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守护神”
——广西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纪实

2022-12-13 02:57甘剑伟通讯员潘丽娜黄沿程
南方自然资源 2022年11期
关键词:圩区守护神耕地

甘剑伟,通讯员 潘丽娜,黄沿程

<<<蒙福运/摄

广西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以来捷报频传,截至2022 年10 月底,全区累计治理耕地36 433 公顷,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耕地撂荒情况蔓延。

广西田长制办公室(以下简称广西田长办)主任陈建军说,设立了田长,就相当于每块耕地有了“守护神”。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广西耕地减少面积大量流向了林地和园地,实有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打通“最后一公里”

清晨,梧州市龙圩区农村,深秋的阳光洒向金黄的稻田。70 多个村庄的生产小组长们拿着手机点击打卡,踩着露珠走向田野,开始了一天的巡田工作。

小组长们现在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田长,龙圩区田长制机构设置为四级。他们携带的手机现在增加了一项新应用,即对涉及耕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拍照取证、上传上报。

这项新应用是广西田长办研发的“田长巡”APP,具有高效便捷,易安装、易操作的特性,便于各级田长和网格员巡田使用,自治区、市和县的田长办可远程了解耕地的各项信息。

<<<田长巡田

龙圩区有1 478 名四级田长,他们有明确的巡田责任、方式和频次等。自2022 年3 月以来,他们共开展巡查近3 万次,平均每周每人1 次,发现并制止涉及耕地违规行为72 起,违法用地案件同比下降了85%,成功遏制该区耕地“非粮化”扩大的趋势。

像龙圩区这样的四级田长全区共有15 万多人,在广西田长制的机构设置中,他们名为网格员。

2022 年2 月17 日,广西田长办在广西自然资源厅揭牌。随后,全区14 个市111 个县(市、区)全部挂牌成立了市县级田长办,涉及耕地保护任务的乡镇也全部成立了乡级田长办,组建了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田长组织架构体系,共设置各级田长约2.8 万人,网格员15 万多人。

耕地保护田长制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责任管理体系。以行政村为耕地保护网格单元,由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田长,将耕地保护任务逐级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地块;对耕地保护实行分级负责、网格化监管,最终实现地有人种、田有人管、责有人担。

田长制的推行,将耕地保护监督管理工作延伸到田间地头,压实到“神经末梢”,真正打通了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壁垒。

基层田长和网格员的日常巡田,能够比卫星更早、更及时、更准确地发现涉及耕地的违法违规情况,将老百姓及社会各方面的损失降到最小,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制止。

广西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副处长莫勇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贵港市港北区的一个脱贫户,拿出所有的积蓄还向亲友借了钱,计划在自家的承包地里建房,刚挖地基就被基层田长发现并上报。农户在耕地中建房的计划被阻止了,并在田长的帮助下重新选址。莫勇说,如果等农户建好了房子再去推倒,农户将损失严重。

总田长1 号令

广西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广西田长办先后印发了田长制工作要点、运行管理办法、协作机制、调度督导、信息报送、成员单位工作任务责任清单等系列配套文件,指导全区各地开展工作。

借助田长制工作平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与林业、农业、糖业、公检法等21 个田长制成员部门之间形成合力、协同作战,实现耕地保护从自然资源“一家管”到“大家管”的转变。

广西田长办推行的“田长+检察长”耕地保护协作机制得到普遍推广,各市、县田长办迅速建立了与检察院协作的耕地保护治理新模式,探索“行政+司法”的耕地保护方式,构建高效联动、打防结合、迅速有力的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和检察监督耕地保护新格局。

2022 年3 月17 日,河池市打响全区“田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的第一枪,该市田长办与检察院在罗城东门镇章罗村召开基本农田保护公益诉讼案件公开听证会,解决了12 公顷基本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玉林市的玉州区、福绵区、北流市、陆川县、博白县等地印发严禁非法养殖牛蛙的通告,劝诫教育34 个养殖户自行退养或停止养殖,依法拆除、取缔养殖场31 个,恢复耕地25.4 公顷。

