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早期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患者治疗作用的观察

2022-12-07 07:40马韦娜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22期
关键词:血瘀中风证候

马韦娜

(宿迁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 宿迁 223800)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现阶段中老年群体中的常见病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主要以神经功能缺失为典型表现,且并发症较多,即便发病后及时进行治疗,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1]。中医学中又将脑梗死称为卒中或中风等,认为该病症的发生以气血亏虚为本,血瘀气滞、痰湿阻滞为标,并认为气虚血瘀为其基本病机。在现阶段中医学针对该病症病因病机研究的不断深入下,相关中医治疗措施也逐渐发展出了新的模式[2]。对于中风患者来说,其预后恢复缓慢,很多患者在病情稳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难以实现生活自理,甚至部分患者发病后便再也无法生活自理,不仅为患者及家庭均带来了十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临床研究显示,中风发病后2周~6 个月为关键的恢复期,在这一阶段实施科学的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十分关键[3]。此次研究主要以本院2020 年9 月至2022 年6 月期间收治的46 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为例,分析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补阳还五汤+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宿迁市中医院收治的46 例中风恢复期患者资料(2020 年9 月至2022 年6 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3 例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2 例、11 例;年龄61 ~79 岁;病程1 ~5个月。观察组23 例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3 例、10 例;年龄60 ~79 岁;病程1 ~5.5 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1)病情符合《实用神经病学》[4]和《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经颅脑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卒中恢复期;3)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排除标准:1)不耐受中药汤剂;2)有出血倾向;3)近期有同类活血药物使用经历;4)伴有其他严重慢性内科疾病,如重度感染、肝肾功能障碍等;5)神志不清,未脱离危险期;6)发病时间>6 个月。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计划,尽早予以中西医手段进行干预,具体包含如下:1)摆放良肢位;2)患肢按摩、推拿;3)被动运动;4)功能锻炼,如肌力训练、站位平衡锻炼、坐位平衡训练、行走训练以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等;5)日常生活能力锻炼,包含穿衣、进餐、如厕、洗漱等;6)吞咽及语言功能锻炼;7)火罐、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段及时干预,常用按摩及针灸穴位包含百会穴、肩井穴、曲池穴、头维穴、尺泽穴、外关穴、合谷穴、血海穴、足三里穴、手三里穴、阳陵泉穴、三阴交穴等。此外,在患者恢复治疗期间还需开展心理疗法、运动疗法、物理疗法(如关节松动术、频脉冲电、微波等治疗方式)、吞咽训练及言语训练等。在实际治疗期间可结合患者病程及病情表现,采取一种或几种康复手段进行针对性治疗,1 次/d,1h/ 次。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实施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药物组方如下:黄芪30 ~120g(小剂量逐步增加,最大不超过120g),当归尾9g,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分别6g,以水煎服,1 剂/d,早、晚温服。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 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制定评价标准,具体如下:(1)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下降95% 以上;(2)显效:症状体征改善明显,证候积分下降70% ~95% ;(3)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证候积分降低30%~69%;(4)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证候积分下降<30%。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有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之比。2)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 周后评价。神经功能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分值0 ~42 分,评分越高表示损伤越严重;肢体功能以Fugl-Meyer(FMA)评价,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功能越好;生活自理能力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价,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好。3)中医证候积分:通过症状询问、临床观察等,对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主要证候包含半身不遂、少语/ 不语、口舌歪斜、神志不清4 个方面,每项评分1 ~5 分(对应症状无、轻、中、重、严重),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重。4)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评价,包含精神、食欲、疼痛、睡眠、疲乏及日常生活6 项,各项均为60 分满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 软件,治疗效果用(n,%)表示,采用χ² 检验;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对比[(n,%)]

2.2 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对比

NIHSS、Fugl-Meyer、ADL 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对比(分,± s)

表2 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对比(分,± s)

