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搜救犬实战化应用问题初探

2022-12-07 22:30唐迎佳
中国工作犬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训导灾害消防

唐迎佳

但作为一支新生的救援力量,我们在人、犬、装备协同配合搜救、犬的实战能力评估、犬的实战化训练等方面,存在着犬工作边界不清、工作能力模糊、装备协同犬搜救的效率不高、训战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为此,本文结合我国消防搜救犬训导考核、实战运用中的几大盲区和误区,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搜救犬队伍实战能力的几点建议,通过建立符合我国应急救援特点的消防搜救犬等级评定标准和训导、考核评定体系,探索装备与犬融合搜救技术,真正实现精准搜索、精准定位的实战目标。

一、我国消防搜救犬训导考核、实战运用中的几大盲区和误区

消防搜救犬是经过专业系统训练,能根据人体气味的唯一性和独特性,结合犬自身生物条件反射作出规律性应答反应,以搜寻被困失踪人员为主要目的的工作犬,要求犬身体健康、嗅觉灵敏、肌腱结构紧凑、四肢发达有力、耐力持久,还需具备胆量大、环境适应能力强、服从性好、兴奋性持久、性情稳定的特点,由于对消防搜救犬的定性较高,定义标准含糊,因此我们缺乏一种科学和严谨的态度来面对这一特殊的“装备”,不能物尽其用、用其所长,造成这个“装备”量多质弱,名不符实。

(一)消防搜救犬的等级评定盲区。现消防救援队伍中搜救犬数量达到1241头,并且还以每年3.7%的速率在增长,特别是为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需要,各总队在搜救犬的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未来搜救犬数量会出现井喷式的增长,面对如此庞大的基数和大有可期的发展,犬的搜救能力参差不齐,滥竽充数的现象必然会出现,甚至更加严重。因为消防搜救犬队伍中评定犬搜救能力的标准,仅只有初训、复训考核,不分等级,只有是否合格一项标准,相较欧洲搜救犬普遍执行的《国际标准搜救犬等级测试规范》和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搜救犬高级测试,我们现行的考评体系既不规范、更不精细。国际标准搜救犬能力等级为四级,依次分为MRT级、B级、A级和V级(国际标准B级=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搜救犬高级测试),可以较为全面地对追踪、广域、废墟、雪崩、水域、寻迹等6个类型的搜救犬进行专业评测并详细划定搜救犬的等级。国际标准在贴近实战、符合中国特色消防救援体系、突出搜救犬救援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更造成了搜救犬项目在我国发展的诸多不利。

一是不利于掌握全国搜救犬队伍的整体实力。我国现有搜救犬1241头,但具备实战能力,能在灾害现场发挥救援效能的搜救犬的数量并不尽如人意。而国外搜救犬发展成熟的国家却有较为准确的数据,如:欧洲地区搜救犬保有量系数为37万人/B级犬,美国搜救犬保有量系数为32.7万人/B级犬,由于我国搜救犬等级评定的缺失,我们根本无从评判自身实力,同时也无法科学准确地制定搜救犬发展规划。

二是不利于提升整体专业能力水平。搜救犬等级评定是对犬的嗅觉能力、专注力、持久力、适应性、独立性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能充分反映训导员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储备、对犬的掌控力、抗压抗干扰能力。等级评定的对象是犬,但推动的是队伍整体专业能力水平和职业化进程,打破的是训导方式粗放、经验代替科学的瓶颈。

三是不利于发挥搜救犬的实战效能。搜救犬在灾难现场要发挥的实战效能,就是大面积排查搜索现场,精准定位幸存者位置并指引搜索方向,然而每头搜救犬的搜索广度、搜索深度、有效搜索能力、搜索耐力都是不同的,只有准确掌握了犬的工作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搜救犬快速精准的实战效能,比如:一头B级搜救犬,我们评估的工作范围是2000平方米,搜索深度为5米,搜索时间在30分钟内,只要在搜救犬有效的工作范围和搜索时间内,犬就能准确地判断出该区域、该埋压深度是否有幸存者,犬吠叫示警说明该点5米深度内有幸存者,犬不示警说明无幸存者,下一步救援工作可根据现场情况转移搜索区域或对5米内的废墟进行清理,再交由搜救犬进行二次搜索。通过精准掌握搜救犬的工作能力,我们才能真正提高搜救效率和实现精准救援。

