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活术疗法治疗颈腰椎病的理论及临床特色探析

2022-12-28 02:15吴玉龙张新红殷之珺安军明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腰椎病无菌腰部

吴玉龙,张新红,孙 慧,殷之珺,杨 敏,安军明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21;3.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101)

钩活术疗法治疗颈腰椎病是指在中西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钩鍉针在颈腰椎旁或其他关节部位对粘连、挛缩的病变组织采取钩治、割治、挑治、针刺、放血和疏松等操作,使其局部减压、减张、疏通和松解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无菌操作技术[1]。钩活术疗法具有无痛微创、绿色安全、锐钝组合、尺度分明和技术规范等治疗优势,在30余年的发展中不断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后来又推出了钩鍉针君臣佐使配伍理论、视觉模拟钩度法和钩活骨减压术等新技术,为越来越多的患者祛除病痛,现已被认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的中医适宜技术之一,并形成了中华钩活术流派。

1 钩活术疗法的起源发展

钩活术疗法是由魏玉锁先生所创立,1986年是钩活术针具设计的萌芽期,他在传统“九针”锋针放血治疗痹证的思考上,结合师怀堂“新九针”锋勾针钩治和小针刀割治的临床实践,于1992年研制出了第一把可刺、可挑和可割的新型针具——钩鍉针,并于1996年正式运用于临床,这也是钩活术理论的雏形,随着钩鍉针在临床中的运用,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对于不同的部位和疾病,单一钩鍉针的弊端显现,为了能够适应临床的需要他又相继研发出中类钩针、微类钩针和水液类钩针,将以上针具统称为钩鍉针,便形成了钩活术疗法[2]。南朝梁代《原本玉篇》载:“钩者,曲也,所以钩悬物也”,指形状弯曲、头端尖锐之物,引申钩取之意。在钩活术疗法中,“钩”意有三,一者以钩鍉针为针具,二指通过钩治使患处疏通、减压和松解而治病,三代表钩针治疗的轨迹;钩为使用的针具,钩治的目的是使局部组织畅通,治疗方法为通法;“通”乃活之意,包含钩治、割治、挑治、针刺和疏松之法;“术”指无菌操作技术[3-4]。

钩活术疗法所选用的钩鍉针针具分巨类、中类、微类和水液类4类,“巨钩针”是钩鍉针中最初的产品,于2003年获得国家专利,后不断根据临床实践进行改进,形成了钩身的粗细长短、钩头的大小弧形不同的系列钩鍉针,可以适用于全身不同部位疾病的治疗。以腰型钩鍉针为例,由钩头、钩身、钩柄和定位椎组成,总长度约15 cm,钩头部位分为尖、刃、弧和板4部分,钩尖部位为三棱锥形,钩弧为双弧形,钩板为渐尖型弧板,钩刃为双锐刃,此设计可使针具能承受较大的拉力而不松动,使腰部钩治深度保持在1.5 cm左右,不超过椎体横突前缘而减轻危险,也能更好地适用于腰部深厚的组织,从而治疗腰部诸多疾病。

2 钩活术疗法治疗颈腰椎病的理论探析

颈腰椎病是指颈腰部椎体或椎旁肌肉长期劳损,或因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骨质增生或韧带增厚等导致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而表现为疼痛的疾病总称,属退行性疾病,其致病因素主要有外感因素、年龄因素、工作因素和脊柱结构稳定性因素、他病因素以及外伤因素等,受现代人生活习惯的影响,此病的发病年龄愈加年轻化,临床表现为颈腰部或受影响上下肢的疼痛麻木[5-6]。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疼痛是由颈腰部脊髓或神经根遭受长期压迫致使缺血、缺氧或出现无菌性炎症刺激造成的[7]。钩活术疗法对颈腰椎病的治疗作用既包括钩鍉针对粘连软组织的钩切松解后的平衡作用,亦包括针刺疏通经络和放血疗法的祛瘀作用,二者相融合使得钩活术疗法治疗颈腰椎病显现较好的效果。

2.1 钩割挑治、良性修复

软组织疾病的主要病因是粘连、退化、瘢痕以及挛缩等所致的人体动态平衡失调[8]。《灵枢·经脉》言:“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人体颈腰椎的平衡主要依靠内源性和外源性环境的稳定,内源性稳定即包括纤维环、髓核、韧带以及相应的椎体所形成的静力平衡,外源性稳定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运动调控形成的动力平衡[9]。内外环境的稳定使得机体保持经络畅通、气血和调。颈腰椎是人体主要支撑力量,在日常活动以及工作劳累时容易受到损伤,更甚于职业习惯和年龄原因导致的骨质、肌群退行性改变,使颈腰部软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退行性的疼痛刺激,协调相应的拮抗肌、支撑肌群受异常运动信号的影响诱发颈腰部组织正常平衡功能的丧失,临床中表现为颈腰部的酸困、疼痛以及麻木等症状愈加严重。