组别 例数 NIHSS 评分 Fugl-Meyer 评分 ADL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3 14.25±1.13 9.05±1.06 43.33±4.46 58.46±5.75 54.84±4.52 62.65±6.42观察组 23 14.24±1.10 6.77±1.03 43.51±4.20 67.25±6.32 54.47±4.77 69.73±5.55 t 值 0.030 7.398 0.141 4.934 0.270 4.001 P 值 0.976 <0.001 0.889 <0.001 0.788 <0.001

2.3 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3 周后,观察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s)

表3 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s)

组别 例数 半身不遂 少语/不语 口舌歪斜 神志不清对照组 23 3.59±0.56 2.95±0.74 3.55±0.31 2.72±0.67观察组 23 3.02±0.46 2.10±0.62 2.95±0.45 1.92±0.63 t 值 3.772 4.223 5.266 4.172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4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s)

表4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s)

指标 时间 对照组(n=23)观察组(n=23) t 值 P 值精神 治疗前 31.25±2.31 31.21±2.32 0.059 0.954治疗后 43.14±3.81 51.62±3.41 7.954 <0.001食欲 治疗前 32.15±3.60 32.04±3.24 0.109 0.914治疗后 43.51±4.10 51.33±4.25 6.351 <0.001疼痛 治疗前 34.54±2.85 34.24±2.02 0.412 0.682治疗后 44.85±4.82 51.42±4.50 4.778 <0.001睡眠 治疗前 35.51±3.37 35.74±3.14 0.239 0.812治疗后 42.02±5.11 50.22±5.30 5.342 <0.001疲乏 治疗前 36.24±2.85 36.13±2.85 0.131 0.896治疗后 43.64±2.71 51.13±3.25 8.489 <0.001日常生活治疗前 34.45±2.77 34.44±2.57 0.013 0.990治疗后 45.87±2.54 52.20±3.21 7.416 <0.001

3 讨论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一般可分为两类,其一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二为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与脑出血[7]。其中以脑梗死更为常见,是由于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及供应区域组织缺血,造成神经损伤,并引发相应症状的一种疾病[8]。脑梗死的发病率较高,多见于中老年群体,发病后以肢体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清为主要症状;从中医角度来说,其属于“中风”范畴,最早可考记录在《黄帝内经》中,其中将该病症描述为“仆击偏枯”。历代中医研究人员多认为中风恢复期的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这主要是由于该群体年老体弱,元气本虚,再加上多种基础疾病更加耗气伤阴,致使气虚而血液运行不畅,最终导致患者机体血液流动缓慢,引发血瘀,影响患者各项身体功能的恢复[9]。由此可见,中风恢复期的根本为气虚,并以血瘀为标。因而在治疗中应以补气治疗为主,辅以化瘀活血通络干预。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在该组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意在补脾气,使气旺以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达到祛瘀通脉的效果,而且黄芪扶正能够在祛瘀的同时不伤正气,保障疗效及安全性[10]。当归则能够活血养血,既可化瘀又不会伤血,作臣药,其能够辅佐黄芪共同发挥补气、生血的作用,弥补经脉气血瘀滞而导致的血虚不足,在活血化瘀的同时避免损伤人体正气。赤芍、川芎可发挥活血、行气、通络的作用,桃仁、红花能够化瘀活血,地龙能够行走周身,促进药力直达全身各处,达到逐瘀通络的效果,可共为佐药。在该组方中,以补气药为重用,配伍活血药,以促进气血旺行以治根本,通络祛瘀以治标,标本兼治[11]。故而在诸药合用下能够发挥药物配伍作用,有效通络祛瘀,使气旺血行,诸症向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显示,黄芪有助于促进人体微循环改善,可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进而促进胶质细胞增生与脑细胞修复,发挥抗氧化作用,保护神经细胞[12]。

综上,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补阳还五汤+ 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促进其各项机体功能的改善,提升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血瘀中风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话说血瘀证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