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东川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2-12-12 12:09田志梅尹萌祖春会邓梅苏应熙
南方农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晚疫病洋芋种薯

田志梅,尹萌,祖春会,邓梅,苏应熙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000;2.昆明市东川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昆明 650000)

东川区隶属云南省昆明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和昆明市最北端,东与会泽县相邻,南与寻甸县相接,西与禄劝县相靠,北与巧家县相连,并与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市和会东县隔金沙江相望。国土面积1858.79 km2,境内最高海拔4344 m,最低海拔695 m,海拔高差3649 m。马铃薯自17 世纪50 年代传入云南省东川区后,迅速成为当地人的主食之一。同时,经过不断的自然、人为选择,马铃薯逐步取代了半山区(海拔1800~3000 m)低产的荞麦、燕麦等农作物,成为东川区的主要农作物。东川区耕地面积2.80 万hm2,适合种植马铃薯的面积约6666.67 hm2,马铃薯成为东川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1]。

1 发展现状

1.1 马铃薯产业概况

东川区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约为3333.33 hm2,平均单产800~2500 kg,鲜薯总产量7.5 万t,占东川区种植业的11.08%。主要种植开花薯1 号、青薯9 号、昆薯2 号、合作88 号和开花薯2 号等品种,开花薯1号种植面积666.67 hm2、青薯9号种植面积1666.67 hm2、昆薯2 号种植面积466.67 hm2、合作88 号种植面积133.33 hm2、开花薯2 号种植面积33.33 hm2、其他品种种植面积366.67 hm2左右。东川区大春马铃薯生产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 m 以上的高寒山区,低海拔小江流域也可生产早春马铃薯。马铃薯在东川区所有乡镇街道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铜都街道、碧谷街道、红土地镇、汤丹镇、阿旺镇、因民镇、乌龙镇、拖布卡镇和舍块乡等海拔2000~3000 m 区域。

1.2 马铃薯产业特点

1)东川区马铃薯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境内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使东川区马铃薯产业在生产环节中呈现主栽品种特点鲜明、周年生产、四季供应的特点。东川区马铃薯产业以鲜食为主,鲜食消费占比60%(鲜销)、饲用20%、自留种用15%。2)市场价值高。东川区马铃薯品质优异,市场销量较高,其中,东川大洋芋主要面向中、高端消费市场,远销省内外,且供不应求,地头平均价格5~8 元·kg-1,远高于2~3 元·kg-1的其他品种,经济效益优良。3)加工能力逐步提升。目前东川区马铃薯深加工产业正在逐渐起步,例如洋芋面条、洋芋酒、洋芋预制菜等产业发展良好,但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4)东川区马铃薯的营销格局基本稳定,主要为电商销售+自销的营销方式,例如云南善粮商贸有限公司、昆明农果云商贸有限公司、昆明牯岭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提高销量。5)在产业组织化方面,东川区马铃薯产业生产模式主要为依托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户和散户型生产经营模式,经营规模相对固定并有限,导致东川区马铃薯产业技术薄弱,产业化水平低。

2 产业优势

2.1 科技支撑

1)东川区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离不开各级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马铃薯团队针对东川区马铃薯产业存在的技术问题,连续多年投入研发力量,在马铃薯品种优化、有机栽培、绿色防控和开花洋芋内在品质提升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科学研究。经多年试验研究,开花洋芋的替代品种云薯702 在当地试种成功,云薯702 以更强的晚疫病抗性、更高的产量、更好的开花品质得到农户和市场的高度认可。蒸煮品质优良的特色马铃薯品种的成功筛选,为东川区马铃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品种基础。2)特色马铃薯品质评价技术和产品的成功研发、精美新颖的特色马铃薯包装设计扩宽了东川区大洋芋产业链,为提升东川区马铃薯产品价值提供了技术支撑。3)2022 年国家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东川团成立,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多级专家联动,充分利用各级专家的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东川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成为东川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强大科技体系支撑,有利于促进东川区通过马铃薯产业实现脱贫攻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2.2 政策大力支持

在东川区委员会和东川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东川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街道)组织以村(社区)为单位与销售主体签订订单收购合同,收购在东川区辖区内种植的东川大洋芋,东川区人民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按照销售1 kg 补助0.5 元的标准对销售主体进行补助;对种植东川大洋芋面积达3.33 hm2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667 m2补助200元,有效提高了销售主体和种植主体参与马铃薯产业的积极性,实现了销售主体和种植主体双赢,促进了东川区马铃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3 品牌培育初见成效

东川区马铃薯产业定位为“多彩东川、小众高端”,开展特色品牌培育的专业公司联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举办“开花洋芋食味盲评活动”“开花洋芋节”及建立省级专家基层工作站、注册“东川大洋芋”商标和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建立东川区马铃薯产业的特色品牌。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企业共同发力,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开花洋芋从农业特色产品向商品的华丽转身,收购价格也从2008 年的1 元·kg-1上升至2021年的6~8 元·kg-1,精装礼盒市场价格达到18 元·kg-1。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助推了东川区的脱贫攻坚,脱贫成果受到各级媒体关注,2017—2019年,东川李子沟开花洋芋3 次登上央视《焦点访谈》,2 次进入央视农业频道。伴随着新闻媒体的传播,东川区开花洋芋的品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东川大洋芋成为全国知名的致富产业。

