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公交线路运营优化实践与思考
——以福州马尾公交为例

2022-12-09 12:01
城市公共交通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公交线路运量运力

林 洁

(福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州 350000)

1 新冠疫情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影响

1.1 新冠疫情对城市公交客运量的影响

城市公交车辆的特点是大容量运输乘客,实现快速输运通达。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可以在车厢范围内迅速播散,尤其在防护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可导致多人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的传播特征导致在车厢密闭空间内若有一个确诊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则车厢乘客都有被感染的风险,给乘客身体健康和正常工作生活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受疫情影响,加之近年来市区私家车保有量的上升、网约车的发展和地铁连片成网,多元化出行的局面逐渐形成并丰富,不少原先乘坐公交车出行的乘客放弃乘坐公交车辆,导致地面公交运量逐年递减。以福州马尾公交为例,具体疫情前后客运量数据见表1。

表1 福州马尾公交疫情发生前后总运量和单趟运量对比

受不断爆发的区域性小规模疫情影响,公交客运量的恢复速度比预期更为缓慢,乘客乘坐公交车辆出行的信心和出行习惯仍需要较长时间来引导和恢复。

1.2 新冠疫情对线路正常运营的影响

目前福州市区公交线路实行的疫情防控政策是驾驶员持绿码上岗,在车上要规范佩戴口罩,每天上班前测温,每趟发车前对车厢内部实行趟趟消毒,并规范填写趟趟消毒表。

因此,驾驶员每趟运营开始前需要对车厢内各个角落进行全面消毒通风,并规范填写消毒表(配备保洁员的首末站由保洁员完成)。但从2019年开始,福州市财政局联合福州市交通局共同制定公交行业成本规制考核,目的在于保障公共交通基本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汽电车运营服务质量与水平。考核重点之一是市区常规公交线路早晚高峰时段(7:00-8:30,17:00-18:30)发车间隔完成情况,高峰时段因路堵因素单程运营时长较低峰时段增加5%-10%,为保证趟趟车厢消毒通风和规范填写消毒表,增加了高峰时段车辆周转时间,给规制考核的完成增加了不少难度。

2 应对疫情时代新情况新问题的实践

今年是新冠疫情的第三个年头,疫情呈现出区域性多点散发态势,城市公交作为服务城市和保障民生的窗口,在肩负阻断疫情风险责任的同时,更需要保障市民基本出行服务。后疫情时代,更急切需要转变思路,补足短板,使得线路布设、运营模式和运力配置更适应大众市民的出行需求,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2.1 优化线网布局结构

积极挖掘客流新增长点,科学合理规划公交线网,提升公交车辆通达的深度和广度,将公交线路逐步向有道路通达的全域延伸。如:

(1)58路(马尾水岸君山—公交集团亚峰停车场)从2021年6月1日起取消公交线路较为密集的江滨东大道,改行当时暂未有线路覆盖的旺岐路(图1),解决了阳江瑞景和阳光城山与海两个小区近万居民出行难问题,客流量取得一定的增长,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和提高。

图1 58路改道前后走向对比

(2)530路(魁岐佳园—马尾青洲公交总站)为城乡小巴士线路,主要目的是发挥车小灵活的特点走街串巷,覆盖道路资源条件薄弱、大型公交车服务不足区域,接驳支路街巷里的居民至主干道换乘地铁或其他公交车出行。从2021年6月1日起,530路进一步强化区内次干路线网覆盖深度,继续延伸行驶沿山东路、沿山路(图2),线路全程中次干路、支路行驶路段占比从原来的51%提高到57%,解决马尾船政小学师生和沿山佳园居民的出行问题。

图2 530路改道前后走向对比

58路和530路改道前后运营数据对比见表2。

表2 58路和530路改道前后各项运营数据对比表

2.2 提高运营组织管理水平

2.2.1 运营调度在智能化方面的探索

通过使用智能调度系统,改变原来“一张行车作业计划表用到底”的粗放型调度运营模式,探索以“高峰时段”为核心,利用智能调度系统大数据平台,分析不同方向、不同时段线路客流动态,从而合理配置线路双向运力,实现线路运力和运量的较为精确匹配。

