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多模态评分对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价值

2022-12-07 07:40成宇璐王玉莹符锦英韦德湛李惠惠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22期
关键词:复发性卵泡流产

成宇璐,王玉莹,符锦英,罗 慧,韦德湛,李惠惠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功能科,广东 佛山 528000)

复发性自然流产是指连续3 次或3 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可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生原因相对复杂,可能与染色体异常、黄体功能不足有关,也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另外还可能受到内分泌异常影响,当前仍有一半左右的复发性自然流产原因不明[1]。近年来,对于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来说,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成为研究热点。相关的研究指出,通过超声技术对子宫内膜的形态、容积、厚度、运动进行监测,了解其血流分布情况,可以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评估,具备实用性[2]。但现阶段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2021 年6 月至2022 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100 例和无自然流产病史且已生育的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中应用超声多模态评分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到我院就诊的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100 例作为观察组。其年龄最大42 岁,最小20 岁,均值(29.63±3.52)岁;体质指数最大25.05,最小19.53,均值(24.79±4.15);月经周期最长38 d,最短28 d,均值(30.52±1.15)d;流产次数最多6 次,最少3 次,均值(4.23±0.69)次。选取同期无自然流产病史且已生育的育龄女性100 例作为对照组。其年龄最大38 岁,最小21 岁,均值(29.56±3.48)岁;体质指数最大24.10,最小18.44,均值(24.83±4.22);月经周期最长36 d,最短29 d,均值(30.23±1.20)d。两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受试者纳入标准:1)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无异常;2)流产相关免疫抗体检查结果为阴性;3)性激素变化呈周期性;4)早卵泡期性激素检查结果无异常;5)男女双方染色体检查结果无异常,且流产妊娠产物染色体检查结果也无异常;6)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双附件均无异常;7)对研究知晓且同意参与。受试者排除标准:1)合并器质性疾病;2)合并传染性疾病;3)入组前2 个月内接受过妇科手术;4)入组前3 个月内使用过影响激素水平的药物;5)男方精液分析结果异常。

1.3 方法

1.3.1 激素检测 用真空离心管采集两组受试者的静脉血3 mL,通过离心机对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3000 r/min,离心时间为10 min,获得上层清液。采用美国罗氏自动生化分析仪并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上层清液中孕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雌二醇、睾酮、催乳素的水平。

1.3.2 超声检查 在两组受试者排卵后第7 ~9 d 种植窗期对其进行超声检查,仪器选择三星UGE0 WS80A三维超声多普勒超声仪。先采用二维灰阶超声模式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类型及运动情况,再通过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模式观察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灌注情况并分型,然后采用三维超声模式VOCAL 软件分析,获得子宫内膜体积与子宫动脉血流指数,测定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计算收缩末期峰值与舒张末期峰值的比值。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受试者的上述超声评价指标进行评分并求和,获得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然后进行组间对比。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标准如下:1)内膜厚度(mm):<7 或>14:1 分,7 ~8:2 分,9 ~14:3 分;2)内膜形态类型(依据Gonen 标准分型):C 型:1 分,B型:2 分,A 型:3 分;3)内膜运动(次/min,依据Ijland 标准分型):负向及其他类型:1 分,正向<1 或>3:2 分,正向1 ~3:3 分;4)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Ⅲ型:1 分,Ⅱ型:2 分,Ⅰ型:3 分;5)内膜体积(cm3):<2:1 分,2 ~4:2 分,>4:3 分;6)内膜血管血流指数:无法测量:1 分,<0.24:2 分,≥0.24:3 分。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激素(包括孕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雌二醇、睾酮、催乳素)的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血清激素水平的对比

两组受试者血清孕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雌二醇、睾酮、催乳素的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血清激素水平的对比(± s)

表1 两组受试者血清激素水平的对比(± s)

