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

2022-12-16 01:26武千雯王强强戴永务
中国林业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林产品木质竞争力

武千雯,王强强,戴永务

(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 350002;2.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集体林业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福州 350002;3.福建农林大学企业管理研究中心,福州 350002)

近年来,全球经济下行,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层出不穷。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全球供应链本地化和分散化趋于增强,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系面临巨大挑战,中国木质林产品以出口导向为主,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形成过度依赖国际资源、产品市场的贸易格局,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1]。许多学者也对当前林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对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2-4]。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那么,长期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木质林产品是否符合中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要求?林产品出口贸易研究在新时期新要求背景下应该重点研究哪些问题?为了更为宏观和整体把握林产品出口贸易在新时期新背景下的重点研究问题,需要从学术角度把握国内林产品出口贸易研究的脉络特征,对国内已经关于林产品出口贸易的学术成果进行归纳综述,以及对不同时期的研究者关于林产品出口贸易的理论观点进行系统总结并加以科学分析。但是学术界目前对林产品出口贸易研究的发展暂时还没有相关的综述研究,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工具对我国林产品出口贸易领域的研究动态进行探讨,基于1992—2021年国内的文献,从发文机构、关键词等多个维度对林产品出口贸易的文献进行信息挖掘,综述我国林产品出口贸易的研究现状、重点研究问题及其演化路径,科学地展示出国内林产品出口贸易的研究进展及未来方向,以期推动国内林产品出口贸易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对步入高质量发展之路、致力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提供借鉴与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法是分析文献的潜在知识结构,识别研究基础和趋势的一种方法,而科学知识图谱法是基于文献计量法,将科学知识以图形呈现出来的一种表示方法,CiteSpace是一款致力于分析文献中蕴含潜在知识结构的可视化软件。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我国林产品出口贸易相关文献的研究主题、热点和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展示国内林产品出口贸易的知识全貌。

1.2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检索平台为中国知网,将检索方式设定为:主题=“林产品出口贸易”“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林产品比较优势”“林产品出口质量”“林产品技术复杂度”“林产品全球价值链”,同时主题包括属于林产品范畴的原木、人造板、木制品、木质家具、纸及纸制品等,来源类别=“北大核心”“CSSCI”“CSCD”,时间范围为1992—2021年,最终获得262篇文献。

图 1 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研究发文量

表1 发文量超过5篇的期刊

2 分析与结果

2.1 发展趋势概述

为了分析该学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将林产品出口贸易领域历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进行汇总。如图1所示,可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即1992—2006年,2003年起发文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少量论文的发表表示学者们对该领域进行了初步探索;上升阶段即2007—2009年,该阶段发文量陡增,共发表接近60篇论文,其中2009年发表了26篇论文;波动阶段即2010—2021年,这10年间发文量波动幅度较大,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反复、波动,但是发文量平均每年都在10篇以上。具体到文献来源(见表1),文献来源最多的前九本核心期刊分别为:《林业经济问题》《世界林业研究》《林业经济》《林产工业》《林业科学》《对外经贸实务》《国际贸易问题》《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世界农业》。

21世纪初国内研究者开始关注林产品出口规模的影响因素。刘艺卓和田志宏[5]研究了林产品出口规模的影响因素,认为外部环境的动荡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对林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均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顾晓燕和聂影[6]研究了我国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与出口规模的关系,认为当前中国林产品出口正面临严峻考验。张寒和聂影[7]重点分析了国内外环境因素对我国林产品出口规模的影响,并利用恒定的市场份额模型实证分析了当前林产品出口增长停滞的主要因素。林珍等[8]根据赫希曼“退出—呼吁—忠诚”理论,用2001—2013年中国对美木制品出口值对国内外林产品贸易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雷斯法案》修正案的实施不利于中国木制品出口美国,影响偏负面但不显著。

2009年以后,学者们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互补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与俄罗斯、美国形成了双向互补,且总体仍具有稳定性;与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相比,贸易互补性较强;与经济走廊国家整体上贸易互补性指数逐年上升,分类产品有较强互补性;与“一带一路”国家相比,林产品贸易互补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贸易互补性整体水平较低。与此同时,还有学者聚焦于木质林产品对外贸易的特征、现状、贸易模式以及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研究表明我国木质林产品对外贸易规模稳步增长,出口总体呈持续增长态势。

图2 研究作者合作分析

2.2 作者、研究机构分析

为了解国内林产品出口贸易研究合作的情况,对合作网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部分作者已形成学术合作网络,比如宋维明、余建辉、聂影等。科学的合作有助于解决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生成的科研合作网络图谱,考察重要作者的合作关系。选取连线较多的作者群进行展示(见图2)。

