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下职业院校数字资源建设的困境及对策

2022-12-17 10:07于万清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研讨教学资源职业院校

于万清 张 峰

(1.宿迁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教研室,江苏 宿迁 223800;2.宿迁开放大学,江苏 宿迁 223808)

近年来,各职业院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7〕4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全面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开展自主、泛在、个性化的学习。

所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是一种线上(网络教学)+线下(传统实体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依托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网络教学平台,将实体课堂教学相关内容延伸到网络平台空间,为学生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资源,可供学生课前学、课中(传统实体课堂)学习互动、课后拓展学。它通过线上与线下教学组织形式将课程标准与岗位能力要求、教学内容与“1+X”证书内容的深度融会贯通,形成教学优势互补,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1]。

因此,配备网络教学平台和智能终端成为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硬件标配。职业院校可以自主搭建或以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网络教学平台,如MOOC、超星泛雅、SPOC等在线教学平台,在实体课堂上需要为学生配PAD电脑,学生在课前、课后使用电脑或智能手机即可。目前,在职业院校的数字校园或智慧校园建设中,均已配备网络教学平台及一定数量的PAD电脑,也就是说职业院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硬件是成熟的。其是否有效实施取决于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水平,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在线课程数字资源建设的质量,这已成为职业院校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新困惑。

一、课程数字资源建设质量不高

众所周知,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关键是课程数字资源建设,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混合式教学效果。然而,笔者在参与相关职业院校教学视导、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学校或同一学校在课程数字资源建设方面水平参差不齐,线上教学课程资源质量不高、规范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界面缺乏美观性

美观、大方的课程数字资源设计界面令人心情愉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但在检查中发现,相当部分学校存在资源格式不统一、不规范,整体界面设计不合理、不美观,有的甚至出现字体大小不一、画面不清晰的情况。这样的课程数字资源只会给学生留下任课教师不认真、不负责任或水平不高等不良印象,影响学生线上学习的兴趣。

(二)内容缺乏完整性

线上的课程资源应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整体设计、任务书、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拓展、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等内容,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充分满足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现实中,很多学校的线上资源只重视课中资源,课前与课后资源不足,甚至有的学校线上资源完整率不足40%,体现“1+X”证书职业资格技能考试的相关资源几乎为零。课程数字资源内容很不完整,严重影响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拓展的学习效果。

(三)形式缺乏多样性

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课程数字资源形式应包含文本、图像、PPT、视频、动画、微课等多种形式,就像丰富多样的“自助餐式美食”供学生自由选择,可以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习效率[2]。但在检查中发现,90%以上的职业院校的课程数字资源以WORD文档形式为主,“WORD文档+PPT课件”两种形式的线上资源占比达95%以上,整个课程数字资源库中的视频、动画形式的资源严重不足。

(四)资源缺乏针对性

开展线上教学主要目的是突破教学时间限制,便于学生通过浏览资源实现自学、通过交流互动提高认知、通过拓展学习提升自我。这就需要教师精准掌握学情,精心设计资源,确保精准施教。检查发现,很多学校线上教学资源缺乏针对性,有的PPT课件资源与教学内容匹配度不高,甚至有的视频、动画等形式的资源与本次课的教学问题对不上,出现了“线上的课程资源建设纯粹是为应付学校检查,而不是为教学服务”的现象。

(五)设计缺乏探究性

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尤其线上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更要体现这一特点,以便学生自主学习。检查中发现,很多职业院校的线上教学资源内容虽多,但缺乏逻辑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内容多为简单堆积、充数,整体设计缺乏探究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二、影响线上教学资源质量的原因

通过深入相关职业院校调研,单独访谈相关教师,分析发现影响线上教学资源建设质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院校层面的激励机制不强

