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莱芜区北五味子播种繁育技术要点

2022-12-12 12:09包志刚刘涛刘德深刘鵾
南方农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五味子植株种子

包志刚,刘涛,刘德深,刘鵾

(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暖温带林草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元宝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102)

五味子主要分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前者被称为北五味子,而后者则被称为南五味子,在历史上两者均以不同来源的同一味药物进行记载和使用,但其药性稍有差别,北五味子对于补益心肾有奇效,而南五味子更偏重于敛肺止咳。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北五味子药用价值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其市场需求量逐步增加。为满足药材市场对北五味子的需求,大量药商直接深入北五味子生产区域进行收购及囤货。大规模的抢青、割藤等掠夺式采摘使野生北五味子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为从根本上解决北五味子供需矛盾问题,除了需要强化对北五味子种植经营的管理外,还需要通过人工繁育和野生抚育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北五味子的资源量。

北五味子种子的形成、发育及成熟都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种群的更新。因此,针对北五味子进行种子繁育并采取人为补栽干涉的方式是目前最有效的野生抚育手段[2]。但由于北五味子种子存在休眠期长、发芽率低等问题,其种子的播种和繁育难度较高,阻碍了育苗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针对这一技术问题,从北五味子生长周期的关键阶段——种子生长入手,提出一种北五味子播种繁育技术,以期提高苗木存活率及鲜果产量。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全天平均日照时间6.7 h 以上,年平均气温12.3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695 mm 左右,四季分明,地表水系发达,适合北五味子生长,本文基于该区域气候特点开展北五味子种子发芽特性及栽培技术的分析。

1 种子发芽特性

北五味子的种子形状类似肾脏,干燥后种子的含水量为5%~8%,种皮呈橙黄色或棕黄色,透水及透气性较差。北五味子种子的休眠期深而长,造成北五味子种子休眠的原因众多,主要包括两种[3]。1)由于种皮透气性及透水性差,严重影响水分渗透,对种子气体交换速度造成不利影响[4]。2)北五味子果实成熟时,其种子的胚发育尚不完全,在生理层面上没有达到成熟状态[5]。针对北五味子种子休眠期深而长的特性,需要着重从种子处理方法出发,提高种子发芽率,保证播种繁育的高效性。

2 播种繁育技术

2.1 种前处理

北五味子成熟植株耐寒能力较强,但极易受到高温影响。莱芜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北五味子一般会在9 月中下旬或3 月中下旬进入成熟期,因此可选择在此时进行选种。研究人员在选择种子时要对其鲜果的形态进行考量,选取植株无病害、穗长粒多、籽粒饱满的鲜果,然后对其进行处理。将其放置在固定容器中静置24 h 后用洗籽机进行清洗,可将鲜果的果肉、果汁及果梗清洗干净;彻底去除果肉、果汁残留后用清水浸泡48 h,用50%的多菌灵药剂与种子混合搅拌,以避免在种子存储期间生虫,多菌灵药剂的用量应为种子重量的45%;再将种子与杀菌后的沙子进行混合(沙子用量为种子重量的3 倍),一同放置在阴凉的库房中储存,为避免种子失水,可在上面铺盖一层湿沙。

莱芜区一年可种植两季,可分别选择4 月中旬和10 月中旬进行种子催芽。北五味子种子具有典型的生理后熟特性,为提高北五味子种子的发芽率,可采用低温催芽的方式进行处理,使种子快速成熟。在摊铺种子时,为避免堆叠引起的种子损伤,种子摊铺厚度控制在30 cm 以内,室内温度控制在25 ℃左右,湿度控制在40%~50%,每48 h 翻动1 次种子,待2~3 d种子发芽率达到90%以上时进行播种。

2.2 选地整地

应选择排水性较好的腐殖土和砂质土,可为北五味子种子提供良好的种植环境。种植地应翻耕整平耙细,床高15 cm,床宽120 cm,在床土上施用12~15 kg·m-2的农家肥。

2.3 播种育苗

北五味子耐寒不耐热,莱芜区可分别在10—11月、4—5 月采用条播法进行播种,以10—11 月播种最佳。在苗床上开挖浅沟,其深度控制在2~3 cm,并在每个苗床上播撒种子。播种后,在种子上方覆土2.5~3.5 cm,待浇透水后再覆盖一层厚度为10 cm 的树叶或稻草,以确保苗床的湿度和温度符合北五味子种子的发育要求。待幼苗长出后除去上层的覆土、树叶或稻草,使其可以正常生长。若在4 月中旬播种,天气逐渐炎热,田间温度可维持在理想温度(1~10 ℃),因此不需要对种子进行层积覆盖处理。

在育苗阶段,为降低北五味子苗病害发生率,可在灌溉水中添加适量代森铵。在第2 年的5—6月,北五味子的出苗率超过50%后,搭设遮阳棚,以防止高温和强光照射对北五味子幼苗生长造成影响,遮阳棚的透光率控制在50%~60%。在8 月下旬至9 月初,北五味子幼苗的高度基本在5~6 cm 时撤掉遮阳棚。为避免杂草吸收过多养分,影响幼苗生长,在北五味子幼苗周围长出杂草时需及时拔除,根据实际育苗时的土壤情况,制订灌溉和施肥方案。