钩活术疗法通过对局部组织进行钩割挑治,一方面可以松解病变部位软组织的粘连,刺激神经末梢,使局部微血管扩张,血液渗灌于治疗部位,缓解局部缺血、缺氧状态,加速炎性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对颈腰部周围神经的压迫,加速病变部位的修复;另一方面通过钩割挑治可以缓解椎旁肌肉张力,达到减压减张的效果,同时减少了肌筋膜伤害性刺激信号的传入,巨型钩鍉针的深度定位限制钩割刺激主要集中于疏松结缔组织或肌筋膜层,致局部空间构型发生了改变,其中的电流受影响变成化学能或机械能,用以自我恢复分子、细胞的生理作用,调节了软组织的动态平衡,达到以松治痛、通则不痛的效果[10]。

2.2 松筋利节、活血止痛

中医学将颈腰椎病定义为“痹证”范畴,总括病因为气血瘀滞不通,经脉痹阻,不通而痛,其本在肾,病位在颈腰脊,《素问·五脏生成》篇言:“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治疗颈腰椎病时常采用巨型钩鍉针,因颈腰椎部肌群深厚,短小针具常难以到达病变部位,钩鍉针由钩头、钩身、钩柄和钩板组成,钩头部位又分为尖、刃、弧和板4部分,钩尖部位为三棱锥形,锐利而进针迅速,寻找病灶,冲破阻力,引导钩刃、钩弧和钩板向前进入,由钩刃割提钩治、松解粘连,使瘀滞不通的局部病变得以畅通,从而起到“松筋利节,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11]。

钩活术疗法是钩鍉针和穴位注射疗法的融合,穴位注射可使用红花注射液,《本草纲目》有言:“红花,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红花功于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红花具有抗炎和提高组织耐缺氧能力,改善氧自由基,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亦能明显抑制致炎物质组织胺导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故注射红花制剂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和消肿止痛作用,能够促进炎症水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加快病变组织的修复[12]。故在颈腰部行钩治松解后于针眼部位注射红花注射液,可以更好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行活血止痛之功。

2.3 调气泻瘀、宛陈除之

《黄帝内经》中对刺络放血理论有相对完善的描述,“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通过刺络放血之法祛除阻滞气血流通的病理产物,以络脉和气血理论为核心,经络内系脏腑,外络肢体,运气血,调阴阳,是气血运行的通道[13];《素问·八正神明论》篇曰:“血气者,人之神”,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人体之神依赖于气血的滋养,血依赖于气的气化作用和推动作用从而灌注于肌体,行于脉络,灌注于五脏六腑,反之,气以血为载体,运行机体内外[14-15]。钩活术疗法通过调理气之运行,达到祛瘀血、疏通经络和泻热开窍的治疗效果,钩治之后穴位注射液红花制剂功于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因为瘀血是扰乱正常气血运行的主要因素,又是病变气机的病理产物,放血泻瘀,达到泻陈瘀、生新血的目的,疏通局部经络,气机运行疏畅则血流无阻、气血平稳[16]。因此,通过钩活术疗法,可使病变气血得以疏通,恢复气血正常运行,达到宛陈除之、调和气血的治疗目的。

3 临床验案

患者陈某某,男,55岁,石油工人,2020年8月14日初次就诊。主诉:间断性颈项及腰部僵硬疼痛3年,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3年前因工作长期劳累出现颈项及腰部疼痛酸困不适,未予重视,此后症状间断发作,至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遂来我科门诊就诊,查颈腰椎MRI示:①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4/5、5/6椎间盘变形突出并其左侧椎间孔受压;②L4/5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

专科查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2~7棘突及棘突间压痛(+),叩击痛(+),肩背部压痛(+),臂丛牵拉试验左(+)/右(-),双侧椎间孔挤压试验(-),头顶叩击试验(-),椎动脉扭曲试验(-),双上肢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拇长伸肌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腰椎生理曲度可,腰1~5棘突间、棘旁压痛(+),叩击痛(+),双臀部肌肉对称,左侧腰3横突压痛(+),右侧髂腰肌压痛(+),坐骨神经出口处左(-)、右(+),股神经牵拉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左/右=70 °/70 °,加强试验(+),双下肢肌力正常。

