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为例

2022-12-19 01:54三明市沙县区翠绿小学张基煜
天津教育 2022年33期
关键词:思辨性教师应课文

■三明市沙县区翠绿小学 张基煜

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使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由于思辨能力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辅以正确的教学策略,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给予正确指导,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思辨能力。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之所以存在学生思辨能力较弱的问题,是因为教师没有发挥好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应在领悟新课程改革语文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阅读教学形式,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由此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思辨性阅读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更是现阶段教师创新与改革阅读教学模式的基础。在语文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要引导学生提取、处理文本之中的不同信息,而且应教育学生明辨是非、鉴别美丑,由此提高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指向性,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继而促进自我语文素养提升。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辨机会,让学生保持冷静的态度进行分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提升语文学习水平。

一、思辨性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冷静分析的态度

小学阶段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很难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但其思维能力会随年龄与生活经验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教师通过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科学质疑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保持冷静分析的态度,理性处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辨性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不同问题,适当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冷静分析与科学判断,消除认知冲突,从而对课文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具备思辨能力的学生可以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让思辨性阅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能使学生实现精神成长,促进自我语文素养提升。由此可见,思辨性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保持冷静态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提高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良好的思辨能力可以促进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从而对不同课文有更深层的理解,使之立足原来提出自己独特见解,提高提炼信息的能力。教师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是为了指导学生含蓄内敛地对课文进行思考,提炼出作者寓文本之中的思想与情感,通过进行深层次领悟,提炼出独到见解。如果小学生的思辨能力较弱,则难以凭借多次阅读、语境分析来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所提炼出的信息也具有单一性和片面性。简而言之,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感悟,使之能站在不同的立场来思考问题,透过文本提炼作者寓文本中的独特思想与情感,进而促进自我信息提炼能力提高,有助于扩大阅读教学成果。

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现状

(一)强调情感,忽视理性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思辨性阅读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活动,能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教师立足实际学情,科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在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中,错误地强化了情感教育,忽视了理性思维培养,导致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无法对课文中的情感内容进行理性思考,导致对课文的理解长时间停留在表浅层次,不利于促进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和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语言是小学生理性思考的具体体现,情感是语言表达的技巧,过度强调情感教育,而忽视理性思维培养,不利于学生拓展思维,终将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错误分析,偏离实际

思辨能力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通过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能立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使之能按照正确的方式理解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拓展思辨方向,继而促进自我思辨能力提升。然而,有些语文教师未能在阅读教学中强化思维能力培养,没有正确分析现阶段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而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致使学生很难自行梳理零散、杂乱的阅读内容,阅读教学活动也偏离实际,导致学生也无法发挥想象力进行思辨,所提出的意见和看法不够成熟。所以,教师误判学情,开展偏离实际的阅读活动,很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学习意识,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

三、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聚焦整体,有序梳理课文脉络

聚焦课文整体,让学生从整体出发来梳理课文脉络,可以为思辨性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不同切入点,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基本逻辑顺序的认知,由此促进期思辨能力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于课文结构安排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简单阅读课文,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疑惑,初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再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进行思考,使之能解答自己的疑惑,在思辨性阅读中,形成正确的认知,切实提高自我思辨意识。

例如,在讲解统编版小学语文《我的“长生果”》的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长生果”的认识,并对全文的结构进行梳理,让学生聚焦整体,梳理课文中作者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几件事,使之能在梳理的过程中,深刻地了解每自然段内容,体会作者别出心裁的构思,有序梳理课文脉络。然后,教师要介绍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篇作文”,让学生从整体出发,对相关段落内容进行结构的思考与梳理,把握词句之间的联系,分析作者从中所悟出的道理,由此深入体会课文内涵,对整段内容有更清晰的逻辑顺序认知,由此促进自我思辨意识提高。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内涵,教师还可以围绕“长生果”引导学生从整体分析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由此加深阅读印象,使学生明白作者在书的引领下,逐渐提高了自我写作水平,对作者来说,书就是“长生果”,由此感受到作者钟爱读书的情感。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作者少年时代与书的故事,再次梳理课文脉络,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喜爱读书的内容,完善思辨阅读教学环节,让学生能从整体感知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懂得“长生果”的意义。

(二)斟字酌句,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我国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撰用心,采用双线编排的方式统筹规划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方案,编撰者精心选用贴合学生心理发展的优质课文篇目。教师可以以此为教学线索,以词句斟酌为教学落点,引导学生阅读耐人寻味的课文,对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关键语句进行反复斟酌,这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也要要求学生斟字酌句,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融入不同的语义分析和语句解读活动,让学生懂得课文用词、组句之妙,避免学生“只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反复斟酌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关键语句,通过适当质疑来刷新自我认知,从而对课文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提高质疑意识,促进思辨能力提升。

