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兽医治疗羊腹泻疾病

2022-12-11 17:47李光宝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病羊羔羊羊群

李光宝

(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古城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新 653499)

羊腹泻疾病是养羊过程中发病范围较广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养殖户必须对其高度重视。

1 发病原因

1.1 饲养管理不当

饲养管理不当是羊腹泻疾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日常养殖过程中,圈舍内阴暗潮湿,为羊群喂食品质不佳甚至霉变的饲料,羊群放牧过程中采食了冰雪草或者露水草、饮入过多冷水,另外在春季放牧过程中羊群食入了过多青嫩牧草,均容易导致羊腹泻疾病的发生[1]。此外,羊群食入奶料以及精料过多,其消化道无法对其完全消化以及吸收,也会因消化不良而引发腹泻。

1.2 寄生虫感染

羊群在感染球虫、线虫、绦虫等各种寄生虫后,其肠粘膜将遭到寄生虫破坏,与此同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寄生虫也会产生大量代谢产物,上述代谢产物会刺激羊只肠道,导致其病情加重。

1.3 细菌、病毒感染

细菌、病毒感染也是羊腹泻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常见的会引发羊腹泻疾病的细菌主要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等;而常见的会引发羊腹泻疾病的病毒主要包括轮状病毒等[2]。其中,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等腹泻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生会堆羊群造成严重危害。

1.4 药物因素

羊群在服用大黄、硫酸镁后,会引发其肠道内菌群失调,进而诱发各种腹泻症状。

2 临床症状及中西医治疗

2.1 药物性腹泻

2.1.1 临床症状

羊群药物性腹泻的发生主要是在治疗瘤胃胀气、瘤胃积食时,为排空羊胃肠内容物而为其灌服硫酸镁、硫酸钠、人工石蜡油、人工盐等各种泻下药物,进而引发的羊腹泻情况[3]。羊药物性腹泻的主要症状为病羊有时存在拉稀症状,其粪便稀软,有时粪便症状,无明显异常。病羊体温正常,无明显升高现象,粪便无明显异味道。药物性腹泻通常在可控范围内,病羊死亡概率极低。

2.1.2 治疗方法

通常情况下,停止为羊群喂服引起腹泻症状的药物即可帮助病羊痊愈。若病羊腹泻症状严重,可为其静脉注射5%葡萄糖氯化钠500 ml 、维生素C注射液5~10 ml ,同时口服活性炭20~40g解毒,每日1次,连续3日即可痊愈。也可以结合用药情况针对性地采取解毒药物。

2.2 寄生虫性腹泻

2.2.1 球虫

(1)临床症状。2~4月龄羔羊极容易感染球虫,病羊主要表现为食欲不佳,若为轻度感染排出软便,若为严重感染在发病初期病羊体温升高接着逐渐下降,常表现为急剧下痢,排出恶臭明显的血便,接着病羊表现为腹痛、消瘦以及贫血。

对病死羊剖检,可见其肠系膜淋巴结呈索状肿胀,颜色为浅黄色或者苍白色。在肠道黏膜上存在颜色黄色或者淡白色的圆形结节,病羊十二指肠以及回肠均存在卡他性炎症,表现为带状出血或者点状出血。

(2)治疗方法。将氨丙啉50 mg/kg或氯苯胍20 mg/kg拌入病羊饲料内喂服。中药治疗:铁苋菜、凤尾草各60 g,地锦草、马齿苋、车前草各30 g,加清水煎煮后给病羊灌服,每日用药1次,连续治疗5~7日。

2.2.2 线虫

(1)临床症状。羊只经常感染多种消化道线虫,导致其贫血;在虫体机械性刺激作用下,病羊胃肠组织黏膜受损,其消化吸收能力明显降低。具体表现为高度营养不良、渐进性消瘦、可视粘膜苍白、下颌水肿、腹下水肿、存在腹泻或者顽固性下痢症状,粪便内可能夹杂有血液,病羊有时会出现便秘及腹泻交替症状,导致其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最终因衰竭而死亡。

对病死羊剖检,可见其尸体消瘦、贫血、水肿。胃肠黏膜发炎同时可见出血点,肠内容物颜色为血红色或者褐色。

(2)治疗方法。为病羊皮下或肌肉注射伊维菌素针剂0.2 mg/kg,同时在病羊饲料内添加2%的中药驱虫散(主要成分为槟榔、蜂房、南瓜子、大蒜等提取物),每日用药1次,连续治疗5日即可痊愈。

2.2.3 绦虫

(1)临床症状。羊只在感染绦虫后,其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饮欲增加,机体消瘦,精神萎靡,水肿并贫血。羔羊腹泻时,可见粪便内夹杂有虫体节片,有时可见肛门处吊有一段虫体。病羊被毛杂乱,卧地不起,起立困难,机体消瘦,若虫体阻塞肠管,可能会引发腹泻以及肠臌胀,甚至可能因肠道破裂而死亡。部分病羊可能出现肌肉痉挛、转圈、头向后仰等神经症状。在发病后期,可见病羊仰头倒地,频繁咀嚼,口腔周边可见泡沫,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最终因全身衰竭而死亡。

