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柿槟兴

2022-12-14 07:44游磊
时代报告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水泉支部书记全村

■ 游磊

时间推移至1988年夏季的一天傍晚。

杮槟村后的半山坡上,已风生水起的石料场,处处一派机声隆隆、人声鼎沸的热闹景象。

就在工人们昼夜劳顿,尽心尽力,憧憬着厂子更加繁荣兴盛的时候,厂长李水泉却悄悄登上了高高的窑顶。

望着眼前的一切,他不禁联想起8年来引领着王祥太、李修信从接手石料厂起,栉风沐雨带领着村子里部分父老乡亲日夜奋战,终于摆脱了贫困。

再看看当下,在厂里和自己一起连天累月苦干、实干的父老乡亲,家家过得还算滋润的日子。他不禁感慨万千……

眼前这蒸蒸日上的建材厂,可都是父老乡亲不分白天黑夜,用勤劳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厂子经营正渐入佳境。可偏偏就在此时,一个不容回避的抉择摆在了自己面前。

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宛如愚公般坚毅的汉子心情如此深沉呢?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上级党组织经过反复考察,认为33岁的共产党员李水泉在柿槟一干人当中,是个有思想、懂经营、有魄力、做事有板有眼、认定的事会一竿子插到底的年轻人。

大家有目共睹的是,8年间,他把建材厂管理得有模有样,承包款项逐年如数上交外,跟着他干的村民也都过上了好日子。正因如此,上级党组织才决定让身为党员的他在这个时候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要他引领着柿槟村2000多人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正值奋斗年华的李水泉,深知让他扛起这副重任,就是组织对他莫大的信任与器重。

获悉这一消息后,同为党员的副厂长王祥太、会计李修信俩人也正围坐在建材厂院落中的桌子旁,吸着烟、喝着茶、相对无言,他们的眼睛里流露出从没有过的迷惘和不安。

他们十分了解一起打拼多年的李水泉的性格和做事风格,一旦拿定了主意,一准会坚持到底,谁说也无用。让他们更为担心的是建材厂一旦少了李水泉这个主心骨,原本兴旺发达的厂子,它的明天又将会走向哪里。

大家伙儿等待着李水泉做最后的决断。

在窑顶上内心复杂、沉思良久的李水泉,陡然间,党员的初心使然,终于让他拿定了主意,他的心里拥有了新的“志向”。

是党员,就要听党话,跟党走,一切要为党的利益,为百姓着想。

是党员,就不能仅站在个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话,党员和普通百姓还有什么区别?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

是党员,就应当听从组织召唤,关键时刻就应该冲上去。

是党员,就应该勇于担当,这是组织对其能力的淬炼,更是自我弥足珍贵成长历程的开端。

如果能把全村40多名党员在使命召唤下凝聚起来,人人都能发挥出表率作用,无论是现在、将来,柿槟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一定会有办法克服。

干,就得干出个样子,不能辜负了村里的父老乡亲。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就得一心一意为村民着想,替村民解难分忧,真正把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出来。

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后,接下来,李水泉便耐心说服了同样是共产党员的王祥太、李修信,待两人思想认识统一后,遂决定辞掉建材厂的工作,同李水泉一起回村共事。

很快,在上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柿槟村党支部适时召开了全村党员大会,党员们共同学习了党章,重温了入党誓词。

党员大会上,李水泉当选为柿槟村第十五任党支部书记,王祥太、尹召龙为副书记。

会上,支部书记李水泉当即宣布了一项硬性决定:当村干部就不能再搞自己的企业,搞私企就必须辞去村干部。

于是,村里13名干部,9家个体企业,一时间,转让、转股、变卖,一周时间,与企业彻底脱离了关系。

“也就是从那时起,柿槟村‘两委’成员集中在村委办公。每天早上必签到、参加晨会,非公事不能请假。这项规定,一直坚持到现在几十年从没改变过。”现任村党委副书记李善农在村委办这样向我们坦言。

在1988年李水泉担任支部书记的那个时候,柿槟村还欠着80多万元的外债。这在当时,绝不是个小数目。

面对组织的重托、村民的信任与期望,针对村里的现状,李水泉带领着村委一班人反复开会研讨,今后柿槟究竟该走什么样的路子?眼下的突破口在哪里?

