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阅读测试的目标要求、阅读难点及思维训练对策

2022-12-16 11:03纪荣海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关联考查文本

纪荣海

(泉州市教育学研究所,福建 泉州 362000)

2020 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卷将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调整为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阅读)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1]2021 年以来,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卷延续此调整。如此调整有何意义?信息类阅读测试的目标要求是什么?信息类阅读的难点是什么?教学该如何应对?

一、调整的意义与测试的目标要求

将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调整为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阅读)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其意义主要有三:试卷的结构布局更为均衡,文本分类更为科学合理;适应时代要求,加强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对接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主张,加强对复合能力的考查,同时借助各种组合丰富阅读内容考查的形式。

2019 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提出:“信息性阅读是以求知求真的态度与方式阅读文本,从而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认知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其对象主要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2]据此,信息类阅读的对象可理解为主要有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因为信息性阅读和信息类阅读这两个概念所指的阅读范围是一致的,只不过前者分类的依据是阅读的目的,后者分类的依据是阅读的文类。由此可见,信息类阅读的测试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以及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融合的阅读考查。相较于以往单独考查论述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信息类阅读的考查内容与形式更为丰富:既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融合考查;既可以采用单一文本,也可以采用复合文本。因此,信息类阅读测试的目标要求丰富了,难度也可能逐渐增加,除了以往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单独考查的目标要求之外,还应有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对比较能力考查的加强,对复合能力考查的加强。信息处理能力是个能力群,除了考查较低阶的信息检索、获取、筛选之外,还应有对信息的提炼、分析、运用、评价、转化等较高阶的考查,比如考查辨析信息的真伪优劣、分析信息间的关系、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评价信息的价值或意义等。

二、信息类阅读的难点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明确信息类阅读的测试内容、形式、目标要求丰富了,总体难度也有提升的趋势,特别是涉及高阶思维的试题。随着高考内容改革的推进,必将“加强对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增强考查的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和探究性”,[3]信息类阅读测试是最有必要也最有可能实现的,其测试必将加大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的考查力度,难度总体上会因考查综合性、应用性和探究性的增强而加大。为了更好地应对已有的改革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笔者梳理已有的高考题和本市质量监测题,归纳出阅读的难点主要有推论、整合、运用、评价等四类,并结合试题分析具体的难点所在,以期能更有针对性地探讨信息类阅读的教学对策(上述分类基于考查的侧重点,其实随着测试综合性、应用性的增强,四类的测试往往是融合的,并非截然对立)。

(一)推论类

从方式来看,推论分为直接推论和间接推论。直接推论由一个判断直接推出另一个判断,相对简单;间接推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相对复杂。相比之下,考查间接推论的试题是信息类阅读的一个难点。

例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2019 年全国Ⅰ卷)

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例2.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___。(2020 年全国新高考Ⅱ卷)

A.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曾经说过:“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

例1 考查对文本内某一观点与文本外另一观点关系的判断,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准确判断,需先准确理解二者的具体内容(情感共同体的理念和老舍的观点),然后判断二者内容有无关系、有何关系。该题侧重考查比较思维的运用,比较不同内容语义上的关系,这也是该题的难点。

例2 侧重考查关联思维的运用,要求判断文本外的观点能否支持文本中的观点,需先理清二者的核心内容(选项的观点和文本第三、四自然段的观点),然后判断二者是否存在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理清二者的逻辑关系并做出准确判断是该题的难点。2022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选择题延续了这一考法。

上述例题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对间接推论进行考查,随着高考语文改革的推进,未来有可能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比如直接要求考生分析情感共同体理念和老舍观点的关系。此外,需注意的是,上述例题考查的是读者的推论,未来是否也可以考查作者的推论值得关注,比如考查作者推论的过程。

(二)整合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提出“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4]因此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理应不能止步于信息的检索、获取、筛选,还应关注信息的提炼与整合。关于信息的整合,可以考查如何围绕某一个概念或主题进行信息的归类与组合,也可以考查如何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信息的比较与归并。

