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特征及历史传承

2022-12-08 15:59
戏剧之家 2022年32期
关键词:婚嫁鼻音苗族

王 坤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隆昌 642150)

苗族人非常重视婚嫁,通常会邀请歌师在婚礼现场进行演唱,歌师可以即兴创作,在演唱过程中,表达对对方家庭与来宾的感谢。通过这种方式,向下一代传递本民族的知识,体现出苗族人民的朴素世界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类歌曲旋律自由,曲调悠扬,其中蕴含着感情,在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非常值得研究。

一、湖南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特征

(一)语言特色

文化依靠语言得以传播,民歌是音乐和语言的结合体,是表达感情的一种高级形式,湖南苗族婚嫁歌曲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歌曲同时兼顾语言个性和音乐神韵,散发出独特光彩。

语言是思想感情的媒介,因此,在研究苗族婚嫁歌曲的过程中需要先了解语言的规律特点。苗语是苗族人的交流工具。

歌唱的目的是准确表达歌曲内容,演唱时要遵循“依字行腔”的原则,唱歌吐字贴近生活口语,吐字和歌声相融合,经调查可知,苗语发音中涉及一些鼻音,这种语言习惯会对发声造成影响,因此,鼻音是苗语的独特标志。一般情况下,歌唱者多认为是鼻腔共鸣,实际上,鼻音和鼻腔共鸣是有一定区别的。鼻音包括前鼻音与后鼻音,苗语中的鼻音元素大部分是后鼻音。歌唱者在演唱时要适当调节发音、气息与共鸣,达到协调统一的状态。这种语言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鼻音是苗族人民语言的独特之处,让歌曲产生特殊的韵味,展现出浓郁的地域特点[1]。

(二)唱腔风格

苗族婚嫁歌曲有平腔与高腔两种,这两类均特点鲜明,同为山歌体,使用苗语演唱。

高腔又称“韶唔”,音区宽,具有较高的咏唱性,高音区运用假嗓,具有较高的发声难度,需要运用一定的演唱技巧,节奏比较自由,趋于散板,可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式来演唱,声音的穿透力强。曲调热情奔放,声音高亢入云。“韶唔”一般是分节歌,在句子中放入衬词,衬腔分为起腔、间腔与尾腔等,演唱者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处理。

平腔又称“韶萨”,被广泛应用在苗族婚嫁歌曲当中,音区偏低,与朗诵相似,是一种陈述性歌腔。旋律平和,音程大概为四、五度。曲调优雅而含蓄,地域特征明显,充分体现出苗家人的质朴、豪放特质。这种唱腔与说唱音乐和小调更加类似,可划分为山歌体。韶萨唱法较为灵活,速度适中,演唱时用衬词连接起来。由于唱词较长,一个曲目需要重复演唱多段,在室内与室外均适用。可按照实际需要,调整引腔[2]。

在民歌演唱过程中,使用润腔技巧可以赋予歌曲独特的韵味,装饰音包括滑音、颤音与倚音,可以达到润色歌曲的目的,增加旋律的感染力,润腔技巧影响着演唱风格,不同地区的歌手演唱相同的歌曲,如果装饰性歌腔处理不好,会产生较大的差异。苗族婚嫁歌曲润腔方式多样化,使之具备极高的艺术表现力。润腔作为音乐要素之一,使歌曲的旋律更具美感,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气息属于唱歌的基础,正确的呼吸方式尤为重要。在歌唱中,气息具有重要地位,平稳的呼吸是优美声音的前提条件。婚嫁歌曲多以叙事和抒情为主,旋律通常比较舒缓,气息悠长,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通常使用慢吸慢呼的方式,让气息慢慢进入肺部,再缓慢冲击声带。若歌曲中经常出现高音,歌手便需要采用胸腹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方式需要口鼻一起吸气,在腰部能够感受到膨胀感,腹部作为着力点,让气息和声音相融合,发声是建立在气息之上的,演唱人员要真正领略到气息的真谛。

(三)唱词特点

湖南苗族婚嫁歌曲大部分是演唱者即兴创作的,其唱词内容深刻,结构合理,比喻恰当,韵脚科学。歌词中描述的多为纯真、动人的事物,歌词章法特殊,韵法同样特点鲜明,可以充分表现出思想感情。

