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野外
——试论实地教学与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12-16 11:28魏小莉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一中学
教书育人 2022年31期
关键词:实地遗址中学

魏小莉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一中学)

近年来,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不同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 从课标中可以看出,而今的历史教学主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实地教学是源于西方学科教育的一种方法,它侧重于学习者的实地学习,以获得个人经验,提升认知能力,内化知识为主。从实地教学的程序及实质来看,这种方法充分展现了师生参与教学实践与反思的探究过程,故而可以将实地教学引入中学历史教学中。笔者在此探究了实地教学与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关联性以及实地教学的有效构建路径,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一、实地教学与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关系

为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和创新能力,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五个方面,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这五大核心素养与实地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实地教学与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运用唯物史观于中学历史实地教学的实践,使学生能有效地形成正确的观念,提升唯物史观素养。在中学历史实地教学中较好地贯彻唯物史观将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提供理论保障。注重在历史遗存中分析运用唯物史观原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历史能力。

在历史实地教学实践中,学生从文献收集、阅读、整理到野外调查的整个过程,都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同时,学生应该由表及里地认识历史规律,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深刻发掘表象背后的历史规律。因此,历史实地教学有利于学生透彻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二)实地教学与时空概念

在教学时空上,历史实地教学突破了“教学就是课堂教学”的传统观念,将教学空间拓展到广阔的野外历史现场。在广阔的野外历史场景中,学生可以深切感知时间和空间。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将中学历史内容置于特殊的历史场景中实地探究,有利于学生准确感知和把握历史的脉搏和规律。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学习的内容置于真实的历史时空下,考察历史遗留下来的“蛛丝马迹”,有利于准确理解历史内容,并建构各历史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

(三)实地教学与历史实证

历史实证是“指对所获得的史料进行鉴别和分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力图再现历史真相的态度和方法”。 在实地教学中,学生需要收集实地工作内容的各种文献资料,再结合实地收集的文献资料,对研究的历史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去伪存真,再现历史原貌。这种通过史料考证,探索历史规律,对过往历史进行分析、叙述、理解和阐释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减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历史带来的误解,从而形成客观正确的历史认知。同时,学生在历史实地实践中收集到的纪实史料、口述传说或口述故事,既可以补充和纠正官方文献史料的不足,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学生在整理和分析历史文献时,必须遵循历史学科的史料整理和分析方法。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实证主义精神,以达到培养学生掌握“有理有据、论从史出、史证一致”等史学方法的目的。

(四)实地教学与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判断的态度、能力和方法”, 实地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个体体验的野外教学,学生在实地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历史解释。实地教学的实质是把学生引向历史现场,探究历史演变的真实过程。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实地笔记,即通过自己真实的实地工作过程所形成的思考和认识。这种思考和认识实际上是学生的历史解释。历史上的许多现象和规律对中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但真实的历史场景为学生感知历史、进入探究过程创造条件。另外,每个学生的学识、阅历、气质不同,通过亲身接触探索历史问题,形成对历史问题的不同解释,也会锻炼历史解释能力。

(五)实地教学与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研究历史、探索历史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前所述,实地教学的本质是将学生引向历史现场,让学生投入情感,探究历史演变的真实过程。学生在亲身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容易学会理解、解释和评价历史的思维逻辑,从而涵养其内在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而且,在考察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互动交流,洞察社会和世界,彰显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家国情怀。

总之,实地教学与中学历史教学的五大核心素养密切相关。实地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自主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所以,实地教学符合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中学历史学科实地教学的构建路径

鉴于实地教学与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密切关系,中学历史教师应逐步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开展中学历史实地教学,并结合中学历史学科特点,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策略。根据实地教学的内涵、特点和规律,中学历史实地教学的构建路径大致如下:

(一)建设成熟的实地教学基地

在中学实施历史实地教学,首先要建设历史教学的实地教学基地。实地教学基地建设主要是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适合中学历史教学的基地平台。事实上,每个地方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教学基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所以,建设实地教学基地是可行的。实地教学基地选择的标准是历史文化遗存中更集中、更丰富的遗址。例如笔者所在的甘肃省徽县就有许多文化古迹如柳林遗址、仙人关古战场遗址、栗亭杜公祠、郇庄白塔、青泥古道、茶马古道、铁山栈道、千年银杏树群落、文庙、城隍庙、泰山庙、中国革命的红军长征遗址(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旧址,指挥部旧址)、庙坪烈士墓等。其次,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要与中学历史教材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场地环境要相对安静,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最后是要与管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相关部门建立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教学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还可以整合地方资源,发挥地方优势和资源优势。