例3.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2020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

例4.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2020 年全国Ⅱ卷)

例3 考查对“历史地理学”的理解,需先从材料中筛选、提炼出有关信息,然后进行归类整合,难点在于按逻辑顺序组合信息再进行规范表达。

例4 考查对有关内容的比较,需先分别筛选、提炼出两地各自的做法,然后进行异同的比较,再组合归并,难点在于准确比较与归并。

上述例题采用简答题的形式进行信息整合的考查,侧重考查分类思维和比较思维的运用。随着语文高考命题改革的推进,信息整合除了需关注显性的、看得见的信息,未来还有必要关注隐性的、看不见的信息。这也就意味着信息整合可与间接推论融合起来考查,比如可以在考查整合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共通之处的同时,考查对两地未来工作重点共同追求的推断。

(三)运用类

1.分析文本如何运用方法

例5.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2020 年全国Ⅲ卷)

例5 既考查访谈方法运用的分析,也考查信息的整合,需整体把握访谈的过程,分析出访谈的过程中为了将话题引向深入具体运用了什么方法,才能得出“提问时采用对方文章中的说法来引出话题”“从写作动机问起,问到写作方式和具体内容,逐步深入地提问”的结论,该题的难点在于分析具体如何运用方法推进访谈。

上述例题采用简答题的形式对方法的运用进行考查,侧重考查分析思维的运用,也涉及关联思维的考查,需分析方法具体运用的表现和过程,以及观点与材料的逻辑关联。这类试题目前还较少,随着语文高考命题改革的推进,应该会得到关注与较普遍的采用。

2.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例6.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2017 年全国Ⅱ卷)

例7.中国可以为毛里塔尼亚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提供哪些业务方面的帮助?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2020 届泉州市单科质检)

例8.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021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

例6 既考查如何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也考查信息的整合能力。需先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提炼相关信息,然后对提炼后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如从居民和政府两个层面进行分类整理,难点在于将分类整理的信息与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关联起来。2022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第5 题(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延续了这一考法。

例7 对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与例6 相比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需用到比较思维。要先理清毛里塔尼亚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具体有哪些,然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梳理整合中国可以提供的帮助,而且其帮助是业务方面的,难点在于需比较两国的异同,才能建立起“老大难问题”与业务方面帮助的关联。

例8 要求谈谈对嵇康、顾恺之有关语句的理解,其实质是考查利用文本中的观点分析、解释题干中的语句。与上两个例题的不同之处在于,本题引入了新的信息,要解决的是文本之外的问题,而前两个例题虽然复杂程度和难度不同,但要解决的都是文本内包含的问题;此外,前两个例题针对的是社会生活情境,而本题针对的是学科认知情境,难点在于建立文本内外的关联。2022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第4 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延续了这一考法,表面上两题的指向与要求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要求利用文本信息分析观点。

上述例题采用简答题的形式对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考查,侧重考查关联、比较思维的运用。随着语文高考命题改革的推进,对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除了继续考查利用文本信息解决文本内包含的问题,未来有可能加强考查利用文本信息解决文本之外提出的问题,而且涉及的情境日趋多样,以强化对迁移运用能力的考查,“使‘死记硬背’‘机械刷题’‘题海战术’的收益大大降低,引导学生的关注点从‘解题’向‘解决问题’、从‘做题’向‘做人做事’转变”。[5]

(四)评价类

1.评估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文本组合者的意图

例9.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2018 年全国Ⅰ卷)

例10.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及复制艺术作品时都引用了德国思想家本雅明相同的话,其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泉州市2022 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5)

例9 第一问考查中心意思的概括和信息的整合能力;第二问考查三则材料侧重点不同的原因分析,涉及对作者写作意图的评估,因为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所以侧重点不同,难点在于分析侧重点的不同需理清作者的写作意图。