对病死羊剖检,可见其机体消瘦,肌肉色淡,胸腹腔内存在大量渗出液,部分病羊存在肠扭转或者阻塞现象,其肠黏膜因受损而存在出血症状,小肠内可见大量绦虫。

(2)治疗方法。将氯硝硫胺50~70 mg/kg拌入饲料内给病羊喂服。中药治疗:南瓜子30 g,贯仲9 g,槟榔、苏木、鹤虱各6 g,混合后研碎,给病羊开水冲服,每日用药1次,连续治疗5日。

2.3 细菌、病毒感染性腹泻

2.3.1 沙门氏菌病

(1)临床症状。羊沙门氏菌病多发生于新生羔羊以及妊娠后期母羊,可以分为流产型以及下痢型两种。流产型病羊主要表现为子宫炎以及流产,可见患病母羊出现子宫炎症状,其胎衣外露,同时存在胃肠炎变化,;下痢型病羊除表现为便血症状外,还散发出明显的恶臭气味,同时其食欲不佳、行走异常、体温迅速升高,仅1~5日即倒地不起,出现休克现象,甚至引发死亡。

对病死羊剖检,可见其皮下组织发黄,皮肤及黏膜存在坏死或者溃疡现象,内脏可见大量出血点;病羊膀胱黏膜出血,淋巴结肿大,腹腔及胸腔内存在大量积液;病羊肝脏颜色为黄褐色,体积增大,质地若软或者脆弱;肾脏明显增大,被膜易脱落,切面湿润,表面可见散发性灰白色小病灶或者红综合小病灶;肺脏黄染并水肿;心脏呈淡红色并携带有淡黄色;脑室内积存有大量液体。

(2)治疗方法。给病羊肌肉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0.05 ml/kg。中药治疗:苦参、水菖蒲各50 g,龙胆草40 g,葛根、木通各30 g,鱼腥草20 g,加清水煎煮后给病羊灌服,每日2次,连续治疗5日。

2.3.2 大肠杆菌病

(1)临床症状。羊大肠杆菌病包括肠炎型和败血型两种。

肠炎型多发生于2~8日龄新生羔羊。发病初期,病羊体温迅速升高至40.5℃~41℃,随即出现下痢症状,体温逐渐降低。病羊拉出黄色或灰色稀粪,接着表现为水泻,其中夹杂有气泡,部分病羊粪便内夹杂有血液或者粘液。病羊腹痛难耐,背部拱起,机体虚弱,卧地不起。对病死羊剖检可见其严重脱水,胃内凝乳块已发酵,肠粘膜水肿、充血或者存在出血症状,其肠内存在气泡以及血液,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胀大,切面充血或者多汁。

败血型多发生于2~6周龄羔羊。病羊体温为41.5℃~42℃,其精神萎靡、结膜充血、脉搏虚弱、四肢僵硬、运动失调、头部歪斜、卧地磨牙、口吐白沫。四肢关节肿胀,常因继发肺炎而呼吸加快,在发病后4~12 h即死亡。对病死羊剖检可见其尸僵不全、凝血不佳。胸腔、腹腔以及心包内存在大量积液以及纤维素样物,关节肿大,滑液混浊。脑膜充血,存在大量小出血点。

(2)治疗方法。给病羊肌肉注射氟苯尼考20~25 mg/kg,每日1次,连续3日。中药治疗:生山药30 g,白术15 g,山萸肉、秦皮各12 g,诃子肉、白芍、茯苓、黄连各10 g,甘草6 g,加清水煎煮后给病羊灌服,每日1剂,连续5日。若病羊脱水严重,可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100 ml进行补液,每日1次,连续5日。

2.3.3 魏氏梭菌病

(1)临床症状。羊魏氏梭菌病又被称为羊肠毒血症,其急性病例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直接死亡[4];慢性病例可见卧地不起、不愿走动、运动失调,病羊腹部明显胀大,存在疝痛现象;部分病羊体温升高至41.5℃,随着病情发展病羊机体日渐衰竭甚至昏迷,仅数小时即发生死亡,极少有病羊可痊愈。

对病死羊剖检,可见其真胃存在出血性炎症,胃底部及幽门附近有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出血斑块,其表面存在着严重的坏死现象;病羊胸腔、腹腔以及心脏等多个部分均积存有大量积液;其黏膜下组织明显水肿;在心内外膜表面可见点状出血现象;病羊肺部及肠道浆膜下方存在出血现象;其胆囊明显胀大,若未及时剖检病死羊尸体将迅速腐烂。