(二)搜救犬训练环境单一,追求速度的误区。训练搜救犬就是利用犬的非条件反射作为生理基础,施以有效的影响手段,使犬养成某些搜救工作必需的能力,具体包括培养建立犬对人体气味联系的能力,培养犬以“坐”“卧”“叫”等方式的示警能力,培养犬在一定作业环境下,如废墟、山林等形成寻找、发现搜索目标的持久作业能力,培养犬在复杂环境中的实战能力。因此,在训练过程中,犬对人体气味建立兴奋性条件反射是基础,发现目标后的示警能力是关键,形成搜索目标物的作业耐力和准确性是核心,培养实战环境中的作业能力是目的。但在搜救犬的实际训练中我们往往因为场地、经费等因素和“急于求成”的心态,更多地重视犬的人体气味联系能力和发现目标的示警能力,却忽视了犬的持久作业能力和复杂环境中的实战能力,甚至更多训导员把考核、比武成绩作为训练搜救犬的终极目标,一味追求搜救犬的速度和爆发力,一味在特定场景下反复训练强化犬对固定场景的条件反射,追求无实战意义的比赛成绩,从而陷入脱离实战的训练误区。在这种错误训练方式下,搜救犬一旦进入陌生环境必然会出现外抑制反应,具体来说就是搜救犬在实战现场会对不习惯的刺激(如行人、嘈杂声、不同的废墟结构、山林地貌)产生探求反射,导致犬停止正在进行的搜救行为,或因搜救犬搜索耐力不足造成假搜、假示警的现象。作为一支灾害事故救援的尖刀力量,一旦搜救犬出现以上的情况,对整个救援工作的影响我们可想而知。

(三)团队协作的盲区。根据我国现行的灾害事故救援体系,搜救犬参与救援行动一般是与救援分队,轻、重型专业救援队遂行出动。到达灾害现场后,面对复杂的作业环境和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甚至现场混乱的搜索指令,都会严重影响犬的搜救效率。如何在有限的救援时间,犬有限的体力下,实现大面积搜索、快速搜索、重点搜索,这就要求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不是单人单犬的盲目行动,而是通过制定搜索战略战术,分析地貌地形、风向风速,预判次生灾害风险,横向对接其他救援队工作进度等,合理安排搜救顺序和搜救时间等具体的分项工作,确定哪些属于狭小空间搜救,哪些需要高空搜索,哪些需要远距离盲搜,哪些需要分段搜索,达到科学精准搜救的目的。然而在现实的训练中,我们往往只注重或局限于犬的科目训练,培养的只是单纯的训导员,就这一点我们与国外专业搜救犬团队是有很大差距的。国外搜救犬B级或MRT团队,每个团队成员都会担负不同的专项工作,有向导、犬观察助手、通信与测绘员、安全观察员等,在救援现场能绘制现场分析图,通过询问幸存人员制定搜救计划,确定搜索范围及搜索顺序,并清理现场无关人员。

面对如此巨大的团队协作能力的短板,我们需要改进训练体系,提升搜救综合能力,必须坚持实战引领,提升训导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人为关键点和突破口,在强化训导员的训练能力同时加强搜救战略战术、灾害现场分析研判、应急搜救方案制定、建筑结构类型常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

(四)人犬协同,犬与装备配合搜救的盲区。搜救犬经系统严格的训练后,在废墟和广域搜索时,会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搜索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搜救现场人体气味、食物气味、动物气味、垃圾气味的捕捉和比对,能挑选出重点搜索目标进行快速的鉴别搜索,但搜救犬具备的这些工作能力不代表训导员携犬到达灾害现场,发出搜索指令后就可以等待收获惊喜。我们往往要通过对灾害现场的分析研判和搜救战术的需要,采用不同形式的搜索方式进行搜救。如:受时间限制或危险程度因素决定,就只能以快速搜索的方式进行工作,要求犬必须按照训导员指定的搜救路线快进快出、快速搜索,或者在废墟搜救过程中,部分犬因未发现幸存者,会出现等待观望训导员的情况,这时就要求训导员根据制定的作战方案,给犬再次下达命令,通过手势和声音指挥犬,左、右、前、后再次开始搜索,特别是在广域搜索中,为保证犬的有效搜索,就需要人犬协同配合,在纵向或横向呈Z字形进行搜索。人犬协同可以在搜索过程中快速准确有效地达到训导员的搜索意图,从而让犬在实战中保存更多的体力、减少时间、提高效能。

生命探测仪在救援现场发挥精准探测、精准施救的效能与搜救犬平面搜索、快速反应的特点相得益彰。通过多年的实战配合,“搜救犬+生命探测仪”这种犬与装备配合的搜救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在装备与犬配合搜救的道路上却停滞不前,“搜救犬+无人机”“搜救犬+无人机+热成像仪”的训练技术和实战运用我们未曾探索,“搜救犬+北斗定位系统”的模式,我们也不曾涉足。当然还有很多我们想不到、不敢想的犬用搜救装备和辅助搜救装备等待我们去探索和运用,但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我们若不具备科技运用的思维必将造成搜救犬队伍的孤岛效应,影响全国搜救犬队伍的建设水平和发展步伐。

二、关于提升搜救犬队伍实战能力的几点建议

消防搜救犬队伍作为一支特殊的救援力量,提高其实战化水平绝不是在某一环节、某一组成部分完成质的飞跃,就能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实战能力的提升。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训导员的综合素质、犬的工作能力、日常训练水平、战略战术素养等方面,甚至与练兵比武、考核评定导向也息息相关。面对如此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唯有坚持实战引导、科学训练、开放博采、科技增效的思路,才能适应我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高发频发的国情需要,真正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消防搜救犬应急救援体系。