例10 直接考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复合文本组合者的意图,两则材料引用了相同的话,但其用意有所不同,组合者将其放置在一起,本身就在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思考引用的意图,难点在于需关注文本组合者的意图,然后比较出二者意图的不同。

上述例题采用简答题的形式进行意图评估的考查,侧重考查比较思维的运用。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文本组合者的意图的评估,是建立在对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把握与评价之上的,但不应止步于此,而需关注作者意图与文本组合者意图的关联,才能对不同意图进行准确的比较。

2.评价文本或事实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例11.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2019年全国Ⅱ卷)

例12.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2019 年全国Ⅲ卷)

例11 的题干本身涉及评价(“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试题要求分析这一评价得以成立的原因,既考查评价事实的现实意义的能力,也考查信息的整合能力。需先提炼“今天的中国桥梁”与“国人自信心”有关的信息,然后分类整理提炼后的信息再进行评价,如从成就、建设水平、创新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难点就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分类评价。

例12 的题干本身也涉及评价(“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试题明确要求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与例11 不同的是,本题要分析的评价点有两个:一是“志愿者”,二是“新型”,难点在于评价点不单一,如何将不同的评价点关联起来。

上述例题采用简答题的形式考查对事实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评价,侧重考查关联思维的运用。需要注意的是该类试题,除了可以考查对文本中若干事实的评价,也可以考查对整个文本的评价;对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评价也可以不局限于本国,如泉州市2021 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1 考过“为什么说北斗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中国方案’?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该题要评价的是北斗对世界的现实意义。

3.评价文本之外的事实、做法等

例13.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2021 年全国新高考Ⅱ卷)

例13 要求对某种现象谈看法,其实质是评价某种现象背后的做法,该现象和做法不在文本之内而在文本之外,侧重考查的是迁移能力(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评价这类试题也属于“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需建立文本内外的关联,针对文本之外的做法,从文本中提炼出对其进行评价的依据,然后分角度整合进行评价。该类试题侧重对关联思维的考查,难点在于建立文本内外的关联。这类试题目前还较少,但很有测试的价值,值得关注。

4.评价文本质量

例14.材料三第2 段的论证不够严密,请从论点阐述和概念使用上作简要分析。(泉州市2022 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2)

例14 要求从论点阐述和概念使用两方面分析材料三第2 段的论证如何不够严密,其实质是评价文本的论证质量,考查的是具体的分析评价能力,涉及对不同来源信息的比较评估,难点在于评价需建立在理想标准与实际质量的比较之上。该类试题侧重对比较思维的考查,随着语文高考命题改革的推进,对文本质量的评价,除了考查对论点阐述和概念使用的评价,还可以考查对论据使用、语言运用、信息来源等的评价。

5.评价文本手法运用的作用、效果或好处

例15.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2020 年全国新高考Ⅱ卷)

例16.材料二谈及“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时采用类比的手法,请说明并简要分析其作用。(泉州市2022 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1)

例15 考查对画横线句子在文中作用的评价,需先明确画横线句子写什么、怎么写,是否运用了写作手法,画横线句子引用了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侧重考查的是关联思维,难点在于需关注引用者的意图,建立该诗句与引用意图的联系。

例16 直接提出材料二论述时运用了类比的手法,考查对其在文中作用的评价,同样需关注作者的写作意图,运用关联思维,难点在于建立类比分析与作者意图的关联。

上述例题采用简答题的形式评价文本手法的运用,侧重考查关联思维的运用。该类试题与上述运用类中“分析文本如何运用方法”紧密关联,其评价是建立在分析之上的,可视为是运用类的升级版。对文本手法运用的评价,可以考查对作用的评价,也可以考查对效果或好处的评价。对作用和效果的评价相对聚焦,对好处的评价相对宽泛,可以包括作用和效果。随着语文高考命题改革的推进,对文本手法运用的评价,除了考查对单一文本的评价,也可以考查对不同文本在手法运用方面的异同及其作用、效果或好处的比较评价。

