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联合行动导向宣教床对直肠癌造口患者病耻感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2022-12-12 08:53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共情造口直肠癌

王 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直肠癌指的是乙状结肠下缘与齿状线之间的癌肿,为肠道常见型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不良表征为排便习惯、粪便性质的改变、腹痛、血便、肛门坠痛甚至腹部结块等[1]。而病耻感则为患者在患病期间对自身机体表现出羞耻感知,如直肠癌患者需长期佩戴排便袋,长此以往内心就会产生被歧视、被疏远的负性情绪[2]。病耻感的存在,使大多数患者很难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达到预期临床效果与康复状态。基于此,为进一步研究共情护理联合行动导向宣教床对直肠癌造口患者病耻感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而开展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20年9月~2021年8月医院收治的45 例直肠癌造口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设为研究组(n=22)与对照组(n=23)。对照组男女比例11:11,年龄30~62岁,均值(43.79±2.21)岁;研究组男女比为12:11,年龄为33~60岁,均值(44.12±2.38)岁。该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纳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无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参与研究患者均满足2018年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所示的直肠癌诊断标准,并经病理和组织学证实诊断无误;(2)所有患者均符合造口临床适应症;(3)有良好的心理和认知功能,且能与健康宣教人员积极合作。

排除标准:(1)存在肿瘤转移患者;(2)患有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等疾病的患者;(3)存在直肠癌结肠造口禁忌症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施以常规健康宣教法

1.2.2 研究组予以共情护理配合行动导向宣教床法 研究组详细护理措施如下:(1)共情护理:护理人员从抑郁、恐惧、焦虑、强迫、躯体化等方面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评估和掌握,制定针对性的共情护理方案。此外,护理人员每天定时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对造口、直肠癌、情绪和日常生活的感受,耐心倾听。鼓励患者积极表达内心需求,准确及时地做出反应,与患者进行眼神交流,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理解和关怀,充分感受到尊重和认可。同时,护理人员从患者的角度思考,体验患者内心的痛苦,充分理解患者的想法,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关怀和理解的温暖。当患者有明显的负面情绪时,通过劝导及时纠正,缓解其负面情绪。(2)行动导向教育床:为药物教育和日常教育准备两张特殊教育床。护理人员将近30种可供直肠癌造口患者使用的独立袋装药物整齐地钉在教育床边的宣传窗口上,分别注明药物名称、服用方法、剂量、疗效和注意事项。将一张纸板剪成一个穿着患者西服的造口患者的形象,并粘贴在另一张宣传教育床上,且每个部分都贴上了操作后应注意的事项,简单明了。(3)实施行动导向教育:通过专家讲座、一对一访谈、小组交流等方式,对患者进行临床责任健康教育。在和睦教育环境中,通过个性化访谈明确患者内心的不安、焦虑及压力,并对其行针对性心理指导。专家讲座以视频和PPT 材料的形式进行,1次/周,30~45min/次。在明确宣传教育目标、流程和具体安排的基础上,在病房和患者活动范围内,拟定行动导向的宣传教育计划,确保患者配合宣传教育的实施。为患者组织健康教育和交流会,2 次/周,30~45min/次。患者在交流会上分享积极的感受和健康知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收集数据。(4)预后总结:在整个临床宣传教育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分析实施护理的实际情况,探讨行动导向宣传教育的缺点以及不同患者接受护理时的影响,并通过总结进一步改进宣传教育内容,为后续护理质量提供借鉴与参考。

1.3 观察指标(1)比较患者的社会影响量表(SIS 总分)和生活质量量表(QOL)的得分。社会影响量表采用利克特四级评分法[3],1=极不同意,2=不同意,3=同意,4=非常同意。共含24条目,包括社会排斥(9个)、经济歧视(3个)、内在病耻感维度(5 个)和社会隔离(7 个)。量表总分为各项目总分和(24~96分),总分越高,患者的羞耻感越严重。Cronbach'sα 系数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0.89,相关系数为0.27~0.65。生活质量量表采用EORTC 的QLQ-C3O(V3.0),是面向所有癌症患者的核心量表,共30个条目,包含功能维度(17 个)、症状维度(13个)。根据其回答选项,计为1~7 分;条目总体健康状况分为4个等级:没有1分、有点2分、相当3分、非常4分,评分时,直接评1~4分。

