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寺女科证治》调经方剂用药组方规律研究及从脾论治思想阐微

2022-12-07 07:40薛育政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22期
关键词:组方方剂月经

王 锦,包 能,薛育政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无锡 214122)

《竹林寺女科》为浙江萧山县竹林寺僧医撰写的女科著作的总称,该书始于晋朝,盛于宋代,经过历代僧医尤其是像静逞、绍钟等诸多名家高手,凭学识与经验之积累而不断整理著成妇科专著[1]。本书经过历代僧医整理补充,其中《竹林寺女科证治》流传较广,医功精深,法广味纯,立法方药别具特色。本文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开发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2],通过收集《竹林寺女科证治》“调经”篇中治疗月经病的所有方剂,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处理,深度挖掘医案中核心处方、药物分布规律等内容,探讨竹林寺僧医治疗月经病用药特色,结合其理论思想,归纳竹林寺僧医调经经验,供同道参佐,以期书中所愿:“天下闺阁女流,共登乎仁寿之域”。

1 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来源

本研究方剂来源于《竹林寺女科证治》“调经”篇中治疗月经病的所有方剂。

1.2 文献标准

1.2.1 纳入标准 选择包括单方、复方记载的方剂,方剂信息及数据完整,记载规范。

1.2.2 排除标准 1)重复出现的方剂;2)用药记载不全或不明确的处方。

1.3 文献筛选

依据上述标准,筛选得到方剂150 首,含可供录入的中药168 味。

1.4 数据规范

药物名称参照《中国药典》及《中药学》七版教材[3]进行规范,如把“龟板”规范为“龟甲”,把“条芩”规范为“黄芩”, 把“当归身”统一规范为“当归” 等。

1.5 数据录入与核对

将医案中方剂名、药物、用药剂量、中西医诊断等信息逐项录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开发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数据挖掘系统,建立医案数据库,双人实时核对录入结果,保证数据准确。

1.6 数据分析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中的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模块,结合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标准化医案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6.1 提取数据 在“西医疾病”中输入“月经病”,提取出《竹林寺女科证治》“调经”篇中治疗月经病的全部方剂。

1.6.2 频次统计 将月经病处方中单味药频次以降序排序,计算频率,并以Excel 表展示,将高频单味药进行功效、四气五味及归经统计,频次以降序排序,以Excel 表展示。

1.6.3 组方规律 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30,支持度个数是指在所有药物中同时出现的次数[4], “置信度”设置为 0.8,按药物组合出现的频次降序排序,导出至Excel 表,分析所得规律。

1.6.4 新方分析 选择合适的相关度和惩罚度,相关度本研究设为5,惩罚度本研究设为2,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方剂中药物之间的关联度;其中,将关联系数大于0.025 的药对以Excel 表展示,提取组合,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的聚类[5]发现新组方,进行网络展示。

2 研究结果

2.1 药物频次频率

本研究的医案中,中药共计有168 味,频次大于20 次的中药有14 种,为高频药物。前4 种分别是:当归、甘草、川芎、白芍。见表1。

表1 高频药物

2.2 药物分类与数量统计

将本研究的频次>20 的中药按功效参考《中药学》七版教材[3]分类,共关涉7 类,见表2。

表2 药物分类与数量统计

2.3 中药四气五味与归经

将本研究的所有中药参考《中药学》七版教材[3]按照药物的四气、五味及归经分类,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见表3、表4、表5。

表3 药物四气分布

表4 药物五味分布

表5 药物归经分布

2.4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借助平台(V2.5)分析系统,对所有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其中,支持度个数是指药物组合在医案处方中出现的频次,置信度是指A 药出现时B 药出现的概率,“A- >B”是指当A 药出现时,B 药出现的概率,提示药物配伍组方的概率大小[6]。设置支持度个数为30,设置置信度为0.8 时,分析结果共有27 条数据,包括9 味中药,按出现频率以降序排序,见表 6,药物组合关联规则见表7。

表6 支持度个数为30 条件下药物组合表

表7 药物组合关联规则(置信度>0.8)

2.5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2.5.1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分析药物间的关联度 根据处方的数量,结合经验的判断和不同参数下提取数据的预读[7],设置相关度为5,惩罚度为2,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处方中两两药物之间的关联度。其中,将关联系数在0.025 以上的药对以Excel 表展示,见表8。点击“网络展示”,可以直观看到各个药物间的联系,提示核心药物的组对,见图1。

图1 150 例医案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图(支持度个数30,置信度0.8)

表8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关联系数>0.025)

2.5.2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 以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关联分析结果为基础,结合相关度与惩罚度的约束[8],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3 ~4味药的核心组合共 25 个,见表9。

表9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 3 ~4 味药)

2.5.3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方分析 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的分析,治疗月经病的中药组合见表10,对应的药物组合聚类为新处方,见表11,并进行网络可视化,见图2。

图2 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分析的新方药物网络展示

表10 用于新方聚类的中药组合

表11 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

3 讨论

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竹林寺女科证治》“调经”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挖掘,并将相关用药组方规律、新方分析及竹林寺僧医治疗月经病的主要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3.1 以脾为先,重在气血

