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环保节日促进幼儿自主能力发展的实践

2022-12-25 14:57海南省海口市碧桂园幼儿园
新教育 2022年34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意识探究

◎ 海南省海口市碧桂园幼儿园 王 丹

环境教育既是国策,又是国情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应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多年以来,我园一直强调“园本绿色生态教育”,营造人文生态、绿色生态。为了宣传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我国从幼儿教育出发,打造园所文化。2016年9月,我园依托环保节日的教育契机,立足环保节日课题,倡导爱护环境,持续推进生态教育,成功立项“园本环保节日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生态园建设的新途径”课题。课题以环保节日为课程载体,把学习故事作为评价工具,把助推幼儿自主能力的有效发展作为研究目标之一。课题历时三年,我园初步摸索出一些借助环保节日活动助推幼儿自主能力发展的做法,也获得了持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稳步提升教育质量的些许启示。

一、开发环保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传统课程观念难以改变。我园幼儿具备零散的环保意识,但对环境保护的类别、内容、意义缺乏系统的认知,除了“植树节”“无烟日”等常见的环保节日,以及“地球一小时”“汽车限行”等新闻资讯以外,教师、幼儿和家长均对其他环保节日鲜有了解。

按照以往教育活动的组织思路,教师往往把此类活动归类为常规活动,会用一两节集体活动课完成环保知识的普及,但这样的效果只会一带而过,幼儿难以形成深刻的记忆。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常规活动模式影响着一代代的新老教师,即使在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都发生巨大转变的今天,由于教师自身对环保节日缺乏深入了解,再加上对传统课程模式的改变缺乏自信等诸多因素,幼儿无法获得系统的有关环保知识的认知,也不能积累更多学习经验,无法形成主动学习的品质。

2.主题网络拓展缺乏儿童视角。环保课程的深入开展需要通过主题网络的方式延伸。然而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教师常常按照自己预设的目标引导幼儿,对于幼儿在主题建构过程中出现的诸如“脑洞大开”“节外生枝”等问题常常避重就轻,阻断了幼儿主动探究的机会。因此,幼儿易对教师预设的环保课程学习失去兴趣和内驱力。

3.环保节日核心目标把握偏差。环保节日是培养环保意识的媒介,最终落脚点是激发幼儿喜欢、亲近自然,积极主动探究周围世界,了解人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人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能够主动形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意识。但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幼儿习得的更多是认知方面的知识,由环保意识向环保行为转变的内驱力没有得到强化,环保往往浮于表面,没能激发幼儿主动产生保护周围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宣传环保行动的良性影响。

二、开发环保课程的实践与探究

1.甄选环保节日资源开展课程研究。我们首先对环保节日资源、幼儿环保认知水平、教师环保意识素养、家长期望值进行调研,结合园所文化背景、教师特点和幼儿基础,甄选适宜的有关生态环保的节日开展相关的节日文化活动。综合运用家长资源、社会教育资源、信息技术资源,通过课程设置、环境营造、活动组织等,帮助幼儿获得节日文化熏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习得有效的社会实践经验,增强幼儿初步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引导幼儿自主建构环保节日的知识经验。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又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于是,我们从每位教师“发现一次孩子们主动学习的案例”入手进行思考和讨论。有了这样的思考,教师们决定改变以往的授课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在设置环保节日的课程中不以固定的教学模式引发环保节日的主题,而是观察追随幼儿的兴趣,巧妙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各种环保节日。例如组织幼儿玩沙水游戏时,个别幼儿在接管运水时,出现水龙头大量漏水的情况。在视频分享环节,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抛出“为什么不能浪费水”的问题,让幼儿在“你问我答”互动箱中收集问题和答案,并利用每天饭后“环保小记者”环节进行自主解答。解答的发起者和听众由幼儿自行组织,教师可以在活动前提醒幼儿做好记录。长此以往,幼儿养成了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通过你来我往的分享了解全球性水危机产生的危害,从而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

3.激发自主探究环保节日的问题路径。自主探究活动是促进幼儿成长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师要为幼儿实现自主探究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活动体验,促进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和良好品格的养成,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学习中的主人。在活动中教师不能急着告诉孩子答案,可以先抛出问题,让孩子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好奇和探究是儿童大脑思考的原动力,教师通过孩子的兴趣点切入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孩子们对于探究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学会用验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随着主题的开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得到了丰富,但教师没有因为达成预设的目标而中断幼儿的探究,而是专注于观察分析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兴趣点,适时引发幼儿的思考与对问题的挑战,以“生成问题—解答问题—再生成问题—再解答问题”为路径促使幼儿的思维得以良性循环,使环保主题在幼儿的问题链之间不断生成。例如海南是台风多发的省份:三月份,在大班的“世界气象日”主题开展后,孩子们对天气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每天会观看天气预报,在班上开展“每日气象播报”“气象小问号”等活动;随着六月份台风季的到来,孩子们对台风的形成、台风的云团图像、台风的名字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问题焦点由原来的关注台风转变为关注由台风引发的自然灾害如泥石流、洪水、山体滑坡等。有了前期的思考、质疑、问答的习惯,辅以教师退后观察、放手引导的策略,孩子们敢问、敢猜、敢质疑,由问题形成的路径引导着主题走向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层面,推动环保节日的主题延展,促使幼儿的思维品质、主动探究的品质得到了充分发掘。

4.启发幼儿自主形成环境保护行动意识。

《0-3岁幼儿课程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一日生活包括学习、运动、生活、游戏四大方面,要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学会观察,抓住重要的契机。

(1)大自然中的潜移默化。环境保护包括大气、水源、森林、野生动植物和土壤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在日常教育的基础上注意渗透有关的环保知识,激发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如教师利用晨间谈话与幼儿共同讨论一些环保问题,并有意识地渗透一些环保常识;利用日常散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呼吸新鲜的空气,了解一些动植物的名称及特征,从中懂得人类要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道理。同时,在幼儿园内提供废电池箱,在班上评选环保小卫士,让幼儿以“环境小主人”的身份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2)生活细节中的习惯养成。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除了教学活动、游戏外,日常生活管理也是其中一大环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要抓住各种机会开展环保教育。如洗手时,教师与孩子共同约定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学会洗完手关紧水龙头等;吃饭时由值日生记录、点赞爱惜粮食、不掉饭菜的小朋友;散步游玩时,则请幼儿制作“花语”,提醒大家不践踏草地,不摘花,不攀摇小树,不乱扔果皮、纸屑,看见地上有垃圾要捡起来放进垃圾箱里。周五下午,我们会定期让幼儿讨论班级超市需要的废旧材料,绘制“集东集西”的宣传版,发动大家收集旧挂历、泡沫板、易拉罐等,不把它们当垃圾扔掉,拿回幼儿园作为手工等材料。这样既能节约能源,又可减少污染。每当发现孩子有错误行为时及时制止,组织孩子分析错在哪里,从而使幼儿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自主自愿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家园同步中意识强化。对幼儿的环境保护教育不仅要在幼儿园中进行,家长也要配合教育工作。幼儿的模仿性极强,具有无意识、自发性的特点。在幼儿园中,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在家庭中,父母自然成为幼儿的模仿对象,因此也同样要求家长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家长还可通过实时记录、打电话等方式将幼儿在家中的环保行为告知教师,告诉大家,并给予表扬。孩子也能以自身行为影响家长,能让幼儿有成功感和喜悦感,从而使幼儿、家长的环保行为持续保持下去。

环保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养成环保意识和习惯,更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大课题。孩子是自然保护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水平将决定其将来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保护自然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才能真正地实现生命教育、人的教育!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意识探究
环境保护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