婚嫁歌曲的音乐结构主要由五声音阶构成,其中包括宫、商、角、徵、羽。但一些地区也存在部分由六音构成的歌唱曲调。由六音构成的曲调一般会增加“si”或“fa”的音,即变宫音和清角音。这两种增加的音与之前的五音不同。其主要是对整体音调进行修饰,可以丰富音乐曲调的表现形式,使音乐作品更富有表演性,让欣赏者深刻体会歌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湖南苗族婚嫁歌曲的结构形式包括奇句与偶句两种,从章法结构分析,最为明显的特征便是返回唱和返回唱诵,无论曲目的长度,都要重复演唱,在重唱时,歌词出现变化,所以,一首歌曲中含有本段与变段。不管哪种类型,在开头都需要“起萨”,格式与音调是根据腔调来确定的。

(四)演唱形式

“酒歌”“嫁女歌”和“贺郎歌”是“婚嫁歌”的三个组成部分。“婚嫁歌”以苗族婚嫁礼俗程序和形式为基础而形成体系。

“酒歌”的表演者一般有两个,新郎新娘双方各找一位“歌郎”。两位歌郎共同演唱,演唱的内容主要包括夫妻二人结亲的经过,要从祖辈的奋斗故事讲起,还要教导新人如何经营夫妻关系,婚后如何孝敬父母,处理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如何勤俭持家,过好自己的婚后生活。歌郎的演唱必须有礼有节,绘声绘色。新婚夫妇必须细心聆听。

“嫁女歌”的表演者一般为出嫁女儿的兄弟姐妹父母,演唱时间较长,一般为一夜左右。歌唱的内容大多为答谢宾客,或者对出嫁的女儿进行婚后相关事情的教导。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莫过于“离娘歌”。“离娘歌”的演唱形式多为母女对唱,“离娘歌”深情动人,其主要内容为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对于女儿出嫁的不舍,其中,婚礼的伴郎伴娘会配合传出呜咽声,曲调整体显得庄严肃穆。相较于其他婚礼歌曲喜乐,“离娘歌”由于其特殊含义,更令人感动。

与“嫁女歌”不同,“贺郎歌”显得更加明朗轻快。“贺郎歌”的演唱一般在新娘到达新房时,主要烘托热热闹闹的氛围,其主要内容多为祝贺新郎,传达了对于新婚夫妇未来婚姻生活的殷切祝福。所以,与前者相比,“贺郎歌”显得更欢快。

在进行“婚嫁歌”的演唱时,苗族人民不仅将对于新婚夫妇的祝福和建议融入歌曲之中,还通过歌唱展现出汉字的优美。婚嫁歌曲中,蕴含着苗族人民的精神智慧,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苗族“婚嫁曲”的发扬,可以使苗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二、湖南苗族婚嫁歌曲的历史传承

(一)传承与发展的基本原则

湖南苗族婚嫁歌曲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操作民俗的主体是人,歌曲是为人所创,没有了人,婚嫁歌曲便失去了意义。

近些年来,会演唱苗族婚嫁歌曲的人逐渐减少。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苗族村庄的年轻人多外出务工,村内只有老人和小孩,苗歌韵味大幅衰减。在20世纪的政治运动中,苗族歌曲的传唱人受到打压,为了自保,他们不得不改变身份,同时,对婚嫁歌曲进行调整。

苗族婚嫁歌曲和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会随着生活变化发生改变,歌曲可以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演唱内容可以真实反映苗族生活,我们要尽可能保护演唱形式与内容的本来样态,进行“活态性”的保护,创建活态传承体制[3]。

整体性保护即保护民间歌谣的所有相关要素,做好综合性保护。民俗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既要重视保护民俗文化本体,还要让本体内容各要素之间建立关联,我们要充分意识到人文与自然两种背景环境的重要性,保护民族文化空间。文化空间就是传统文化活动的集中区域。湖南苗族婚嫁歌曲的空间依附性较强,受到人文和地理环境的影响,造就了特殊的婚歌特点。各区域的音乐形态不同,既提升了音乐形态的多样性,也为开展对比研究创造了条件。当这些文化空间消失后,会大幅度降低音乐形态的多样性。