组别 孕酮(ng/L) 促黄体生成素(U/L)促卵泡生成素(U/L)雌二醇(μg/L) 睾酮(nmol/L)催乳素(nmol/L)对照组(n=100) 8.73±2.26 69.66±12.20 16.02±4.55 301.22±34.89 2.30±0.55 0.59±0.15观察组(n=100) 8.80±2.06 68.10±12.56 15.83±2.63 300.39±38.49 2.31±0.53 0.58±0.11 t 值 0.229 0.891 0.362 0.160 0.131 0.538 P 值 0.410 0.187 0.359 0.437 0.448 0.296

2.2 两组受试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子宫动脉的血流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末期峰值与舒张末期峰值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受试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对比(± s)

表2 两组受试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对比(± s)

组别 搏动指数 阻力指数 收缩末期峰值与舒张末期峰值比值对照组(n=100)2.18±0.51 0.81±0.12 6.11±2.10观察组(n=100)2.37±0.66 0.84±0.11 7.44±2.29 t 值 2.278 1.843 4.281 P 值 0.012 0.033 <0.001

2.3 两组受试者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平均的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为(10.23±2.78) 分, 显 著 低 于 对 照 组 女 性 的(14.33±1.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76,P<0.001)。

3 讨论

相关的研究指出,雌激素水平过高会促使卵泡成熟过早,而此时卵泡发育状态与子宫内膜发育存在差异,卵泡质量较差,将会影响胚胎生长,同时卵泡刺激素也会对子宫内膜的形态产生一定影响[3]。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与正常育龄女性血清孕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雌二醇、睾酮、催乳素的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例数较少有关,所以未发现统计学层面意义,需要更为深入的探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可以对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进行定量监测,进而可对子宫动脉血流进行评估。研究指出,子宫内膜容受性越好对胚胎的生长越有利,25% 的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发生流产均与子宫内膜容受性较差有关[4]。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子宫动脉的血流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末期峰值与舒张末期峰值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是血液循环的评估指标。阻力指数反映了子宫血管的抵抗阻力,如果阻力指数在0.4 以下,则怀疑恶性病变。搏动指数是子宫内膜区域平均血流速度的体现[5-6]。相关的研究显示,如果子宫内膜比较厚,则对应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也比较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体积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之间呈现出负向相关关系[7]。子宫螺旋动脉在病理因素的影响下会受到合体滋养细胞侵蚀,使血管顺应性下降,对动脉内壁肌层侵蚀较轻,不会对血管顺应性产生严重影响,血管无明显改善,管腔也明显扩张,与正常妊娠人群相关,血管阻力提高,血流量减少,血液内营养物质减少,影响胚胎进一步生长[8-9]。相比于正常妊娠孕妇,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子宫动脉血流供应不足,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延缓滋养细胞的发育,导致血管阻力增高,形成恶性循环[10]。

针对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来说,超声技术可以对子宫内膜的厚度、运动、形态等方面进行监测,进而可对复发性自然流产的情况进行评估[11]。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平均的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为(10.23±2.7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女性的(14.33±1.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76,P<0.001)。由此可见,开展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对复发性自然流产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这主要是因为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不仅能够以子宫内膜的厚度、运动情况为依据,还可结合子宫内膜的类型、体积、血流分布、血流指数等进行综合评估,而这些指标均是影响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重要指标。在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中,综合运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二维灰阶超声技术以及三维超声技术,可以全面监测子宫内膜的特点,了解子宫内膜的血流供应情况,实现整体评估,以便于更好地评估子宫内膜的容受性[12]。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的应用可以解决单一超声模式及参数对复发性自然流产判定的局限性,且操作相对简单,患者的接受度比较高。另外,还可实现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量化评估,方便在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监测,未来有希望可以帮助生殖科医生对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预测,并对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到指导作用。但当前相关研究仍在探索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的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显著低于正常育龄女性,因此可利用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评估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以避免因人为因素影响临床诊疗,保证诊疗结果的客观性,临床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复发性卵泡流产
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性分析
人类高质量卵泡是如何养成的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及治疗效果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先兆流产,别害怕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促排卵会加速 卵巢衰老吗?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