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2-12-25 04:58陈顺勇
考试周刊 2022年45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策略探究小学数学

摘要: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对数学教材中的抽象概念难以理解。针对这种学习情况,教师应以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为基础,应用多样化教育形式,将抽象化的数学概念进行直观展示。基于此,文章结合实际生活,适时导入概念;抓住本质特征,加深概念认知;开展实践活动,探索概念内涵;组织趣味游戏,建立感知载体;把握概念关键,开展有效教学等角度,对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5-0060-05

在数学课堂中对概念进行理解是提升解题能力的基础,是培养系统化学习思维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以小学生的形象认知特点为基础,组织实践活动,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在概念学习中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对教材概念缺乏深度理解,在练习环节没有对应的原理指导。因此教师应将教材中的不同概念进行整合,协调学习过程的多种影响因素,探索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的教学模式,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由于小学生身心尚处于成长发育状态,学习过程中缺乏逻辑思维的指引,依赖主观认知的形式对事物特征进行探索。因此面对数学教材中复杂的理论概念时,难以发现理解角度,会由于概念的枯燥和难懂而降低学习信心。但学科概念的掌握是提升知识积累和培养学习能力的前提,如果不能形成完整的概念认知,会使学科知识的学习停留于表层,难以建立主动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应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为指引,更新教育理念,挖掘提升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从巩固学生学习基础入手,应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培养对概念学习的兴趣。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对概念学习的抵触情绪,使概念理解与知识学习过程同步,建构科学的概念教学模式。

二、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概念引入方式的多样化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是解决应用题和逻辑推理的基础,是建构系统化学习模式的关键点。因此教师应重视概念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在日常教学中讲解新概念时,可以以语言描述为基础,采用绘制图画表格、讲解具体例子和同义替换等形式进行引入,激发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兴趣。通过丰富概念引入方法的形式,能弥补传统教育模式中依靠描述讲解概念的不足,将图画、文字和生活紧密结合,能带动多种感官参与概念理解过程,丰富学生理解概念的角度。由于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教师不能始终使用相同的概念引入方式,应伴随学生认识水平的提升调整讲解方式,使概念学习模式与理解能力的增长情况相符合。另外,教师还应以学习反馈为参考,创新概念引入形式,提升学习过程趣味性。

(二)概念引入方式的形象性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关联性,因此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思考需要科学的学习思维作为引导。但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停留于表层,主要依靠视觉系统定义物体特征和形象,难以发现概念背后的深层含义,无法理解学科知识的本质。因此在课本中对概念的文字描述相对宽松,基于这种特征教师可以从生活角度对概念进行解读,将概念的引入方式形象化。使学生在发掘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过程中,能以以往学习经验为基础进行直观解读,降低教材中概念学习的难度,以此增进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的了解。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形象性引入方式,能弥补认知方式上的不足,便于在头脑中建立科学的概念学习体系,更符合新课改对综合学习素养的培养要求,有利于提升概念教学效率。

(三)教学方法的循序渐进

在调整概念教学模式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现阶段的思维特征为基础,因此教師应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探索,坚持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思考概念解读的切入点。基于此,教师应对小学不同阶段的教材知识进行整理,总结不同阶段应掌握的重点概念,从图形问题、计算方法和应用题等不同角度将概念归类。明确在低年级只需介绍概念的表层含义,以举例的形式从视觉角度理解概念的内涵。在高年级思维方法得到完善后,讲解概念的深层含义如图形的构造特点等,使概念难度与认知水平保持在相同层次。这种循序渐进的概念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设置合理的概念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始终保持较高的热情,有利于实现概念理解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三、 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结合实际生活,适时导入概念

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场景都体现数学知识的运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呈现生活中对应的事物。将教材中逻辑性强的概念描述转化成直观的实物进行呈现,通过联系生活的教学方式,能将生活经验应用于学科学习过程中,丰富概念解读的切入点。小学生人生经验较少,需要借助生活经验开展新知识的学习,针对这种学习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比生活和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将联系生活经验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学习能力的提升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概念学习过程。另外,教师应对学生自主性的概念学习过程进行细致观察,引导学习思维始终围绕概念进行发散,提升对教材概念的理解深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概念教学模式,以丰富概念理解方式为基础,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使概念教学效果得到真正提升。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二)》为例,本课以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和描绘对应的结构图为核心,虽然本课提到的概念较少,但教师不能忽视概念讲解环节。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教材图形罗列方式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中的空间图形和物体在不同视角下的形态,丰富观察视角、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在以观察物体为主题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列举生活元素如“升旗台”和“桌子上的水杯”等,引导学生从侧面、正面等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并依据头脑中的回忆绘制简易的三视图。这种结合生活物体对三视图概念进行学习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将立体图形转化为以往学习的平面图形,有利于从多种视角明确三视图概念。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给出三视图实例的形式引导学生绘制立体形态,在对图形状态的想象中理解三视图概念,在实践操作中自主总结不同视图对应的观察角度,能有效巩固概念教学效果。

