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成网后常规公交线网服务优化研究
——以深圳为例

2022-12-09 06:45赵建明谭英嘉朱一洲
城市公共交通 2022年10期
关键词:线网干线换乘

赵建明 谭英嘉 朱一洲 高 靖

(1.深圳市鹏翔旅游运输有限公司,深圳 518040;2.深圳市综合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深圳 518003;3.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成都 611756)

引言

随着轨道交通的逐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各种方式的定位也随之发生改变,城市轨道交通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显著,大公交客流体系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公交出行体系面临重构。为了更好地融合城市轨道交通,构建高融合高品质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需结合城市发展背景,逐步优化常规公交线路、站点布局,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便捷可靠、常规公交便利灵活的特点,完善不同方式之间接驳换乘,打造功能明晰、层次分明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结构。轨道交通成网下,常规公交优化已成为城市交通的研究热点之一。尹怡晓等人[1]以地铁公交一体化为目标,按照与城市中心区相对位置将公交线路分为区内线、区外线、尽头线和过境线4类,提出了不同类型线路的调整方法。李家斌等人[2]在分析公交和地铁的竞争协作关系、公交系统功能结构的基础上,探究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初期公交调整方案。李信等人[3]以昆明市为例,探究了轨道交通初步成网后公交线网的衔接规划。林佳妮[4]结合厦门市城市概况和交通特征,从客流需求互动、线网供给层面,提出了轨道交通运营初期厦门市两网融合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当前各大城市轨道交通都已初步成网,较多学者结合城市特征,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和公交网络的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考虑城市客流的变化情况,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初步成网后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思路及方案。深圳作为特大城市之一,轨道交通已大规模成网,其出行客运量已超过常规公交,成为公共交通的骨干和主体[5]。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成网后的常规公交调整优化问题,对促进深圳“双网融合”,建立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互动关系,提出了深圳市轨道交通大规模成网后常规公交线网的优化思路。

1 公交线网分层次建设理论

1.1 线网布局模式

城市公交线网布局模式主要有基于客流直达、高频干线+支线、直达干线+支线的三种形式。如图1所示,在有5个片区和5个需求点的网络中,基于所有客流直达的线网布局模式,当线路未分层时,为了保证每条线路都要深入片区,公交线路走向就比较曲折。由此,也导致客流走廊线路功能重复大、道路交通压力大、整体线网效率低、车辆投入多、客流不均衡、资源浪费大等问题。

高频干线+支线的换乘线网布局模式则由1条高频干线以及10条支线组成,如图2所示。其运营效率高,在三种模式中公交运营总里程最小,发班间隔最大,整体线网效率高,但由于其起讫点和枢纽间通过线路换乘联系,因此对换乘体系要求很高,需考虑好枢纽点换乘方案、票制和运营组织等问题。

直达干线+支线换乘模式由2条高频直达干线以及6条支线构成两端多枢纽换乘模式,如图3所示。这种模式下,主要客流方向实现直达,客流走廊线路功能重复小,整体线网效率相对较高,且分散换乘,场站换乘枢纽要求相对低,部分路内换乘可解决。相较于前两种模式,其除了线网效率较高外,更有效兼顾客流需求,满足大客流的直达出行,还减少了线路数量、功能重复小,相对更容易实现。从三种线网布局模式分析,线路分层能有效降低客流走廊线路功能重复,提升线网运营效率。

小城市中,公交层次结构简单,当公交网络不分层时,单枢纽网络结构能够满足系统效率最优的要求。而大城市的公交线路往往几百上千条,公交网络构成复杂,宜设置多枢纽分层次的网络布局,将复杂网络分解为若干简单网络,并依托枢纽联系,充分发挥复杂系统的综合效益。而网络优化的核心,在于对公交线网进行合理分层,采用合适的线网布局模式,实行不同的运送标准,针对不同的交通需求提供所需的公交服务。

1.2 规划方法

分层次线网的组织以集散枢纽为节点进行关联组织,形成“点、线、面”相结合,“错位发展、互为支撑”的一体化、集约化线网体系,深圳在国内第一个实施分层次网络规划模式,公交线网按照“快、干、支”分层模式规划,将分层次公交网络规划理论变为现实。其线路分层定义如下:

(1)快线:主要行驶在高快速路和交通性主干道,提供长距离、大跨度快速运输服务,为市民提供时间可达性保障。

(2)干线:主要行驶在城市交通或生活性主干道,提供中长距离运输服务,为客运走廊提供基础的运输能力保障。

(3)支线:主要行驶在城市次支路网,短距离、小编组、走街串巷、广泛覆盖,为公交线网提供空间可达性保障。

换乘枢纽选择中,一级换乘枢纽是构建全市公交骨干网络尤其是快线、干线网络的组织节点。是城市主要对外交通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也可以是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站,或者是各服务区的区域中心、市级商业中心、商务中心等,与城市主要干道尤其是高快速路形成良好衔接。二级换乘枢纽与一级枢纽共同承担各级线路的换乘节点功能,为快、干线网络与支线网络的衔接提供平台。一般选取服务区内的商业中心、商务中心或服务区内的对外交通枢纽、轨道交通换乘站,该枢纽应与服务区内主要道路形成良好的衔接,与各级枢纽之间建立快速公交线路的直接联系。

