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思考

2022-12-18 15:16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2年7期
关键词:薪酬人力资源管理

杨 靖

山东省济宁市中心血站 山东·济宁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企事业单位逐步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其中,人力资源管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工作人员是开展一切工作和业务活动的主体,只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才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当前,各级事业单位逐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在招聘人员的过程中,注重专业特长,强调基层工作经验。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仍然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很多事业单位来说,是一个较新的概念。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还不健全。

首先,部分事业单位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而且事业单位缺乏用人和选人的自主权。很多事业单位仍然沿用任命制、委派制等管理方式,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一方面,上级相关部门委派的人员,其专业技能及学历程度很难与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契合。

另一方面,委派人员由于没有实际参与事业单位的具体工作,对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不够熟悉,业务处理方式不合理,可能与其他人员产生较大分歧,也极易产生矛盾。委派人员与其他业务人员的配合程度不够,不利于事业单位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其次,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用人制度,很多岗位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近些年,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了事业单位人力管理的相关政策文件,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很多事业单位建立了聘用制。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制度不严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部分事业单位在招聘环节,存在招聘程序不规范、招聘标准和口径不统一、招聘渠道单一、岗位要求与实际工作不匹配等问题。

2.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陈旧

部分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陈旧,存在刻板守旧、活力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受到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影响,很多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过度注重人员资历、工作年限、学历背景等因素。在选拔和任用人员时,往往没有充分考虑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能力素养。陈旧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导致事业单位的人员招聘、岗位调动、人员选拔等工作流程不合理,管理者的意见成为主导因素,影响了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陈旧,部分管理人员没有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安排,未能将业务开展、发展规划落实与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融合。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意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错误地将“事”和“物”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重心。

3.薪酬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单位运行所需要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所以收入相对稳定。事业单位具有特殊性质,导致部分单位的成本效益意识不强,危机意识不足,不重视内部管理工作,忽视了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与企业不同,在薪酬分配方面,事业单位更倾向于公平性,导致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由于薪酬待遇情况与工作人员的业绩不匹配,还造成人才流失等现象,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在部分事业单位中,相同岗位的不同工种,以及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常常享受一样的薪酬待遇。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对有突出表现的工作人员没有进行有效奖励,往往只是口头表扬,缺乏实质性的物质奖励,影响了部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同岗位的工作难度、工作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但是薪酬待遇却一样,导致很多工作人员不愿意从事技术难度高、工作压力大的工作,既不利于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也不利于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4.缺乏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

事业单位的人员选聘机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较大影响。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在选拔和任用人员的时候,常常采用任免制。管理人员通过长期观察和考核评价,推举适宜的人选,再通过一系列公示程序,进行人员选聘。这种方式能够为事业单位选拔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工作人员已经在事业单位工作多年,工作模式较为固定,容易随波逐流。部分事业单位选拔和任用的工作人员,管理方式较为一致,虽然不容易出错,但是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

另外,在选聘专业人才时,事业单位普遍设置了很多限制。其中,年龄就是一个重要的限制条件。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往往需要经过多年学习和工作经验积累,当他们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时,常常已经超过了事业单位人员选聘的年龄上限,不利于事业单位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5.考核和培训机制不完善

事业单位加强考核和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很多事业单位比较重视新员工的业务培训工作。新员工在试用期结束后,也会要求进行考核,确保他们能够满足新岗位的工作需求。

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对在岗人员的培训,往往不太重视。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一旦通过试用,就会长期在某个岗位开展工作,除非工作人员出现重大过失,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不会轻易辞退或进行处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工作人员还能掌握更多的工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和工作资历,并且逐步晋升。

由此可见,部分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也无法发挥积极作用。另外,很多事业单位缺乏绩效考核制度,各部门和各岗位的职责、岗位考核标准、具体实施办法等不完善,无法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考核。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对策

1.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到位,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方面,促进事业单位提高公共服务效能,推进单位发展;另一方面,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完善工作人员的薪酬、福利及待遇。

首先,在岗位设置方面,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集思广益,完善岗位设置,既满足各部门的业务需求,又不出现冗员。

其次,在人事招聘及选拔中,要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聘用。事业单位在招聘环节,要拓宽招聘渠道,选择科学合理、多样化的招聘方式,增强工作岗位的吸引力,不断提升人员招聘的针对性,从而满足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需求。

最后,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积极转变思维观念,学习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但是,也要避免照抄照搬,应该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适合本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进行调整,以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发展。

2.引入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事业单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业务工作越来越多样化,面临的风险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促进人力资源高效利用,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首先,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意义。事业单位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发挥人力资源在事业单位运行中的积极作用。

其次,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事业单位要引入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需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通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事业单位能够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最后,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事业单位开展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事业单位在人员招聘后,应该对相关人员进行持续、主动、动态管理,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强化薪酬激励

薪酬管理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应该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薪酬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合理,落实是否到位,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效。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完善薪酬结构,加强薪酬激励。

首先,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事业单位需要对所有部门和岗位的薪酬标准进行精细化编制,遵循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认真分析每个岗位的工作难度、工作强度、工作任务量、风险因素、岗位职责等,合理地制定薪酬标准。在这个过程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对薪酬标准进行详细说明,让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具体情况,避免误解和矛盾。

其次,发挥薪酬管理制度的激励作用。事业单位要根据岗位要求和岗位薪酬,检查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进度,按照工作情况核发薪酬。另外,还可以设置绩效薪酬,对超额完成的工作任务量进行奖励,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健全人员选聘机制

事业单位加强人员选聘,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让人力资源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

首先,事业单位在人员选聘的过程中,需要强调竞争上岗,通过公开选拔、公开招聘、岗位竞聘等途径,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主动性,激发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

其次,事业单位可以适当扩大人员选聘的范围,特别是在选拔特殊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放宽年龄限制。另外,事业单位选拔人才,需要向一线工作人员倾斜,让更多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走上管理岗位。

最后,事业单位在对外招聘时,要明确岗位要求,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通过多轮竞争,选择合适的人员。在此过程中,要避免设置不必要的限制条件,影响岗位竞聘工作。

5.建立完善的考核和培训机制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制订完善的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应该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定期培训、转岗培训、专项培训等。

培训方案还要明确培训范围、培训方式、培训期限、培训内容等,并制定合理的培训考核标准。事业单位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能够促进工作人员加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其次,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事业单位要明确考核标准,不同岗位的考核标准是不一样的,应该体现差异性。根据岗位职责、技术要求、风险因素、工作量等,合理地设置考核标准,避免不同工却同酬的情况。

事业单位还要完善考核方式,将培训考核、业务考核、年度考核等结合起来,采用多种考核方式,进行全面考核。在考核过程中,要将管理人员评价、岗位互评、服务对象评价等相融合,确保考核内容全面、真实、准确。同时,做好考核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将考核结果作为工作人员晋升、评优奖先的重要依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事业单位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聘用制改革、收入分配改革、职称制度改革等不断推进,为事业单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契机。因此,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发挥约束和激励作用,完善人员选拔和任用程序,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薪酬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论目标绩效考核正向激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政府补助与超额薪酬的实证分析
国有企业的薪酬激励问题与设计
国企薪酬改革需先拿身份开刀
“薪酬沙皇”走马上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