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强国战略下我国海洋渔业科考船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研究

2022-12-12 07:51于文明吴洽儿潘兴蕾冯震华王东毅王欢欢
中国水产 2022年11期
关键词:科考船海洋渔业渔业资源

文/于文明 吴洽儿 潘兴蕾 冯震华 王东毅 王欢欢

随着海洋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确立与实施、海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科考船迎来了飞速发展时期。本文阐述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渔业科考船体系历史沿革,分析了我国海洋渔业科考船体系现状,对我国海洋渔业科考船体系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海洋渔业科考船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将有力支撑海洋渔业资源养护与可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为全面提振渔业经济发展、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海洋强国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世界海洋科考船经过60多年发展,形成了庞大而繁杂的海洋科考船体系,海洋渔业科考船是其重要分支。海洋渔业科考船是开展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是体现一个国家海洋渔业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海洋渔业科考船体系在不同历史时期肩负着解决海洋渔业发展过程中基础性、方向性、前沿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的使命。

一、我国海洋渔业科考船体系的历史沿革

我国海洋渔业科考船隶属于不同的科研、教学单位,但以隶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水科院”)下属的三个海区所,即黄海水产研究所、东海水产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为最多。三个海区所的渔业科考船不同时期在渔业生产开发、渔业资源管理,以及维护国家海洋渔业权益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渔业科考船体系建设由不同时期的渔业经济发展情况决定,从1949年到21世纪初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起步期,即1949年到20世纪60年代

这一时期,国家大力发展渔业生产,亟需通过渔业科考实现渔业资源探捕、渔场开发和渔情预报,而渔业科考船体系尚处于萌芽阶段。渔业科考船多为小型渔船改造而成,特点是船舶吨位小、数量多,水科院属三个海区所共有10多艘调查船从事渔业资源调查研究工作。

(二)发展期,即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

这一时期,渔业资源调查主要围绕渔业资源探捕和渔场开发,调查海域进一步延伸拓展到大陆架、大陆斜坡以及远洋作业渔场。这一时期科考船体系形成了以大型综合科考船为主,小型专业科考船为辅的特点,拥有“南锋704”号(日本建造)、“东方”号(日本建造)和“北斗”号(挪威建造)等三艘国外进口的千吨级大型渔业科学考察船,以及多艘中、小型渔业科考船。受限于我国工业化水平和船舶建造技术,科考船多为国外建造,船用设备也多为进口设备。该阶段渔业科考船整体水平的提升,对我国渔业资源评估、渔业资源研究和区域渔业经济拉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维持期,即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

这一时期,在近海渔业资源日益衰退、捕捞强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渔业资源管理和海洋权益维护支撑技术成为主要研究方向。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科技体制改革时期,渔业科考船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对渔业科考船体系产生了较大冲击和影响。由于科考船工作任务不饱满,为缩减开支,各单位科考船纷纷被转卖或退役,三个海区所只有“北斗”号一艘船继续运转,出现一船独撑的局面。1997年~2002年,国家海洋勘测专项——海洋生物资源调查评估项目只靠“北斗”号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开展调查,大部分科研任务只能靠租用生产渔船来实施。

二、我国海洋渔业科考船体系建设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提出和渔业产业快速发展,国家和涉海涉渔行业对于高水平综合性海洋渔业科学考察船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谋求渔业长远发展,2000年伊始,涉渔科研单位开始建造高性能综合海洋科考船,一批先进的海洋渔业科考船应运而出。

(一)复建海洋渔业科考船体系

2003年,“南海区渔业资源与环境科学调查船”(即“南锋”号)建造项目由农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立项。1500吨级“南锋”船是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综合性海洋渔业科考船,2009年底建造完成,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我国南海区渔业科考船匮乏的落后局面,初步满足了开展南海陆架区、斜坡区、深远海水域及南沙、西沙岛礁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的需求,为我国南海区海洋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生态环境修复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平台,也标志着我国海洋渔业科考船体系复建工作启动。

(二)海洋渔业科考船体系建设快速推进

2013年,全国渔业科考船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完成,我国渔业科考船体系复建工作拉开序幕,专业渔业科考船体系建设步入“快车道”。水科院4艘300吨级近海渔业科考船获批立项。至2017年下半年,以“中渔科”命名的近海渔业科考船相继问世,并交付使用。其中“中渔科102”号隶属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渔科211”号、“中渔科212”号隶属水科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渔科301”号隶属水科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实现了我国主要海区科考调查全覆盖,对提升海洋观测效率和水平、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该批船配置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拖网监测、船载多普勒海流仪等调查仪器设备,具备渔业资源调查、渔业环境调查、渔业资源养护功能,集调查、科研于一体,承担近海海域渔业资源与环境常规、专项和应急调查监测,以及海洋综合调查研究与渔业资源养护等任务。“中渔科”系列近海渔业科考船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增强了我国近海海域渔业调查手段,为我国近海渔业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提供必要平台,我国海洋渔业科考船体系建设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海洋渔业科考船体系基本建成

2015年8月,水科院两艘3000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蓝海101”号和“蓝海201”号)建设项目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这两艘船分别由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东海水产研究所负责建设和运行维护,并于2019年6月建造完成,交付使用。

“蓝海101”号和“蓝海201”号是农业农村部迄今投资最多、吨位最大、设施最先进、具有全球航行能力(除两极冰区以外)的两艘海洋渔业综合科考船,能高效完成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其海基数据系统集成和信息传输能力,可确保科学调查数据测量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渔业资源和环境综合调查能力与技术水平已达国内先进,并跻身国际先进科考船行列。