三层次线网规划分为九个步骤:

(1)确定三层次线网规划模式:确定三层次线网的组成要素和组织架构,以及各类线路的功能设计。

(2)确定三层次线网设置标准:包括三层次线网的线型技术标准(时间、空间、条件要素)和三层次线网的运营服务标准(车型、调度模式、服务间隔、服务时间等)。

(3)进行客流预测:预测公交客流分布,确定主要的公交客流主走廊和通道。

(4)确定虚拟公交骨架网络:包括公交服务区的划分,网络组织核心即换乘枢纽的选择,进而确定虚拟公交骨架网络。

(5)进行限制条件分析:包括场站、道路交通条件分析。

(6)进行现状公交网络层次划分:依据三层次线网技术标准初步区分现有网络层次。

(7)进行既有快线网络梳理:检讨快线网络的空间形态与城市空间结构的适应性;将主走廊具有点到点客流的长距离线路升级或调整为快线。

(8)制定支线调整方案:对于线型过于曲折的长距离干线,原则不改变线路覆盖范围,按照支线规划标准拆分为若干条支线;对于与干线网络大段并线的线路,按照支线规划标准把部分路段调出干线通道,优化为支线;对于网络覆盖不足的服务区,围绕枢纽点补充新增支线。

(9)制定干线调整方案:依据服务水平及客流特征确定干线功能必要性,对不必要的线路进行拆分、截断或取消,提升线路总体运营效率;依据干线线型要求,对部分曲折线路截弯取直或给予拆分;对于车型不适合承担干线运输的线路,如现状无合理替代线路,则更换车型。

2 分层次线网实施情况

2.1 深圳实施情况

深圳市近年围绕“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和“打造国际水准公交都市”的总体目标,基本形成了“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实施公交线网分层服务模式后效果显著。

(1)公交线网功能更加清晰。初步形成了长距离出行以大站距快线公交、中距离出行以干线公交,短距离出行以支线公交为主的功能差异化客流服务模式。

(2)网络组织形态更加简洁。初步形成以公交换乘枢纽等客流集散地为组织节点进行关联组织的“点、线、面”结合,“错位发展、互为支撑”的一体化、集约化线网体系。

(3)公交出行时耗大幅降低。建立了关内外的快线直达联系,高峰期速度近30km/h的快线网络大幅降低了市民平均出行时间。

(4)公交覆盖率大幅提升。到2019年,全市站点覆盖率已达到96.1%,较2007年提升了20多个百分点,其中原特区外提升至94.8%,公交覆盖率大幅提升,全市热点片区及市民重点诉求区的公交出行环境大幅改善。

(5)与轨道交通进一步融合。地铁接驳公交线路676条,占全市线网总数的72.5%;接驳公交线路站点500m覆盖占全市86.9%建成区,接驳线路基本覆盖深圳主要交通枢纽及街道中心。

2.2 主要问题

深圳市在实施分层次线网服务规划后,也遗留了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现状线网重复度偏大、网络较为冗余。线网重复系数为5.72,受城市用地布局、道路通道条件及客流需求影响,梅观路、深南大道、龙岗大道、观澜大道等城市客流主通道线路聚集度高,原特区内线网重复系数普遍较高。

(2)部分公交干线运营里程依然过长。深圳平均每条线路长度23.2km,近两年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尤其部分干线运营里程依然过长,超过10条干线的运行里程大于50km,需进一步分析整合。

(3)部分线路较为曲折,便捷性欠佳。受道路通道、场站条件及客流需求影响,现状全市有87.8%的线路非直线系数高于1.4(国家规范要求公交线路非直线系数不高于1.4),部分线路非直线系数较大,出行便捷性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4)城市“地铁公交”双网融合不足。全市所有地铁站点中,仅有51个站点可接驳公交支线,占所有地铁站点的25%。此外,与地铁重复度超过50%的公交线路较多,全市范围内超过200条公交线路的半数以上站点在地铁车站500m范围内。

(5)运营服务吸引力不足,运营效率偏低。常规公交相对小汽车仍缺乏比较优势。相关研究表明,公交车与小汽车出行时间比在1.5倍之内时公交车具有竞争力,目前深圳公交车平均出行时间(含站外步行、候车等)为小汽车的2.3倍,常规公交总体吸引力和竞争力还呈下跌趋势。在轨道交通新线路投入运营的情况下,深圳近两年公共交通分担率未实现增长;受道路态势影响,公交整网速度同比下降,常规公交分担率持续下降。公交发车间隔过大,很难满足市民期盼。深圳市公交线路高峰期平均发班间隔为11.5min。受轨道交通、共享单车、网约车等出行方式的冲击影响,深圳市公交客流规模相对于最高峰(2012年)降幅超过40%,公交运营总体效率偏低。