(2)治疗方法。发现病羊,立即为其加水灌服土霉素0.2~0.3 g、胃蛋白酶0.2~0.3 g,每日2次,连续服用3日。中药治疗:白头翁、黄柏、黄芩各20 g,车前子16 g,木香12 g,炙甘草、郁金各10 g,加清水煎煮,给病羊灌服,每日1剂,连续治疗5~7日。

2.3.4 轮状病毒感染

(1)临床症状。轮状病毒感染一般发生于5~15日龄羔羊,通过病毒分离可确诊。病羊主要表现为急性水样腹泻 ,无毒血症现象,一般不会发生继发感染,多数病羊可自愈。病羊懒动,羔羊食乳后可见呕吐症状,进而表现出腹泻现象,其粪便呈糊状或者水样,颜色为黄色、黑色或者灰白色。

对病死羊剖检,可见其病变部位主要为消化道,病羊胃壁迟缓,其中夹杂有大量乳汁及凝乳块。小肠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内容物为灰黑色或者灰黄色的液体。部分病羊小肠广泛出血,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胀大。

(2)治疗方法。将葡萄糖43.2 g、氯化钠9.2 g、甘氨酸6.6 g、无水磷酸钾4.35 g、柠檬酸0.52 g、枸橼酸钾0.13 g溶入2 L水中后给病羊自由饮用,补充电解质,维持病羊机体酸碱平衡;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0 mg/kg预防继发感染。中药治疗:甘草25 g,黄芪15 g,黄芩10 g,金银花、连翘、党参各5 g,板蓝根、茵陈各2 g,加清水煎煮后给病羊灌服,每日1剂,连续用药6~7日。

3 预防措施

3.1 加强卫生消毒管理

羊腹泻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细菌、病毒等致病原的感染。为降低羊腹泻疾病的发生概率,养殖户必须加强养殖场的日常管理工作,以有效预防疾病。

首先,必须严格落实卫生消毒管理工作。养殖户需对圈舍内存在的垃圾以及粪便等每日定期清理,以维持羊圈内良好的卫生清洁状况。每周需对养殖场进行2~3次彻底消毒,将圈舍内所滋生病菌及时消灭。常见的消毒药剂主要有石灰水、草木灰水以及其他化学消毒药剂。养殖人员需对消毒药剂定期更换,以确保良好的消毒效果[5]。

其次,做好羊群放牧工作。养殖户需选择晴朗天气对羊群放牧,科学把控羊只运动量,提升羊只抗病能力。羊腹泻疾病高发于寒冷冬季,此季节养殖户需适当减少放牧次数,合理把控羊群饮水温度,科学优化羊只饮食结构,使羊只生长营养需求得到满足,降低羊腹泻疾病发生率。

3.2 强化日常饲养管理

在日常养殖中,养殖户需对传统的养殖观念积极革新,科学运用现代化的饲养技术。

首先,养殖户需对羊群密度合理控制,尽量避免混合饲养不同品种羊只,以降低疾病传播概率。

其次,需为羊群科学选择饲料,保证饲料品质良好,避免为羊群喂食发霉变质饲料。若需更换饲料,需科学设定过渡期,避免突然更换饲料[6]。羔羊在刚出生时其胃肠功能尚未完全发育,需为其添加哺乳羊专用饲料,促进羔羊消化系统的发育。

最后,还需对颜色温度合理控制,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

3.3 及时药物治疗

一旦发现腹泻病羊,需立即对其隔离饲养,以防其将疫病传播给其他健康羊只。需及时排查发病原因,在此基础之上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养殖人员需结合药敏结果科学投喂药物,及时更换药物种类,严格把控用药剂量,以保证治疗效果。

3.4 及时接种疫苗

通过及时为羊群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羊腹泻疾病的发生率。母羊分娩前14日需为其接种联苗,帮助羔羊体内产生母源抗体,提升羔羊抗病能力;结合当地疫病流行特点及羊只年龄为其科学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羊腹泻疾病[7]。另外,还可将适量抗菌保健药物添加至羊群饲料内,以提升羊群机体抵抗力。

3.5 科学引种

近年来,养殖户养殖规模日益扩大,从外地引入羊只的现象愈发频发。在此过程中,养殖户必须严格贯彻并落实国家相关动物防疫要求,规范引种活动,对引入羊只科学检疫并隔离,无任何问题方可混合饲养。

4 结语

在日常养殖中,养殖户必须高度重视羊腹泻疾病,科学调控养殖环境,强化饲养管理,及时发现病羊并做好隔离、诊断及治疗工作,将腹泻疾病控制在萌芽阶段,尽可能减少该病可能造成的损失。

猜你喜欢
病羊羔羊羊群
羊常见的腹泻性疾病与治疗措施
关于羊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研究
羔羊早期如何诱食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诊断、预防及治疗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城里的羊群
羔羊的试图(外三首)
绒山羊尿结石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