(2)对两组患者的压力感知、癌症相关疲劳进行分析和比较。采用中文版的感知心理压力量表(CPSS)、癌症疲乏量表(CFS)进行评估[4]。

(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含狭窄、水肿、脱垂、回缩、出血、旁疝、皮肤粘膜分离等。

(4)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包含恢复进餐时间、造口排气时间、造口排便时间等。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社会影响量表、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患者社会影响量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社会影响量表评分比较[(x±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组别研究组(n=22)对照组(n=23)tP功能躯体认知角色情绪社会整体78.25±3.13 79.67±3.29 30.54±3.31 89.15±3.97 88.31±3.26 91.96±3.69 53.73±2.33 61.20±2.38 25.09±2.74 60.28±2.43 66.84±2.85 51.53±2.92 31.327 24.007 22.468 28.468 12.317 17.044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续表2

2.2 对比两组CPSS 评分、CFS 评分研究组患者压力感知、癌症相关疲劳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CPSS评分、CFS评分比较[(x±s),分]

2.3 对比两组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情况研究组狭窄、水肿、脱垂、回缩、出血、旁疝、皮肤粘膜分离等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情况比较[n(%)]

2.4 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情况研究组各项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前后胃肠功能情况比较[(x±s),d]

3 讨论

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癌症,尤其是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是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手术方法[5]。其特点是切除范围大,手术完整,但需要做永久性人造肛门,即肠造口术。经相关临床调查发现,与其他癌症相较,直肠癌患者往往伴有十分强烈的疾病耻感和较为严重的心理或情绪问题[6]。所谓疾病羞耻(病耻感),是指由疾病引起的内在羞耻体验。患者会因为疾病而感到被贴上标签、受到歧视和轻视、疏远、回避、不易被他人理解或是接受[7]。肠造口术患者因排便方法变化而丧失其括约肌的主要控制功能,无法控制其排泄行为、气味和声音[8]。患者需要始终戴着收集排泄物的袋子,恐惧被他人发现或是暴露肠造口,为避免因肠道运动而造成尴尬,使患者畏惧出门,甚至出现自我隔离、孤立,这将对患者的机体恢复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9]。基于上述情况,临床先是利用常规健康宣教法,以期能够降低患者的病耻感,增加康复速度,然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10]。经过研究讨论决定运用共情护理联合行动导向宣教床法来缓解患者的病耻心理,提升治疗护理效果。

共情护理是一种临床全新引进的护理模式,对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明显疗效[11]。与常规健康教育宣讲护理相比,这种模式有着下列优点[12,13]:(1)共情护理对患者情绪状态和内在感知尤为关注。护理人员增加与患者间的交流,了解其内心的痛苦与压力,益于其引导患者积极治疗,舒缓心理压力,同时纠正患者的消极心理[14]。(2)在给予共情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使患者感知到外界对他们的鼓励、关怀,从而降低患者病耻感。(3)共情护理还能显著提升护患关系,建立和睦、友好的护患沟通平台,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社会影响量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PSS评分、CF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此次研究与卢威男、张成凤、张春燕结果一致[15]。由此可见,行动导向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护患交流与沟通环境,重视患者参与宣教过程,以及对疾病知识体系建设的认知,其与共情护理相结合,能大大降低患者内心压力与病耻感等负性情绪,有着较大临床应用意义。

综上所述,对直肠癌造口患者实施共情护理结合行动导向教育床干预是安全可行的,可以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羞耻感水平。

猜你喜欢
共情造口直肠癌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结肠造口并发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