班子会上,大家解放思想,面对现实,沉下心来客观梳理了柿槟村这么多年的风雨历程,这中间,村子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在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的基础上,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

柿槟要想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只有这样,柿槟的明天才会有希望。

班子的共识必须尽快转化为群众意愿,最大限度取得群众的支持,使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共同克服困难创大业。

紧接着,村党支部一班人牢牢抓住柿槟人永不服输、敢于挑战的匠人特质,立即组织了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奔赴江苏华西、临颍南街、巩义竹林、新乡七里营等村参观学习,大家一路观摩,一路研讨,一路激动。

这些典型示范村鲜活的事例,让大家的思路明晰了起来。通过实地参观学习这些基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极大地触动并鼓舞了大家的情绪,同时,更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为柿槟今后经济发展敢于忠诚担当的斗志。

这些典型村子的做法,让支部书记李水泉大开眼界的同时,头脑也更加明朗了:无一例外,这些典型村庄的共性就是都有一个好支部书记,在支部书记的正确引导下,支部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出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使全村上下形成了共同致富的良性发展格局。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基层党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以致用,支部引领,脚踏实地,爬坡过坎,面对困境,绝不回避,知难而行。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后的支部书记李水泉,心中已初步拥有了以支部党建工作引领柿槟整体工作的新思路。

常言道:一人正,则班子正,一人清,则民风淳。群雁高飞头雁领。支部书记李水泉明晰这个最基本的道理。

自从他挑起村支书这副担子后,就一直考虑着如何让村支部这一战斗堡垒作用,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充分彰显出来。他懂得,这是党直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要把村支部的组织优势、带头作用发挥好,就一定能把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智慧凝聚起来,柿槟今后的发展才会有希望。

也正因如此,他就任支部书记的开山之斧,就是把抓班子、强队伍、建堡垒、树旗帜摆上重要位置、提上议事日程。

从起初村里购买第一辆铲车时,村里的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就深刻感染了全村的父老乡亲。

那时,村子里实在没钱,李水泉便号召党员干部带头筹集,大家东挪西借才勉强筹集了12万元。

当李水泉与李修信两人带着大家筹集的这笔款项直奔郑州生产厂家时,将近20万元才能购买一台铲车的现实,让二人顿感无望。这个时候,村里已确实再借不了这笔剩余的款项了。咋办,无功而返吗?

身上有股韧劲的李水泉,硬是找到了工厂负责人,好话说尽。憨厚的人品、真诚的态度打动了厂家,终于在李水泉用自家房子做抵押的前提下,厂家才答应给他们赊购了一台铲车。

可以说,柿槟村也正是从这台铲车起步,依据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大显神威,效率倍增。半年净赚利润20多万元,后经几年的滚动发展,到1994年,村里的固定资产已达132万元,还清外债的同时,村里还注册成立了柿槟工程公司。从此,柿槟村集体经济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良好态势。

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柿槟村的父老乡亲从中受到了启发。干群的思想得到高度统一,父老乡亲已完全感受到柿槟村能有李水泉这样的支部书记及其村委一班人,在他们的引领下,柿槟必将拥有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二支部民主生活会

机遇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尚需努力拼搏。

靠路吃路,吃路有道。住在铁路边上,守着火车站,看着铁路货运的忙碌,凝心聚力的杮槟村“两委”,经过认真分析、反复论证,决定依据区位和资源优势,建一个村级铁路专用线,一是可缓解铁路上货压力;二是可以解决国家投资铁路建设压力;三是合作共赢,杮槟的村民从中可以得到更大的实惠。

一个村级组织要建一条铁路专用线,这在1994年的中国恐怕也是破天荒的大事。不是干不成,就怕不敢干,冲破体制的红线,关键在于敢不敢冲,有没人敢去冲。

改革开放,给了人们胆识。这个“人们”,不仅仅包括杮槟村的人们,也包括中国铁路,他们同样也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与探索中前行。

当时,济源火车站的上级主管单位是郑州铁路局洛阳分局,能取得洛阳分局的支持,是第一环节。

柿槟“两委”为了向局领导陈述村办铁路的意愿,提出他们的设想,村干部就用几张报纸铺在地上,昼夜守在洛阳铁路分局的大门口。白天还好说,夜里他们就一人值守一人睡觉,有时,半夜还被巡警盘问过。