很多职业院校主张通过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借助“1+X”证书制度试点来增强学生技能水平,同时也出台与之配套的考核、激励措施。但是,这些激励机制和措施不够有力,执行也是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政策含义、精神掌握不准。部分职业院校对混合式教学与“1+X”证书制度的含义、要求没有宣传到位,各职业院校教师可能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所了解,但由于它对信息化要求较高,而教学场所信息化配备不达标,加之部分职业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课堂,严重制约了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作用发挥。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仍处在试点阶段,对“1+X”证书不了解的教师较多。调研的10所院校和100名教师中,实施“1+X”证书试点的院校8所,能准确表达出“1+X”中的“1”是指学历证书,“X”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仅占访谈总数的33%,认为“1+X”证书就是中级工或高级工证书的占67%。二是职业院校领导关注度不高。教学质量是职业院校的生命线,学生的知识素养与职业能力更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但部分职业院校领导对教育教学的关注度相对于人事、财务略低,甚至将其完全交给分管教学的领导,缺乏足够重视。三是激励措施制定者经验不足。相关政策、考核办法的制定者忽略了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工作量是远高于单一、传统的线下教学,尤其是高质量的课程数字资源建设需要大量的精力。同样,将“1+X”证书标准、内容科学、合理融入混合式教学中,需要投入的精力更多,很多教师需要参加“1+X”证书评价方举办的各类培训,甚至直接参与“1+X”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由于激励措施制定者缺乏经验,对问题预估不准,从而导致院校赋予教师的薪酬待遇与教师开展高质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工作量不匹配,也就是院校的激励机制较弱,教师对课程数字资源建设不积极。

(二)教师信息化处理能力不高

建设高质量的线上课程教学资源不仅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过硬的信息化素养。一是要具备较强的资料搜集、整理能力,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资料查找与下载;二是要具备数字资源的设计处理能力,尤其是页面排版、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视频设计等,这些能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年轻教师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年龄较大的教师更是困难重重。

(三)教师个人工作任务量繁重

调研发现,被调研的职业院校普通教师的满工作量要求不少于12课时/周,普通教师的平均工作量约16.2课时/周,而且承担2-3门学科的教学任务,有的甚至还要承担班级管理或系部的其他工作。近年来,职业院校的生源数量持续增长,尤其是有的中等职业学校新教师招聘滞后,一线教师的教学任务持续过重,导致建设线上课程教学资源的力量不足。

(四)院校的教学团队力量不足

开展混合式教学需要打造一支高水平、跨学科的教学团队[3],通常要由德育教师1名、专业学科教师若干名、信息化处理能力较强的教师1名组成。事实上,被调研的学校教学团队成员个人工作量较重,每位专业教师所任教的学科往往不同,各自相对独立,难以形成合力。尽管各职业院校每周按时开展教科研活动,但因教科研活动参与人员任教的专业学科不同,很难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整个系部专业的教研活动往往是泛泛而谈、流于形式,学科(课程)教学团队整体共建力量薄弱。

三、提高线上资源建设质量的对策

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科(课程)教师工作任务重、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学校激励机制不强等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对策。

(一)组建融合型的团队

混合式教学以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的方式,课堂教学前、中、后都运用信息化手段,尤其线上课程教学资源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信息化处理要求较高,仅凭学科教师一人之力难以完成,因此需要组建一支融合型的教学团队,通过立项的方式进行建设。这里的融合型是指团队成员要体现跨学科,也就是有若干名同一课程的专业教师、课程改革专家、德育教师、“1+X”证书评价组织成员、信息技术教师等组成;当院校同一专业同一学科(课程)教师较少时,建议采取跨校融合组建教学团队,实现区域线上课程教学资源共研、共建、共享、共赢的目的。当然,这样的团队必须得到各参与院校校级层面的认同与支持,各参与院校共同制定建设方案、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在彼此认同的区域统筹机制下进行规划、建设。

(二)开展集体研讨活动

高质量的课程数字资源离不开教学团队的集体智慧与团队成员的分工协作,通过学科(课程)教学团队集体共同规划、分工协作,反复研讨修订后逐步建成,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反思和完善。因此,学科(课程)教学团队要按照“设计(初方案)→研讨→完善→再研讨→完善……→定稿”的工作思路定期开展线下或线上集体研讨交流活动,每周至少要开展1次,重点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以下四个环节的研讨交流。

首先是整体规划。整体规划又称总体规划、顶层设计,规划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课程资源库建设的质量,尤其是课程数字资源的整体建设框架一经确定,不能随意调整,否则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整体规划由课程改革专家或教研组长牵头负责,在学期开学前,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学情分析研究;二是反复研讨、遴选内容重构教材;三是将重构的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单元”的形式指派给学科(课程)教师作为该任务单元的主设计教师进行提前备课,同时制定备课、研讨交流及上课序时进度计划,督促责任教师如期完成备课设计任务;四是设计、研讨并形成统一的线上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基本框架,同时统一规定数字化文本的字体字号、图片的大小尺寸、PPT及微课视频等规格要求。

