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火龙果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

2022-12-12 12:09惠永永王继玥林兴娥刘咲頔明建鸿周兆禧丁哲利
南方农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反季节火龙果海南省

惠永永,王继玥,林兴娥,刘咲頔,明建鸿,周兆禧,丁哲利*

(1.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00;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海南海口 570000)

火龙果又称红龙果、龙珠果、仙蜜果及玉龙果,属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原产于巴西、墨西哥等地的森林、丘陵地带,性喜温暖潮湿,耐荫耐贫瘠,生长最适温度为25~35 ℃。火龙果在明清时期由法国、荷兰传入我国,由于其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在我国广泛种植[1]。2021年,我国火龙果种植面积突破66666.67 hm2,规模和技术均居世界首位。20 世纪90 年代,海南省从中国台湾引进火龙果进行栽培,至今已有30 多年的火龙果栽培历史。

1 海南省栽培火龙果的环境条件

海南省是我国最南端的省份,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全年暖热,年平均气温22~26 ℃,全年日照时间1750~2650 h,光照率50%~60%,年降水量1500~2600 mm(西部沿线1000 mm),典型土壤为赤红壤,pH 值为4.5~6.5,光照、土壤、温度及降水等环境条件适宜火龙果生长[2]。

2 火龙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海南省火龙果产业得到了显著发展,2012—2021年,海南省火龙果种植面积从不足666.67 hm2增加至7953.33 hm2,产业范围迅速扩张,大型火龙果基地遍布海南省,2019 年海南省火龙果产量为21.07 万t,2021 年海南省火龙果产量为30.91 万t,同比增长46.7%。在海南省众多传统水果市场中,火龙果生产比重逐渐增大,已成为带动海南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3-4]。此外,海南省生产的火龙果大多数在国内市场销售,出口数量较少,2020 年海南省鲜火龙果出口量为24.4 t,出口金额为8.7 万美元。

3 火龙果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1)火龙果适应性强,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除需要充足的光照外,火龙果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如其他大多数果树严格,海南省几乎全省都适合种植火龙果。同时,火龙果集水果、花蕾、蔬菜和医药优点于一身,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C、铁、磷、钙、镁及钾等,富含大量果肉纤维,丰富的胡萝卜素及高浓度天然色素花青素(尤以红肉为最),果核更含有各种酶和植物蛋白,营养与保健功效突出,深受消费者青睐[5]。

2)产业升级改变了传统需要人工授粉的生产模式,且随着单联排、双联排种植模式的探索,海南省火龙果每667 m2种植株数从400~500 株提高到800~2200株,生产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技术革新使大量投资者高度看好火龙果市场前景,不断加大对火龙果生产领域的投入。

3)现有火龙果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强,种植后第2年即可投产,生产周期长达20年,果实成熟周期短,每年自然收获期可长达7~8 个月,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40~45 d,自然条件下年收获10~14 批次,通过补光措施可收获14~18 批次,且果实贮藏时间长,常温下可贮藏7~14 d,冷藏保存时保鲜期可达数月。与香蕉、荔枝、龙眼等其他热带水果相比,火龙果风险投资小,收益回报快,投入回报比优于大多数热带水果[6]。

4)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需求与新品种引进方面的政策红利推动了火龙果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海南省积极通过科技升级助推火龙果等热带特色新产业的发展,通过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政策优势广泛引进优质火龙果新品种并示范推广。目前,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市打造的火龙果产业集群面积已超过5333.33 hm2,燕窝果、黄龙果等特色新品种均有种植,打造了如乐东、东方火龙果等多个地方品牌,通过政府引导与高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海南省火龙果已具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7]。

4 火龙果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海南省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但随着我国及全球火龙果产业的同步快速发展,火龙果已从最初的特色产业逐渐演变成普通农副产品,产业优势不再明显,目前海南省火龙果产业发展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产业扩张过于迅猛,区域性竞争和销售压力加剧。近年来,我国与国外火龙果产区产能迅速增长,部分产区面积扩张超过70%,在我国水果产能过剩和南美、东南亚水果进口的双重夹击下,海南省火龙果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丰产不丰收、价低难卖成为火龙果销售的常态[8]。

2)优质品种更新慢,果品同质化严重。目前,海南省大红系列火龙果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红心火龙果价格从之前的15 元·kg-1下跌至现在的5元·kg-1左右,火龙果主栽品种同质性过高,经济效益并未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长,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也在逐渐削弱。

3)反季节补光技术的普及导致海南省反季节火龙果不再具有明显优势。我国火龙果价格高点主要是每年12 月至次年4月,低点多出现在每年5—9月,高点价格往往是低点价格的2~3倍,原因主要是冬季新鲜水果供应较少,且节假日期间(春节)消费者对水果需求旺盛,进而拉高了火龙果价格,而5—9 月有大量新鲜水果上市,消费者选择多样,对火龙果的需求较低,进而拉低了火龙果价格。与我国其他火龙果产区相比,海南省自然条件下种植的火龙果可多收1~2 批果,在前些年海南省以反季节优势牢牢占据了我国的冬季火龙果市场,但随着其他地区设施农业与广东省、云南省等地大面积补光技术的普及与管理技术的提升,海南省反季节火龙果由原来的绝对主导地位转变为与云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产区反季节火龙果共同发展的新趋势,随着反季节火龙果的种植面积与产量不断提升,海南省反季节火龙果的价格优势已不再明显[9]。