(二)调整传统教学计划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从小学到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内容,强调学生要通过实践增强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因此,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当务之急是调整传统的课堂教学计划,重新组织教学时间。在历史教学中设置实地教学课时,具体做法是以中学历史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当地实地教学基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实地教学。例如,笔者曾在徽县一中指导学生进行历史专业教育实践,在讲授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红军长征”这个内容时,笔者要求学生选取学校附近的中国革命的红军长征遗址(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旧址,指挥部旧址)作为实地教学案例。究其原因,一是红军长征遗址临近学校,地理位置方便出行,学生们基本都去过红军长征遗址,也知道红军长征时途经徽县,但这些长征遗址隐藏的历史,学生们未必了解。二是红军长征遗址(红军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指挥部旧址)在红军长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方面军以及红军长征的重要实物证据。教师在课前带领学生收集整理了与此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然后带领学生现场解读,以此作为实地教学的课题。此次教学实践有利于教材知识与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既让学生了解了红军长征的状况,又让他们懂得这是指导徽县人民世世代代发展的精神财富,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历史实践能力和素养。利用教材整合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高中历史实地教学,是调整传统教学方案的重要途径。

(三)制定完整的实地教学流程

实地教学以开放的“田野”为课堂,学生将通过亲身体验和接触获得相关知识和经验,以此研究和探索问题。如何具体实施实地教学,依托实地教学基地制定完整的实地教学流程,详细规划实地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中学历史实地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样,才有可能保证中学历史实地教学的高质量,促进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以笔者所在的甘肃徽县为例,徽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留下了无数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古迹。在徽县可以建立柳林遗址、甘沟村仰韶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遗址,仙人关古战场遗址、栗亭杜公祠、郇庄白塔、青泥古道、茶马古道、文庙、泰山庙、中国革命的红军长征遗址(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旧址,指挥部旧址)等教学基地。通过调查徽县历史遗迹的考察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历史古迹中去阅读历史。从而让他们体验历史的真实,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情。学生通过参观历史遗迹,感受历史、探究历史,进一步拓宽视野,增强他们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笔者以徽县甘沟村仰韶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遗址为例,具体论述实地教学流程步骤:

1.搜索资料

依托实地教学基地甘沟遗址,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单独收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每个小组各有侧重。一个小组收集有关徽县甘沟遗址历史遗迹的图片资料;一个小组收集文字资料;一个小组收集实物资料;一个小组走访家长、邻居、社会人士、专家等搜集口述资料。

2.整理资料

训练学生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和汇编。教师指导小组边整理文献边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设计实地教学需要的问题。如仰韶文化距今的年代,发展的区域,出现的典型器物以及同一时期还有什么文化遗址等。

3.实地考察

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地教学基地进行考察,引导学生将文献与实地教学相结合,讲解当地历史发展过程。具体方法是指导学生对照实地基地收集的资料,解读这一历史时期产生的文化。学生了解到甘沟遗址位于柳林镇庙坪村甘沟社四坪山半坡平台上;距今约 4000 多年,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马家窑文化齐家类型;出土有陶质鬲、豆、罐、盆等器物,有细陶和加沙陶两种,陶色红中泛黄,有布纹、绳纹、划纹、印纹等纹饰。通过此过程后,学生有了形象的感知,弥补了一些传统课堂无法展现的历史真实再现感。在此基础上,结合野外教学基地的空间结构、生态环境、交通状况及各类人文景观等历史资源,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悟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意识,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4.总结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在野外考察后进行讨论,总结实地考察的经验和相关问题。具体方法是在教师的主持下各组汇报,然后集体讨论,互相提出问题和意见。同时,教师对各组报告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指导,传授实地技巧和解题思路、方法。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总结实地作业的内容或问题,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通过实地教学,学生了解徽县甘沟遗址属于仰韶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促进学生对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一子目的内容“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址”的掌握和深刻理解,明确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主要在黄河中游地区,它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同一时期,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产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通过上述实地教学过程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查找和整理历史文献的基本方法;能够对文献的性质和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文献中的各种史料,也会对地方历史形成自己的感悟。与室内课堂教学相比,这种实地教学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

猜你喜欢
实地遗址中学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杨 诚作品
察夏粮 看秋粮 总书记为何两次实地察看粮食长势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辽上京遗址
实地高产高效栽培法,全程机械化生产 福建再生稻连续5年实现“吨粮田”
千年遗址 追寻炎帝足迹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