竹林寺僧医“以脾为先,重在气血”的思想贯穿在整个月经病治疗始终。竹林寺僧医认为:“脾旺则血匀气顺”“妇人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治疗之时,宜“补脾胃,养气血,气血充盈,则经自调”。通过表1 药物频次频率统计,常用药物前4 种分别是:当归、甘草、川芎、白芍,其中“补血圣药”当归频次最高,为98 次。表2 药物分类与数量统计,频次大于20 的中药按功效可分为7 类,其中补血药和补气药运用频次最高,频次均大于150 次。表3 和表4 四气五味分布中,温药为主,辅以寒平之药,热药及凉药选药极少,辛、苦、甘最为多用,起到补益、理气、解表、散结、燥湿等作用。表5 归经研究中,脾经用药频次816 次,肝经用药频次次之,为687 次,可见《竹林寺女科证治》临证之时以脾为先,重视疏肝,气血同调,以平为期的思想。

3.2 处方简约,善用药对

竹林寺僧医用药处方简约,用药多在十味药左右,两味药、三味药此类精巧小方也为常用,尤善用“四物汤”“四君子汤”加减,如“加味四物汤”“ 六君子汤”“ 理经四物汤”等。“四君子汤”与“四物汤”是中医“理气”与“理血”的经典代表方。竹林寺僧医重视药物配伍,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根据表6、表7,挖掘出核心药对27 对,常用药对如川芎和当归、川芎和白芍、白术和甘草、人参和甘草,皆为“四物汤”及“四君子汤”之意。结合表8、表9,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分析药物间的关联度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结合显性挖掘结果,得到处方中两两药物间的关联度及3 ~4 味药的核心组合25个,其中常用组合如“木香,槟榔,川楝子”组合疏肝行气,“荆芥,防风,藁本”组合清热解表,“艾叶,侧柏叶,藕节”组合止血行血等。

3.3 辨证论治,法各不同

竹林寺僧医注重辨证论治,尤善于“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临证之时注重标本虚实辨证,又因妇人年龄阶段特点遣方变化。如“数月行经”病中,若“形痩多痰多虚”,宜服苍附六君汤兼苍附导痰丸,若为“形痩脾胃虚弱,气血两亏”,宜服十全大补汤,体现“同病异治”思想;又如十全大补汤在“数月行经”“形痩过期经行”及“经来下肉胞”多种病症辨证属气血不足皆可应用,体现“异病同治”思想。临证治疗崩漏病,竹林寺僧医在崩漏初起,治宜“先止血,以塞其流”,以治其标,在崩漏初止,又“宜清热,以清其源”,在崩漏既止,里已除,宜“补气血,以端其本”,此为治本,若“血热妄行,脉实有力”,当从实证论治,若“崩漏不止,气血皆虚”, 当从虚证论治,此体现崩漏病标本虚实辨治之法。《素问·上古天真论篇》[9]中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不同年龄阶段气血、脏腑功能皆会变化,发病各有差异,竹林寺僧医调经之时依据女子所处年龄阶段特点,遣方用药各有不同,如同为月经后期,女子十三四岁,血脉壅阻,当“疏”当“和”,女子三十八九岁,气血两虚,恶血不散,当“温”当“散”,此可谓顺应道法,因人制宜。

3.4 深度挖掘,新方分析

上述对用药频次、组方规律的数据挖掘属于显性挖掘的范畴,在此基础上应对于低频次高相关药物的隐性配伍规律关系运用无监督的熵聚类算法进行深度挖掘。这对中医的创新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最终推演出《竹林寺女科证治》治疗月经病的新处方,共计3 个:1)独活,桂枝,羌活,防风,藁本。独活、羌活祛风解表;防风、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诸药合用,适用于经期虚冷,兼夹湿邪之证。2)山茱萸,五味子,山药,金樱子。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五味子收敛固涩,补肾宁心;山药甘平,补中益气,固精养阴;金樱子收涩固敛,补肾固精;诸药合用,适用于久崩成漏,肾气不固之证。3)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半夏,陈皮,枳壳,厚朴。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半夏、陈皮为六君子原方,和胃燥湿;加枳壳、厚朴加强行气化滞之力;诸药合用,适用于月经病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本文通过数据频数分析、关联原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揭示了《竹林寺女科证治》调经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传承了竹林寺僧医治疗月经病的用药配伍思想。竹林寺僧医立论精辟,设方简验,其从脾论治、气血同调思想贯穿始终;临证之时,注重配伍,因人制宜,依据标本虚实,遣方灵活,随证施治,可供进一步临床研究。因研究内容有限,本文所挖掘的结果尚不能代表竹林寺僧医治疗月经病的全部思想,今后可结合《竹林寺女科秘方》《宁坤秘笈》等进一步研究,为中医药事业的学术继承和创新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组方方剂月经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自组方与穴位贴敷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中药组方治疗肥胖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被忽视的月经贫困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何谓中医“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