其次是具体设计。学科项目任务单元的主设计教师根据整体规划分配的项目任务,提前进行学情分析研究,针对其具体负责的教学项目任务进行教学资源查找、教学设计。根据序时进度安排(提前2周),在教学团队的集体研讨会上进行设计思路的汇报,并呈现教学相关资料(资源),主要由学科(课程)教学团队中同一学科的其他教师提出不同见解并补充相关资料,当然也包括思政教师及其他专家意见,经团队集体研讨后,给出进一步完善意见。学科项目任务单元的主设计教师要根据建议再完善,负责信息技术设计的老师协助完成课程数字资源的设计处理。

再次是审核把关。本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科项目任务单元的主设计教师把关审核教学设计及课程数字资源建设,同时也起到督促的作用。为了便于资源完善,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课程数字资源应在正式上课前几天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科(课程)教学团队其他成员公开,方便大家及时给出评价及建议,方便再修订、再完善。为方便学生提前进行线上学习,学科项目任务单元的主设计教师必须确保完善后的课程数字资源至少提前1天向学生公开。

最后是集体反思。该项目教学任务完成后,所有参与该学科课程教学的教师要进行课后集体反思,特别是要将学生参与混合式教学的真实效果通过网络平台收集起来,通过线上集中研讨、反思,以便该项目教学单元任务的主设计教师及时进行完善。

经过以上四个环节进行线上线下多次研讨、完善,线上课程教学资源的质量必将得到有效提升,学科教学团队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必将进一步提高。当然,这种反复研讨、修订和完善必须在同一学科(课程)教师多人参与且任务分配适中的前提下进行。若职业院校同一学科(课程)教师人数较少时,就需要为其适当减负或组建跨区域多校融合型教学团队。跨区域多校融合型教学团队的集体研讨、备课可以统一约定时间、采用腾讯会议视频的方式进行。无论如何,集体研讨、备课一定要扎实有效落地。否则,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质量及线上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将难以保证。

(三)畅通学习交流渠道

要建设高质量的线上教学资源,必须畅通学习交流渠道,及时解决建设团队遇到的各种困难。

一是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层应定期主动调研各系部,了解“1+X”证书标准、内容研究情况及混合式教学开展真实情况,获取各教学团队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商讨、协助解决,必要时由校方联系“1+X”证书评价组织开展培训或安排教师入企挂职锻炼。二是提供校内校外混合式教学学习交流平台。面向校内遴选出混合式教学团队展示线上课程教学资源、开设混合式教学公开课及经验交流;聘请校外混合式教学优秀课程团队成员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或派遣课程教学团队深入兄弟院校学习交流、扩大视野、汲取经验做法。三是搭建信息化交流平台。职业院校成立混合式教学业务管理协调部门,建立混合式教学工作微信群或QQ群,及时共享各团队线上教学资源链接,通过共享、对比,促进各课程团队成员及时查找不足并不断优化完善;同时,通过该信息平台还可以分享成功经验、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团队成员成长。

(四)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混合式教学线上资源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校长对信息化重视程度直接关系职业院校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混合式教学线上资源建设必须得到校长的支持。只有在校长的关心、支持下,各种激励机制才能高效出台,特别是跨校融合组建教学团队更需要校际沟通协商。二是承担立项要减负。职业院校可分批实施混合式教学课程线上资源建设,先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线上资源建设立项,院校要对承担立项的团队成员进行适当减负,以便其有足够精力从事课程线上资源建设,同时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三是定期评比纳入考核。对立项的课程,定期检查评比,通报完成进度以及学生参与线上活动情况,根据评比结果予以奖罚,获评优秀的团队绩效考核加分,优先考虑评优评先等。四是鼓励全员参与混合式教学。在教学检查评比中,向主动参与混合式教学的老师倾斜,针对其线上资源建设的水平给酌情加分。

总之,课程数字资源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础,只有建设高质量的课程数字资源才能保证线上线下教学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在建设高质量的课程数字资源过程中,职业院校的领导高度重视是关键,组建目标一致、融合型的教学团队是基础,激励机制科学、举措得力是保障,同时要在职业院校普遍认同、达成共识,教学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分工协作共同推动课程数字资源建设。

猜你喜欢
研讨教学资源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