3 新形势下的公交线网优化思考

3.1 主要挑战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受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共享单车及网约车快速发展等多方因素影响,全国主要大城市公交客运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北京年均下降7.7%,上海年均下降5.0%。城市轨道交通运能逐渐增加,常规公交运力规模呈现保持或下降趋势,在运力不变或减少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常规公交服务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3.2 公交线网优化经验借鉴

随着城市发展,轨道交通成网化运营,许多城市都对公交线网进行了重构优化。分析借鉴相关城市的线网优化经验,可以更为快速、准确找到适合实施的城市线网优化策略。

巴黎以明确节点、横竖骨架、放射结构和环线分流为思路,对公交线网进行重构改革(图4),从乘客最佳服务视角实现了由运营商效益最大到重要场所空间服务、乘客出行体验收益最大化的转变。重构前后的线网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具有高度继承性与识别性[6]。

纽约公交线网重构基于打造更加通达、公平、出行体验好的目标,通过以协作式公众参与模式,塑造了更为高频核心、便捷直接、快速可靠的公交线网,从中心放射的轴辐模式调整为更为灵活的网格模式。

巴塞罗那公交线网重构将大量低频、重复的线路整合为少量高频、高品质的线路(图5)。从已开展网络重构的城市实施效果显示,换乘型网络比直达型网络更吸引客流。

3.3 公交线网服务优化思考

公共交通线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感,要基于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打造便捷、可靠、舒适的高品质公交线网服务;基于城市交通持续发展需要,打造高效的公交线网服务。轨道交通大规模网络化时代,市民对高频、快捷、可靠、舒适服务有了切身感受,也非常认同,宜遵循市民需要,结合“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战略定位,打造“便捷、可靠、舒适、高效”品质公交线网服务。基于此,提出以下六条发展思路。

(1)打造标杆性高服务频率骨干网络。针对既有线路,聚集的主要客流通道,整合部分线路,开行高服务频率的品质标杆线(图6),逐步优化形成服务全市的高品质骨干网络。在轨道交通大规模成网后,通过取消、优化重复线路,增大存量线路发班频次,逐步整合减少公交线路总运营里程,适当增大换乘系数,缩短存量线路发班间隔(图7)。

(2)进一步完善跨组团出行快线网络。跨组团长距离出行注重快捷性,依据客流需求,采用大站距快线,避免快线和长距离干线呈现同质化服务,干线不宜超过40km(高峰单边运行不超过2h)。逐步开通一批服务频率较高的常规公交快线,逐步由直达需求整合成网络换乘出行,提高网络运营效率。

(3)完善低密度客流区域的支线网络。梳理全市公交盲区及低密度开发区,结合盲点薄弱点配套路网及站场设施条件,优化调整既有线路或新辟支线,强化服务薄弱区公交服务。对低密度区公交服务长线或重复较大线路进行分析,对客流需求低或不能满足功能的线路采取截短方式调整为接驳支线,既降低线网重复,又保证网络可达。

(4)推进城市“地铁公交”双网融合。明确地铁及公交的功能定位,轨道交通在其3km半径服务区域内承担主体作用,常规公交主要承担接驳延伸功能。在轨道交通3km半径服务区域外,常规公交承担骨干及延伸功能。识别地铁与公交接驳覆盖薄弱区,通过优化调整既有线路解决接驳覆盖薄弱区问题,近期宜少做线路的纯增量。识别梳理与轨道交通重复度高且运营效率低的线路,采用纵向加密、横向调离策略,逐步整合地铁沿线公交线路,打造公共交通一体化网络。

(5)提升绕行、低效线路服务及效率。公交线网优化在注重公平的同时,也要兼顾效率,对有改善条件的绕行及低效线路进行截弯取直,取消整合、增大存量线路发班频次,适当增加换乘,逐步构建快捷、高效的服务网络。

(6)继续强化地面公交优先路权保障。继续加强公交优先路权的成网联通性,兼顾在道路整体通行效益下,合理规划设置公交路权保障形式,打通公交运行瓶颈点,降低公交运行延误。

4 结论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成网,常规公交的运力呈现下降趋势,为适应和更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和客流出行需求,宜考虑将城市公交线网进行分层次考虑。深圳市在实施分层次线网规划模式后,线网结构、形态更趋合理,线网功能更加清晰。同时,网络组织形态更加简洁,公交出行时耗大幅降低且公交覆盖率大幅提升。未来随着国内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进一步扩大,如何持续优化常规公交网络,推进“地铁公交”双网融合,打造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体系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线网干线换乘
换乘模式下货物运输路径问题
基于熵权TOPSIS的高速干线物流卡车司机驾驶行为评价
长江干线船舶非法储存汽油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长江干线水上交通事故的灰色分析与预测
北京地铁连拱换乘通道下穿引桥施工沉降控制研究
浅析珠海市现代有轨电车线网的规划和研究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对比与分析
地铁广州南站七号线开通时客流组织
武汉轨道交通线路环网变化前后线网客流压力分析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干线公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