(一)尽快建立消防搜救犬等级评定标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搜救犬作为我们这支队伍唯一,也是较为强大的利器,我们连它有“几斤几两”都不知道,何谈“利其器、善其事”。消防转隶改制后,应急管理部部长在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中多次提及要精准预警、精准救援。搜救犬队伍精准救援,就是精准搜救,就是搜救犬的能力要与灾害现场的处置相匹配,就是要做到精准搜索、精准定位。通过建立消防搜救犬等级评定标准,就是瞄准实战化,提升实战能力迈出的一大步。

一是便于侦辨“真假”搜救犬。目前,全国搜救犬数量虽达到1241头,但真正具备实战能力,能够用于灾害现场的搜救犬,需要通过等级评定来具体确定。

二是便于区分优劣,适应搜救战术需要。即便是合格的搜救犬,也会因血统、基因差别,体现出不同的工作能力,搜救犬等级评定就是精确的判定搜救犬的气味搜索能力、工作持久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服从性和专注度等方面,以便我们在复杂的灾害现场,针对不同等级的搜救犬制定相应的战略战术,做好犬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区域、搜索秩序的安排。

三是搜救犬等级评定标准的出台,有利于全社会搜救犬生态趋向于开放、专业、有序、竞争。搜救犬队伍作为一支特殊的救援力量,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体制的支撑,但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公正、透明、充满竞争的考评体系,让训导员有明确的训导底线和更高的目标追求。同时,社会搜救犬力量参与重大灾害事故的处置已然成为趋势,也是对我们的有益补充,但如何规范社会搜救犬力量,有序参与搜救工作,就需要搜救犬等级评定标准发挥其规范的作用,保证社会的搜救犬力量有序、依规、高效。

(二)提升科学训导水平,建立实战导向的考核评定体系。自2001年云南消防总队建立第一支消防搜救分队以来,经过20年的探索、借鉴、创新,搜救犬训导工作也在快速地发展成熟。但相较国外和贴近实战,我们仍然有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

一是训导员特别是指挥员的综合能力素质亟待提高。训犬先训人,训导员的能力高低决定犬的高度,所有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优秀的训导员不是单纯的训练犬,不光要掌握具体科目的训练技巧,更要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独特的视野和先进的技术理念。特别是指挥员能力是我们在日常训练中必须加强的,如:搜索战略战术的制定、建筑类型及结构常识、现场地图测绘与分析、搜索场地顺序安排、时间和体力管理、危险区域及时预判等。

二是全域实训提升战斗力。搜救犬队伍与其他救援队伍相比,是真正的“练兵千日,用在一时”,这就更需要突出实训的效果,但现有的训练模式,极大地固化了犬的记忆并限制了犬的思考能力,搜救犬一旦进入陌生场景就会发生外抑制现象,严重影响犬的工作状态,只有通过实装、实车、实犬的全地域、全时段驻训,才能让犬更好地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时段的工作条件,习惯外在的新异刺激,从而克服灾害现场对搜救犬的影响,快速进入搜救状态。

三是强化考核评定、比武竞赛的实战引领导向作用。随着搜救犬初训、复训考核的规范和全国搜救犬技能大赛的举办,我们明显感受到考核评定、比武竞赛对搜救犬科目训练、实战化导向至关重要。在现行的考核、比武体系中,我们突出犬平面搜救中的气味快速捕捉能力和示警能力,但缺乏实践运用中人犬协同科目、三维空间搜索科目和犬的耐力、有效搜索科目,势必造成训练与实战的脱节。在以后的考核、竞赛中,增加训导员对犬的方向控制科目、犬的搜索耐力科目,以及由二维平面搜索提升至三维立体搜索,强调犬有效搜索形式等,都是有效引领导向实战化的途径。

(三)探索科技装备的运用,有效提升搜救效能。在灭火救援领域,科技装备与救援技术的融合发展已日趋成熟,但在搜救犬领域,科技装备的运用仍然属于空白。我们初步设想建立犬与装备融合搜救模式,形成无人机高空侦察、红外划定搜索区域,北斗系统跟踪搜救犬快速搜索,视频生命探测仪辅助搜救犬精准定位的快速、高效、精准搜救体系。犬与科技装备的融合搜救还有很多途径和方式,这里只是一些极简的设想,还需要我们大胆地创新和实践,但科技装备在搜救犬的运用上不可能如人、装备结合那么快速、简单。装备与犬的协同配合需要长时间地适应和磨合,这也为我们训练实战化提出了新的课题。

搜救犬队伍能力体系的建设及其专业化、实战化道路的探索,是这支特殊救援力量发展生存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全灾种、大应急工作需要,实现精准救援的现实所迫。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和国家队、主力军的职责使命,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感,以坚持提升实战能力,坚持实战化训练为导向,走出一条真正符合中国应急救援特色的搜救犬专业搜救道路。

猜你喜欢
训导灾害消防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消防界》征稿启事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黑子,对不起
漫画说消防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消防也幽默
灾害肆虐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军犬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