截至2022 年10 月底,广西通过“田长+检察长”耕地保护协作机制查处了一批违法占用耕地的案件,整改“非农化”违法用地2.28 万宗,涉及耕地面积9 633 公顷,有效化解违法占用耕地的查处难题。

2022 年6 月7 日,广西田长办再次发力,以1 号自治区总田长令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长制考核暂行办法》,明确连续2 年考核不合格的,或存在对重大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导致耕地保护不力并造成严重后果、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将按照一票否决的要求,对负有责任的一级田长及副田长予以问责并终身追责。

广西各地耕地保护田长制的推进工作再掀热潮。

河池市田长办加快了耕地“非粮化”治理的步伐。宜州、罗城等地采取政府统筹、政企补贴、宣传引导、流转经营、多方参与的耕地“非粮化”治理新模式,引导农户自行退桉、退果等还耕1 266 公顷,打造多赢共赢“非粮化”治理新局面。

北海市田长办组织成员单位组成联合督导组,县、乡、村三级联检,全面督导检查各县(市、区)政府推行田长制工作落实情况,督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新增问题的整改。

桂林市结合黄龙病综合防控实施“退果还粮”工程,清退“三低”果园5 180 公顷。

柳州市柳江区推出“桉树改种甘蔗项目”,采用“企业+农户+合作社+银行”模式,为“桉改蔗”群众落实政策,每公顷补贴17 100 元,实现清桉种蔗141 公顷。

来宾市辖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农耕,是广西的粮食主产区,被誉为“桂中粮仓”。近年来,部分乡镇村民在基本农田、“双高”基地、糖料蔗生产保护区改种桉树17 667 公顷,且有蔓延之势。

2022 年初,来宾市开展“清桉还蔗”专项行动。来宾市人民政府负总责,各县人民政府为行动主体,指导各乡镇、村委推进“桉退蔗进”的各项工作,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

在乡镇,培训后的网格员分散入户、深入地块实地核查,志愿服务队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平台、宣传标语,宣传糖料蔗种植补贴扶持政策、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帮助群众算清“明白账”,打消群众顾虑,自觉参与“桉退蔗进”行动。截至2022 年10 月,来宾市共清理了违规占用耕地种植桉树面积12 193 公顷。

稻花香里说丰年

夏季,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新龙村,荒芜已久的稻田重新长出了绿油油的水稻,水稻下荷花鲤戏水,淤泥中田螺爬行。

新龙村的“稻+鱼+螺”种养新模式,荣获“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称号。

昔日的撂荒地变成“蓄粮藏金”的沃土。

龙圩区推行市场化整治撂荒地,引进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在龙圩区成立了8 家稻螺渔生态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实施“稻+鱼+螺”的生态立体养殖新模式,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双赢,演绎了现代版的“稻花香里说丰年”。

在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过程中,各地的先进典型层出不穷,梧州市龙圩区耕地治理的“管、巡、治、建、用”五字诀堪称经典。

在“管”字上,龙圩区采取县级统筹“抓”,定期研究田长制工作重大决策,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镇级具体“管”,70 个行政村全部与各镇政府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6.45 万户农户与村委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耕地保护具体到人;村级分片“包”,实行村干部分片包干机制,对包干区内所有农田实行网格化管理;村民小组具体“干”,由组长包保到户、到田块,落实每日动态巡查工作;村民人人“盯”,实行有奖举报机制,针对违法占用耕地问题,奖励第一个提供线索的举报人。

在“巡”字上,除了“田长巡”APP,龙圩区还建立了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三长联动、一巡三查”机制,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整体保护、系统治理、良性发展。另外,每年整合各类资金1 000 多万元,设置634 个公益性岗位,建立专职“村级巡查专员”队伍,将相关部门分设的生态护林员、农村河道保洁员、公路养护员、田管员等公益性岗位集中整合为“村级巡查专员”。