余建辉团队主要侧重研究林产品国际竞争力。其团队擅长从不同视角分析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例如碳税政策、技术创新、市场化改革、劳动力资源、森林资源、外商直接投资等对木质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除此之外,团队学者对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例如在对人造板产业进行探讨时,引进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其测量[9]。在林产品的影响因素分析方面,学者们对造纸产业、人造板业、木质家具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等是其关键影响因素。

聂影团队致力于林产品出口市场、出口增长的研究。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出口市场布局需要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新兴市场[6]。对林产品出口增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因和因素分析方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林产品快速增长的原因是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国际林产品需求增加[7],而竞争力效应是林产品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10]。

宋维明团队的研究主要涉及林产品对外贸易条件、关系、政策评价等的研究。该团队提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木质林产品的贸易条件呈现出一些不利的趋势[11],同时林业利用外资对于林产品贸易有同向影响。其中程宝栋主要关注林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杨浚等[9]指出中国对RCEP成员国林产品出口的关键在于提升出口价格,扩展出口广度。

图3 研究机构合作分析

同理,为了解国内林产品出口贸易领域研究机构的现状,在CiteSpace中选择节点类型为机构,阈值为排名前50,在其他值为默认值的情况下生成机构共现网络(见图3)。其中北京林业大学的节点最大,表明其影响力最大,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次之,四大研究机构彼此之间没有联系。通过半衰期可知,北京林业大学的半衰期长达10年,影响力最大可从2008年以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半衰期超过北京林业大学,学术影响力变大,且从由连线的粗细可知,与北京林业大学联系较为紧密。

图4 关键词词频分析

2.3 关键词分析

2.3.1 关键词词频析

本文将选取的文献中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见图4),出现频次排名前20的关键词中,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分别是:木质林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林产品、木质家具、中国、出口贸易、林产品贸易、影响因素、比较优势、人造板、产业内贸易、反倾销、一带一路、产业国际竞争力、金融危机、贸易潜力、胶合板、国际贸易、全球价值链。

图5 关键词共现分析

2.3.2 关键词共现分析

为了分析高频使用的关键词及其知识网络图谱,在CiteSpace软件中设置节点类型为关键词。图5显示,当前研究高度关注“木质林产品”和“木质家具”,同时,“林产品贸易”和“国际竞争力”也受到学者的关注。该网络共有365个节点,88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 0.0133,表明这些关键词之间虽然存在各种联系但不是很紧密。

2.3.3 关键词聚类分析

基于图5分析的关键词共现情况,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见图6)可以梳理林产品出口贸易相关研究主题的知识结构。将关键词聚类的可视化图谱转换为时间线视图(见图7),形成了#0木质林产品、#1产业国际竞争力、#2出口、#3 林产品、#4 木质家具、#5 出口贸易、#6 比较优势、#7 林产品贸易、#8 全球价值链、#9 胶合板共九个聚类。图6从左往右体现不同关键词在林产品出口贸易领域中中首次出现的时间,时间轴上的连线代表不同主题之间的关联。结合文献内容将我国林产品出口贸易的关键研究主题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林产品出口贸易结构问题。许多学者对林产品出口贸易结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学者认为在短期内木质林产品的出口有助于林业经济的增长[13]。也有学者利用二元边际模型研究发现,市场规模对林产品价值增长成正相关关系,但对扩展边际呈现负相关关系,因此要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发挥扩展边际作用[15]。王香芬[16]从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分析中国木质林产品对外贸易格局,认为中国木质林产品的出口市场较之前虽然有所分散,但集中度仍然较高。但是也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中国林产品出口结构是“数量为主、种类为辅,价格负贡献”出口增长模式[17],同样的,也有研究认为中国林产品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数量边际驱动,其次是价格边际驱动[18]。

第二,林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及理论研究。许多学者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RCA)、平均利润率水平、产品质量升级指数和贸易条件指数等对林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进行测度。但是由于未考虑进口因素和国内市场的影响,采用这些指数进行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会导致偏差,因此又有学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指标进行改进,提出了相对贸易优势指数(RTA)、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RC)克服了产业内存在异质性而引起的贸易不均衡问题[9],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还针对不同区域的贸易竞争力测度的指标进行创新,使用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RCA)、显示性均衡比较优势指数(RSCA)等来解决区域内贸易的扭曲和偏差问题,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对于林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中,学者基本采用了波特理论来分析和揭示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19]。然而,波特的钻石模型主要适用于分析没有跨国活动的国内市场,针对跨国活动和国际市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的分析能力还较为薄弱,因此许多学者进一步对钻石模型进行了完善与深化。“波特—邓宁的钻石模型”[17]、一般双钻石模型等[21-22]理论模型的提出以及在林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波特钻石模型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能力。

