新型教材资源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药物制剂生产“1+X”证书标准调研、校企专家共同论证,结合市场导向,对接企业岗位及人才需求和“1+X”证书制度,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以实际工作过程为载体,侧重技能培养,校企共同更新完善核心课程实践教材,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思政育人性质,提升教材形态,依托校企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纸质教材﹢多媒体平台”的新型活页、工作手册教材。同时,校企共同开发医药领域经典案例,将职业道德素养融入实践教材,为培养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教学素材。

2.4 持续推进校企协同双元育人模式

继续推进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等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针对企业需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企业在学生的专业入门、认识实习、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六个能力培养阶段全程介入,实现课程和职业的紧密对接。

2.5 实践课程教学模式重构

利用校企师资互兼互聘,推进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赛训课”一体化改革,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实训内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的同时,融入劳动教育元素设计,企业指导教师依据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物制剂生产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企业的真实规范要求以及国家技能大赛相关规程进行指导和考核。实践教学过程引入常规化技能比赛,实现“边学边做、边做边赛,岗课赛证融通”。同时组建学生社团“化研社”,成立指导教师团队,开展常规化学实验技术、制剂设备等技能训练,专业2名学生在天津市“工业分析检验”比赛分获二等奖、三等奖,8名学生在校级技能大赛中获奖,以此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也为后期的就业做了良好的铺垫。

2.6 构建多维度考核体系

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教学资源库,继续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构建开放多维度考核体系。首先,扩充考核主体,考核主体拓展为教师、企业、学生三方。其次,完善线上线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融汇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学习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够积极主动。再次,将“X”证书的取证和成绩也纳入最终考核成绩,提升学生对技能提升的重视程度。 以《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为例,多维度考核体系实施后,学生的平均成绩从上一年度的81.2分提高到87.6分。

3 结语

借助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优质资源,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构建了校企“双向双融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双管齐下提升师生实践能力。基于岗位需求、技能大赛赛程及“1+X 证书”制度开展课程体系整合重构,打通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壁垒,促进了“岗课赛证” 融合,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课证共生共长。最终提高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了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猜你喜欢
药物制剂产教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药物制剂实训基地信息化资源库建设探究
PEG在药物新剂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