2.4 产业链条延伸空间较大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的农作物,可加工成薯片、薯条、淀粉、休闲食品等多品类加工食品,但当前东川区马铃薯消费形式较为单一,鲜食消费占比超50%、饲料消费占比20%、切片等初加工和种用占比15%。由此可见东川区马铃薯加工业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链条还具有较大的延伸空间。

3 存在的问题

3.1 种植结构不完善

东川区3333.33 hm2的马铃薯主要集中在7—9 月进行生产,其中,具有“钱袋子”之称的冬早马铃薯发展速度缓慢,种植面积不足66.67 hm2,产量低,导致大春马铃薯积压上市,种植效益下降,价格缺乏持续上扬动力。相较于立体气候凸显、一年四季均能生产马铃薯的理想自然条件,东川区马铃薯种植结构不合理,产销对接严重脱节,急需调整种植结构,开拓新的产业发展区域,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市场价值。

3.2 产业基础薄弱,缺少种业、加工企业

东川区的马铃薯主产区域多位于高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基础设施薄弱、马铃薯增产稳产基础不稳固、抵御极端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目前东川区除了拥有少数种植合作社之外,基本没有规范的种薯和加工企业,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导致种植马铃薯时对极端自然灾害的抗性不强,无法保障马铃薯种植的产量与质量,无法有效带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难以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2]。

3.3 晚疫病防控技术落后

马铃薯晚疫病是限制东川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但当前东川区马铃薯主栽品种对晚疫病抗性较差、缺乏抗病品种、病害防控过度依赖药剂等问题使当地马铃薯产业无法有效抵抗晚疫病。马铃薯薯块膨大期和晚疫病高发期高度重合,在长时间阴雨天气下会造成马铃薯晚疫病大面积暴发,对生产造成不良影响。由于农户缺乏科学防控意识和防控技术较落后等问题,东川区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组织化程度低、防治率低,在特殊年份区域性产量损失甚至超50%[3]。

3.4 缺乏优质种薯,品种退化严重

1)由于东川区尚未形成优质种薯的生产链条、缺乏种薯(特别是原原种和原种)繁育基地、优质种薯繁育体系不健全,导致东川区现有优质种薯的数量和质量均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2)农民购买力弱和对优质种薯认识度低等问题,导致农民对优质种薯的购买积极性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优良种薯的推广应用[4]。3)马铃薯新品种更新换代滞后、品种退化情况日益突出、品种结构无法适应市场发展。主要种植的开花薯1 号和开花薯2 号均存在农民连续多年自留种现象,造成品种混杂、种薯退化、商品转化率低、产量下降等问题。因此,坚持品种提纯复壮和种薯更替工作、研发优质种薯和解决品种退化问题是促进东川区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4 发展建议

4.1 调整马铃薯产业种植结构

在东川区小江流域的低热河谷区域,引进云薯304,大力发展冬早马铃薯种植,实现该区域富锌马铃薯订单生产,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地传统产业(大蒜)的连作障碍问题,还可以有效调整东川区马铃薯的种植结构,实现马铃薯周年生产和周年上市,使种植户增产增收。

4.2 培引种薯企业和加工企业

通过政府扶持培育本地企业,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有影响力的马铃薯种业和加工龙头企业。1)通过政策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推进东川区马铃薯种薯企业发展壮大。2)加大对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和努力开拓加工产品的市场,强化马铃薯加工产品和马铃薯商品的网络市场和品牌建设,从时间、空间、产品、市场等多维度拓展和提高东川区马铃薯的销售空间和影响力。

4.3 普及晚疫病防控技术

农技推广人员积极开展晚疫病防控技术专项培训,指导农民掌握抗病品种、预警预报、药剂防控等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以降低马铃薯晚疫病对生产造成的危害,保障马铃薯产量产质。

4.4 生产优质种薯

1)扶持东川区马铃薯龙头企业,建立特色种薯繁育体系和基地,实现东川区优质种薯的有效供应。2)通过宣传引导,不断提高优质种薯在生产环节的普及率,提升优质马铃薯的使用率,进而提高马铃薯的单产和品质,满足市场对特色马铃薯的需求,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3)加快东川区马铃薯主栽品种的核心种苗和优质种薯生产速度,扩大优质种薯供给量,针对农户开展马铃薯高效生产技术培训,以有效解决马铃薯生产上种性退化和产量低下的问题。

5 保障措施

5.1 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区级马铃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协调产业培育和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组织编制马铃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和建议、以年度为单位的工作计划、可贯彻实施的政策措施等,积极监督推进重点项目的实施,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障东川区马铃薯工作落实到位。

5.2 落实主体职责

紧密围绕东川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建立扶持政策、行政职责、管理体制三位一体的配套运行机制,将职责明确到区级相关管理部门、产业经营主体、村级专业合作社,各司其职,共同发力,建成“生产—供应—销售”一条龙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5.3 加强督查考核

完善对东川区马铃薯专项工作的监督考查制度,推进监督和年度考核制度,实行定期督查,对在督查中发现的工作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实行按期通报、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问责机制,以保障东川区马铃薯各项工作稳定落实到位[5]。

6 结语

昆明市东川区各个产业快速发展,其中,东川区马铃薯产业逐渐发展成为东川区脱贫致富、稳定增收的重要产业。因此,针对东川区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助科技力量,因地制宜,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完善东川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机制,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从而持续发展壮大马铃薯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猜你喜欢
晚疫病洋芋种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大将军搬砖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洋芋搅团:砸出来的美食
自大的马谡
试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