在“治”字上,龙圩区建立“动土三必问”制度,询问动土主体、动土目的及用地用林手续办理情况等,把违法建设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零容忍态度强力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等耕地“非粮化”行为,分类施策、分步妥善处置,构建逐步退出机制。

在“建”字上,龙圩区累计投入资金8.51 亿元,持续推进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程,形成一批“百亩、千亩、万亩”集中连片优质耕地,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着力解决沟渠灌排不通畅、机电泵站等设施配套不齐全、用水不完善等问题。以镇村为单位,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矿全类型、全要素的综合整治,扎实开展一批土地整治项目。

在“用”字上,龙圩区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特色种植基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龙圩区自主研发打造广西首个设施农业“智能选址”服务平台,解决企业选址难、耗时长的痛点,让企业少走“冤枉路”,同时避免出现选址触碰红线问题,破解“保发展”与“保耕地”的矛盾。

龙圩区建立土地流转审查机制,镇、村提前介入土地流转活动,避免流转的耕地不种粮问题,确保应种尽种。同时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农民保护耕地、防止耕地撂荒责任相挂钩。及时发布稳定粮食生产严禁耕地撂荒通告,对弃耕撂荒一年以上的耕地,收回弃耕土地经营权,优先安排给本村组员代耕或对外发包代耕。

小荷才露尖尖角

2022 年,是广西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的第一年,广西各地因地制宜开展耕地保护、治理工作。

玉林市、钦州市、贵港市等地开展了耕地撂荒治理专项行动。

陆川县实施了奖补激励机制,对撂荒耕地复耕复垦后种植粮食作物20 亩以上的生产者予以一次性耕地撂荒治理奖补。兴业县创建了“党建+田长制”模式,由村“两委”干部等担任“红色护田员”,找准撂荒原因,组织开展耕地撂荒专项整治工作。2022 年上半年,玉林市已完成撂荒耕地治理面积7 619 公顷。

钦州市列出“红黑榜”、请进“田管家”,复耕撂荒耕地3 940 公顷。

平南县建成广西规模最大的“撂荒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

钟山县首创使用智能手机地图APP 导航排查撂荒地块,治理撂荒地356 公顷,复耕复种玉米、红薯、香芋等农作物。

2022 年上半年,南宁市耕地“非粮化”治理2 704 公顷,其中退林复耕184 公顷,退园复耕119 公顷,撂荒耕地治理2 401 公顷。

此外,许多地方开展了土地综合治理,提高耕地产出,以期振兴乡村。

灌阳县完成“退果还粮”335 公顷,并印发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种粮大户流转土地发展粮食生产,引导种植户优化种植结构,采取“稻稻肥”“稻稻菜”等种植模式,实现“果园”变“粮田”的华丽转身。

河池市的12 个“旱改水”项目通过审查入库,增加水田面积298 公顷,提升粮食产能860 吨,创造价值约7.29 亿元的补充耕地指标。探索打造的都安瑶族自治县板岭乡永仁村、永顺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示范点,效果良好,引起社会关注。

据了解,近一年来,广西耕地保护田长制的推行获得了不俗的战绩和丰富的经验,2023年将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启动“退林还耕”“退园还耕”和“撂荒地治理”三大专项行动,进一步扩大战果。

广西积极研究激励鼓励措施,起草了耕地保护激励办法,对全区111 个县(市、区)耕地保护工作进行综合评分,选取排名前15 的县(市、区)作为激励对象,每县600 万元,总计9 000 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基层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耕地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

猜你喜欢
圩区守护神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杨俊德:农业丰收的“守护神”
近海守护神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110,致敬平安“守护神”
耕地时节
圩区治理对区域防洪排涝影响之我见
嘉兴市秀洲区圩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平湖市加快推进农村圩区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