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中气理论与《伤寒论》*

2022-12-15 13:03蔡超产徐峰杨必安
中医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中气厥阴少阴

蔡超产,徐峰,杨必安

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

标本中气理论是《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所特有的理论,因文献较少,其具体内涵及价值存在争议,明清之后,因引入《伤寒论》用以解读伤寒的三阴三阳六病特点,渐渐形成《伤寒论》的气化学派,在伤寒学术层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及临床价值[1]。为更加明确标本中气的理论价值,笔者详细考察标本中气的理论来源及内容,标本中气从化的实质,及其与《伤寒论》的关系,以使标本中气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1 标本中气理论的来源

标本中气理论是在标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欲明标本中气理论,需对标本理论进行阐述[2]。标本理论最早是用来标记经络起点与终点的,与经络的根结理论相配合,用于标记经络的上下[3]。如《灵枢·根结》《灵枢·卫气》记载:“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4]。”以经络起始点的四肢末端为本(根),以经络终点的头、面、背部为标(结)。经当代学者黄龙祥考证,经络标本理论应是对经络进行诊断的标本脉法,在经络的起点(本)、终点(标)进行诊脉,以诊察经络的上下倾移,而施以相应的补泻[5]。这点在《灵枢·卫气》记载为“凡候此者,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故实者,绝而止之,虚者,引而起之。”基于经络标本诊治实践,标本渐渐脱离经络而抽象为标本理论[6]。有关标本理论的内容,集中记载于《素问·标本病传论》《灵枢·病本》,其他篇章亦有散见。从《素问·标本病传论》《灵枢·病本》的篇名亦可大致看出标本理论的价值,主要在于标记疾病之本与疾病传变。如《素问·标本病传论》记载:“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7]。”基本体现了标本理论标记疾病传变先后与治病求本的思想。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标本理论根植于经络理论,以标记经络气血的上下倾移,上下虚实为主,后抽象为标本理论,用来标记疾病的传变与病本,但此时标本理论仅用来标记人体之自病,而不牵涉外邪,即《素问·离合真邪论》所记载:“此皆荣卫之倾移,虚实之所生,非邪气从外入于经也。”而五运六气理论在构建之时,就已将天之六气与三阴三阳相联系,其言:“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由于天之六气的引入,由原有的二元变为了三元,原有的标本理论已不足以在标记人体自身疾病传变的基础上再标记天之六气,于是在标本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中气[8]。并在《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论述了其完整的标本中气理论,记载:“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见表1。《素问·六微旨大论》所构建的标本中气理论,以本标记天之六气,以标与中气标记相表里的三阴三阳,一般认为代指相表里的经络,从这点亦可看出,标本中气理论保留了标本理论脱胎于经络的雏形[9]。

表1 《素问·六微旨大论》标本中气理论

2 标本中气从化的实质

《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有关标本中气的论述主要有两处:一处如上文所述,主要论述了标本中气理论的内容;一处在《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见表 1。根据其论述,可称其为标本中气从化理论,而三阴三阳所从不同的原因,在于“本标不同,气应异象”,也即本气与标气的阴阳属性不同,而出现了从本从标的不同[10]。其中,少阳相火,本标均属阳,太阴湿土,本标均属阴,因此,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君火,本阳标阴,标本相异,太阳寒水,本阴标阳,标本相异,因此,少阴太阳从本从标;以上四气历来解读均无异议,而关于“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的解读,却有不同的观点,重点在于对“从乎中”理解的争议[11]。经过笔者考察认为,此处的“中”当为标本中气的“中气”,也即与阳明、厥阴相表里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关厥阴风与阳明燥治法的记载当中,阳明燥“平以苦温”,其治法与太阴湿“平以苦热”主味相同,气只有温、热的区别,此是“阳明,不从标本,从乎中”的直接证据;而厥阴风“平以辛凉”,可见此处的风兼温性,当是厥阴从中气少阳的佐证,其不用咸凉而用辛凉的原因在于,凉以清火,辛味发散以顺肝性,而咸为润下,有违时令[12]。

在解决了标本中气从化理论的合理性后,亦须明确,在建立标本中气理论后,古人为什么还要建立标本中气从化理论。大致有三方面原因:第一,为了补充阴阳体系对从化理论的缺失。就从化理论来讲,五行从化理论相对成熟,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记载:“委和之纪(木不及)……从金化也……伏明之纪(土不及)……从水化也……卑监之纪(土不及)……从木化也……从革之纪(金不及)……从火化也……凅流之纪(水不及)……从土化也。”即在五行不及之时,从所不胜而化。而阴阳理论除阳极化阴,阴极化阳外,在三阴三阳理论层次未有从化理论,因此,此处的标本中气从化理论,实是补充三阴三阳从化理论之未备[13]。第二,为了标示疾病的转化。这一点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载:“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少阴所至为热生,终为寒;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凉;太阳所至为寒生,终为温。”可以看出其转化关系,以太阳少阴为例,“少阴所至为热生,终为寒;太阳所至为寒生,终为温”,少阴初病为热,而终可转化为寒病,太阳初病为寒,而终可转化为温病[14]。第三,标本中气从化理论重点在于标示三阴三阳从化的特性,即在更多的情况下,少阳太阴从本气而化,少阴太阳从本气、标气而化,阳明厥阴,从中气而化。但亦不能否认或完全排除其他情况的转化,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风司于地,清反胜之……热司于地,寒反胜之……湿司于地,热反胜之……火司于地,寒反胜之……燥司于地,热反胜之……寒司于地,热反胜之。”可见在特性转化的同时,基于阴阳寒热的转化亦普遍存在。所以,不能将标本中气从化理论看作三阴三阳疾病转化的全部,在遵循特性的同时,亦应遵循普遍规律[15]。