2.4 田间繁育管理

为保证北五味子植株健康生长,一、二年生园可在行间种植小麦等矮棵作物,3 年生及以上的园区因为要保证其清耕,在北五味子萌芽前清除植株基部上年产生的萌蘖。完成移栽后,北五味子会迅速生长,当枝条生长到40 cm 左右时会出现卷曲现象,若不及时对其进行控制,会造成顶尖损伤,而另外长出的新枝会在随后几年中形成类似灌木状态的枝条,导致北五味子的栽培失败。针对这一问题,可充分利用田间木本植物搭建植物活体支架,为北五味子提供良好的繁育条件。若缺少可为北五味子提供攀爬的树木,也可人工搭设支架。搭建的支架柱高度在2.4 m 以内,直径在13 cm 左右,每个立柱的间隔为5 m,用绑线将其固定在一条横线上,然后引蔓上架。

为让植株更新复壮,可对植株进行合理修剪,以达到延长结果年限的目的。在人工培育北五味子林时通常需要对母树进行多次修剪,即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对北五味子植株进行修剪,去除枯枝及存在病虫害和受伤的枝叶。针对母树的修剪应根据其架势、株行距、生长发育情况及树龄等因素选择不同数量的枝蔓和果量进行保留,使中、长、短的果枝能合理分布。在修剪过程中,应针对下部容易生成叶丛枝的部位进行重点修剪,并适当修剪北五味子植株尖端,避免枝条之间相互缠绕,改善植株的透光条件,保证北五味子果实产量。

2.5 水肥管理

北五味子在生长中后期时植株高大,不便进行施肥作业,故大部分种植户经常采用一次性施加所有肥料的方式,但该方式使植株在生长后期处于严重缺肥状态,不利于植株生长。

为使北五味子在各个时期均能茁壮生长,以满足其各个生长时期的肥水需求为目的,设计了一整套水肥管理方案,种植户需要根据五味子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和环境确定最佳施肥期、施肥次数和施肥量,采用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次追肥,保证氮、磷、钾的比例科学、合理。1)北五味子喜肥,其整个生长期间均需要施肥,故在育苗整地期间对其施加基肥来提升土地肥力,改善土壤条件。对应北五味子的种子种植地,按200 cm 行距,挖宽为70 cm 的栽植沟,将表面土与腐熟有机肥按每667 m2施用3~5 m3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填到沟底,浇透水。2)在五味子苗期,对其进行3 次追肥。①在拆除遮阳网时,对每个苗床施加硫酸铵200~240 g、硫酸钾50~60 g。②在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每667 m2施加尿素10 kg、过磷酸钙15 kg、硫酸钾10 kg,沟深0.3 m,将3 种肥料搅拌均匀填入土壤中。以上两种追肥都应该结合灌水进行,以更好发挥肥效。③在9 月中上旬,每667 m2施入2500 kg 腐熟农家肥。采用这种科学的肥料管理方式可使北五味子在各生长阶段均能获得充足的养分,降低施肥成本。除此之外,由于莱芜区夏季多雨,而北五味子属于浅根系植株,所以除配合肥料及时灌水外,还要在雨季注意防涝排水,通过开挖沟渠的方式做好水分管理工作。

2.6 病虫害防治

北五味子常见的病害包括黑斑病、白粉病、叶枯病等,虫害包括女贞细卷蛾、美国白蛾等。相比于野生的北五味子植株,人工栽培的北五味子病虫害更为严重,因此应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北五味子的病虫害容易发生在6—8月,故在5 月下旬就应对田间幼苗喷施适量的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及时观察其叶片是否出现病害症状,发现问题后及时施加药剂治疗。

在发现北五味子叶片表面有圆形黑色斑点且快速扩展时,可判断其患有黑斑病,可采用粉锈宁和代森锰锌药剂交替使用,其间隔期为7~10 d;如发现北五味子的叶片、果实和新梢上有白粉,可判断其患有白粉病,立即采用0.3~0.5°Bé 的石硫合剂或25%粉锈宁、代森锰锌等杀菌剂进行交替防治;如发现北五味子叶片有褐色病斑,可判断其患有叶枯病,可采用世高、多菌灵、波尔多液交替防治,间隔期为7~10 d。当发现北五味子田间存在虫害时,对成虫可采用灯光诱捕法捕杀。针对幼虫、虫卵,应对田间进行彻底清洁,焚烧落叶,以消灭虫卵,减少虫源。当田间女贞细卷蛾卵果率为0.5%~1.0%时,采用5%杜邦福星乳油2000~3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15 d 喷洒1次,在虫卵孵育期喷药2~4次,以防止幼虫产生;使用25%灭幼脲1500 倍液喷施叶片防治美国白蛾。

3 结语

本文对北五味子的种子发芽特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播种繁育技术。在实际种植北五味子时,除严格按照上述内容进行播种、繁育及田间管理外,由于北五味子常与杂草伴生,还应该在后期考虑封山育苗问题,可选择在种植区域附近架设围栏,以避免外来人员或动物进入北五味子种植区域,以进一步提高北五味子的种植质量和果实产量。

猜你喜欢
五味子植株种子
植物抗冷性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桃种子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可怜的种子
我家秘方
长匐茎与块茎
HPLC法同时测定五酯胶囊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
五味子浆果酚类成分提取与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