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2022-12-07 07:40项红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22期
关键词:洛韦病毒感染器官

陶 会,项红霞

(无锡市儿童医院儿感染性疾病科,江苏 无锡 214000)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病症,由于受染细胞呈巨细胞化,胞质、胞核内可见包涵体,故又名巨细胞包涵体病。在临床中,受染后病毒可局限于涎腺,有的则导致全身性感染[1]。巨细胞病毒感染大多呈亚临床型,显性感染者则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致死,若不予以充分重视并采取及时有效的诊疗干预,随着病情迁延,还可能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组织,引起多器官损害。目前,临床主要将其分为后天感染和宫内感染两种类型,具体临床表现根据感染类型不同,制定治疗方案也需要充分考虑该因素的影响[2]。近年来,相关专家为了降低该病毒对婴幼儿的危害,特围绕该病毒进行了较全方位的研究探讨,时至今日,已然对其有一个充分的认知。但迄今尚无满意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临床应用较多的有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两种抗病毒药物,不同的治疗方式会产生不一样的疗效,如何选择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也是确保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3]。笔者为探究分析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此次特从院中抽取82 例患儿展开调研,相关调研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抽取2017 年12 月至2021 年12 月于我院儿科接受诊断治疗的82 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者为观察对象并纳入本组研究,收集整理所有入组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临床分析。在82 例患儿中,有47例多器官损害者,将其设为观察组,使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有35 例患儿不是多器官损害者,将其设为对照组,使用膦甲酸钠进行治疗。院中对入组患儿基本临床资料的统计显示,观察组中,男性患儿有26例,女性患儿有21 例;年龄在5 d ~10 个月,均值为(4.85±1.13)个月。对照组中,男性患儿有19例,女性患儿有16 例;年龄在5 d ~15 个月,均值为(5.02±1.09)个月。两组患儿的以上治疗前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确认,此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1)符合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诊断标准[4]的患儿;2)1 周内未使用可能会影响本次调研结果的中药或西药药物的患儿;3)未患有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患儿;4)患儿家属皆知情且表示自愿参与研究。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1)先天发育不足的患儿;2)家属精神状态异常、无清晰意识或存在沟通障碍的患儿;3)对相关药物过敏的患儿;4)家属不配合治疗操作的患儿;5)因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于中途退出整个研究流程的患儿。

1.2 方法

检测所有患儿的基本体征,对其采取PCR 技术进行巨细胞病毒基因检测,确认其符合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但需要注意的是,整个检测过程须在经过技术认证合格的医学实验室内进行,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排除PCR 技术可能导致的假阳性反应。将纳入组中的82 例患儿按照是否有多器官损害的表现划分为两组,有多器官损害的设为观察组,无多器官损害的设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更昔洛韦(生产厂家:武汉长联来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0987 ;规格:0.25 g)抗病毒感染治疗,用法用量:诱导期:静脉滴注按体重一次5 mg/kg,每12小时1 次,每次静滴1 小时以上,疗程14 ~21 日;维持期:静脉滴注按体重一次5 mg/kg,每日1 次,静滴1 小时以上。对对照组实施膦甲酸钠(生产厂家:广东宏远集团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362;规格:0.64 g)抗病毒感染治疗,用法用量:本品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稀释成12 mg/mL(取本品3 支,加入溶剂稀释至250 mL 即得)后,静脉滴注。诱导治疗:推荐初始剂量为60 mg/kg,每8 小时1 次,静滴时间不得少于1 小时,根据疗效连用2 ~3 周。维持治疗:维持剂量为90 ~120 mg/kg/ 日( 按肾功能调整剂量),静滴时间不得少于2 小时。维持治疗期间,若病情加重,可重复诱导治疗及维持治疗过程。两组患儿的具体治疗用药剂量可以根据其实际病情作适当调整,在用药期间还需密切注意患儿的身体反应,一旦出现异常应该及时咨询药师,避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效:用药后,患儿基于原发疾病所致的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或消失,利用PCR 技术进行巨细胞病毒基因检测,结果呈阴性;有效:用药后,患儿基于原发疾病所致的各项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利用PCR技术进行巨细胞病毒基因检测,结果呈阴性;无效:用药后,患儿基于原发疾病所致的各项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无异或病情加重,利用PCR 技术进行巨细胞病毒基因检测,结果呈阳性[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2)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对纳入组中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发现,在治疗周期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抽搐昏迷、恶心呕吐、药物热、白细胞减少、肾功能损害以及血红蛋白降低等。