三、突破信息类阅读难点的教学对策

基于上述梳理与分析,本文试着从思维的角度谈谈如何突破信息类阅读的难点。思维包括要解决的问题、拥有的材料、采用的方式等要素,本文主要围绕思维所采用的方式这一要素加以讨论,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以求突破阅读过程中的片面思维、浅表思维和简单思维。

(一)加强整体思维和复合思维训练

文本阅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单一文本如此,复合文本更需如此强调。因而信息类阅读不管要解决哪类问题,都需加强整体阅读与整体思维的训练,把握好文本间内容方面的关系,从而针对具体情境和任务有效整合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推论、运用和评价。再者,上述将信息类阅读的难点分为四类,是为了讨论的方便,其实它们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只是具体试题的考查有所侧重而已。面对目前任务多样、情境复杂、测试综合的命题趋势,靠单一思维是难以解决好问题的,需加强复合思维的训练,才能解决具体的复杂问题,如整合类往往既需要分类思维也需要比较思维,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往往需要分析、关联、比较等思维,评价类往往需要因果、关联、比较等思维。

加强整体思维训练,首先可以借助各种图示的方式加强文本思路、结构的分析训练,从宏观上把握文本,将问题放在整个文本之中进行审视,以避免简单、片面地解决问题;其次,可以借鉴语用补写题训练的方式(包括提供材料和不提供材料两类)加强信息的分类、组合、排列训练,以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整体思维针对的是客体,要求从宏观、整体观上审视文本、情境、问题任务、观点等;复合思维针对的是主体,要求问题解决者调动不同的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以求问题解决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加强复合思维训练,可以借鉴写作审题训练的方式,从不同思维角度加强读题训练,理清具体问题的解决需运用到哪些思维方式,以避免单向度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因为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思维的拓展和深入。

(二)加强关联思维和比较思维训练

“要认知,就要找关联,要找关联,就要思辨、推理。”[6]推论类,特别是间接推论,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需先理清已有判断的主要信息,辨析推论与已有信息有无关联、有何关系,这需要加强关联思维和比较思维的训练,才能得出合乎逻辑的推论;整合类要有效进行归类合并,也需加强关联思维和比较思维的训练;运用类要理清具体如何运用或具体运用了什么方法,要利用文本信息解决文本内外提出的问题,更需加强关联思维和比较思维的训练;评价类要进行合理全面的评价,也需加强关联思维和比较思维的训练。

复合思维有彼此结合、融会贯通的特点,而关联思维有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特点。加强关联思维训练,首先可以借鉴写作审题、立意训练的方式加强联想、想象训练,建立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拓宽思维,又加深对事物的理解,甚至能得到新颖、独特的认识;其次,可以聚焦问题,加强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辨析训练,理清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相关、相反、相似、相近等),根据具体关系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比较思维有彼此对照、鉴别异同的特点,加强比较思维训练,可以借鉴语用题比较语言运用特点与效果的训练方式加强不同内容语义异同的比较训练,这是基础;还可以加强信息立场、信息价值倾向、信息运用价值等异同的比较训练,加强辨析信息真伪、优劣的比较训练,加强不同文本表达方式及其效果异同的比较训练,以加深对文本价值与质量的认识。

正如上述将信息类阅读的难点分为四类是为了讨论的方便一样,本文提出加强四类思维的训练也是为了讨论的方便,这四类思维有时是交叉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是因目的的不同采用的思维方式有所侧重,正如读写结合一样,因目的不同,有时侧重于读,有时侧重于写;再者,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复合思维、关联思维、比较思维都可以说是整体思维;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看,要解决复杂问题往往也需要综合运用这四类思维。因此,教学过程中不应把这四类思维截然分开,而应有统整意识,综合运用各类思维方式共同解决复杂问题。

猜你喜欢
关联考查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智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