济源、洛阳、郑州、北京,为了节省村里的每一分钱,支部书记李水泉就让媳妇烙了几十张烧油馍,而后再买20个济源的土火烧带上,就这样三个人不分昼夜,白天办手续,夜里住车站,一张凉席三人睡,脱下来的鞋底当枕头。

当村党委副书记李善农向我们讲起这段往事时,他引用了党委书记李水泉当时的一番话语:“我们干的就是党员干部应该干的事情,这是杮槟村百姓的事业,我们党员干部苦点累点不算什么,也不图什么,唯一图的就是能让我们杮槟村的老百姓得到更大实惠。”

济源火车站,洛阳铁路分局,郑州铁路局,一路设计民办铁路新途径,一路申批过关开绿灯,郑州铁路局于1992年12月,非常罕见地批准了柿槟村以村级建制为主体的办铁路专用货场。

1994年7月,第一条铁路专用线开通营运。1996年3月,铁路专用货场二期工程竣工。铁路专用货场每年带给村里群众几百万元的收入。百姓心里甜了,村干部心里安了。

工业化进程,给杮槟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杮槟村富裕了,老百姓腰包鼓了,村民脸上流露出幸福的喜悦。

柿槟村这几十年的集体经济发展,可谓一步一个台阶,爬坡过坎,稳中求进,行稳致远。离不开以水泉书记为首一班人团结一心、忠诚实干的创业进取精神,离不开柿槟人匠人匠心优秀品质的传承光大。

正如村里的老人卫锦娥编咏的顺口溜那样:“工厂林立企业多,柿槟经济登高坡;村里像个大花园,生在蜜中要知甜;新旧社会两重天,感谢支部好领班。”

眼下已发展到3000多口人、130多名党员的柿槟村,几乎没有什么大的矛盾和冲突,更不用说上访告状。杮槟村稳定、和谐,自然有它的道理,有它形成的环境。

党员干部一心为民,吃苦最多,受罪最多,最关键是党员干部身子正,村风自然正,村里经济财务清,村民心里踏实。

村里企业多了,经济往来多了,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就要给村民个明明白白的财务。村子透明的财务账目,自然会提升老百姓对村“两委”的信任度。

从1998年开始,村“两委”便研究决定,实施财务会计人员专业制、持证上岗制、年度培训制、廉洁考评制、岗位轮换制、专业审计、定期公告制,让财务会计人员置于专业技能、法制纪律、百姓监督之下。

实施农村财会人员专业化、知识化、职责化,这在当时的济源来说是新鲜事,很多人不理解。支部书记李水泉和他的班子集体却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这是取信于民的最好方式,是农村经济法制化道路的必然,是集体经济走向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5年以来的27年间,杮槟村共培训财会人员90多人,每年都要全员参加济源市财务会计专业培训,新任的会计必须具备会计证才能持证上岗,全村90%的专业会计都是由财税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担任。

财务专业化,送给了杮槟村一缕清风。财务管理的高度民主化,让百姓对村党支部、村干部、村班子有了充分的信任感。

一张单据要过7道关,7个人复查,7个人负责,每道关口所体现的都是对人民群众的责任。最后一道关交给百姓,钱花哪了?钱花得合理不合理?钱花得值不值?每笔钱公示出来,都要交给群众去评判。群众的心里敞亮了,他们对村“两委”更加信任了。

制度严格,关键体现在村干部以身作则。一次,李水泉和李善农出差山东,1000多元钱和两张400元的发票被小偷偷了,“两委”开会决定打白条冲掉此账,李水泉不同意,会计也坚决不予认账,最终也没有报销此单。

润物无声,风化于成。这些点点滴滴、琐琐碎碎的事情,在李水泉看来正是党员群众的黏合剂。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李水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激发出整个班子的潜力,促进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初心,砥砺前行。

自李水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那天起,他就明确提出,一定要让“每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柿槟村民中树立起来,让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的战斗作用发挥出来。

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全村父老树立了标杆,群众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