例如,在讲解统编版小学语文《月是故乡明》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进行思考,阐述自己对“月”字的理解,深入分析“明”字的意义,从题目入手感知作者的思乡之情。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要根据课表要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题目“月是故乡明”中“明”字的厚重意义,解读作者十分喜爱月亮的原因。然后,教师要围绕作者根据月亮找到乐趣的段落,指导学生斟酌“孤、数、捉、看、梦”等字,分析作者由月亮想起的往事和经历。介绍作者季羡林的生平经历,让学生能在斟字酌句的过程中,对课文中作者的经历产生不同的质疑,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意识。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逐步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不同部分的主旨,联系题目“月是故乡明”,斟酌“明”字蕴含的思想与情感。最后,结合课文的叙事顺序和结构,让学生将作者看到月亮想起的“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往事和“离乡背井、朗润园居住”经历进行串联,综合分析体现作者思乡情的句子,深刻了解作者渴望回归故乡的愿望,感受寓“明”字中的思念之情。

(三)设计问题,持久保持思辨状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思辨能力”不仅包括探知问题的正确路径,还需在思考的同时完成“判断”这一步骤。思辨性强的学生对语文文本的感知更加深刻,问题是启发思维的火花。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指引学生进行思考和阅读,既可以促进学生认真理解课文,也能让学生持久保持思辨状态,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课文结构来设计能衔接不同教学环节的问题,设计课堂探究任务,科学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结构,分清课文主次,深入理解文本,让学生在思辨状态下,接受新知识,养成良好的思辨阅读习惯。

例如,在讲解统编版小学语文《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中,首先,应在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思考“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使之能保持思辨状态,以默读、讨论等方式来分析问题,形成对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好奇心。然后,教师要通过设计如下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1.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2.科学家怎样对火星进行探索?3.人们关于“火星存在生命”的猜测是怎样被推翻的?4.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使之能在问题的驱动下自主进行阅读。教师应在思辨阅读教学中发挥关键的指导作用,让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立足上述四个问题,开展不同形式的辩论活动,营造良好的思辨阅读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收集用于辩论的材料,使之能形成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次认知,在辩论活动中持久保持思辨状态,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最后,教师要总结学生在辩论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观点,联系课文《宇宙生命之谜》中的不同观点,让学生在了解问题答案的同时,学会立足课文中心句展开思辨阅读,形成崇尚科学的精神,为日后的学习积累科学经验。

(四)多元实践,拓展学生思辨空间

开展多元化思辨性阅读实践活动,能创新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思辨空间,帮助其降低语文学习难度,也为思辨活动的开展做铺垫,完善课堂教学体系。小学语文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来创设不同情境,由此激发学生的思辨积极性,使之能在受到启发的基础上,获得充足的思辨空间,继而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辨,由此对所读内容产生全新的认知,不断促进自我想象能力和核心素养提升,在思辨性阅读活动中体验阅读乐趣,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例如,在讲解统编版小学语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的过程中,首先,开展“两百年后的学习”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想象未来校园生活与现状有何不同,绘制课文结构图,想象一种“超现代学习工具”。由此为学生拓展思辨空间,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能快速提炼课文信息,把握课文主旨,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文素养发展。然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申出课文主要内容结构,从以下三点入手分析:1.上课地点;2.上课内容;3.教学人员,让学生对比“现代上学方式”与“那时候上学方式”,使之能从自己的关注点入手思考,结合科幻小说“科学性、幻想性、文学性”特点进行思辨阅读,在教师提供的思辨空间内,进行充分思考,掌握举例说明的技巧。最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回答来总结课文主旨以及中心思想,化解学生的认知冲突,开展读写结合实践活动,让其先以接龙朗读课文的方式,加深思辨阅读印象,再以“那时候的校园”为题进行写作,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思辨空间。学生能通过大胆的联想和想象,以对比现在和将来的方式进行思辨,仿照课文来描绘未来的校园生活情景,以抒发自己的思辨阅读体会,由此扩大思辨阅读教学成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思辨性阅读教学,能让学生对所读课文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认识思辨性阅读的价值,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立足实际学情来制定完善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方案,不断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提升。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而且应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规律,坚持以有效的思辨性阅读为抓手,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由此扩大教学成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思辨性教师应课文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背课文的小偷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背课文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