(二)抓住本质特征,加深概念认知

在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由于涉及的知识种类多,使数学概念多且杂乱,会出现在不同年级学习相同概念的情况。因此教师在组织概念教学环节时,应从挖掘概念本质入手,提炼描述性文字中的关键词语,通过理解关键词把握概念内涵。通过对概念描述特征的总结可以明确,一般会使用几个词或词组将概念特征进行概括,将事物的本质属性以精炼的形式进行表述。因此在以概念讲解为核心的课堂中,教师应在课前准备环节对概念本质进行挖掘,将教材中精练的语言描述进行扩充,通过丰富描述性文字的形式,加深对概念内涵的认知。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为例,本课是学生初次接触三角形,有以往阶段学习过图形的初步认知,因此在开展本课教学时教师应以理解三角形概念为核心。教材中对三角形的定义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在解读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提炼教材定义中的重点词语,如“三条线段”“围成”这两个词语。使学生对构成三角形的必要条件充分了解,降低直接理解三角形概念的学习难度。

另外,教师还可以从正反解读两种角度进行概念教学,利用相对的理解视角强化概念学习效果。在学习三角形图形特征的课堂中,教师可以从直接解读定义与呈现平面图形两种方式进行,先从反面开始展示三角形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构成三角形的必要条件,接着从正面开展阅读教材中标准的定义表达,对三角形的概念形成完整认知。这种定义讲解模式,从直观性较强的图形出发自主总结定义,有利于培养全面的学习思维,对不同概念的本質有更深刻的把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对学生基础学习情况的了解,选择运用正反结合或提炼关键词的形式开展讲解,激发自主性学习意识的产生,使学生能充分掌握定义表达的含义,进而提升概念教学有效性。

(三)开展实践活动,探索概念内涵

要提升数学教学效果离不开练习环节的开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创建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开展实践探索。尤其针对概念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更应重视实践环节的开展,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活动中深入理解概念内涵,培养其利用专业数学语言进行学习交流的能力。在将实践活动引入概念教学模式后,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学生能自由发表对知识的理解,既能提升实践学习能力,又能增强对概念的理解深度。因此教师应将概念内涵进行深入剖析,结合不同概念组织适当的数学学习活动,吸引学生参与概念内涵的解读过程,在亲身参与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应用概念。因此在组织概念教学过程时,教师应重视实践学习活动的设计,丰富学习概念知识的途径。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和《三角形》为例,这两课内容都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小木棒或棉签。以理解平均数和三角形概念为主题开展实践学习,先以平均数相关知识的学习为例,教材中对平均数的概念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拿出准备的小棒,通过摆小棒的形式计算1~10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这种自主操作的学习形式,能使学生将描述概念的文字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呈现,降低单独理解文字的难度。

以三角形这种图形类的概念知识学习为例,三角形的概念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或棉签摆出三角形的形状,分析三角形同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以此明确定义。通过将概念进行实践演示的形式,能综合文字与图形开展概念学习,这种自主探索概念内涵的形式,相较教师语言讲解更能吸引学生兴趣。通过教师不同的组织设计,能将教材概念全面展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组织趣味游戏,建立感知载体

由于小学生身心正处于不断发育的状态中,对生活中未知的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很难将注意力始终集中于同一事物上。加之数学概念的描述相对抽象,通常以极其简练的文字概括计算原理,使实际课堂教学中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易产生厌倦情绪。虽然注意力难以长久保持,但学生对游戏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征,在概念教学中加入游戏活动。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为基础,教师应对课堂中开展游戏活动的形式进行深入思考,充分发挥游戏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作用。通过将概念带入游戏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过程,激发深度学习的动力。利用组织趣味游戏开展概念教学的形式,能增加学习活动的体验感,在快乐的学习情绪中理解概念内涵,在头脑中对不同概念进行理解分析。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本课针对小数加减计算的原理进行学习,并通过竖式计算的形式解决复杂的小数计算。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对小数运算的概念说明“小数点对齐,相同位数相加减”,通过阅读能在头脑中形成小数运算的大致模式,接着教师可以组织班内同学玩击鼓传花游戏。由教师作为击鼓人,让球按照座位顺序依次传递,在鼓声停止后手拿球的同学需要表达自己对运算概念的理解,并完成教师提出的小数计算问题。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游戏形式,能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也能更关注其他同学的计算过程。在极强参与热情的指引下,学生会自觉开展练习学习小数计算知识,有利于增强对运算概念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小数计算的知识竞赛,对计算全部正确的学生给予奖励,使学生在欢乐的活动中积累知识,使自主学习意识成为理解概念的重要推动力,巩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效果。