与此同时,上海海洋大学2500吨级渔业调查教学船“淞航”号,浙江海洋大学300吨级渔业调查教学船“浙渔科2”号,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300吨级渔业调查船“渤海001”号以及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一批具备渔业调查功能的船舶相继建造并投入使用。至此,我国黄渤海、南海、东海三大海区均拥有了千吨级以上海洋渔业科考船和300吨级近海渔业科考船。我国的渔业科考船调查作业范围已覆盖主要海洋渔业水域,近岸、近海、深远海渔业科考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构建起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渔业科考船体系,对促进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实现我国由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的升级转变具有重大推进作用。

三、未来我国海洋渔业科考船体系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极地渔业科考的现状

目前,我国三大海区现有的海洋渔业科考船互为补充,初步形成我国现代化海洋渔业科考船体系。现渔业科考船体系已具备在近岸、近海、外海和深海远洋等全面开展渔业科考的能力,但极地渔业科考船建设还处于探索和筹划阶段。

极地渔业科考工作主要靠渔业科技工作者在磷虾捕捞作业船上完成,包括如:辽渔集团有限公司“福荣海”号、中水集团“龙腾”号、青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明开”轮,以及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开利”号、“开欣”号、“开裕”号、“开顺”号和“开富”号等。而这些船舶大多为渔业公司从国外进口的二手大型拖网渔船,科考功能和作业方式通过在之前渔船系统上进行简单改造加装而实现,并不能称之为专业科考船。

(二)渔业科考船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

为维护极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长远权益,我国亟需加大研发力度和资金投入,建造续航能力、高海况航行能力、冰区作业能力更优的极地渔业科考船。农业农村部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印发《“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支持远洋渔业资源调查和探捕,推进建造极地渔业科学考察船,为新一代渔业科考船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三)未来新型极地渔业科考船发展方向

随着海洋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海洋科考船建造水平大幅提升,以新技术助推新型极地渔业科考船的设计开发,将“极地化、专业化、大型化、绿色化”的理念融入其中,将在船型及相关系统、功能配置、装备升级以及建造工艺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

1.极地化

选择一个优秀船型,提升船舶总体性能无疑是至关重要的。2020年,由挪威Ulstein公司设计和建造的极地探险邮轮“National Geographic Endurance”交付,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极地探险邮轮之一,能够常年航行在冰区覆盖海域,其配备的X-BOW船首,在恶劣海况下表现出了较好的适航性和燃油经济性,在穿越德雷克海峡时优异性能得到了实船验证。X-BOW是Ulstein公司的专利船首设计,在船舶性能、表现和满足客户要求等方面逐步得到了市场和行业认可,船舶稳性、住舱舒适度、燃油经济性表现突出,对于新型极地渔业科考船船型的设计有一定借鉴参考价值。

2.专业化

除了先进的水平扫描探鱼声呐、渔业资源声学评估系统、气象导航等渔业科考船必配的仪器设备,渔业科考船还应配备先进的捕捞系统。拖网和网板的传统艉滑道拖网作业方式,结合舷臂支架连续泵吸的新型横杆拖网作业方式,两种捕捞方式配置互为备份,可以提高捕捞效率,确保船舶在南极作业效率,避免在远离大陆情况下因设备发生故障维修困难而产生的时间和经济浪费问题。

3.大型化

极地海域远离大陆、航程较远,船上燃料、淡水、生活用品、生产物资等消耗品补给成本较高,再加上科考装备和捕捞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极地渔业科考船向大型化发展的必然性。参照当今世界典型极地科考破冰船和磷虾捕捞渔船主要技术参数,极地渔业科考船船舶总长将在120m以上,其他主尺度指标也应相应增大。

4.绿色化

极地渔业科考船可配备双燃料发动机,采用液化天然气(LNG)和电力混合动力推进系统。LNG是一种清洁能源,作为船用燃料燃烧效率比柴油增加30%,能大幅降低营运成本;在环保效果方面,LNG比柴油的CO2排放量减少20%,氮氧化合物(NOX)排放量减小90%,硫氧化物(SOX)和颗粒物排放量减小100%,对极地海域科考作业非常有利。船上还应采用最新的环保技术,包括零压载水处理技术、废热回收技术等,实现船舶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功能目标。

新型极地渔业科考船采用何种设计方案,既有理论问题,也有技术问题,要加深研究、论证、试验、实践,真正形成“近海级”“区域级”“大洋级”“极地级”完整的、全覆盖的海洋渔业科考船体系。

四、总结和展望

海洋渔业是我国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食物安全保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渔业是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渔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新时代赋予渔业科技工作者新使命和新征程,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考察船作为促进国家海洋渔业产业快速发展、树立负责任渔业大国地位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与国家战略息息相关,因而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

一是新船建设方面,在形成一定数量、规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统一的顶层设计规划,逐步探索科考船体系分级的科学方法,有规划、有研究地进行科考船系列化发展。

二是船舶单位应不断提升船舶使用和管理水平,创新科考船综合管理与运行模式,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充分发挥海洋渔业科考船效能。

三是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提前谋划、充分论证,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和运行保障经费支持,确保科考船体系能够正常、高效地运转,助力我国海洋渔业科学研究走向深蓝。

猜你喜欢
科考船海洋渔业渔业资源
挺进深海的功臣:“科学号”科考船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演变与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基于内容价值的海洋渔业生产管理视频数据压缩方法
东海渔业资源重建的智慧技术思考
科考船木甲板安装工艺
中韩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岛举行
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简述鱇浪白鱼渔业资源相关研究成果、问题与建议
海洋星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