第三,林产品国际竞争力及比较优势。依据Cite Space V的分析结果,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有学者对人造板产业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低下[23],但将技术附加值纳入分析模型后,中国人造板竞争力仍然不强[8]。其中,中国胶合板的进口量和进口额在不断减少,而且价格的平均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和质量方面与其他国家有一定差距[24];但随着林产品贸易的发展,中国人造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了显著提高,并直接推动了中国人造板出口的增长;世界市场需求的增长对人造板出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5],尤其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人造板的需求,中国的刨花板和纤维板在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中国与沿线国家相比木质林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但比较优势不明显,“大而不强”仍是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主要问题[26]。也有学者将注意力聚焦在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造纸业产品国际贸易竞争能力较弱,但随着我国造纸产业的发展,中国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逐渐增强[27]。还有学者从时间变化的角度,对中国林产品比较优势随时间的动态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当前的林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的林产品的比较优势较低。整体而言,我国的林产品贸易优势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8],尤其是以人造板、木制品和木质家具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林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呈现出不断提升的特征,但整体比较优势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具有较为明显的长周期稳定性[29]。

第四,林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针对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学者从劳动力数量、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和近年来不断提升的劳动力质量有利于提高中国木质林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30]。同时,贸易合作伙伴以及贸易竞争对手的相对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是中国木质林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原因[31]。也有许多学者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对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认为劳动力要素和生产原材料要素是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32],而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对林产品的需求是林产品贸易的主要内在动力[20],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会影响中国木质林产品产业的竞争程度从而决定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1]。此外,相关性产业的发展情况、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组织结构、政府的支持等因素都对提升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33-34]。也有学者认为劳动力禀赋优势并非木制林产品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要素,木质原料稳定供应是形成和巩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技术创新却是木制林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与强化的关键要素。此外,征收碳税[35]、一国拥有的森林认证证书数量增加[36]、物流绩效改善[37]等提高了中国木质林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而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削弱了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8]。

图6 关键词聚类分析

图7 关键词时间线分析

2.3.4 关键词突显分析

CiteSpace的突显词检测功能可将特定关键词的使用或特定文献的引文突然增加的情况可视化。根据CiteSpace现有的功能,可以对特定关键词进行突发排序的方法有两种,即按突发开始时间和突发强度排序。本文根据突发开始时间选择了分类方法。图6显示了前5个关键词出现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从图6可以看出,林产品贸易等话题从1994年开始并持续到2010年,而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潜力等话题从2017年开始持续到现在,这意味着它们是近期林产品出口贸易研究的前沿话题。

图8 关键词突显分析

3 结论与展望

3.1 主要结论

本文介绍了核心期刊论文的研究结果,系统地梳理了262篇与林产品出口贸易相关的文献,并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主题、热点和潜在主题的演变。本研究发现:①结合发文量来看,从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林产品出口贸易研究经历的发展阶段分别为探索阶段、上升阶段以及波动阶段。探索阶段即1994—2006年,2003年起发文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上升阶段即2007—2009年,该阶段发文量陡增,共发表接近60篇论文;波动阶段即2010—2021年,这10年间发文量经历了反复、波动,但平均发文量在10篇,且研究领域变得更为细化,研究方法趋于定量;②结合研究机构的网络以及文献来源的图谱分析可以总结出四个方面:一是从产出数量看,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科研机构论文发表量较多,实力较强;二是从机构类型看,开展该领域研究的机构主要是农林类科研单位,跨学科的机构合作比较少;三是从合作网络看,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等机构的作者在该领域的合作中更加活跃,是整个合作网络的关键节点;四是文献来源较多的期刊为《林业经济问题》《世界林业经济》以及《林业经济》等,很少涉及其他综合性期刊;③结合作者分析图谱,发现该领域形成了以宋维明、余建辉、以及聂影为核心的3个主要子网络,作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合作,但跨机构合作相对较少;④通过对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可以探测出国内林产品出口贸易的重点研究问题,发现林产品国际竞争力、全球价值链、贸易潜力是当前的重点研究方向,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国林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如何提升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是学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3.2 研究展望

后疫情时代,中国需要与世界各国联合起来抗疫并创造稳定的林产品贸易环境。中国应加快实施“双循环”战略,有效增加国内木材供给,积极开发国内高端、绿色木质林产品市场。未来应重点分析中国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全球价值链研究、中国步入新发展阶段“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研究。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虽然CiteSpace能够提取出研究领域的演变和热点,但如果使用其他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其次,在对潜在主题和未来趋势的预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偏差。未来的研究可从这些局限性寻找突破口,以丰富该领域的研究。

猜你喜欢
林产品木质竞争力
木质风景画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木质燃料
木质燃料
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
木质燃料
日本竞争力
绿奥诺林产品贸易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负责任林产品贸易与投资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
我国首部地方性林产品名录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