(五)把握概念关键,开展有效教学

在以讲解学科概念为核心的课堂中,教师应首先明确教育对象的基本特征。小学生依赖直观感知方式认识事物,以形象性的思维模式为主导,因此面对抽象性强的数学概念会有许多学习问题。基于此,教师应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理解数学相关概念能建立感性的思维模式,能通过对概念内涵的解读初步建立学习习惯,最终通过实践演示等深层次分析活动建立系统的学习模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概念的语言表达进行转化,使描述性文字与学生的认知程度相符合,提升对概念的感性认知。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加入教学道具和具体实物的形式辅助教学,将概念中描述的原理通过教学道具进行展示,以直观方式开展知识学习。在直观学习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概念的直观形象中脱离,逐渐形成抽象性的学习思维。因此在讲解教材的概念表达后,不能直接开展知识归纳和总结环节,应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回忆概念学习过程,对理解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把握,确定不同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本课内容从学习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开始,引导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倾斜角度的直线,分析画面中的直线有什么规律,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通过对比平行和垂直概念的不同表达,学生能明确定义直线形态的关键是两条直线是否相交、相交成何种程度。以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学习为基础,在解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时,学生能准确从直线相交状态定义图形,有利于增强对图形概念的理解深度。因此教师应采用把握关键的形式开展概念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概念表达的本质。

(六)运用故事导入,建立基础概念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为基础,通过加入趣味故事丰富教育形式。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知识为素材,在网上搜集相关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述,提升对概念知识的学习深度,在头脑中建立基础的概念认知。在选择应用于导入环节的故事时,除应用历史故事外,教师还可以以自己的生活见闻作为故事元素,展示与概念相关的生活物品,拓展理解概念内涵的角度。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为例,本课在以往学习平方厘米和平方米的基础上,学习更大的面积计量单位公顷与平方千米。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讲解北京奥运会时鸟巢建造的故事,以此作为概念讲解的切入点,讲述建造过程中通过调整外观设计计算最优的座位数量是91000个,结构调整过程中节省了近7000吨的钢材等,通过建造过程中的巨大数字增强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概念的理解。通过讲解鸟巢建造故事的形式,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课堂学习中,在学生听完故事后还可以提出问题“你可以用哪些方式测量鸟巢的占地面积?”,通过以故事为基础提出思考问题的形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本课知识,达到课堂学习时间的有效利用。在讲解故事的同时教师可以拿出中国地图,向学生讲解中国最大省份的面积,将鸟巢面积与其比较强化对不同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另外,在了解鸟巢建造故事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模拟操场面积的测量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1平方米区域可站立的人数,以教材中的公顷换算法则“1公顷=10000平方米”为基础,引导通过面积单位的转换推算1公顷面积能容纳多少人。借助以人数衡量面积单位大小的方式,学生对公顷代表的面积大小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能从不同角度组织语言描述公顷的含义,确保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七)创设数学情境,提升概念理解

通过总结不同时期教育学者对学习规律的探索可以明确,提高知识学习效果需要学习者的主动意识进行推动。因此在组织数学概念教学课堂时,应通过把握概念内在规律的方式,理解教材中对概念的语言描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每一课应掌握的概念进行整理,结合学习内容创建不同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发掘概念描述的规律和特征,在实践总结中建立正确的概念认知。创建数学情境学习概念的方式是对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方法的补充,在学生身处学习情境时,会自觉依照学习流程开展探究,既能激发课堂学习兴趣,又能提升概念理解的深度。因此在现今教育环境下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讲解过程中应用新型教育手段,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丰富概念教学方法。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学生在以往阶段学习过分数相关知识,因此本课以分数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学习小数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创建学习情境,“猴妈妈做了三个大小一致的餅干,先将第一块饼干分成2份,给了棕色小猴1份,将第二个饼干分成3份,给了红色小猴2份,又将第三个饼干切成4份,给了黄色小猴3份。”引导学生思考在分饼干的过程中那只猴子分得多呢?这种通过故事创建学习情境的方法,使学生对小数表示的意义有更全面的理解,有利于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

(八)提炼教材概念,反复建构认知

建构主义相关的学习理论强调,概念的理解过程需要经过多次学习,只有对概念进行多角度的反复学习,才能达到对内涵的全面理解。因此在概念教学课堂中,教师不能直接讲解概念的语言表达,应利用故事或生活实例等多种形式引出概念。在学生思考概念表达的过程中,留出更多思考时间,使学生能通过思维的转换反复建构认知。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为例,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最近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引导学生总结一个月中阴晴和下雨的次数,并提出问题“怎样可以更清晰地分析本月天气情况”。在思考性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会自主探索适宜的图表绘制方式,这时教师再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相关概念,学生会在头脑中将解决问题的需求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进行对比,完成对概念的深度理解。

四、 结语

总之,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十分必要,既能深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知,又能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语言讲解的基础上,应加入游戏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概念内涵,提炼教材中对概念描述的关键词语,激发学习概念相关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景新.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路径——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一课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12):85-86.

[2]孟范举,李永胜.核心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改进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12):29-33.

[3]解玲兰.大概念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1(35):47-49.

[4]庄惠芬.小学数学单元学习群的建构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32):59-61.

作者简介:陈顺勇(1981~),男,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市语堂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策略探究小学数学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