4)产业链较短,深加工环节缺位。海南省标准化的火龙果基地年产量能达到3.5 t/667 m2,配合补光技术后能达到4.5~5.0 t/667 m2,每年火龙果收获时,除去果质较好易销的火龙果,还会剩下20%~30%的次果,想要将这部分次果转化成经济收益,就需由加工厂收购次果,并加工成相应产品。然而,目前海南省仅有北纬十八度果业和达川两家企业开展火龙果采后精深加工,主要生产火龙果原浆和果汁,深加工产能明显不足,火龙果深加工环节的缺乏,导致产业链得不到延伸,附加值得不到提升,极大限制了火龙果产业发挥应有的效益。

5 火龙果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关数据显示,2010—2020 年我国火龙果产量占热带水果总产量的比重从0.25%提高到了5%,2021年火龙果种植总面积突破66666.67 hm2,增长势头迅猛,市场潜力巨大,已成为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海南省在反季节和高品质火龙果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产业面积与其他主产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受科学技术、人工成本、土地资源、运输与市场等因素影响,海南省火龙果产业布局仍处于动态调整期,针对当前海南省火龙果产业存在的问题,要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以高质量推动火龙果产业的健康发展[10]。

5.1 强化产业科学布局

1)充分发挥海南省国际旅游岛与典型热带气候的资源优势,科学布局规划,与其他火龙果产区实现差异化发展,将海南省的火龙果产业发展与旅游市场和自贸港建设相结合,统筹考虑区域特色、交通条件、生态环境、发展基础及未来发展需求,培育与发展具有典型热带特色、品质优良、方便采摘与长途运输的火龙果新品种,通过气候优势与品种差异化实现与其他火龙果市场的错季错峰,实现产业良性竞争。2)农业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海南省的火龙果产业发展布局,按照优势产品在优势区域裂变式发展与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思路进行产业引导,如在三亚市、陵水黎族自治县等地主要依托旅游市场发展礼品果,在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市等地根据气候优势瞄准高端消费群体发展特色果,在琼岛北部区域发展精细化管理的高品质冬季果,通过市场的细分与功能定位推广特色品种与生产标准,提高火龙果产业发展水平。

5.2 科技支撑产业发展

1)加强产学研的联动机制,针对目前海南省特色新品种研发不足,典型热区气候条件下栽培管理技术落后等瓶颈问题设置一批重点攻关项目,加快自主优良品种选育与技术推广。2)针对海南省积温高、光照强的区域特色创新种质资源,围绕适合热带特色的优良品种及耐热抗病砧木选育、栽培制度创新与推广、低效果园提质增效及智慧农业管理等技术,搭建研究与开发、实验与示范、培训与推广集成化的火龙果生产技术创新推广模式,全面提升海南省火龙果产业的科技水平。

5.3 打造优势特色品牌

1)塑造火龙果文化,把品牌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打造热带火龙果这一特色品牌,探索火龙果产业发展与绿水青山、休闲农业等的融合途径,通过强化技术人才队伍培育和社会化技术服务,以产业组织化促进生产标准化,不断提升火龙果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引领产业绿色健康发展。2)加快优势品牌培育,拓展销售渠道,健全网络销售体系,借助自贸港建设与政策优势,积极探索国内外高端市场,强化产业发展基础,集聚土地、资本、人才及信息等要素,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地方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培育一批优质的火龙果出口示范基地与龙头企业。

5.4 延长产业链条

1)加大火龙果果品智能化检测、分级与贮藏、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2)以种植基地为依托,加快推进果园、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分拣处理和保鲜储运能力,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实现由产区到消费者的高效、低损流通,打造火龙果“研发+生产+加工+销售+观光”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的风险防御能力。

6 结语

近年来,我国火龙果产业发展迅速,海南省光热资源丰富,可种植的特色作物种类丰富,目前海南省火龙果生产中以红皮红肉系列品种为主,市场同质化明显,难以充分体现海南省的优势效应。同时,随着产业的扩张与消费市场的细分,常规红肉火龙果的市场已逐渐趋于饱和,根据现阶段火龙果产业发展需求,明确市场定位,发展以品质为核心,与其他产区差异化显著的种植品种和多元化的销售格局必将成为今后海南省火龙果产业发展的新出路。

猜你喜欢
反季节火龙果海南省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思茅区反季节甜笋种植前景
红心火龙果不神奇
果园反季节抽水贮存
邱婕 火龙果带火创业路
反季节果蔬到底能不能吃
火龙果里有黑芝麻
火龙果Pita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