苗族婚嫁歌曲会受到民俗文化场域的影响,这类歌曲不会在平时生活中演唱,要根据场合选择歌曲,苗族婚礼是非常正式的场合,因此,带有诙谐、调侃等性质的歌曲是不可应用的。当特殊的人文空间不存在,会导致演唱内容与形式的消失。

湖南苗族婚嫁歌应尽可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适应外部环境。

要勇于改变,目前,苗族婚嫁歌曲面临困难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固步自封,若想改变这种境地,需要不断改进歌曲表现形式,推出富有生活特点的作品,在探索阶段,需要尊重当地的审美。现存的苗族婚嫁歌曲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值得肯定的是,这类苗歌保存了原有元素,民歌的蜕变并非简单地穿上新装,目的是让公众欣赏到歌曲的美感。

不仅要在艺术领域进行交流,还要进行跨领域对话,提高本土民歌的开放性,在不丧失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提高音乐表现力,带给听众别样感受。因为传统婚嫁歌曲大部分为即兴创作,歌手拥有较好的演唱条件,能够通过各种技巧以增加曲目表现力[4]。

要从艺术表演形式朝商业消费形式进行转化,保护不是一味固守,需要努力开拓,让本土民歌增值,可借助旅游开发的方法将苗歌表演当成旅游特色,通过旅游文化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在部分旅游景点创建民俗文化村,借此使游客更好地理解古老的音乐文化,亲身感受传统生活方式。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要避免产生伪民歌。应控制好开发度,开发即商业运作,开发过程中应考虑到特殊性,不可一味追奇求异,将传统文化改得面目全非,要让发展产生良性循环,获得预期成效。

(二)传承与发展的基本策略

传承苗族婚嫁歌曲需要依附于民俗文化空间,民俗活动和苗族歌曲是相互依存的,政府与社会各界要一起搭建民俗文化空间,要有意识地保护民俗节庆场所,维护仅存的苗族婚嫁歌人文环境。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键,应持续提升传承人的影响与地位,营造优质的传承环境,消除其顾虑,促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婚嫁歌曲更好地发展。

要深刻理解传承人在传承链条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使活态传承真正落实,传承人属于活态传承机制的关键一环。

湖南苗族歌者被称为“巴秋莎”,属于苗族婚嫁歌的继承者,这种称谓有着独特的含义,歌者不仅是歌曲的演绎者,同时也是创作者。湖南省已经制定了相关保护政策,目的是保护传承人,对于已经超过70 岁的传承人,要进行抢救性保护,核查谱系连续性,归纳传承内容,以各种形式保存起来。对传承人设立激励政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借助这些方法,增强民众文化自觉性,积极引导民众开展有意义的活动。

对苗族婚嫁歌曲的记载采取数字化保护,借助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再现效果,运用文献资料会出现很多不足之处,数字化保护在表现民俗记录的过程中,显得更为生动。在镜头中,能够直观显现现场,这是文字描述所不能比拟的,数字化保护属于最高效的保护模式,强化数字化保护,能够让公众全面地了解苗族婚嫁歌曲的生存空间,从多角度进行研究。

三、结论

在很久以前,就有学者开展对苗族婚嫁歌曲的研究,苗族婚嫁歌曲中所蕴含的苗族人民的生活智慧令人惊叹。而如今,要调整研究重心,深入剖析歌曲的历史演变过程。苗族婚嫁歌曲是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扎根于民间土壤,融合民族音乐元素,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要采集并分析大量苗族婚嫁歌曲,感受音乐魅力,帮助民间传统音乐度过危机,充分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相关部门要充分关注传统音乐文化,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猜你喜欢
婚嫁鼻音苗族
上了一年级的蚊子
到底谁是老师啊?
婚嫁系列硬金精品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民歌
水上婚嫁
明清婚嫁家具纹饰中暗藏的希冀
婚嫁贴“囍”字的由来
普通话与前后鼻音的发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