1988年李水泉、王祥太、尹召龙组成新一届党支部起,李水泉便带头退出建材厂管理层,党员王祥太、李修信也跟着退了出来。

村会计王道新,家里有台拖拉机,一年在外跑运输,收入也可以,牙一咬,3000元卖了拖拉机。

1994年,柿槟铁路专用线开通,支部书记李水泉硬是把前来参加剪彩的10多位领导请到自己家中,由爱人擀面他炒菜,招待客人每人一碗捞面,艰苦创业的精神感动众人。

党员李善农和业务员李修凯去成都参加展销会,随身带了3000元和三箱方便面,除去路费摊位费,12天的时间俩人就睡在摊位上,每天的主食就是方便面。

2018年正月,李水泉儿子结婚,他对前来贺喜的亲朋和村民说:“我们柿槟村是文明村,从我家办事开始,不再送礼待客,大操大办。”

也就在这个月的主题先锋课堂上,全体党员村民代表通过决议,全村结婚办喜事不再设宴和送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带领一班人,影响一群人,党员干部焕发出的时代风尚和标杆力量,已成为广大村民的行为自觉和道德自觉。

共产党员杨素珍,出于党员的担当和对家乡的情感,毅然在家乡最需要她的关键时刻,放弃镇里的工作,谢绝其他企业的高薪聘请,回村担起了集团公司总会计师的重担,为集团企业更加规范有序经营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个人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党员王道让,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做事认真细致,被群众称为老黄牛实干家;党员党继锋,助人为乐,习以成俗,被人们称为活雷锋;王行端退伍不褪色,工作岗位做奉献,尽心护理病妻人称赞;李修恒退休后,主动投身于村里的各项公益事业中,有生之年奉献余热。

柿槟村的凡人善举,如满天繁星,照人前行。

民主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柿槟村40年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了村办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坚持不懈培育文明新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广大村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为领头人,村党委书记李水泉深有感触:柿槟几十年能取得较大发展,离不开上级党委的关怀和支持,更离不开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全村党员也已由30多年前的40余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142人。柿槟村党支部,也从成立党总支发展到了当下的柿槟村党委。全村党员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常态化的基础上,又充分利用玉川先锋课堂、党建主题广场、百米学习长廊、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元素,营造党建文化氛围,使党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阵地不断充实加强。所有这些,极大地彰显了党建在柿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无穷魅力。

眼下,为确保村办集体经济持续发力,村党委一班人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哪里就有党员,哪里就有支部的引领”的总体思路,使党建融入各项事业中。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柿槟村组织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全村村民在文化广场上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在此基础上,村里还举行了济源市群众戏曲大赛和村第十七届运动会,为此,还吸引到央视“我的美丽乡村”栏目组进行实地采访。柿槟村的文明富裕给栏目组留下较好的印象。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柿槟村大步走上致富路的同时,牢记党的恩情,不忘初心使命,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激发了全村干群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为在党五十年党员授纪念章

2000年柿槟村党支部被评为“河南省先进五好党支部”,2019年获“河南省首批农村基层党建示范村”,连年被市、镇评为“先进党组织”。党支部书记李水泉于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7年先后当选为省两会代表、济源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省首届十大三农新闻人物。

1999年10月,河南省委副书记郑增茂,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支树平在济源市委书记铁代生陪同下实地考察调研了柿槟村整体发展状况后,对村里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

支树平表示:柿槟村无论从经济到全面发展到这样如此厚厚实实、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我觉得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这个地方,说到底一方面是有个好班子,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个好路子。这样一个村,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自己不断加压,提出更高的标准,来建设一个高标准的文明村。

采访行将结束时,我们对水泉书记说:“柿槟村能有今天,多亏有你这只领头雁!”不善言辞的李水泉书记,并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平静地说道:“我就是名普通的基层党员,现在我们村比以前、比周边村是富了,但比起别的地方还差得远,我们今后还要继续艰苦创业。”

盛世铸伟业,同心创未来。柿槟村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都源于多年来他们始终坚守党建引领一切,紧扣农村实际,紧系村民期盼。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柿槟村,在村党委的正确引领下,将会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璀璨的篇章。

猜你喜欢
水泉支部书记全村
全村唯一收件人
高校“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履职能力提升研究*
内蒙古水泉沟铜多金属矿控矿构造特征研究
多种物探方法在内蒙古水泉沟地区找矿效果分析
党支部书记能否实行招聘?
找不到泉水的牛
构建新形势下党支部书记培训课程体系研究
Beams Up
阜新刘家区水泉层煤层气开发研究与实践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