3 标本中气理论与《伤寒论》

根据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标本中气理论是根植于五运六气、运用于五运六气的理论[2],其三阴三阳与天之六气的联系,是建立在四季循环的基础上,厥阴主冬春之交,气候以风为主,故为厥阴风木;少阴、少阳处于春末与夏,气候以温热为主,故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处于长夏,气候以湿为主,故太阴湿土;阳明处于秋季,气候以燥为主,故阳明燥金;太阳处于冬季,气候以寒为主,故太阳寒水。因此,五运六气之三阴三阳是基于四季与天之六气相联系,与《伤寒论》的以寒邪为主和三阴三阳相联系,具有本质的区别,二者不具有互通性,将标本中气理论引入《伤寒论》,解读《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发病特点,已脱离了标本中气的本质[16]。但标本中气理论自明清被引入《伤寒论》以来,已演化、发展而成伤寒气化学派,全面否认标本中气理论对《伤寒论》的贡献,亦是不可取之法。笔者通过对标本中气理论的考察认为,以继承发展标本中气理论的角度出发,将其引入《伤寒论》,将可更好地发挥标本中气理论对《伤寒论》的价值[17]。

第一,仿效五运六气标本中气理论的构建,重新构建《伤寒论》标本中气理论。《伤寒论》是以寒邪为主来进行论述的,因此,《伤寒论》的本气均为寒。主要论述寒气侵袭三阴三阳后的六病特点,因此三阴三阳为标,相表里的三阴三阳为中气[18]。在标本中气从化方面,在遵循“本标不同,气应异象”的基础上,考虑三阴三阳阴阳之气的多少。阳明、太阳分别为三阳、二阳,阳气偏盛,本标相异,寒邪侵袭,依据寒气与阳气的交争而有寒化与热化之别,故太阳、阳明从本从标;太阴、少阴为三阴、二阴,阴气偏盛,本标相同,寒气侵袭,从寒而化,因此,太阴、少阴从本;少阳阳气偏少,有由阳入阴之机,厥阴阴气偏少,有阴极复阳之机,故少阳、厥阴从中化[19]。见表2。

表2 《伤寒论》标本中气从化理论

第二,继承标本中气理论的疾病传变特色,重视《伤寒论》的疾病演化。以《伤寒论》标本中气从化理论为基础,在重视三阴三阳标本中气从化特性的同时,亦重视阴阳寒热转化的普遍规律与特殊现象[20]。太阳从本从标,病初发以寒邪侵袭为主,予麻黄汤、桂枝汤散风祛寒,失治误治,则易入里化热,而有麻杏石甘汤、桃核承气汤清里泻下;阳明从本从标,初病亦有寒侵之机,因此,阳明病亦有麻黄汤发汗之法,若失治迅速入里化热,而有白虎汤、三承气汤清热泻里之法[21];少阳从中化,有入里与转表之机,小柴胡汤为少阳主方,而又有偏表之柴胡桂枝汤,偏里之大柴胡汤[22];太阴、少阴从本,寒邪侵袭从寒而化,在表有桂枝法、麻附辛法,在里有理中、四逆法,均以寒邪为治[23];厥阴从中化,寒邪侵袭虽为寒极,却有复阳之机,其乌梅丸寒热并用,是对厥阴病机的概括,以上为三阴三阳标本中气从化之特性。同时,《伤寒论》亦重视寒热转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如少阴虽从本而化,亦不否认其因气血衰少,而存在内热之机,治以黄连阿胶汤[24-25]。

4 结语

通过对标本中气理论的考察,明确了其由经络标本、标本理论演化而来的事实,并以五运六气为依托,完善标本中气理论的具体内容与标本中气从化理论,并对标本中气从化理论的实质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伤寒论》与标本中气理论的关系,提出了以继承发展的角度将标本中气理论引入《伤寒论》的观点,并尝试重新构建了《伤寒论》标本中气理论及从化理论,论述了运用标本中气从化理论理解《伤寒论》疾病演化的特性与普遍性,为后续学者研究标本中气理论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中气厥阴少阴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厥阴病篇再论
论少阴“三急下”
闰年与闰月的由来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从厥阴之义论厥阴病❋
浅析中气与湿温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
从睡眠异常角度对少阴病“但欲寐”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