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中HSF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2022-12-26 12:08宋芳霞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阳性细胞生存率阴性

宋芳霞 王 楠 刘 维

乳腺癌为临床高发恶性肿瘤,多发于女性,且近年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我国女性居民的身心安全造成众多威胁[1-2]。目前,对于该病临床多数给予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措施诊治,然而乳腺癌存在高度的异质性,不同组织学分型患者的治疗方法与其获得的效果不尽相同[3-4]。临床多项研究表明,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的水平与较多恶性肿瘤的发生联系紧密[5]。HSF1可在生理病理性的刺激之下快速地转录激活,以此确保内环境的平稳,提升细胞凋亡抗性。然而临床关于HSF1在乳腺癌组织内的表达与其意义的相关研究报道较为缺乏,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8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探究HSF1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以及与患者预后的联系。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18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患者均经病理有关检查证实;患者病历有关资料齐全;患者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存在神经疾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存有精神障碍或难以进行正常交流者;长期服药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存有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免疫系统紊乱者。依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的不同,把所有患者划分成Luminal A型组(n=68)、Luminal B型组(n=46)、HER2型组(n=34)与三阴性组(n=38)。Luminal A型组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50.26±6.69)岁;肿瘤直径4~10 cm,平均直径(7.59±0.74)cm;体重指数(BMI)18.4~27.7 kg/m2,平均BMI(23.57±1.64)kg/m2。Luminal B型组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0.31±6.74)岁;肿瘤直径3~9 cm,平均直径(7.36±0.68)cm;BMI 18.5~27.8 kg/m2,平均BMI(23.64±1.58)kg/m2。HER2型组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50.40±6.81)岁;肿瘤直径3~10 cm,平均直径(7.40±0.71)cm;BMI 18.7~27.5 kg/m2,平均BMI(23.59±1.71)kg/m2。三阴性组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0.26±6.45)岁;肿瘤直径3~11 cm,平均直径(7.35±0.68)cm;BMI 18.4~27.7 kg/m2,平均BMI(23.61±1.66)kg/m2。比较4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手术时取所有患者的病灶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内的HSF1、热休克蛋白70(HSP70)、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取经10%福尔马林固定与石蜡包埋的病理标本,切成3 μm厚片,脱蜡脱水,以柠檬酸盐缓冲液行3 min的抗原修复,在室温条件下以0.3%双氧水处理20 min,然后以磷酸盐缓冲液(PBS)清洗,在胎牛血清室温环境之下封存35 min;然后以此放入鼠抗人HSF1、HSP70,兔抗人Bcl-2、MIF单抗,在4 ℃冰箱内孵育至第2天,PBS清洗,放入经由生物素标记完的二抗,全部以室温孵育30 min,PBS冲洗,放入一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室温孵育30 min,PBS冲洗,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苏木精复染,脱水、封片,同时以同一病理标本切片作为空白对照,PBS代替一抗,在镜下分析各指标的表达。镜下观察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存在棕黄色颗粒为阳性,阳性细胞率=阳性细胞数/(阳性+阴性)细胞数×100%,0分:阳性细胞率<1%;1分:≥1%且<25%;2分:≥25%且<50%;3分:≥50%且<75%;4分:≥75%。阳性细胞染色强度评分:0分:不染色;1分:淡黄色;2分:棕黄色;3分:棕褐色染色。上述两者分数相乘总分判定阴阳性,0~3分为阴性,4~12分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

(1)4组HSF1与HSP70、Bcl-2、MIF阳性表达对比。(2)HSF1与HSP70、Bcl-2、MIF的相关性。(3)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HSF1阳性、阴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4组HSF1与HSP70、Bcl-2、MIF阳性表达对比

Luminal A型组与Luminal B型组患者乳腺癌组织内的HSF1、HSP70、Bcl-2与MIF阳性表达率均低于HER2型与三阴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HSF1与HSP70、Bcl-2、MIF的相关性

乳腺癌组织内HSF1与HSP70、Bcl-2与MIF表达呈正相关(γ=0.358、0.405、0.426,P<0.05)。见表2。

2.3 HSF1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

HSF1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44.25%(50/113),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67.12%(4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2,P=0.002)。见图1。

表1 4组HSF1与HSP70、Bcl-2、MIF阳性表达对比(例,%)

表2 HSF1与HSP70、Bcl-2、MIF的相关性

图1 HSF1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图

3 讨论

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6-7],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通常经由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而一旦经检查证实,则多数患者的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最终错失最佳的手术诊治时间,预后较差[8-9]。乳腺癌的组织形态、治疗反应等均存有较多的不同,加之癌细胞之中各类因子表达情况的不同亦会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与患者预后构成较多影响[10-11]。而临床有相关研究提示,HSF1与较多恶性肿瘤发生联系紧密,且在乳腺癌癌组织之中表现为过高水平[12]。然而临床对于HSF1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内的表达研究较为缺乏,还需进一步探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Luminal A型与 B型组乳腺癌组织内的HSF1、HSP70、Bcl-2与MIF阳性表达率较HER2型与三阴性组低,由此表明,HSF1在HER2型与三阴性乳腺癌内呈过高表达,分析原因与HSF1表达存在极大的可能受分子分型的干扰,推测ER、PR可能与HSF1具有调节功效有关,但仍需进一步探讨。ER、PR全部属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之中存有的性激素受体,能够对乳腺生长、发育予以调节,在发生癌变之时,ER与PR均会减少,促使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增殖缺乏内分泌激素调节,继而造成肿瘤分化程度低,预后差。而HSF1在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内表达,其构造与功能处于较高的保守状况,具有加快机体发育、稳定内环境等作用[13-14]。HSF1表达与活性异常与各类肿瘤的发生密切联系,且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则其表达水平越高[15]。本研究结果显示,HSF1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44.25%(50/113)]低于阴性表达患者[67.12%(49/73)],表明HSF1表达水平可有效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乳腺癌组织内HSF1与HSP70、Bcl-2与MIF表达呈正相关(γ=0.358、0.405、0.426,P<0.05)。HS970可在细胞遭受到感染、化学物质等刺激之后迅速的分泌,继而促进细胞修复与内环境恢复平稳。而HSF1为HSP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同样属HSP基因转录重要因子,若机体处于应激刺激状态之时,HSF1将被快速激活,进而加快HSP70转录。Bcl-2能够阻碍细胞因各类因素造成的程序性死亡,于不同癌细胞中呈过高表达,而通过抑制HSF1的表达,可降低Bcl-2表达,进而加快细胞凋亡。另外,MIF会加快肿瘤细胞扩散、侵袭,促使肿瘤组发生、发展。而MIF与HSF1存在相互作用,能够加速HER2型乳腺癌恶性转变。由此可知,HSF1在乳腺癌组织内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干扰上述几者的表达,继而给患者带来不良预后。

综上所述,HSF1在HER2型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内呈高表达,且HSF1阳性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预后更差。

猜你喜欢
阳性细胞生存率阴性
依达拉奉右莰醇对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
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脑内Nestin 的表达变化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肿瘤复发,为何5 年是一个坎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Ghrelin阳性细胞在食蟹猴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定位
FOXO4和nNOS在星型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