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的影响

2022-12-27 09:49潘红帅王子寒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24期
关键词:听阈咽鼓管鼓膜

潘红帅,王子寒

1.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陕西西安 710043;2.陕西省西安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陕西西安 710038

鼻咽癌是我国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大部分鼻咽癌患者发现时为中晚期,错失了最佳手术时机[1]。鼻咽癌对放疗较敏感,5年的生存率高达76%,鼻咽癌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0%[2]。但接受放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会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导致患者咽鼓管功能及中耳功能下降,进而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关于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与鼻咽癌直接压迫到咽鼓管、放疗刺激及炎症反应有关[3-4]。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以往主要用于机械性咽鼓管阻塞障碍治疗。最近国内开始将该术式用于治疗中耳炎,并获得不错的疗效,但是否能适用于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尚在探索中。本研究选择于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治疗对象,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及试验组,每组62例。常规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25岁~75岁,平均(48.69±7.01)岁;肿瘤病程6个月至4年,平均(2.08±0.36)年;分泌性中耳炎病程15 d至2年,平均(1.05±0.11)年;病侧:单侧41例,双侧21例。试验组男32例,女30例;年龄28岁~79岁,平均(48.42±7.13)岁;肿瘤病程3个月至4年,平均(2.01±0.42)年;分泌性中耳炎病程19 d至2年,平均(1.17±0.30)年;病侧:单侧40例,双侧2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鼻咽癌相关诊断标准者[4];(2)符合分泌性中耳炎相关诊断标准者[4];(3)鼓膜紧张部穿孔者;(4)化疗结束者;(5)耳镜检查发现中耳积液者;(6)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2)内分泌性疾病患者;(3)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4)有耳部手术史患者;(5)有中耳解剖史患者;(6)鼓室硬化患者;(7)中耳胆脂瘤患者。

1.3方法 (1)常规组患者采取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将患者患耳朝向手术医生,进行全身麻醉后在显微镜下做弧形切口,切开鼓膜前下部,使用吸引器清理黏液,注入地塞米松冲洗,置入通风管。(2)试验组患者接受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全身麻醉,半卧位,使用利多卡因+1%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黏膜5 min,使用鼻内镜寻找咽鼓管口,置入引导器,并固定,通过引导器将带有球囊扩张导管插入咽鼓管管腔中,打开导管后注入生理盐水,固定好调节器缓慢施压,当水表压力达到10 mbar后计时2 min,打开固定锁撤出导管,退出鼻内镜。

1.4评价指标 (1)咽鼓管功能:在术前1 d及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采用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ETDQ-7)[5]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评定,按照咽鼓管功能障碍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得分越高,其功能越差。(2)听力恢复情况:在术前1 d及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对患者进行听力测试,纯音听阈测试,测试频率为0.5、1.0、2.0、4.0 kHz,评估气导和骨导听力情况。(3)鼓膜愈合、干耳情况:统计两组患者鼓膜愈合、干耳情况,计算干耳时间。(4)临床疗效:参考患者临床症状和听力情况进行判断。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咽鼓管畅通,气导及骨导听阈正常。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咽鼓管畅通,气导及骨导听阈显著升高。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咽鼓管畅通有所改善,气导及骨导听阈有所提升。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临床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咽鼓管功能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咽鼓管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试验组患者咽鼓管功能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咽鼓管功能评分比较分)

2.2两组患者听力恢复情况比较 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气导和骨导听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试验组患者气导和骨导听阈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听力恢复情况比较

2.3两组患者鼓膜愈合、干耳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鼓膜愈合率、干耳率高于常规组(P<0.05),干耳时间长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鼓膜愈合、干耳情况比较

2.4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咽鼓管最狭窄的部位是软骨,具有保护中耳、调节换气的作用。鼻咽癌累及咽鼓管的软骨,使其顺应性发生改变,导致咽鼓管关闭障碍,在利用鼻子吸气时鼻咽部位的高压会促使中耳腔形成高负压力,从而导致了分泌性中耳炎[6-7]。最近几年对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逐渐增多,一般认为放疗辐射会损伤咽鼓管软骨,使其弹性下降,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进而影响听力[8-9]。同时放疗虽然会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缩小肿瘤体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10-11],但放疗所用辐射会损伤中耳血管、淋巴管的内皮细胞,导致组织液渗出,淋巴回流障碍,进而导致了分泌物排出障碍,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环境[12]。考虑到放疗特性、鼻咽癌及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病情,临床基本考虑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可最大限度、最有效地恢复听力功能[13-14]。常用手术方法有鼓膜切开置管术,但是普遍存在缺乏随访,对其远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也不够明确的问题[15-16]。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相较而言具有微创的优点,通过内置球囊导管进入咽鼓管,可以扩大软骨部位,改善咽鼓管狭窄情况,从而改善咽鼓管功能。张晨等[17]利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后发现,术后12个月内患者咽鼓管功能评分为(6.58±2.19)分,与本研究结果术后12个月评分接近,且术后12个月气导听阈、骨导听阈明显降低。

本研究发现,接受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的试验组患者咽鼓管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气导听阈、骨导听阈降低。分析原因是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将球囊深入到软骨部位及峡部,向球囊加压后会使得有弹性的软骨板和相应的结缔组织发生轻微的骨折移动,从而减低了咽鼓管狭窄部位的最小开启压力,促使其周围肌肉群更好发挥作用,改善咽鼓管功能及听力情况。试验组患者鼓膜愈合率、干耳率较高,干耳时间明显延长,且临床疗效升高。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内长期有分泌液渗出,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可以将咽鼓管黏膜变薄,上皮细胞和浸润的淋巴细胞受到挤压后坏死,新鲜瘢痕组织代替了管壁周围黏膜,故能促进鼓膜愈合,延长干耳时间,并且提升了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既能改善其咽鼓管功能及听力情况,又能提升临床疗效,延长干耳时间,建议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听阈咽鼓管鼓膜
咽鼓管圆枕形态与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不干耳的关系
上海市青浦区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分析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更正启示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鼓膜穿孔严重吗
听不清,嚼软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