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在老年大学绽放光彩

2022-12-27 23:27吴需婷方海凌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南戏南音泉州

□吴需婷 方海凌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个世界遗产。截至目前,泉州市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项,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

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应该怎么做,做什么,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走更远,是泉州老年大学长期以来积极探索实践的方向。

走进泉州老年大学新校舍主楼大堂,一幅名为《潮起刺桐港》的巨幅木雕壁画映入眼帘,作品生动而饱满地描绘了宋元泉州繁荣的海上贸易盛景和多元包容的文化气象。走过校园的各个角落,俯仰之间,东西塔、老君岩、埔女、高甲戏、南音等泉州文化元素随处可见,学校将非遗精华浓缩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努力把老年大学打造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阵地。

非遗保护需要生存繁衍的土壤,需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泉州老年大学将非遗传承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将当地特色与老年教育紧密结合。近年来,学校先后录制上传《泉州历史与海洋文明》《南音》《猜灯谜》《泉州讲古》《学说闽南语》等老年远程教育课程及微课程,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深入挖掘泉州文化特色,展现泉州文化魅力。

1997年,学校创办南音系,开设南音演唱、琵琶、二弦、三弦、南音四管等多门系统课程,聘请国家、省、市级传承人为南音系教师,配备南音专用教室。同时,为抢救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召集退休名老艺人组建南音、南戏研习班,先后成立了“名老艺人南音南戏传习所”及“泉州老人、老戏、老弦友联谊中心”,苏诗咏、黄淑英、陈美娜、欧阳燕青、李白燕等一批国家级艺术家积极参与南音、南戏的整理、保护、传承工作,编辑出版了《泉州戏班》和《高甲戏旦行传统套路》两册书籍,为泉州师院舞蹈专业研究生培训高甲、梨园戏曲舞蹈,在保护和传承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倾情奉献着。

润物细无声。文化传播是非遗保护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名老艺人走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学校、进企业,共计开展200多场“文化惠民走基层”志愿服务活动。把提线木偶、南音、高甲戏、梨园戏等泉州非遗文化散播在全市各地,成为泉州文艺战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泉州的申遗成功,代表着泉州的文化被世人认可,如何传承和创新,让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在时代舞台大放异彩,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后申遗时代,泉州老年大学将继续发挥阵地优势、人才优势,鼓励和引导老年学员发挥光和热,以“爱拼敢赢”的精神乘风破浪,继续为泉州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承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南戏南音泉州
泉州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南戏《张协状元》中古庙和鬼神的功能探析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李进杰的南音情
FATE, PLAY, LOVE
“南戏遗响”莆仙戏:从“草台”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