1.4 统计学分析

试验数据以Windows Excel 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定量数据做±s描述性统计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定性数据做频数表、百分率(n,%)描述性统计分析,用独立样本χ² 检验,检测标准采用双向95% 有效区间检验,以P<0.05 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患儿的临床特征总结分析

经过对入组患儿的临床持续观察发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其临床特征有畏寒发热、咽痛头痛、血中出现变异淋巴细胞等,还可能发生肝炎、肝脾肿大、肺炎、黄疸以及多系统器官损害等,具体表现根据感染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详情见表1。

表1 患儿的临床特征总结分析

2.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采用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对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发现,可以取得相应疗效。在82 例患儿中,将47例多器官损害者设为观察组,使用更昔洛韦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将剩下的35 例患儿设为对照组,使用膦甲酸钠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32/35)。以上数据经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在临床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观察组中,有1 例患儿发生骨髓抑制,1 例患儿发生昏迷抽搐,2 例患儿发生恶心呕吐,1 例患儿出现药物热,1 例患儿出现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7%(6/47);对照组中,1 例患儿出现肾功能损害,1 例患儿出现血红蛋白降低,1 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1 例患儿出现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4/35)。以上数据经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084,P=0.771)。

3 讨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病毒性感染,是导致婴幼儿发育迟缓或死亡的原因之一[6]。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婚育观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晚婚晚育逐渐成为主流,人口增长态势不容乐观。通过人口普查结果来看,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新生儿出生率下降,已然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7]。加之巨细胞病毒可经宫内感染造成死胎、流产、早产等,进一步增大了通过增加新生儿出生率来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难度。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工作会影响到优生优育和人口质量[8]。因此,该病对于婴幼儿身体健康的危害,目前已然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及早研究出有效诊疗该病的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9]。

根据临床观察结果分析,该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较多,后天感染主要可能出现畏寒、发热、咽痛、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等,宫内感染主要可能出现黄疸、肝脾肿大、肺炎、心肌炎、出血倾向或多系统器官损害等,治疗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以上临床特征,对症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10-11]。本次临床治疗的结果数据显示,两组患儿均取得了对应疗效,在治疗期间也都有病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较小,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论充分表明,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中,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都可发挥出各自效用,皆具备抗病毒感染的作用。更昔洛韦作为阿昔洛韦的衍生物,可抑制巨细胞病毒DNA的合成,经初步观察,此药有一定近期疗效,但停药后病毒又可重新复制活跃,故需用药维持数月,甚至数年,对阿昔洛韦过敏者禁用此药[12-13];膦甲酸钠是无机焦磷酸盐的有机类似物,对巨细胞病毒DNA 聚合酶和HIV 病毒反转录酶均有抑制作用,最重要的是,该药物不需要被胸腺嘧啶激酶或其他激酶激活( 磷酸化),因此在体外对HSVTK 缺失突变株和巨细胞病毒UL97 突变株有活性。所以,耐更昔洛韦的巨细胞病毒株可能会对膦甲酸钠敏感[14]。但两种药物同时都存在一定的毒副反应,均需严格遵医嘱进行用药。此外,在临床治疗之余,还需要注意饮食调节,保证营养充足,增强婴幼儿自身免疫力,对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的孕妇须加强围生期医学保健指导[15]。

综上,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会根据其具体感染情况而表现出差异,利用PCR 技术进行巨细胞病毒基因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数据。应用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是当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同样存在不良反应;因此,具体治疗方案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用药需谨慎。

猜你喜欢
洛韦病毒感染器官
STANDING WITH CHINA AND THE CPC
盐酸缬更昔洛韦片万赛维的属性剖析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类器官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泼尼松联合伐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ORGANIZED GIVING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