以马尾区37路公交线路为例,该线路是目前福州市日均客运量最大的常规公交线路之一,2022年6月日均运量9296人次,平均单趟运量41人次。线路属混郊性质,全长26公里,设置了40个站点。从智能调度系统2022年6月上下行客流分时段统计图(图3)中可以看出:该线路早晚高峰客流具有明显的单向性,即早高峰时段上行(马尾区往福州市区方向)客流量大,晚高峰时段下行(福州市区往马尾区方向)方向客流量大;线路上乘客出行的时段集中性较为凸出,主要集中在上午7:00-8:30和下午17:00-18:30,以上时段客流占到全天客流总数的38%。因此,从2022年7月起试点早高峰(7:00-8:30)前将车辆尽量停放在上行首末站,晚高峰(17:00-18:30)前将车辆尽量停放在下行首末站,待高峰时段到来时密集发车增加趟次,同时在此时段还另行增开高峰快线车辆,只停靠37路原线中客流大的站点,从而快速疏运线路站点客流,解决高峰时段运力保障问题,实现公交服务水平的稳步提升。

图3 2022年6月37路上下行客流分时段统计图

2.2.2 运力和运量匹配创新

马尾区琅岐岛的青壮年多数在欧美国家打工,现岛内居民以老人、妇女和小孩为主。受欧美等国和国内新冠疫情影响,从2020年开始岛内和国外人员进出交流放缓,导致岛内线路客流量呈断崖式下降,甚至出现高峰时段空车运营的现象。为此,今年伊始马尾公交重新统筹调配运力和运量,将岛内线路全部改为定时班车运营,拉长发车间隔,减少约45%的趟次投放,将富余驾驶员调配至主干线路,增加主干线路趟次,缩短发车间隔。此举在缓解主干线路因驾驶员缺口导致等车难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主干线路在岗驾驶员疲劳驾驶隐患和由此带来的驾驶员加班费高等一系列问题,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驾驶隐患。此外,运力调整后岛内线路单趟客流提升,线路资源利用率提高,实现线路运量与运力供给的有效衔接。岛内线路调整前后运力和运量对比见表3。

表3 琅岐岛内线路调整前后运力运量对比

3 当前存在的困难与纾困建议

3.1 增加公交专用道资源供给

目前,马尾区内尚无一条公交专用道,104国道辅道、江滨东大道、君竹路等区内主干道均已具备设置公交专用道条件。公交车辆与私家车相比,行驶速度较慢、通行效率较低,一直是市民不愿意选择公交车辆出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最需要设置专用道的路段、堵点布设公交专用道,并在十字路口设置公交优先信号,在单向路允许公交双向通行,通过这些措施给予公交车辆优先通行权,以相对于社会车辆更高的通行速度、更短的出行时间来吸引市民选择公交出行,这对于“后疫情时代”公交行业客流量的恢复回升以及市民出行习惯的逐步调整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完善配套保障

公交场站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马尾区内各主干道均已实现了公交线路覆盖,但新建成区的支路和街巷路网中依然存在公交线路未通达问题。公交线路的开辟、延伸和优化需要以公交首末站为前提条件,在当前“后疫情时代”加大基建投入的环境背景下,加大公交首末站的建设投资力度,保证在居民区和厂区周边具备首末站硬件条件,为公交线路的延伸优化奠定基础,从而吸引支路和街巷内潜在的客流群体,提高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 分担率。

3.3 强化公交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建设

目前虽已全面普及智能化调度系统并借助调度系统中的客流数据实现了初步的人车分析调配,但在区域性线网优化、细化客流数据分析和智能排班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仍有待提高,部分数据分析还需要借助外部移动通信信令来完成。“后疫情时代”市民出行工具的选择逐步多样化,出行高低峰时段的客流极差在逐步缩小,同时乘客出行的变化频率也在不断加快,提高公交基层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在传统公交“经验式”运营模式基础上赋能高科技手段,用大数据挖掘分析各条线路在时段、站点和方向等方面的客流特征,从而为发展分析决策提供更详实有力的支持。

结语

疫情时代需要我们公交人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入的思考和更主动的应对思路来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适用防疫阶段的新方法、新手段,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保运营惠民生谋发展,为实现全面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公共交通保障。

猜你喜欢
公交线路运量运力
云南:上半年中越铁路口岸进出口运量创4年最佳
梅炭运力为何紧张
基于GIS的公交路线优化设计
基于GIS的公交路线优化设计
2月份铁路货物运输平稳有序
美丰复肥公司8月发运量同比大增
最美公交线路上的“最美司机”
2012年1 — 9月全国铁路主要品类货物运量指标
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