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达唑仑联合氟马西尼用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麻醉苏醒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观察

2022-12-27 09:49井立说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24期
关键词:咪达唑仑丙泊酚苏醒

欧 锋,井立说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麻醉科,陕西安康 725000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治疗,其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便于呼吸气流顺利通过咽喉,在缓解打鼾症状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1]。但基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对麻醉方式及药物的选择有着较高的要求。以往研究发现,UPPP麻醉苏醒期会受残留麻醉剂的影响,出现躁动、呛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发生窒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因此临床强调在UPPP麻醉恢复期应通过适当的措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认知功能,尽早拔除气管,促进术后麻醉恢复。本研究引入咪哒唑仑麻醉联合患者苏醒期使用氟马西尼拮抗,为探究其应用效果,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确诊的80例UPPP患者进行研究,如下为获得的研究结果及相关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80例UPP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随机信封,信封中从1~80随机放置数字卡片,根据卡片上数字单号、双号进行分组,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43.63±5.32)岁;体质量62~85 kg,平均(78.32±6.32)kg。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3~67岁,平均(43.53±5.39)岁;体质量61~85 kg,平均(78.26±6.35)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入组患者均行UPPP,经术前检查及评估符合指征;(2)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3)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排除标准:(1)心、肝、肾功能异常患者;(2)合并精神异常、心理障碍或意识丧失患者;(3)存在手术禁忌证者;(4)对麻醉药物不耐受或存在过敏史者;(5)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者;(6)合并重症肌无力者;(7)合并妊娠者。

1.3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给予0.5 mg阿托品肌内注射,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建立静脉通路。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方式相同,具体如下:对舌根及鼻咽位置予以1%丁卡因喷雾达到表面麻醉的效果,对一侧鼻腔予以沾有2 mL稀释麻黄碱的棉签插入,拟行清醒气管插管。静脉推注0.05 mg/kg咪哒唑仑、0.002 mg/kg芬太尼,以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可睁眼配合为宜。然后经环甲膜在气管内注入2%丁卡因2 mL,患者吸气时麻醉气管、声门。操作者右手持纤支镜套着气管导管自通气良好的一侧鼻孔插入,当导管通过鼻后孔与咽喉部时一边将导管缓慢推进,一边在导管口听呼气时的气流强度,根据气流大小对头颈与导管位置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气流最强位置将导管插入气管,确保进入气管后,将纤支镜拔出,将导管固定在患者颊部。观察组:麻醉诱导,丙泊酚2 mg/kg,芬太尼5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维持,咪达唑仑0.1~0.2 mg/(kg·h)泵注,七佛烷1%~2%,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泵注,顺式阿曲库铵1~2 μg/(kg·min)泵注。对照组:麻醉诱导,丙泊酚2 mg/kg,芬太尼5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4~12 mg/(kg·h),七佛烷1%~2%,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泵注,顺式阿曲库铵1~2 μg/(kg·min)泵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脑电双频指数予以监测,将脑电双频指数维持在45~60。术后两组均先停用顺式阿曲库铵30 min,患者肌肉松动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后,停所有镇静药、镇痛药,观察组给予0.2 mg氟马西尼静脉注射,30 s后可将患者唤醒。

1.4观察指标 监测患者入室时至出室时等不同时段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情况,对麻醉苏醒期相关指标包括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停用肌松药到监护仪上出现明显可辨认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的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手术完成至患者唤醒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手术完成至拔管时间)进行准确记录,评估患者警觉/镇静(OAA/S)评分,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根据临床反应对不良反应类型做出判断,计算占比情况。OAA/S评分用于对患者警觉及镇静的评估,采用5分制评分法,1分:患者处于深睡状态,对轻度摇动无反应;2分:对刺戳有一定的反应,但对语言无法辨别;3分:对呼喊名字有意识,但语言表达模糊不清;4分:对名字呼喊倦怠,语言表达慢;5分:呼喊名字应答自如,意识清晰,表达正常[3]。

2 结 果

2.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MAP、HR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64.29±5.36)min,与对照组的(62.39±4.9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室时比较,两组诱导后、插管即刻、拔管即刻MAP、HR降低(P<0.05),但两组各时刻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MAP、HR比较

组别nHR(次/分)入室时诱导后插管即刻拔管即刻出室时观察组4086.31±8.7380.13±8.42a82.83±7.52a80.43±7.36a82.39±9.83对照组4087.47±8.5881.46±8.26a83.56±8.35a81.34±7.69a83.22±9.67

2.2两组麻醉恢复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恢复期指标比较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2,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 论

作为临床常见的呼吸内科综合征,OSAHS主要是指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的气道狭窄,进而在睡眠状态下产生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的病理现象,患者多伴随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夜间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打鼾、憋醒及多动不安等。UPPP是临床治疗OSAHS的常见手段,效果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一致认可,在麻醉方式选择上多采用的是全身麻醉。基于UPPP手术部位的特殊性,其要求达到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尤其是在患者麻醉苏醒期,若麻醉效果不佳,将会引起致痛物质大量释放,引起术后疼痛、伤口裂开、呼吸道水肿等。

以往研究发现,苏醒期拔管是UPPP手术的关键,只有在患者意识完全清醒,能够根据指令完整一系列相关动作如睁眼、举手等,才能够将气管插管拔出,此时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且神经肌肉已经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4]。临床多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其能够起到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有利于缓解手术带来的应激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且在促进患者麻醉苏醒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5]。但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UPPP患者拔管后尽管意识恢复清醒,但残存的麻醉药物作用仍在持续,存在呼吸暂停等不安全影响,因此临床强调应确保麻醉作用完全消退后行拔管操作[6]。有学者认为术后停止丙泊酚用药后,血药浓度降低,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但丙泊酚浓度下降速度缓慢,持续数小时,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7]。基于此本研究选择咪达唑仑联合患者苏醒期使用氟马西尼拮抗的麻醉方法,力图最大程度上避免术后麻醉药物的残留与蓄积,保障麻醉苏醒期的恢复效果。作为苯二氮类麻醉药物,咪达唑仑具有起效快、药物作用时间短等优势,且不会残留,应用于较浅静脉能够达到深度镇静的作用,产生遗忘效果,仅需配合少量阿片类药物便能够达到麻醉效果[8-10]。为避免术后麻醉药物的蓄积,配合氟马西尼,其能够对咪达唑仑起到拮抗作用,极短时间内便能够对咪达唑仑所致的呼吸抑制、意识消失等产生逆转,3 min内便能够发挥最大效应[11-13]。从本研究结果看,观察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与对照组差异不大,但在麻醉苏醒期各项指标方面如自主呼吸恢复、呼唤睁眼、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该麻醉方式获益更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说明其能够在达到麻醉效果的同时保障安全性。但基于研究时间及现有条件的限制,收集样本量较少,有待进一步扩大规模研究,且观察指标不够全面,今后临床研究应增加随访指标,进一步挖掘咪达唑仑麻醉联合患者苏醒期使用氟马西尼的优势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咪达唑仑联合氟马西尼应用于UPPP麻醉苏醒期,较丙泊酚获益更大,在促进麻醉苏醒、缩短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方面优势鲜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咪达唑仑丙泊酚苏醒
植物人也能苏醒
布托啡诺与咪达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比较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咪达唑仑和1-羟基咪达唑仑的浓度*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氢吗啡酮联合咪达唑仑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痛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