中医诊断:痹证(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①颈椎病;②腰椎间盘突出症。

钩活术具体操作:因患者腰部症状较重导致活动受限,故采用先腰后颈的策略,间隔时间为1周。①准备针具、消毒物品及药物:准备高温消毒后钩鍉针1把,0.75%利多卡因注射液1支,5 mL注射用水4支,红花注射液1支,无菌洞巾、无菌手套各1副,棉球、纱布各1包备用;②定位:嘱患者取俯卧位于治疗床上,充分暴露腰部,根据骨性标志定位棘突,结合影像学检查,使用记号笔在L4~L5棘突旁两侧腰夹脊选4处做“×”型标记;③消毒麻醉:先于定位点皮肤常规无菌消毒,铺无菌洞巾、戴无菌手套,再用0.75%利多卡因稀释后行局部浸润麻醉,每点2~4 mL,深度约3 cm,3~5 min后进行操作;④操作要点:按定点部位,左手持无菌纱布固定局部皮肤,右手以钩尖对准定位点,持钩鍉针自外而里穿透表皮真皮进入皮下皮肤,进行提插钩割,因钩鍉针独特的定位构造,使钩治范围固定为约半径0.5 cm,上下提插范围固定于半径1 cm左右,每点钩割3~5下,治疗时务必保持针具垂直,以无菌棉球擦拭出血;⑤穴位注射:取红花注射液4 mL吸取预备,治疗后在钩活点进行穴位注射。

2020年9月15日第2次就诊,自诉经过上次钩活术治疗腰部症状明显缓解,僵硬感大幅减轻,疗效可达70%以上,已达到治疗目的,故此次针对颈椎进行钩治,选用颈型钩鍉针,余具体操作同腰椎钩治,当时即觉疼痛减轻,第2天颈部酸困疼痛明显减轻,症状基本消失,嘱其平素注意避风寒,减少伏案工作、干重体力活。1个月后电话随访,病情再未复发。

按语:钩活术在临床中治疗颈腰椎病疗效极佳。该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以腰部疼痛为重,颈部酸困疼痛为次,故治疗时采用“先腰后颈”的治疗策略,运用钩鍉针先后对颈腰部进行提插钩割,使其局部组织达到减压、减张和疏通的效果,松解疼痛局部组织的粘连,在钩治之后对局部进行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和消肿止痛作用,促进炎症水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起到加快病变组织的修复和即刻止痛的作用。钩活术疗法以其独特的中西医理论指导、精致的针具设计和结合其他针灸疗法的优势,对治疗颈腰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4 小结

钩活术起源于古九针中的锋针,并结合了近代锋勾针和针刀割治理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体系,它所使用的巨型钩鍉针由尖、弧、板和刃4部分组成,可以对一个部位进行连续地割、挑、钩和刺,实现了钝性分离和锐性分离的科学组合,独特设计的定位椎控制了治疗时的进针深度从而保证了安全性,坚实而长的钩柄使施术者有更长的力臂,相比于针刺和针刀疗法,钩活术的纵行剥离和钩割挑刺可以更好地对颈腰部失衡的软组织进行治疗,凸显了其独特的临床优势,亦是其达到临床疗效的根本保证。目前,关于钩活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从钩活术治疗颈腰椎病的中西医角度出发,将其学术特色概括为钩割挑治、良性修复、松筋利节、活血止痛、调气泻瘀和宛陈除之几个方面。

优势:钩活术治疗颈腰椎病属于保守治疗范畴,在局麻下进行钩割,治疗后只有针眼大小皮损,不伤及神经和血管,无痛微创、绿色安全,比手术疗法接受率高,痛苦小,疗效高,无手术后脊柱失稳等后遗症,广受患者好评。但仍有以下不足:①对无菌操作要求较高,避免感染;②针具因反复使用,需高温标准消毒,及时更换;③临床操作成本较高,难以进行科研研究。综上,钩活术作为中西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创新疗法,值得广泛推广,为患者解除病痛。此外,钩活术在守正基础上应不断探索创新,规范其临床操作标准,总结优势病种,制定严格的诊疗规范,真正做到“守正创新、利民惠民”。

猜你喜欢
腰椎病无菌腰部
傣医咱雅(拖擦)疗法治疗腰椎病的临床疗效
追溯系统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腰椎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一套动作 缓解腰痛
《非手术治疗腰椎病》免费送
《非手术治疗腰椎病》免费送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